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地面對得失
快樂處方箋
我們常常會因為失去而鬱鬱寡歡,我們常常會因為得到而欣喜不已,這兩種心態我們應該予以調整。
人生不會總是在失去什麼,也不會總是在得到什麼,有失有得是一種常態,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得失。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車窗掉了一隻下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坦然一笑的說:「鞋無論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撿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但體現了他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面對失去的豁達心態,令人頓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習慣於得到而害怕失去。儘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可賀,而失去則可惜可嘆。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甚至為之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為了不虛度光陰,使生命盡可能卓越,我們的確應該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創造成績。然而,我們也應該正確的看待失去,學會忍受失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標,有時不得不「丟卒保車」;尤其是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錢─那種只要出賣良心或尊嚴就可以得到的金錢。
坦然面對失去,需要及時調整心態,首先要面對事實,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實是相對的。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民間安慰丟失東西的人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了失去而懊惱,不如全力爭取新的得到。應該明白的是,有時失去並不一定是損失,而是放棄,是奉獻,是大步躍進的前奏或序曲,這樣的失去,不也是一種得到嗎?
坦然地面對失去,不是像有些人那樣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樣「看破紅塵」,碌碌無為地苟活。坦然面對失去,就是胸襟更豁達一些,眼光更長遠一些,經常為自己整理思考,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與顧盼,以便集中精力於人生的主要追求。這樣,大而言之,有益於社會;小而言之,有益於自己。
在失去面前要坦然,在得到面前也同樣需要坦然。
人生有高潮也有低潮,生活有苦也有樂,有失去也會有得到,這是非常自然的事。不能總是想生活在充滿激情、浪漫、刺激的境界中,不能總想得到,卻害怕失去,這樣就難以始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以至於感情常處在大起大落的狀態下,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我們要讓自己保持快樂,應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使之有理、有節,達到平衡適中,以免內心的激情狂潮過於洶湧而樂極生悲。
不必追求絕對的公平
快樂處方箋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一味地追求絕對的公平,只會導致心理嚴重失衡,使自己變得焦慮不安。其實事事都是公平的,那麼公平在哪裏?公平就在每個人的心裏。
「這不公平!」人們常常在要求公平合理,都認為公平合理是人際關係應有的現象,每當發現周圍有處事不公時,心裏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並不是錯誤的心理,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就該稱之為心理問題了。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些受到威脅的弱者永遠是不公平的,強者生存,弱者滅亡,優勝劣汰,沒有公平可言。颶風、海嘯、地震等等自然災害對所有生命來講都是不公平的。人類社會裏,貧窮、戰爭、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現象此起彼落。公平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這並不是人類的悲哀,只是一種真實情況,過去不曾有過,今後也不會有。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要求公平的心理影響,當公平沒有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憤怒、憂慮。但是,不公平是常有的事,需要你運用自己的智慧與不公平進行挑戰,以避免自己陷入僵化,造成自毀心理。
儘管相貌源於遺傳,容不得個人來選擇,但還是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相貌而忿忿不平:「我為什麼會長的其貌不揚?我的個子為什麼會這麼矮?……」甚至有許多人還有各種殘疾,他們更是抱怨老天的不公。有的人自暴自棄,就連心理也陷入了缺陷,而有的人滿懷信心地向生活困難挑戰,戰勝了自己,完美了自己的人生。人的先天相貌缺陷生下來時就已經決定了,而出生後,人生要靠健康心理來延遲衰老的降臨。美國總統林肯的好朋友曾向其推薦一個人來任職,受到拒絕後不解問道:「怎麼能憑相貌來判定人的好壞呢」?林肯則回答:「四十歲以後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相貌負責。」不難判斷,一個心理醜陋的人不可能相貌堂堂,反而會加速醜化速度,導致由美變醜。
如果你工作兢兢業業,卻不如那些能力比自己差但會和上司搞關係的人受重用,這使你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這種處境中,不僅壓抑人的良好心境,對人體健康也產生不利的影響,而且會扼殺聰明才智與創造才能。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一個「公平理論」,認為職場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到自己所得的絕對報酬(即實際收入)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相對報酬(即與他人互相比較的相對收入)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辛勞與所得報酬和他人互相比較,如果覺得不合理,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心理不平衡,不公平感對健康產生的消極作用會十分明顯。因此人們必須採取措施來消除這種不平衡的心理,使心境穩定。
