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地文化與經典教育》一書,是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推動以「全球在地文化」為研究主題,所出版的全球化系列叢書下的第三本書,在這本書中,王立文主任提出的通識概念是「昇騰的通識」。他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大學人才培育的戰略目標應是:「昇騰的通識」,基於此,通識研究教學的方向至少可包含五個基本要素:「全球」、「在地」、「文化」、「經典」、「教育」。王立文主任認為,元智通識教學部多年以來,在彭宗平校長推動學校國際化的政策下,如何把通識教學部的課程和研究,置在全球化的框架下來進行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作者簡介:
王立文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航空機械工程博士,精通流體力學、熱傳學。曾任台灣成功大學航空系副教授、美國航空太空總署副研究員、元智大學機械系主任、訓導長、教務長、副校長,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主任。學術研究遍及多種領域,參與的學會包括:通識教育學會、圓智學會、中華生命電磁學會、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等,近年來積極推動大學的通識教育、倫理教育以及流體藝術等。現亦擔任《佛學與科學》期刊主編、《通識教育》季刊編輯委員與《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總編輯。著有《流體藝術》、《當科技遇到人文》、《探索信息場》、《倫理通識與企業社會責任》、《全球在地文化研究》、《全球在地文化探討-通識觀天下》等書。
目錄
主編序──「全球在地文化與經典教育」的意涵 第一部分 全球在地文化與通識 1.昇騰通識之心智模式(王立文) 2.藝術全球化:走向無藝術──杜象的預言(王立文) 3.論融合中西文化學說推廣台灣在地良知教育的必要性──從社區倫理談起(王立文) 4.如何在全球化時代下保有心靈自由(王立文) 5.全球化中的知識版圖(呂乃基) 6.關於文化全球化與在地化之我見(徐志嘯) 7.全球暖化下的節能減碳教育(梁家祺) 8.從全球在地文化觀點看余光中和張愛玲的作品(簡婉) 9.「全球在地文化」的義理與元智通識的精神(胡逢瑛) 第二部分 通識教育與經典 1.元智通識教育的全球在地化改革特點(孫長祥) 2.鑑古知今:張居正革弊興利之道 (仲崇親) 3.經典的實踐──以《論語》之「仁」為例的教學理念(鍾雲鶯) 4.經典的「召喚性結構」及其通識教育功能(蕭麗華) 5.全球化衝擊下世界各地中文系的轉變--國內中文系教育改革因應之道(吳靜宜) 6.反思「知行思教學模式」之限制與可能性探索-藝術心理課程實踐之發現 (許育齡) 7.從閱讀經典審視台灣今日政治與教育—以「論語」、「三國演義」、「西遊記」為例(林妙芬) 8.三國演義的多面向教學(關則富) 9.全球化時代通識教育的角色及其對在地人才養成的影響(胡逢瑛) 第三部分 全球社會與組織 1.學校與社區關係的營造(謝登旺) 2.企業組織思維的美學召喚(尤克強) 3.台灣高等教育之國際化(余念一) 4.全球化浪潮下之國際移民對移入城市之影響-以德國城市柏林為例(余健慈) 5.雙城記:北京與上海的競逐(鈕則謙) 6.豐美在地、文化歧異:在地社區建構的全球歷史(楊長苓) 7.全球化下媒體過度商業化危機-美國和台灣媒體轉型特點(吳非) 8.俄羅斯外交戰略:全球危機下的變化特點-合作亦或是對抗?(胡逢瑛)
主編序──「全球在地文化與經典教育」的意涵 第一部分 全球在地文化與通識 1.昇騰通識之心智模式(王立文) 2.藝術全球化:走向無藝術──杜象的預言(王立文) 3.論融合中西文化學說推廣台灣在地良知教育的必要性──從社區倫理談起(王立文) 4.如何在全球化時代下保有心靈自由(王立文) 5.全球化中的知識版圖(呂乃基) 6.關於文化全球化與在地化之我見(徐志嘯) 7.全球暖化下的節能減碳教育(梁家祺) 8.從全球在地文化觀點看余光中和張愛玲的作品(簡婉) 9.「全球在地文化」的義理與元智通識的精神(胡逢瑛) 第二部分 通識教育與經典 1.元智通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