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ntroduction
紀元前六四年夏,古羅馬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雄辯家馬可思.圖里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投入執政官的競選。執政官是羅馬共和國的最高公職。西塞羅時年四十二歲,父親是羅馬南方小鎮亞爾皮朗(Arpinum)的富有商人,深知孩子需要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曾將西塞羅及他的弟弟昆圖斯(Quintus)送往希臘念書,師從當時最有名的哲學家及辯論家。
西塞羅天生辯才無礙,其心智之卓越也絕不下於他的如簧之舌,唯一不足的,就只是少了貴族家世的優勢。古羅馬社會階級意識強烈,根本排斥讓西塞羅這一類的人來治理共和國。西塞羅決心要證明他們錯了。
年輕的時候,西塞羅曾在軍中服役,為期一年,雖然平淡無奇,當時的長官卻是日後為捍衛國家而反對凱撒(Julius Caesar)的羅馬大將龐貝(Pompey the Great)。年輕的龐貝成為西塞羅的保護人,這對他日後的政治生涯幫助極大。二十五歲那年,一位至親被控謀殺,西塞羅挺身為他辯護,打贏了生平第一樁官司。接下來的歲月中,他成功地為許多知名人士辯護,因此聲名大噪,也使他在共和國的政壇平步青雲,擔任財政官與司法官等重要公職,雖然職位不高,卻已備受肯定。然而,非貴族出身的人三十年來並無一人獲選為執政官,這卻使西塞羅不太可能達成此一終極目標。
不過,紀元前六四年那一年,競爭執政官職位的候選人──特別是安東尼烏斯(Gaius Antonius Hybrida,一般稱他為海布里德〔Hybrida〕)與喀提林(Catiline)──全都令人不敢恭維,貴族們莫不掩鼻走避,轉而支持西塞羅。但只要一想到這個幅員橫跨地中海,統治數以百萬計人民的古老共和國,兩個執政官之中,有一個居然會是出生小鄉鎮的圈外人,流著貴族血液的世家還真嚥不下這口氣。西塞羅如果要打贏這場選戰,前途顯然漫長而艱難。
就在這個當口,比較務實的昆圖斯已經拿定主意,兄長還真需要一些忠告才行。昆圖斯小西塞羅四歲,脾氣火爆,有時候還不免冷酷無情。儘管處處不及兄長,對哥哥卻是忠心耿耿,而且還明白,西塞羅的成功將有助於自己名利雙收。西塞羅的至交亞提克斯(Atticus)有個妹妹,剛愎任性,昆圖斯仍然和她結為連理,即使婚姻搖搖欲墜,兩年前還是同她生了一個兒子。
執政官競選活動開始之際,昆圖斯以書信的形式給西塞羅寫了一份談選舉的小冊,拉丁名為Commentariolum Petitionis,儘管鮮為人知,卻也保存了好多個世紀。某些研究羅馬文學的專家認為,此文並非出自昆圖斯之手,作者另有其人,或為同一時代羅馬人,也有可能是後世之人。但也有人肯定,該文確實為昆圖斯所撰。不過話又說回來,作者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作者顯然熟諳紀元前一世紀的羅馬政情,對於如何贏得選舉,具有極為敏銳的見解,而且適用於任何時代。
西塞羅兄弟時期的羅馬,儘管是個幅員廣大的帝國,卻仍然是個小城,窩在台伯河(Tiber River)畔的七座山丘之中。政治方面完全是人治,掌握在城中少數幾個大家族手裡,以城中央原來是一片濕地的羅馬廣場(Roman Forum)為其中心。羅馬公民雖然散居地中海地區,當時卻沒有不在籍投票這回事,候選人的活動全都在城內或鄰近城鎮進行。
任何有志於執政官的羅馬人,都必須服過兵役,並經過選拔先擔任一系列低階官員,走過所謂的「榮譽之路」(cursus honorum)。在此一漫長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在三十歲左右獲選為每年一選的財政官(quaestors),管理日常政事,譬如處理財政。第二步則是擔任司法官(praetor),其職責是掌理法院,其後便有可能派往海外治理羅馬的一個省。執政官此一最崇高職位則只有少數人會出馬競逐。執政官有兩名,每年一選,主掌共和國最高行政權力,負責內政與國防事務。執政官的選舉受到羅馬貴族的嚴密保護,因為一旦出任此一最高職務,其本人與後代都將獲得人人夢寐以求的貴族身分。
希臘人為落實民主而發明的「一人一票」理念,羅馬人根本嗤之以鼻。在羅馬,每個成年男性公民雖然都可投下一票,但這項投票行為是在複雜的團體系統中完成。個人的投票決定自己的團體將要投給誰,團體再到大會中投下本身的一票。數百年來,團體最初是以軍隊或族群為單位,但到了西塞羅時期,其原來的地位已經被以財富為基礎的社群所取代。最富有的公民所擁有的權力遠遠大過為數眾多的下層階級。因此,貧窮的公民還沒有到達投票所,某個候選人就已經獲得了足夠當選的票數,這種情形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此一制度也有利於住在羅馬或附近的人,因為投票必須親自為之。農民也好,商人也罷,收入微薄,住得離城又遠,長途跋涉去投下一票,根本就屬不可能之事。
