禪宗公案是中國佛教特有的產物,那種機鋒、靈動、幽默、潛伏、婆心……就是中國人文的底蘊,比起日常生活中的小幽默,禪門公案則更鋒利些。禪師們總是半路殺出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看似乖張,卻又切中要害,直指命門,讓人有種「冒一身大汗後風邪全消」的暢快,如利刃割紙,「刷」地一聲不留分毫餘地。
古今中外禪門公案及話頭,截斷分別、意識、思想,無文字理路脈絡可尋,尋常大眾不易了知、體悟、通達。《星雲禪話》全套十冊,彙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自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至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於《人間福報.星雲禪話》頭版專欄刊登之一千零八十四篇文章。
大師以超過七十年行佛修禪、真實力行的親證體會,將禪門的公案、唱和、軼事、趣談等問道的美事,加以改寫、新撰,再予以破題及詮釋,引領大家入禪的契機,認識禪門風光。一則則禪門公案,機鋒相對、言語珠璣,剎時喝聲、猛然棒打,加以篇末「養心法語」的提點,正是滅卻你我心頭火最清涼的養分。尤其,大師親書的十冊書名均蘊含生命的修行和鍛鍊,讀禪話前可以先透過「一筆字」,感受力與美及個中禪意。
全書透過禪門公案故事引領大眾契入「人間生活禪」,幫助我們在心地功夫上著手,或參究印心,或運用於生活上,開顯智慧而不被權勢、名位、情緒、生死所轉,找回應對塵世,永不迷航的禪心本真。這套「體悟禪門公案的禪心世界‧開啟行者心靈的智慧寶典」,不論對於禪學入門、深究,或是個人修為,都萬分值得研讀珍藏。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兩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那個最終沒有去做導演,而成為今天的星雲大師,在他的生命深處,的確充滿了一個導演的性格傾向:當你聆聽他的開示,以及閱讀他的文字,那種信手拈來,都能引人入勝的感染力,他是天生的傳播高手,這種與生俱來就有強烈的話要說的動力,確實是所有導演的共同血液。──楊惠姍/張毅(琉璃工房 藝術總監/執行長)
是不是聽了佛陀的故事就一瞬間醍醐灌頂呢?倘若去請教一句點化,趙州禪師會說:「老僧半句也無」,而洞山良价禪師後來悟出的境界更好:「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或許,這才是禪宗真正的曼妙之處:「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紛紛攘攘紅塵深處,到處都有機緣去悟去懂,事事無礙,迷失的本心,一旦覺悟,澄明高遠的境界呼之欲出。──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在《星雲禪話》套書中,大師透過圓融貫通的筆觸,把禪門的故事、話頭,運用到生活中,可看出大師對禪與佛法的中心理念,是佛法離不開生活與心念行為,從大師的修為也可以得到充分印證。──楊定一(長庚生物科技 董事長)
名人推薦:那個最終沒有去做導演,而成為今天的星雲大師,在他的生命深處,的確充滿了一個導演的性格傾向:當你聆聽他的開示,以及閱讀他的文字,那種信手拈來,都能引人入勝的感染力,他是天生的傳播高手,這種與生俱來就有強烈的話要說的動力,確實是所有導演的共同血液。──楊惠姍/張毅(琉璃工房 藝術總監/執行長)
是不是聽了佛陀的故事就一瞬間醍醐灌頂呢?倘若去請教一句點化,趙州禪師會說:「老僧半句也無」,而洞山良价禪師後來悟出的境界更好:「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
或許...
章節試閱
試閱一
〈解救貧窮〉
有一天,一位名為清稅的禪僧,來到曹山本寂禪師的道場參拜禪師,並且向他請法說:「弟子清稅參禪二十年了,仍然覺得貧窮,禪師可否救濟、救濟貧僧?」
曹山本寂禪師說:「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你既為僧,怎可曰貧?日月星辰、花草樹木,世間如許之多,你為何感到貧窮呢?」
清稅禪僧正想有所言說,曹山禪師又加了一句:「內心的寶藏、佛性真如你都有,那裡可以說窮?」
清稅一聽,如同當頭棒喝,當下向曹山本寂禪師頂禮。
禮拜過後,清遂向曹山禪師說:「禪師,感謝您!今天將山河大地、真如本性,一切都交給我了,我再也不貧窮了!將來有機會,連本帶利再還您一些。」說後就揚長而去了。
曹山本寂禪師見狀,點點頭,對旁邊的弟子們說:「此僧悟也!」
【養心法語】
有些出家人常自稱「貧僧、老衲」,假如為僧貧窮,何必一定與窮為伍呢?自稱「老拙」的人,那佛祖又是怎麼稱呼呢?
