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成長的遺恨
為甚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心愛的人受傷?
──劉若英〈後來〉
《我和我的5個Kelvin》是我與台灣「基本書坊」合作的第二個作品。也是拖了好一段時間,只因為太忙,又太懶……其實是《我和我的5個Kelvin》寫得太久,重寫又重寫了幾次,當然,這是一個對我太重要的故事。
一切,從〈後來〉開始!
我記得那一天,是二千年初,在友人家,他讓我知道劉若英會唱歌。第一次聽她唱的就是這首〈後來〉。那天晚上,我們一共重播了幾十次,心中暗暗咒罵:「是誰人寫這種歌詞的?討厭死了!」
然後,這首歌變成了友人間的「校歌」,在卡拉OK一播,全體起立,先鞠躬,再合唱;一次不夠,立刻就要再重播一次。有人更因為這首歌的MTV,特地找了《Boy Meets Girl》來看。
基佬,尤其是得不到愛情的基佬,總習慣有點自憐,有點悲情,有點偶像劇的情緒——統稱drama queen;最好失戀晚上下著大雨,好讓他站在雨下大叫:「點解?(為什麼)」
只因一直以來,我們能得到真愛的太過少,比起鬼魂更是罕有。
你可有試過,某個晚上,無意地(其實是有意的)收拾舊物,然後再無意地拿出從前男朋友的信物、相片、情書出來,一一細味,想:「不知他現在怎樣了!」又或是:「到今天竟還能這樣恨他!」
未知你有否想過,他走了,留下的除了是舊物,還有甚麼?
借用自己小說《突然獨身》裡面一段我很喜歡的一段文字來說明:
那是在City-Super買angel hair、在恭和堂吃龜苓膏、看見正要駛往跑馬地的電車、在戲院中流眼淚、新出版的Capital、CK-One的香味、報紙上水瓶座的每日運程……那一種傷感是,你和他已經糾結在一起的生活,不自覺中滲透入你的皮膚、血液、骨髓之中,變成你生活的力量。
對!每個人離開,只要你愛過他,只要你和他相處過,或多或少,「他」已經在你的身上留下了印記,成為你身體靈魂的一部份。
記得《Sex and the City》裡,問題女Carrie曾經問過:「於愛情世界裡,到底我們愈愛愈聰明,還是愈愛愈愚蠢呢?」
我想知道,到底我們由年輕時剛入這行業(所有同志都是同行呀!),對愛情世界抱著一種怎樣的期望、想法、目標,但當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情傷(眼見大部份同業都絕少一次戀愛就到老呀!),人漸漸成長,我們的心理,生理,承受過這樣多次無情的打擊之後,外表沒有死;當然絕不能死,就算真死了,我們還要似電燈泡般一直發熱發亮;可是,心呢?會潰爛成怎樣的程度?
我們會放棄嗎?
我們還會信愛情嗎?
不信又怎樣活下去?
我們會進化成甚麼樣子?
……還是我們真如火鳳凰,浴火後重新。
這就是我寫《我和我的5個Kelvin》的原因。一個由少年至中年的故事,由開始戀愛,到失望,到成長的故事。看看他,在愛情行業中受到無情的打擊之後,他是否還能無私地相信愛。
這個在2005年構思的故事,到2008年才真正下筆。我又忍不住加入了成長的背景,香港的一些地標,算是對我成長年代的那一個美好的香港致敬。
寫這故事的時候,我身體與精神正處於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很多有關於成長的事情發生,很多事情需要抉擇,但當我和主角一起經歷了十多年的人生,完成的一刻,我知道選擇了甚麼!
正如故事中的主角Clive,由本來的天真純愛,變成一般常人的現實穩重,年輕時我或會很介意,但我發現,變得聰明並不是一件壞事。到底,世上只有極少人,能真正地享有零污染的純愛……可是,被污染了的地球我們也活得很暢快呀!
我沒有宗教信仰,對我來說,愛情是其中一種宗教。愛情或是生命本來就是現實的,也是我想在這故事帶出來的重點,正如我在香港版的序中寫過:「本來心裡是想要寫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甜至爛牙的那一種,但本性難移;雖然我非一個完全不帶浪漫主義的人,可是我只覺得完全徹底的浪漫只應在虛構的電影、偶像劇裡發生。一般小市民的愛情,不得不帶點現實主義,就算有浪漫也是短暫的,急促的。」
《我和我的5個Kelvin》,是我能寫,最貼近浪漫的現實化故事,希望大家能夠諒解;若真要找純愛故事,請看BL漫畫。
故事中,我加入了不同的真人訪問,以和主角的處境作對照,亦是我很喜歡的部份。當然,少不了的是香港用語註釋,亦為「華語版」所獨有,請細心品嘗。
完成故事後,亦請好好回想一下你恨過的愛人,是時候放下他們與感謝他們了。
最後,感謝台灣「基本書坊」,終於能交出一份及格的作品,讓他們發行。當然,還有本書的製作團隊,除了邵祺邁先生外,還有再次為我的小說裝幀的Winder Design。還有一直越洋發訊息給我的台灣讀者,對,我是繼續寫作中,只是在台灣發行,需要多一點時間作翻譯吧!還有,我記得那天面對面的承諾,要是大家願意,總有天我會到高雄去見大家!
2012年9 香港
很滿足的葉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