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有深厚政治及文化淵源的華人社會如何利用學校教育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它們的國家掌權者能否以課程政策去除「中國為中心」的意識、建立在地的身分認同?族群政治對學校課程有何影響?執政當局是否可以通過課程改革整合社會、撫平族群衝突的傷痕?通過詳細深入的歷史比較分析,《比較霸權》以二次大戰後新加坡及香港華文學校的歷史個案回答上述問題。 戰前新加坡及香港的華文學校都是中國大陸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它們在中國國民政府教育部註冊、採用國民黨核准的課程及教科書、傳播中國國族主義意識型態。戰後新、港兩地執政者都面對壓力要改革華文學校:新加坡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為了培養在地身分認同、促成華人與其他族群的融合,掌權者致力實行華校的「去中國化」及「本土化」;戰後不久中國成為共產國家,國民黨退守台灣後試圖爭取香港華人支持「反攻大陸」,為了圍堵兩個中國對香港教育的影響,殖民當局要把華校「去國族化」。《比較霸權》深入剖釋新加坡及香港華文學校政策的成因、並探討兩地的族群政治及社會運動如何導致迥異的政策效果。 作為一部關於殖民主義與教育的深度研究,《比較霸權》提供台灣讀者一種切身的關照與反思。台灣近代史可謂是一部被殖民史,不同的外來政權先後統治這塊土地,島嶼上的人們不斷學習被動接受、或主動建構各種身分認同。近年來,國語文教材、史地教育方針、母語教學等議題爭論不休,族群糾葛及揮之不去的統獨魔咒滲透在台灣教育的各個層面,學校成了各種政治勢力競逐的場域。《比較霸權》探討殖民統治對學校教育微妙而深遠的影響,帶給我們重新理解國家、教育及身分認同間複雜關係的新視野。
作者簡介:
黃庭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社會學博士,現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興趣包括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及社會理論,過去十多年一直以歷史比較方法研究亞洲社會。
譯者簡介:
李宗義 畢業於政治大學英語系、東亞所,現為清大社會所博士班研究生。主要研究興趣為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後社會主義國家轉型、中國研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比較霸權》]以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新加坡及香港兩個極為類似的華人社會如何發展出不同的華文教育政策與制度,並對義大利新馬克思主義學者葛蘭西的國家霸權理論提出重大的修正.....四位審查人一致肯定本書的實證貢獻,認為它是高難度、深入、而有創意的佳作,也是研究新加坡和香港的學者所必須引用的重要參考。」——「2002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評審意見 「近年來出版的學術著作沒有一部像本書般對霸權概念做出如此細緻深入的探討……《比較霸權》跟大部分批判教育研究的作品不同,它以詳盡的歷史證據呈現環繞著國家而進行的抗爭,讓讀者們可以具體地體會何謂有關文化、國家、及公民社會霸權抗爭的嚴肅學術研究。在這個意義上,《比較霸權》是批判取向教育社會學最優秀的作品之一。」——MichaelW.Apple,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與教學及教育政策榮譽教授 「《比較霸權》與大量國家及教育的經典文獻進行對話,並挑戰這些西方學術著作背後的假設......它是一部使人印象深刻的學術佳作……。」——谷淑美,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科部副教授 「……對新加坡及香港教育發展感興趣的讀者,絕對必須閱讀《比較霸權》……該書的作者修正了已故英國教育社會學大師伯恩斯坦(BasilBernstein)的理論並發展出獨特的分析架構……」——DavidPost,美國《比較教育評論》(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主編
名人推薦:「[《比較霸權》]以歷史比較的方法分析新加坡及香港兩個極為類似的華人社會如何發展出不同的華文教育政策與制度,並對義大利新馬克思主義學者葛蘭西的國家霸權理論提出重大的修正.....四位審查人一致肯定本書的實證貢獻,認為它是高難度、深入、而有創意的佳作,也是研究新加坡和香港的學者所必須引用的重要參考。」——「2002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評審意見 「近年來出版的學術著作沒有一部像本書般對霸權概念做出如此細緻深入的探討……《比較霸權》跟大部分批判教育研究的作品不同,它以詳盡的歷史證據呈現環繞...
目錄
幾點說明銘謝推薦序譯序英文版序第一章 導論第二章 理論架構:文化霸權的歷史比較觀點第三章 新加坡的國家形構第四章 香港的國家權力形構第五章 國家權力形構與華文學校認同第六章 新加坡華文學校課程的去華化第七章 香港華文學校課程的去國族化第八章 結論與理論對話附錄:方法論與資料注釋參考文獻索引
幾點說明銘謝推薦序譯序英文版序第一章 導論第二章 理論架構:文化霸權的歷史比較觀點第三章 新加坡的國家形構第四章 香港的國家權力形構第五章 國家權力形構與華文學校認同第六章 新加坡華文學校課程的去華化第七章 香港華文學校課程的去國族化第八章 結論與理論對話附錄:方法論與資料注釋參考文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