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張錦忠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南洋一直都給我一種很浪漫的印象...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1/25
南洋一直都給我一種很浪漫的印象,除了熱帶和海島,海外華人的群體更是一組獨特的座標系。我很喜歡讀純文學的作品,最初當然是從台灣出發,斯土斯民,總是最熟悉的家。閱讀過台灣的文學後,我的注意力就開始往海外移動。其實文學呀,的確是認識和融入一個文化的理想切入點,儘管有點虛無縹緲,在心靈層...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張錦忠【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張錦忠【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張錦忠 
出版社: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出版日期:2019-03-15
規格:202頁/14.8*21cm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馬華文學批評大系:張錦忠

內容簡介

  《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是為了紀念馬華文學百年而編選的一套書,時間跨度三十年(1989-2018),以長篇學術論文為主,短篇評論為輔,共收入李有成、陳鵬翔、張錦忠、林建國、張光達、潘碧華、黃錦樹、鍾怡雯、陳大為、魏月萍、高嘉謙等十一人,每位入選者單獨成卷,共十一卷,內文總計2,666頁。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論文經過作者重新增訂,不管之前曾否結集,所以這套大系收錄之馬華文學論文,乃最完善的版本。

本書特色

  本書為《馬華文學批評大系》的第3卷,收錄張錦忠所發表的11篇有關馬華文學的論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錦忠


  一九五六年生於獨立前的馬來亞東海岸彭亨州,移居吉隆坡時曾擔任《蕉風月刊》與《學報半月刊》編輯多年,一九八一年留學臺灣師範大學,後於國立臺灣大學取得外國文學博士學位,現居臺灣高雄,為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與哲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東南亞英文與華文文學、離散論述、攝影哲學,早年著有小說集《白鳥之幻》、詩抄《眼前的詩》,近年出版論述集包括《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文學》、《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另與黃錦樹合編有馬華文學小說選與論文集多種。
 

目錄

I  總序:殿堂 /鍾怡雯
Ⅵ  編輯體例
001 離境,或,重寫馬華文學史──從馬華文學到新興華文文學
025 離心與隱匿:一九七○、八○年代的馬華文學書寫處境
044 南洋論述/在地知識──他者的局限
065 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以獨立前若平文學活動為例
084 國家文學與文化計畫:馬來西亞的案例
103 中國影響論與馬華文學
112 (八○年代以來)台灣文學複系統中的馬華文學
130 典律與馬華文學論述
143 海外存異己;或,馬華文學:朝向一個新興華文文學理論的建立
159 (記憶與創傷)與李永平小說裡的歷史──重讀《婆羅洲之子》與《拉子婦》
175 論「馬華文學批評匱乏論」與《蕉風》
188   本卷作者簡介
 

總序

殿堂/鍾怡雯


  翻開方修(1922-2010)在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新馬華文文學大系(1919-1942)•理論批評》,當可讀到一個「混沌初開」、充滿活力和焦慮、社論味道十足的大評論時代。作為一個國家的馬來亞尚未誕生,在此居住的無國籍華人為了「建設南國的文藝」,為了「南國文藝底方向」,以及「南洋文藝特徵之商榷」,眾多身分不可考的文人在各大報章上抒發高見,雖然多半是「赤道上的吶喊」,但也顯示了「文藝批評在南洋社會的需求」。(本段括弧內的文字,依序為孫藝文、陳則矯、悠悠、如焚、拓哥、陳鍊青的評論文章篇名,發表於1925-30年間,皆收錄於方修《新馬華文文學大系(1919-1942)•理論批評》)

  這些「文學社論」的作者很有意思,他們真的把寫作視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披荊斬棘,開天闢地,為南國文藝奮戰。撰寫文學社論似乎成了文人與文化人的天職。據此看來,在那個相對單純的年代,文學閱讀和評論是崇高的,在有限的報章資訊流量中,文學佔有美好的比例。

  年屆五十的方修,按照他對新馬華文文學史的架構,編排了這二十一年的新馬文學評論,總計1,104頁,以概念性的通論和議題討論的文學社論為主,透過眾人之筆,清晰的呈現了文藝思潮之興替,也保存了很多珍貴的文獻。方修花了極大的力氣來保存一個自己幾乎徹底錯過的時代(方修生於廣東潮安縣,一九三八年南來巴生港工作。一九四一年,十九歲的方修進報社擔任見習記者,那是他對文字工作的初體驗),也因此建立了完全屬於他的馬華文學版圖。沒有方修大系,馬華文學批評史恐怕得斷頭。