一般說來,當我們遇到認為不公平的事情時,可以採取下列做法:
一、不必事事苛求公平。人的心理常常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求每件事都應當公平。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我們不必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去衡量,否則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二、設法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求得公平。比如,有些人認為只要工作踏實肯做、業務能力強就應該得到上司的青睞,而把主動與上司搞好關係的舉動錯誤地當成了拍馬屁。其實,上司也是人,而人都需要得到別人尊重與肯定,所以有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正是自己不成熟的觀念與言行所造成的。
三、改變衡量公平的標準。不公平是一種進行比較後的主觀感覺,因而只要我們改變一下這種比較的標準,也能夠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比如,自己這次沒有升遷,覺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想,就會發現這次評選職稱的名額有限,許多和自己條件一樣甚至強於自己的人也沒升上,也許這樣一想,你就心安理得了。
適時的紓解壓力
快樂處方箋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壓力也越來越大,往往使我們感覺生活得很痛苦。雖然人不能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給自身加上了許多本來不該有的壓力,我們需要紓解這些壓力,所以我們才會活得快樂 。
怡珍是個年輕的女孩,在公司做財務工作。工作雖然單調,但還算輕鬆。每天下班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吃飯、睡覺,沒有什麼能喚起她的興趣。「累!」不知不覺竟成了她的口頭禪,疲憊感充斥了整個身心,做什麼事也提不起精神來。躺在床上睡懶覺是她最大的業餘愛好,同齡的人朝氣蓬勃、活力四射,但在她身上卻了無蹤跡……。
累其實有兩種,一種叫「體累」,另一種叫「心累」。心理學稱前者為生理疲勞,後者為心理疲勞。心理疲勞和生理疲勞不同,它多半帶有主觀體驗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客觀生理指標變化的反映。怡珍的感受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疲勞。心理疲勞主要是由於壓力造成的。
打開每日的報紙,常見虐兒、跳樓、縱火、自殺的案件。大部分的人都是精神受到困擾,飽受壓力的一群。的確,生活在現今這個急速節奏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例如男人心裏常記掛著賺錢,要事業有成,好向家人有交待;女人一面要出外工作、一面要照顧家人,時間分配總是感覺不夠;學生背負著老師、父母的期望,要努力用功讀書,奈何資質有限,成績差強人意等等。
壓力是什麼?簡單而言,壓力是一種感覺,而且是十分主觀的感覺,大多數的壓力是自己所造成的。身處在同一事物或環境上,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當遇上壓力時,生理和心理會有連串的反應,如未能善加控制這些反應,便會引起各種疾病,包括頭痛、背痛、神經過敏、急躁不安等問題,甚至精神失常。
壓力是無形的,但是你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壓力永遠是越壓越大,越來越多,直到你不能承受時,人便崩潰。所以我們必須瞭解、認識壓力,控制它,不要被它控制。
一般說來,如果你出現以下情況,你就需要注意了。
一、不斷的感到疲倦,睡覺也睡不好。
二、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減退。
三、自省時間增加,對家庭和朋友的關係漠視。
四、一再重覆同樣的行動。
五、易怒,缺乏耐心。而且很難去接納別人的建議,即使知道這樣的確有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緩解壓力呢?
一、自己對自己要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徵、能力、體力和環境等具體條件去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對自己不挑剔,不給自己訂一個太高的期望值標準。
二、感覺很累的心理原因是,每天都在強求自己去實現某種美好的憧憬,愛與人攀比,每天都在膨脹著自己的慾望,把別人的行為結果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至產生貪婪的心理情結,心理上產生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饑荒感覺,對地位的戀棧、對金錢的渴望、對虛偽自尊的堅持、對享樂的無盡欲求等,造成自身徹底的不愉快,總是感覺生活得很痛苦;其治療的「良藥」是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不要過分地注意別人的掌聲與稱讚,在不斷地擴大自己心理空間的同時,去體驗生活本身的意義和快樂。
三、要面對現實,更新觀念,努力地去追求和進取,這樣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光輝。心理學家馬斯洛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湯比第二流的畫更富創造性。」意思是說,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如果你適合當一名廚師,那就不必要去追求當一名畫家了。
四、如果你對生活缺乏熱情,做事缺乏興趣,不能保持對自然、藝術、美和他人的關注與熱愛,那麼你的生活會一天天的失去色彩,痛苦的感覺便因此而生,且驅之不散。對此一位心理學專家說得好:「許多人在極度疲乏時沒有意識到情緒的作用。他們只是抱怨勞累,而不注意自己是否產生了冷漠和消極的情緒。」當你心情快樂、態度積極地做事時,你往往不會產生疲勞之感。而當你消極被動地生活做事,且不愉快的情緒無法公開表達出來,這時便極易轉換成一種心理上的疲乏狀態。