人,應該都是富有的,父母生養我們,給我們一個健壯的身體、清醒的頭腦;國家社會給予我們同樣的機會、平等的道路,前人已為我們建築思想的宮殿、心靈的世界,為什麼自己不知道享用,反而還要自稱「貧僧」呢?在佛門裡,諸佛菩薩從來沒有一位是留有鬍鬚的,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永遠活在當下,為什麼還要自稱「老拙」?難道倚老賣老,就是修行嗎?
曹山本寂禪師給予清遂這種教訓,不悟也得悟啊!
試閱二
〈青梅子〉
有一次,耽源應真禪師提著籃子欲前往方丈室,途中被南陽慧忠國師叫住,問說:「你盛那麼多的青梅子做什麼用?」
耽源回答:「供養諸佛菩薩用的。」
慧忠國師接著問:「那麼青的梅子,尚未成熟,味道又酸澀,怎能供佛呢?」
耽源微笑著說:「所謂供養,是用以表示誠意的。」
慧忠國師說:「諸佛菩薩不接受如此酸澀的誠意,你還是供養你自己吧!」
耽源不服氣地說:「我現在就是在供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何必那麼計較?那麼國師您呢?」
「我不如此供養,我非常認真計較,我要等梅子熟了才肯供養!」
「國師的梅子什麼時候才熟呢?」
「其實我的梅子早就熟了。」
「既然早就熟了,國師為什麼不供養?」
「因我喜愛梅子,要留著它,不隨便給人。」
「國師何必這麼慳貪?好的東西,如果是有慈悲心的人,會願意與人分享。」
「我不知道什麼才是好東西?」
耽源肯定的回答:「就是青梅子呀!」
「如果好的東西是青梅子,更應該要好好珍惜它,不能隨便給人。」
「說不過你,你太吝嗇了。」
「吝嗇的應該是你,可不是我呀!」耽源無語而應。
「青梅子還是留著自己用,不能隨便給人,那才是慈悲呀!」耽源終於言下大悟。
【養心法語】
梅子,是水果的名稱,梅子還沒有成熟,所以稱它為青梅子。耽源用沒有成熟的梅子作為供品,慧忠國師自然就給他一些意見。梅子,在這裡象徵著佛性。梅子未熟,酸澀無比,但梅子一熟,又甜美無比。佛性在纏(煩惱),就如青梅子,佛性離纏,那酸澀就是甜美,此所謂煩惱即菩提;慧忠國師的意思,青梅子要好好珍惜,不要急於給人,對自己也要慈悲。
禪者,見性成佛才是最大的目的,慧忠國師的譬喻,耽源終於大悟。
試閱三
〈打車打牛〉
南嶽懷讓禪師在般若寺任職住持時,發現每天下午都有一位青年在大雄寶殿裡參禪打坐。看起來,這位青年很有慧根,也很精進,懷讓禪師有心接引,於是問道:「年輕人,你每天在這兒做什麼?」
青年不喜歡被人打擾,因為他要靜坐,就勉強答道:「打坐。」
「為什麼要打坐呢?」禪師又問。
「成佛!」青年人很不耐煩地回答。
禪師再問:「打坐怎麼能成佛呢?」這位青年嫌懷讓禪師嚕囌,不再回答。
然後接連幾天,青年都看到禪師在一旁磨磚頭,他終於忍不住問道:「請問大師,你每天在這裡做什麼?」
「磨磚頭。」
「為什麼要磨磚頭?」
「為了要做鏡子。」
「磨磚頭怎能做鏡子呢?」青年十分訝異。
懷讓禪師當即說道:「磨磚既然不可能做鏡子,打坐又怎可成佛呢?」
這句普通的反問,使得青年傲氣全消,立刻起身向禪師頂禮問道:「那麼怎樣做才對呢?」懷讓禪師不答反問:「假如趕車時,牛車不進,是該打牛呢?還是打車呢?」