  苗秀(1920-1980)編選的《新馬華文文學大系(1945-1965)•理論》比方修早一年登場,選文跳過因日軍佔領而空白的兩年(1943-1944),從戰後開始編選,採單元化分輯。很巧合的,跟第一套大系同樣二十一年,單卷,669頁。兩者最大的差異有二:方修大系面對草創期的新馬文壇氣候未成,幾無大家或大作可評,故多屬綜論與高談;苗秀編大系時,中堅世代漸成氣候,亦有新人崛起,可評析的文集較前期多了些。其次,撰寫評論的作家也增加了,雖說是土法煉鐵,卻交出不少長篇幅的作家或作品專論。作家很快成為一九五○、六○年代馬華文學評論的主力,文學社論也逐步轉型為較正式的文學評論。

  二○○四年,謝川成(1958-)主編的第三套大系《馬華文學大系•評論(1965-1996)》(單卷,491頁)面世,實際收錄二十四年的評論,見證了「作家評論」到「學者論文」的過渡。這段時間還算得上文學評論的高峰期,各世代作家都有撰寫評論的能力,在方法學上略有提升,也出現少數由學者撰寫的學術論文。作家評論跟學者論文彼消此長的趨勢,隱藏其中。此一趨勢反映在比謝氏大系同年登場(略早幾個月出版)的另一部評論選集《馬華文學讀本Ⅱ:赤道回聲》(單卷,677頁),此書由陳大為(1969-)、鍾怡雯(1969-)、胡金倫(1971-)合編,時間跨度十四年(1990-2003),以學術論文為主,正式宣告馬華文學進入學術論述的年代,同時也體現了國外學者的參與。赤道形聲迴盪之處,其實是一座初步成形的馬華文學評論殿堂。

  一九九○年代後期是個轉捩點,幾個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博士生陸續畢業,以新銳學者身分投入原本乏人問津的馬華文學研究,為初試啼音的幾場超大型馬華文學國際會議添加火力,也讓馬華文學評論得以擺脫大陸學界那種降低門檻的友情評論;其次,大馬本地中文系學生開始關注馬華文學評論,再加上撰寫畢業論文的參考需求,他們希望讀到更為嚴謹的學術論文。這本內容很硬的《赤道回聲》不到兩年便銷售一空。新銳學者和年輕學子這兩股新興力量的注入,對馬華文學研究的「殿堂化」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四部內文合計2,941頁的選集,可視為二十世紀馬華文學評論的成果大展,或者成長史。

  殿堂化意味著評論界的質變,實乃兩刃之劍。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撰寫評論的馬華作家不斷減少,最後只剩張光達(1965-)一人獨撐,其實他的評論早已學術化,根本就是一位在野的學者,其論文理當歸屬於學術殿堂。馬華作家在文學評論上的退場,無形中削弱了馬華文壇的活力,那不是《蕉風》等一兩本文學雜誌社可以力挽狂瀾的。最近幾年的馬華文壇風平浪靜,國內外有關馬華文學的學術論文產值穩定攀升,馬華文學研究的小殿堂於焉成形,令人亦喜亦憂。

  這套《馬華文學批評大系》是為了紀念馬華文學百年而編,最初完成的預選篇目是沿用《赤道回聲》的架構,分成四大冊。後來發現大部分的論文集中在少數學者身上,馬華文學評論已成為一張殿堂裡的圓桌,或許,「一人獨立成卷」的編選形式,更能突顯殿堂化的趨勢。其次,名之為「文學批評大系」,也在強調它在方法學、理論應用、批評視野上的進階,有別於前三套大系。

  這套大系以長篇學術論文為主,短篇評論為輔,從陳鵬翔(1942-)在一九八九年發表的〈寫實兼寫意〉開始選起,迄今三十年。最終編成十一卷,內文總計2,666頁,跟前四部選集的總量相去不遠。這次收錄進來的長論主要出自個人論文集、學術期刊、國際會議,短評則選自文學雜誌、副刊、電子媒體。原則上,所有入選的論文皆保留原初刊載的格式,除非作者主動表示要修訂格式,或增訂內容。總計有三分之一的論文經過作者重新增訂,不管之前曾否結集。這套大系收錄之論文,乃最完善的版本。

  以個人的論文單獨成卷,看起來像叢書,但叢書的內容由作者自定,此大系畢竟是一套實質上的選集,從選人到選文,都努力兼顧到其評論的文類、議題、方向、層面,盡可能涵蓋所有重要的議題和作家,經由主編預選,再跟作者商議後,敲定篇目。從選稿到完成校對,歷時三個月。受限於經費,以及單人成冊的篇幅門檻,遺珠難免。最後,要特別感謝馬來西亞畫家莊嘉強,為這套書設計了十一個充滿大馬風情的封面

