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便宜的中國製,全球正在付出什麼代價?
過去十年來,最令全球產業界聞之喪膽的四個字,就是「低價中國」。對西方消費者來說,「中國價格」既讓他們讚嘆,又讓他們擔憂工作不保。同時,2007年8月,美泰兒(Mattel)公司回收了上百萬件含鉛過量的中國製玩具;2008年9月中國又爆發三氯氰胺毒奶事件,國內外同聲譴責。中國製商品品質引起全球疑慮。
然而,除了失業及產品安全恐慌的標題之外,我們對於中國駭人的製造威力到底了解多少?《金融時報》資深記者花了五年的時間深入走訪中國南方地下工廠以及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山西煤礦區,揭發低價中國的真正內幕。
作者發現中國產品所以能夠如此低價,是由跨國品牌公司、產品代工供應商、中國勞工、中國政府以及廣大的西方消費者,形成一套特殊機制所運作的結果。中國工廠老闆為了牟利,以樣板工廠和買通官員等守法,規避檢查和法令要求,在「血汗工廠」裡僱用童工、超時工作,壓低製造成本,換取西方品牌的訂單。「血汗工廠」的存在,除有大陸內部因素,也是受制於買方市場的價格壓力,更是西方消費者對廉價商品需索無度導致的結果。
但隨著中國勞工意識覺醒、中國工業城市的污染惡化、基礎建設變形,以及農村激進主義日益增加,如果沒有徹底的變革,這個國家體制所承受的龐大壓力將無法化解。管理這種騷動不安,是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所會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書分析中國勞工成本和政府效率的真相,同時描寫中國勞工的血淚故事,也是許多人追求理想和人權的感人紀錄。要了解中國製造的未來,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本書是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亞歷珊德拉.哈妮(Alexandra Harney)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曾在英國《金融時報》任職九年,自二○○三年起,擔任南中國特派員,報導中國南方的政經及社會新聞,對全球議題與人情故事的交融特別著迷,且關注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衝擊。在進入新聞界之前,哈妮曾在東京大學研究日本國防政策,並擔任日本前防衛廳長官中谷元的助理。會說中文的哈妮,曾獲美國紐約智庫「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選為年輕領袖,目前為自由作家,定居香港。本書是她的第一本著作,相關網站為thechinaprice.org/home.html。她的其他報導作品散見《華爾街日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及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等。
譯者簡介
洪懿妍
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學士暨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暨召集人。現為自由作家及譯者,著有《創新引擎》一書,譯作包括《未來管理》、《大行銷時代》、《領袖魅力》、《培養小孩的責任感》、《海星與蜘蛛》、《成功的毒蘋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