青年答:「當然打牛!」
懷讓禪師說:「這就對了,參禪要用心才能達到無相三昧的境界。學心地法門,就像播種,我現在為你講解法要,就像天降甘露,只等因緣和合,就能見道。」
青年終於言下大悟,他就是禪門一代宗師馬祖道一。
【養心法語】
從馬祖道一禪師悟道的過程看來,參禪的目的是明心見性,光是打坐,當然無法達成,因為禪非坐臥之相,不能把禪限於固定的形態。打坐是通達禪道的方法,不是目的,牛車不進,打牛即行,不關車事;參禪悟道,用心即是,不關身相。心為萬事之主,任何修行只為明心見性而已。
試閱四
〈每天吃什麼?〉
雲居道膺禪師專程去拜訪洞山良价禪師,良价禪師問道:「你從什麼地方來?」
道膺禪師回答:「從翠微無學禪師那裡來!」
「翠微禪師每天都教導你們些什麼?」
道膺禪師回答:「翠微禪師那裡每年正月都祭祀十六羅漢與五百羅漢,而且祭典非常隆重。我曾請示『禮儀祭祀如此隆重,羅漢們會來應供嗎?』翠微禪師回答我說:『那你每天都吃什麼?』我想這句話就是他給我的教言了。」
洞山禪師聽後驚訝地問道:「翠微禪師真的是這樣教導你們嗎?」
道膺禪師非常肯定地答道:「是的!」
洞山禪師非常高興,不斷地讚美翠微禪師。
道膺禪師這時問良价禪師道:「老師,請問您每天吃些什麼?」
洞山禪師不假思索,立刻回答:「我終日吃飯,從來沒有吃著一粒米;終日喝茶,也從來沒有喝到一滴水。」
道膺禪師鼓掌應道:「老師,那你每天是真正吃到米、喝到水了。」
【養心法語】
孔子曾經說過:「祭神如神在。」神明有沒有來應供,那是另外一個問題。重要的是,自己本身已來應供。每天拜佛、念佛,佛在不在那裡,知道不知道,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從我們心裡有佛提起了。
你每天吃些什麼?吃到的,都不是真吃。因為有吃無吃,都是生滅上的問題。不吃而吃,吃而不吃,是所謂從有為到無為,從有相到無相,從生滅到無生滅,正是「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參禪的人,當然也要吃飯睡覺,只不過他們在吃飯睡覺時,沒有去執著,沒有去計較。現代人吃要珍饈美味,睡要高廣大床,因此與自己的真心、本來面目愈距愈遠。如能「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雖然每天都在吃,其實也都在解脫之中。
試閱一
〈解救貧窮〉
有一天,一位名為清稅的禪僧,來到曹山本寂禪師的道場參拜禪師,並且向他請法說:「弟子清稅參禪二十年了,仍然覺得貧窮,禪師可否救濟、救濟貧僧?」
曹山本寂禪師說:「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你既為僧,怎可曰貧?日月星辰、花草樹木,世間如許之多,你為何感到貧窮呢?」
清稅禪僧正想有所言說,曹山禪師又加了一句:「內心的寶藏、佛性真如你都有,那裡可以說窮?」
清稅一聽,如同當頭棒喝,當下向曹山本寂禪師頂禮。
禮拜過後,清遂向曹山禪師說:「禪師,感謝您!今天將山河大地、真如本性,一切都交給我...