2019.01.05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94403
  • 規格:平裝 / 20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南洋一直都給我一種很浪漫的印象...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1/25
南洋一直都給我一種很浪漫的印象,除了熱帶和海島,海外華人的群體更是一組獨特的座標系。我很喜歡讀純文學的作品,最初當然是從台灣出發,斯土斯民,總是最熟悉的家。閱讀過台灣的文學後,我的注意力就開始往海外移動。其實文學呀,的確是認識和融入一個文化的理想切入點,儘管有點虛無縹緲,在心靈層面與一個文化有所共鳴,那是一種很微妙的美好體驗。

一路讀下來,漸漸體會到各種文化在文學裡的樣貌,彼此錯綜複雜,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最初我將目光投在日本的文學著作,所以深受日系物哀的荼毒啊,日本文化最深層的憂愁底蘊,過於緊繃了,最近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又被大肆的推播,如果你能理解我的絮絮叨叨,別再接觸這種使愁緒根深於心的文學了,它會使你變得多愁善感,甚至悶悶不樂。

等我把視角拉遠,才發現嶄新的世界在眼前展開。美國的史坦貝克,英國的移民三傑…都精彩無比。單純一個大英國協,各種後殖民主義的著作就目不暇給了。舉個例子,印度不是被英國殖民嗎? 印度1947年獨立後,隨即而來的大分裂,讓南亞次大陸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後來孟加拉又自成一國。這一段顛簸的歷史,就是文學創作的一塊沃土。印度人英文又很好,知識階層幾乎都能如母語般流利的以英語創作。他們筆下的故事,都有豐富的文化素材可以藉題發揮。主題包含: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敵意;散居在前大英殖民地的印度裔移民(Indian diaspora);種姓制度;蒙古帝國的遺風…等等。

我很喜歡大英國協呈現的一種概念,可能是名字取的好,Commonwealth of Nations,鬆散卻緊密,僅依已成歷史的關係維持著若有似無的同盟。大英國協裡面的文化非常多元,除了印度,其實非洲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述。南非白人與黑人的愛恨情仇(多數是剝削的歷史);奈及利亞、肯亞都在1960年代獨立建國,儘管之後遭遇了軍事獨裁、貧窮、疾病,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努力釐清和建立專屬的自我認同(就像我們台灣依然在探索何謂”台灣的身分認同”)。這些國家的作家經常以英語創作,所以他們的作品也沒那麼遙不可及。我們都愛異國情調的玩意兒,若以文學出發,整個世界都是文本啊~

語言是傳承文化的媒介,母語更是構成每個人的基本要素。上述那些作家,往往會爭論是否該以英語為創作的語言,有些人認為英語是移民的荼毒,是對原生文化的一種侮辱。南美洲的作家不也為此爭論不休嗎? 這跟台語和國語的正統性論戰,好像有點似曾相似。

把目光拉回來,既然自己的母語是中文,這又是一個源遠流長的語言,真的有一股隱約的驕傲。因此一個令我好奇的疑惑產生了,以中文書寫的文學,彼此之間有什麼異同嗎? 畢竟是自己最熟悉的語種,透過中文創作的作品還是最親切。地圖攤開,除了大陸、香港、澳門,就是星馬了。兩國都是大英國協的成員,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也是若即若離,各自獨立又互補。華人在這兩個社會中的人口比例也很高,中文創作當然也是文化表現的重要環節。所以在閱讀華語文學的旅途上,錯過馬華文學,彷彿到了巴黎沒去羅浮宮,人生缺憾啊。

我對馬來西亞的憧憬,起源於大馬在台的僑生。馬來西亞僑生在留學生之中比例是最高的,特別是在大學階段,每個人一定都認識幾位友善又外向的大馬朋友。與他們相處特別舒服,至少我遇到的人都很棒。研究所畢業時有一個專案也是去馬來西亞做市場研究,在吉隆坡待了大約兩個星期,中途也有去麻六甲看UNESCO,我在麻六甲的老街漫遊時,異常驚訝於他們的傳統閩南風格,根本就跟鹿港和南台灣的鄉鎮”一模一樣”,毫不誇張。中華族群分布在大江南北,海外移民大多來自東南沿海,台灣早期移民的組成也是如此,因此馬來西亞的華人社群,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能夠喚起鄉愁的宗族感,炎黃子孫啊,血源的一脈相承,在此就別探討社會學的條條框框了,就算只是一廂情願的文學意象,也是使我心生嚮往。