但不管怎麼說,對住在首都或有辦法遠行到羅馬去投票的人來說,選舉執政官的過程通常算是公平的,儘管賄賂猖獗,競選暴力時有所聞。一大早,公民來到火星廣場(Campus Martius)附近集合,聆聽最後的演說,按照階層到用繩子隔開的區域內去投票。選舉採祕密投票,每個人在上了蠟的木片上寫下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投入一個大柳條箱。每個團體的投票結果製成表後立即公布。按照制度,第一個達到多數的候選人便宣布為當選人,得票次高者則提名為副執政官。到一月一日就職時,正執政官拿起權杖(fasces)──一根頂端為斧頭形狀,象徵權威的短杖──從此享有無上的權力及威望,統治國力廣及大部分已知世界的羅馬共和國,為期一年。
瞭解紀元前一世紀羅馬選舉制度的基本原理,固然有助於理解西塞羅在這封信中所得到的忠告,但對大多數現代的讀者來說,信中對如何操控選民,以及如何贏得政治職位所做的務實而露骨的建議,可能才是現代公民最感興趣的。一如馬基維利(Machiavelli)的《君王論》(Prince),對於有志於權力的人,這篇短論所提的建議不僅顛撲不破,而且沒有一句贅言。昆圖斯對他的兄長──以及我們每個人──苦口婆心時,什麼理想主義,什麼坦白正直,全都丟到了一邊,真正的競選活動,無非下流齷齪而已。
對今天的候選人而言,整封信充滿了珍貴的忠言,但其中最精采的珠璣則屬以下數則:
一、確定自己的家人及朋友都支持自己。忠誠始於家庭,如果連自己的配偶及孩子都不支持,想要贏得選舉,不僅未來的日子難過,給選民的印象也不好。一如昆圖斯對哥哥所做的警告,對候選人最具有殺傷力的流言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
二、身邊要用對的人。建立一個能夠信任的能幹團隊。候選人不可能凡事躬親,因此,要找可以全然投入,有如自己親身競選一般的成員。
三、不放過任何支持。這時候,不妨客氣地(或不客氣地)提醒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欠你人情。至於那些沒有義務幫你的人,則不妨讓他們知道,他們今天的支持就是你明日要還的人情,當選上任後,必會在他們有需要時給予回報。
四、建立一個廣大的支持網絡。對西塞羅來說,拉攏傳統的權力掮客,包括羅馬元老院及富有的商人群體(business community),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一類群體往往容不下外人。但昆圖斯仍然力促政治圈外人(outsider)的兄長極力拉攏特殊利益團體、地方派系及其他候選人所忽視的農民百姓。任何可能用得上的人固然不應放過,年輕選民也要極力攏絡。昆圖斯強調,舉凡日常生活中碰得到的人,即便人品不端,競選時若有助於當選,都應結為最緊密的盟友,把自己限制在狹窄的圈子裡,注定要失敗。
但是,選民形形色色,怎樣才能爭取到他們呢?
五、無論什麼人提出什麼要求,統統答應。除了太過分的要求,對特定的群眾,候選人應該說他們最愛聽的話。對傳統派(traditionalists),就說你始終支持傳統價值。對革新分子,便說你永遠站在他們那一邊。等到選舉過後,再向大家解釋,說你很想幫助他們,無奈環境不是你所能控制的。昆圖斯一再提醒兄長,他如果當場拒絕承諾選民心中的願望,他們的憤怒會更甚於他事後的食言。
六、溝通技巧是關鍵。在古羅馬時代,有志於政治生涯的人莫不痛下工夫研究公開講話的藝術。時至今日,儘管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充斥,不擅長溝通的人照樣不可能贏得選舉。
七、切勿離城。在西塞羅的時代,這話的意思是寸步不離羅馬。就現代的政治人物來說,指的則是隨時隨地都要緊緊握住選民的手。認真的候選人,字典裡面沒有「休息」兩字。要休假,選贏了再說。
八、知道對手的弱點並善加利用。一如昆圖斯嚴厲檢視兄長的競爭對手,每個候選人都應該誠實地將對手的弱點與強項一一羅列出來。拿出全部的力量去暴露對手的缺點,以此轉移選民對他們的任何肯定,這樣一來,勝券在握矣。這方面,貪汙腐敗的流言是主要材料,性醜聞那就更棒了。
九、毫不汗顏地逢迎選民。西塞羅為人謙恭,但不免拘謹疏遠。昆圖斯提醒他,對選民,需要拿出熱情,要正視他們,拍他們的背,讓他們知道,他們不可或缺。
十、給人帶來希望。即使是最憤世嫉俗的選民,照樣希望有個可以讓自己信賴的人。讓人家覺得你可以把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就會全心全意跟隨你──若選後你不得不辜負他們,那又另當別論,也不再重要,因為你已經贏了。
信中還有許多可貴的建議,今天的讀者大可以自己去體會。羅馬共和國雖然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消失,但有趣的是,世事變化越大,越見其萬變不離其宗。
讀者或許會想,執政官選舉的結果究竟如何。西塞羅擊敗對手贏得了競選嗎?昆圖斯的建議產生了效果嗎?選後,兩兄弟又如何呢?讀下去,信末自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