作者序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
《星雲禪話》要出版了,這是我在《人間福報》頭版,繼《迷悟之間》、《星雲法語》、《人間萬事》之後,第四個每日不間斷、連寫三年的專欄。
回想《人間福報》創報之初,我為了鼓勵大家多創作,同時為扭轉一般報紙頭版打打殺殺、口水橫飛的風氣,承諾每日提供一篇千字的稿子,給頭版刊登。時間倏忽經過十四年,我不曾一日間斷。星雲禪話就是在二○○九年到二○一二年間所寫的內容,但是若要追溯撰寫禪話最早的因緣,則要回到一九八五年。
當時我應臺灣電視公司之邀,在節目上講說禪的寶典──《六祖壇經》,節目播出以後,各方對於禪的渴求訊息,如雪片般紛飛而來,於是有新聞晚報副刊邀請我,每日為它撰寫一則關於禪的公案,題名「星雲禪話」,美國與泰國的《世界日報》也一併刊登,這是我最早寫禪話公案的因緣。
後來又有人建議,將禪話製作成電視節目,讓更多的人享受禪的隨緣放曠,任性逍遙,因此而有了電視製作人周志敏女士所製作的「星雲禪話」節目,在一九八六年播出。一年後,臺視公司將它結集成《星雲禪話》四冊出版發行。
這以後,星雲禪話多次再版再刷,佛光、聯經出版社也曾先後出版過,到底出版了多少次、發行了多少本,我也不曾去深究了;所謂搬柴運水無非是禪,出版發行又何曾離開禪!只不過有一樣,我一直罣礙著,那就是過去這些禪話公案播出或出版時,我正忙碌於海內外的弘法布教,夜以繼日地撰寫,之中頗有些匆促而成,恐怕掛一漏萬、未盡圓妥,時常想著有機會要將不妥之處修正過來,由於這個因緣,多年後星雲禪話便在《人間福報》再次和讀者、信徒相見。
這次所刊登的星雲禪話,除了修正舊稿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增的禪話公案,一共有一○八四則,從這些公案裡,我們可以體會禪的大機大用。禪,不但有機鋒,還有慈悲、幽默、灑脫、率真……,它是生活中一股安定心靈的力量,運用禪的智慧,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少一些煩惱,多一些解脫,所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禪有千百種面向,禪是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禪是一朝風月,萬古長空;禪是搬柴運水,穿衣吃飯;禪是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禪是參究自心,本來面目;禪是青青翠竹,鬱鬱黃花;禪是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禪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希望有緣的讀者,能夠在禪的三昧中,保任心的活水源頭,在生活中受用無窮。
承蒙書畫家李蕭錕先生的發心,在《人間福報》連戴三年期間,每日提供一幅水墨畫,增加了版面的豐富性。黃光男先生、梁丹丰女士和林祿在先生,則大方提供他們的畫作,做為這次結集十冊的《星雲禪話》插圖。于丹女士,張毅、楊惠姍賢伉儷,以及名醫楊定一博士,為本套書作序,在此一併致意感謝。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
《星雲禪話》要出版了,這是我在《人間福報》頭版,繼《迷悟之間》、《星雲法語》、《人間萬事》之後,第四個每日不間斷、連寫三年的專欄。
回想《人間福報》創報之初,我為了鼓勵大家多創作,同時為扭轉一般報紙頭版打打殺殺、口水橫飛的風氣,承諾每日提供一篇千字的稿子,給頭版刊登。時間倏忽經過十四年,我不曾一日間斷。星雲禪話就是在二○○九年到二○一二年間所寫的內容,但是若要追溯撰寫禪話最早的因緣,則要回到一九八五年。
當時我應臺灣電視公司之邀,在節目上講說禪的寶典──《六祖壇經...