五、當你疲勞時,要學會休息,休息並不是簡單的睡覺或不學習,它應該是一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有效調節。例如,疲勞時,到戶外盡情地活動一番,和朋友聊聊天,星期天去遊樂園玩或看看電影,使自己徹底的放鬆一下。平時的生活要有規律,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不可憑自己的興趣和熱情甚至一時衝動來對待學習和生活。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要保持寬容、大度的心態,使自己儘快從困境中走出,這樣就能達到心理平衡,心理舒暢,消除疲勞。
六、要經常給自己「充電」。運動鍛鍊是使人保持良好心態的絕招,鍛鍊時大腦釋放出一種物質即內啡呔,使人產生輕鬆、愉快的感受。運動鍛鍊還能讓人產生一種自我駕馭感和超越感,因此你在從事喜愛的運動後,一定會精神飽滿地投入新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之中。
七、注意你的飲食習慣。當我們在壓力之下時,我們常趨向於過量飲食,尤其是一些只會使壓力增加的、無利於營養的食物。均衡地攝取蛋白質、維他命、植物纖維,有利於排除糖、咖啡因、多餘的脂肪、酒精和煙鹼,這是減輕壓力和其他的影響所必須的。
壓力是現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如果能積極的對待它,那麼壓力將會成為動力。做事時有點壓力才會有動力,否則拖拖拉拉永無完結的一天,有個時限,工作才會完成。適當的壓力,可推動你快速的把事情做好。
學會忘記
快樂處方箋
我們應該學會忘記,忘記過去。無法忘記過去的人,常常會連今天也失去,沉迷於昨日的人,很可能也會錯過了人生美麗的時機、輝煌的未來。活在昨天裏的人不願意面對今天和各種變化,當今天發生新的變化時,他就會茫然而不知所措。時光的流逝永不停息,我們應該學會忘記過去的遺憾,過去的傷痛,因為還有許多美好的事在等著我們。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去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的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個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頭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我會記住的。至於他打我的事,我只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乾二淨。」
我們的確應該記住某些事,但我們更應該學會忘記某些事。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十之八九」,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常發的感慨。的確,縱觀芸芸眾生,有誰能一生都活得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無波無瀾?沒有。每個人的生活背後總有殘缺,命運就如一葉顛簸於海上的舟,隨時會遭受到波濤無情的襲擊。「萬事如意」只不過是美好的祝福而已,在活生生的現實面前它顯得總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忘記,忘記過去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帶給我們的陰影。不要輕易說:「想要把你忘記真的好難」,不要固執地搖著頭說:「痛苦的往事怎能說忘就忘」。只要退一步想一想,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太陽也有黑暗時,給我們以陰柔之美的月亮也有陰晴圓缺時,我們就能漸漸忘記昨天生活給我們帶來的陰影,而坦然地面對今天的太陽,微笑地迎接明天的生活。
也許我們曾經躊躇滿志,豪情萬丈,想要大展鴻圖,但生活的道路卻總是崎嶇不平;也許我們樂於平凡,甘於淡泊,嚮往寧靜以致遠,然而生活的海洋卻總是不時的揚起風浪。於是,我們感到很苦、很累、很徬徨、很失意、很痛苦,而所有的這些煩惱,只來自於我們沒有學會「忘記」,總是對那傷心的往事念念不忘,對過去的不如意耿耿於懷,使得寶貴的今天讓痛苦滿溢,讓憂傷佔據,並在渾然不覺中與今天失之交臂。
我們無法抗拒生命的流逝,就像我們無法抗拒每天太陽的東升西落。因此,我們應學會忘記。不要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痛苦,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拿來反覆咀嚼回味,那樣將得不償失,並且百害而無一利;一味地緬懷和沉醉其中,只能使我們意志薄弱,時間久了之後,必然地導致我們錯失時機以至一事無成,如此惡性循環,也必然使得我們的痛苦與日俱增。
生活是一個萬花筒,內容五花八門,紛繁複雜。誰能奢望一覽無餘?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忘記。忘記過去的成敗得失,以飽滿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坦然的心境致力於今天的事業。社會日新月異地變化,對我們事業的要求必然也水漲船高,如果我們總是沾沾自喜於過去的勞苦功高,必然成為時代潮流的被淘汰者。
學會忘記吧!忘記過去的輝煌,因為那已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去而不復返,已變成的歷史不值得炫耀,「好漢不提當年勇」,一味地沉迷與自娛其中,只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固步自封,荒蕪今天的學業或者事業,而人生道路漫漫,更大的成績等待我們去創造,更多的果實等待我們去擷取。
忘記昨天,是為了今天的振作。工作時往往會為一時得失所羈絆,而成功人士都懂得應該怎樣讓昨天的慘敗變成明日的凱旋。
忘記煩惱,你可以輕鬆地面臨未來的再次考驗;忘記憂愁,你可以盡情享受生活賦予你的樂趣;忘記痛苦,你可以擺脫糾纏,讓整個身心沉浸在悠閒無慮的寧靜中,體味人生多彩多姿的繽紛。
忘記他人對你的傷害,忘記朋友對你的背叛,忘記你曾有過的被欺騙的憤怒、被羞侮的恥辱,你會覺得你已變得豁達寬容,你已能掌握住你自己的生活,你會更加主動、有信心,充滿力量去開始全新的生活。
學會忘記,忘記我們對他人的恩惠,因為我們不貪圖回報;忘記他人對我們的誤解,因為相信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冰釋前嫌。學會忘記,就像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不必太在意。只要今天的我們在努力,我們就無愧於自己。只要我們活得問心無愧,我們就會覺得活得很輕鬆、很開心、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