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名畫、藝品如財神/楊怡祥
三十年前,家母送了一套光復書局出版、在日本印刷的「近代世界名畫全集」,給我當生日禮物,內容與印刷都非常精美,從此開啟了我對西洋繪畫的認識。
1980年代,家舅邱永漢開始資助一些台灣有潛力的畫家,每人每月固定給予五千元台幣,唯一條件是必須交出一張畫作。當時五千元約等於低階公務員一個月薪水,畫家有了固定收入,無後顧之憂,自然可專心繪製好畫。記得當時簽約畫家有王藍、沈哲哉、陳輝東、趙二呆、張杰、劉奇偉、廖石珍等約十人,每人每月皆固定送畫來家舅的事務所,我有空便去觀看,也到畫室欣賞他們作畫的情景。邱先生看我有興趣,就一一指點,說誰畫得好、值得收藏;例如當時廖繼春、席德進的畫,每號約兩、三千元,新秀沈哲哉只約一千元,他看好廖繼春與沈哲哉(1926-),收藏了不少。一九七六年還在東京幫沈哲哉開過畫展,可惜反應不理想,只好自己認購一張最大號的作品「古都佳人」;後來沈哲哉的作品果然漸受收藏家喜愛,畫價一路飆揚。
1990年代,邱先生發現旅日的中國畫家曹勇非常有潛力,就買下所有畫作,資助他赴美打天下;當時家父也選了十張,記得每號約兩千台幣。沒想到曹勇才赴美四年即打出名號,如今已成為全美最搶手的華人畫家之一,複製品一幅都要七千美元,遑論真跡。
選畫就如同買股票,要有過人眼光,作長期持有的打算,最好在尚未成名前就收藏,這樣不但可以欣賞喜歡的畫作,還能期待無心插柳柳成蔭,幾十年後的投資報酬率絕對不會比買房地產遜色,更不必負擔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維修費、管理費與水、電、瓦斯費等,我常戲稱這就是「藝術經濟學」。
1960年代,台灣某大公司董事長赴日洽公,正好畢卡索第一次在日本開畫展,當地友人陪同參觀,由畢氏親自接待。寒暄之際,畢大師說他知道董座來自台灣,但搞不清確實位置;話鋒一轉,說印象中好像台灣從來沒有人買過他的畫,如今機緣湊巧,願意交個朋友,30號畫作只以每張三千五百美元「友情價」割愛。該董事長既不知畢卡索何許人也,也不懂「超現實主義」畫風,因而錯失。沒想到幾年後畢卡索的畫作已成天價,令董座扼腕不已,逢人就說:「如果買了放到現在,起碼幾千萬美金!」人生總會有財神爺主動光臨的一次,善用機請其入門者,從此家財萬貫;拒之於門外者,事後只能徒呼負負。
一般而言,台灣畫家的作品都具有相當水準,但稱得上「世界級」的畫作仍是鳳毛麟角;有些甚至只摹仿寫實派、印象派技法,缺少自己的風格與創意,所以畫作只有裝飾價值,談不上藝術。有些抽象畫更等而下之,醜得連裝飾性都沒有,看久了還會汙染我們的視覺呢!
當然,台灣的藝術市場尚未普及,與多數人的藝術修養不足有關,能夠講得清什麼是抽象畫已經不多,甚至連基本的印象派、後印象派與野獸派也不是人人都懂。究竟怎樣才算好畫?如何欣賞、收藏更是一門學問,因此本書的編排著重於從米開朗基羅以次各畫派的精品介紹 ,其中把日本的浮世繪放在後印象派之前,蓋莫內、梵谷、高更等大師的作品,都曾受浮世繪畫風的影響。其實另一浮世繪畫家東洲齋寫樂的「色彩魔法」也值得一書,但其藝術生命不到一年,且技法遠不如喜多川歌?,故只好割愛;否則「龜戶梅屋鋪」的歌川廣重、「風神?雷神」的俵屋宗達勢必不能不寫,主軸會拉得太長。本書較少著墨於國畫(中國水墨畫)是因為國畫的技法遠不如西畫,難稱世界第一,何況本書以引介國人比較不熟悉的西畫為主,如談國畫就不得不拉到五代、唐、宋,沒完沒了,故只擷取近代張大千的潑墨畫及吳冠中的西方技法畫國畫為代表。
最近正好故宮博物院、台北、高雄市立美術館等陸續舉辦國內外名家畫展,包括梵谷、莫內等畫作,又逢故宮博物院以十億元收購國泰美術館被銀行抵押的藝術品,以及乾隆玉璽、獸首雕塑等國寶的賣價屢創新高,而深感有必要推廣、普及藝術常識,提昇國人的藝術欣賞品味,甚至投入藝術品的收藏,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促進我國的藝術發展,還可作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選項。
有些讀者也許會問:為何文中不談投資與脫手問題,其實藝術品收藏之所以迷人就是在收藏過程中所產生的樂趣,賺錢並非主要的目的,只有半瓶醋的收藏暴發戶才會到處吹噓買多少錢又賣多少錢,志在show off,為智者所不取。藝術修養與品味就像練功一樣,無法一蹴而幾,非得時時浸淫其中,用功研究,假以時日,才能水到渠成。如果本書之出版能讓讀者瞭解如何欣賞畫作,進而培養鑑賞能力,那就是作者最大的心願了。
最後要感謝元神館出版社林鈴塙社長不計盈虧堅持付梓,也要謝謝藝評泰斗王秀雄教授的不吝指教,還有鄭長翠小姐熱心提供資訊,如果能有一點掌聲,他們功不可沒。
楊怡祥 2010年9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