目錄
【作者序】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 ◎星雲大師
【推薦序】
因為心繫人間 ◎楊惠姍、張毅
聽佛陀講故事 ◎于丹
滾動心輪 ◎楊定一
【目錄】
第一冊‧點亮心燈
打你就是不打你/根源會/我們的禪道/自懺懺他/一喝有多重/嶺上無雲/大小糞桶/是這樣的嗎?/棒與喝/歸鳥迷巢/女人的福氣/爐上一點雪/六耳不同謀/見到獼猴了嗎?/覆蓋軀殼/我沒有耳聾/神明拜佛/賊不偷窮人/被人借去了……
第二冊‧到處是路
善自珍重/不愧為侍者/老僧何似驢?/糟蹋僧/一與三/不得辜負老僧/大人相/昨是今非/盡飲法味了/誰的淨瓶?/擔起來/一手抬,一手按/茶杯死了/有沒有消息給你?/笑轉為哭/我也有老婆/一橛柴/一休與五休/天人送食/無位真人……
第三冊‧隨心自在
風動?幡動?/瞬目視伊/不可向你說/狗子佛性/古鏡未磨/大便中乘涼/加打三十棒/誰最大?/我的願力是我的/除厄南瓜/我家沒人/禪師的米粒/沙彌大智/佛法無二般/福德與福德性/一與二/大菩薩在那裡?/沒有鼻孔的牛/大石作硯……
第四冊‧活的快樂
擊碎虛空骨/無響無聞/乞丐與禪/心離語言相/當下見道/殘缺的鬼/人面瘡/鹹淡有味/還重嗎?/天上地下無彌勒/不怕死的和尚/關山說法/先生尊姓/誰是佛?/水往高山流/著境見地/茶杯不是茶杯/一指禪/大蜘蛛的肚子/死貓頭最貴重……
第五冊‧一切現成
口舌無能/一根布毛/無道心/地獄與極樂/蠅子投窗/畏因慎始/騎牛覓牛/原來這麼近/打斷腿子/懂得下一步/杯子落地/究竟那一喝?/沒空打你/眾苦不到之處/佛陀在那裡?/不為俗人拭涕/神通喝茶/一字關/黃瓜茄子/無心打無心……
第六冊‧真心不變
摩尼珠/怎可動心/石頭獅吼/丟掉金釵/大機大用/我不是眾生/禪師貴姓/男女之相/誰輸誰贏?/閉上你的口/出門皆是草/齋後睏了/摘楊花去吧!/就在腳跟下/我有大病/不期明日/成見不空/無言之教/麻谷振錫/如蟲禦木/無根找身……
第七冊‧百味具足
啐啄妙用/石樓無耳/一杯茶/一字也無/老宿家風/參破老禪/醒過來/打與不打/你缺什麼?/吃小和尚/柴火有多重?/莫下錯腳/滴水和尚/鎖虛空/面上汙穢/主人公/禪非問答/柏樹子話有賊機/代替師父/話墮地了!/新參四問……
第八冊‧養深積厚
破布裹真珠/一休曬藏經/透網金魚/禾山打鼓/不如小丑/九十六轉語/賣佛號/文殊騎獅子/太陽出來了/無言童子經/無上福田僧/隨他去了/將軍的懺悔/覆船生死/通身是眼/自傘自度/吃棒了沒?/趙州石橋/無相道場/痛了自然會放下……
第九冊‧即心即佛
冤與報/穿衣吃飯/須彌與芥子/放下什麼?/不行鳥道/大地皆藥/放下所學/石鞏拉弓/佛頭著糞/釋迦老子來了/步步不迷/趙州小便/丹霞燒佛/救瓶中鵝/愁人莫向愁人說/八折誦經/眼橫鼻直/法無他/木柴搬人/舌上生瘡/打破虛空……
第十冊‧禪即生活
覺有情/開悟的入口/慢心障道/點金成鐵/飛來佛/不像個人/你不必參禪了/把剃刀收下了/無面可洗/蛤蜊現觀音/未曾失去/雞蛋破了/見無左右/石龜說話/去極樂世界做什麼?/無明從何起?/代痛一下/病從那裡來?/大和尚小和尚……
【作者序】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 ◎星雲大師
【推薦序】
因為心繫人間 ◎楊惠姍、張毅
聽佛陀講故事 ◎于丹
滾動心輪 ◎楊定一
【目錄】
第一冊‧點亮心燈
打你就是不打你/根源會/我們的禪道/自懺懺他/一喝有多重/嶺上無雲/大小糞桶/是這樣的嗎?/棒與喝/歸鳥迷巢/女人的福氣/爐上一點雪/六耳不同謀/見到獼猴了嗎?/覆蓋軀殼/我沒有耳聾/神明拜佛/賊不偷窮人/被人借去了……
第二冊‧到處是路
善自珍重/不愧為侍者/老僧何似驢?/糟蹋僧/一與三/不得辜負老僧/大人相/昨是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