我很喜歡讀旅遊文學,回台灣後想透過他人的雙眼去認識星馬,意外的是這兩國的travel writing很少,只有區區幾本,其中一本特別抓住我的眼球”Floating on a Malayan breeze: Travel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作者是一位印度裔的新加坡人,曾在柏克萊和哈佛深造,他的學術背景,寫出來的旅遊作品應該有一番見解吧,今年再找機會讀完。

除了旅遊文學,關於星馬的書籍大都是當地作家的小說。大馬最大宗的語言是馬來文,不過以英文創作的人也不在少數。反而是華文創作一直處於邊陲,大馬華僑的社群人口也沒有多到可以支撐起華文創作的一片天,往往都是有志之士為了傳承華人的價值觀,才採用中文為創作媒介。不過這都無法成氣候,幾番文學的”運動”最終都無疾而終,至今似乎尚未開花結果? (本書收錄的論文大多為一二十年前時寫就的,2010年至今是否有新的成就,我不知道,還要進一步研究)

可能我有實地做過調研,對於馬來西亞的種族和文化特別有感。華人在東南亞一直都遭受某種程度的歧視,因為華人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令其他族群”坐立不安”(有人說眼紅),所以政府往往會祭出手段,限制華人在商業上的自由。這在文化上一樣成立,國家是想像的共同體,政府為了凝聚複雜的文化,一定得制定正統的文化定位,在馬來西亞,馬來人的文化就是官方欽定的主流文化,官方也制定了眾多國家政策強化馬來文化的地位。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華人的母語中文,勢必流於邊疆,沒了話語權,式微也是在所難免。

大馬獨立後,最初的華人社群以新建立不久的中國為文化的原鄉,這也是當時眾多華人堅持使用中文創作的理由。華人最重視香火的傳承,文化也一樣不能中斷。此時的大馬華語文學,就以中國的文學為宗,緊貼著中國的文學發展。80、90年代後,大馬華人逐漸把目光拉回自己生長的土地,文學的視角也越來越關注於馬來半島了,這不就跟台灣的”鄉土文學”發展,也有類似的神韻嗎~

大馬文學還有一個溫馨的插曲,台灣是大馬華人社群很喜歡的一個留學目的地,文化和語言都蠻相近的,教育品質高,學費卻不高。留學生中誕生了一批作家,他們在台灣的文學獎嶄露頭角,有幾位後來甚至入籍台灣,成了道道地地的台灣人了。本書作者張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其他幾位重要的前輩,也都收錄於本書系裡了。

我讀了本書的論文才知道,台灣早期文學研究的學術圈,大都集中於英美文學,隨著政經和社會環境的變遷,研究的範疇往外拓展,馬華文學成了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來自馬來西亞的文學研究者(往往同時也是作者),也有了施展抱負的舞台,不是有一種說法嗎~當你離開了故土,往往更能清楚的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那塊土地。既然大馬文學都能出版一系列的論文專書了,看來也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了吧~

學術論文比較艱澀,我對於研究文化的方法論也不甚了解,不過花一點耐心還是能吸收本書的重點,讀論文的好處就是研究人員已經費盡心思,將龐雜的知識梳理成章,以利讀者吸收這個領域的精華。若你對馬華文學感興趣,不妨直接從學術切入,一定會獲益匪淺。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馬小跳財商課(5冊合售)
作者:楊紅櫻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04
66折: $ 924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完全命中JLPT日檢文法:考場上會遇到的文法,90%以上都在這裡!
作者:李桂芳
出版社:我識
出版日期:2023-08-02
66折: $ 296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印度‧不丹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3-11-16
66折: $ 317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野貓軍團 GO GO GO!
作者:工藤紀子
出版社:台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01
66折: $ 16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
作者:Will 黃士豪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26
$ 37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108)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4-25
$ 9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薩提爾模式×非暴力溝通,第一本教你將怒氣轉為正向教養力的親子對話指南
作者:金芝惠
出版社:台灣廣廈
出版日期:2022-01-21
$ 24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排球少年 43
作者:古舘春一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0-09-04
$ 9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遠在謙邊:關於未知的我們 CP寫真書(特裝版/無親簽)
作者:關於未知的我們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03
$ 99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奈知未佐子經典著作13:風中的故事3
作者:奈知未佐子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02-27
$ 17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煩惱☆西遊記-06
作者:CRYSTAL洋介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03
$ 103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