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投資的正道,就在這裡
∣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 綠角
墨基爾教授所寫的《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Down Wall Street)與艾里士先生寫的《擺脫永遠的輸家》(Winning the Loser's Game),是膾炙人口的兩本投資名作。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合作,會寫出一本怎樣的著作,是我於2009年得知《投資的奧義》在美國出版以來,一直非常好奇的地方。
我本以為會有相當繁複精巧的論述,討論投資的種種面向。但在讀完《投資的奧義》之後,我發現自己錯了。
正如書名「奧義」兩字,本書內容就是投資最重要的要點。而讀者會發現,這些要點不僅所占篇幅不多,而且看起來相當簡單。
沒錯,投資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提綱挈領的兩個重點,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就可以解決大多人的投資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與精力的概念,就可為投資人帶來很好的投資成果。
真的嗎?太多人不禁想問。
指數化投資工具靠著買進並持有與指數相同的成份股,不研究也不挑選證券,這樣能獲得好成績嗎?
資產配置靠著持有當初計畫時設定好的資產比例,然後不管市場如何變動,投資人只要繼續執行原有的計畫即可,這樣真是一個好方法嗎?
投資不是應該努力研究,看看哪些公司具有最不為人所知的潛力、最美好的前景;分析未來是股票、債券還是其它資產類別會獨領風騷,然後全力投入嗎?很可惜的是,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對的方法,幾乎沒有人能持續藉此獲得成功。
每年都會有某些主動型基金與主動挑選股票者獲得超越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績。但問題是,這些成績幾乎都無法持續。每年勝過指數的,不是同一批投資人也不會是同一批基金。這種排名輪動的現象,使得指數化投資工具長期下來將獲致相對優異的成績。
謹守事先計畫好的資產配置不僅是投資紀律的體現,它也讓投資人革除看後照鏡開車的不良習慣。投資人使用資產配置後,他就不會看到股票上漲,才想買進股票;看見債券大漲,才想買債券。這麼做的後果,往往是在各類資產大漲後買進,然後在接下來的下跌中失望賣出。在實行資產配置的投資人眼中,各種資產類別價格的波動,只有當其已對資產配置比重產生相當的影響時,才需要做出對應措施。資產配置讓投資人以投資組合控制市場變化的影響,而整天想要發掘或是跟隨下一個熱門資產類別的投資人,則被市場變化控制自己的投資。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讓投資人擺脫無意義、無助益(但可能有趣)的選股與擇時問題。讓投資人掌握投資的主動權。
假如這方法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報導、書籍、雜誌與節目,卻是整天教投資人如何挑到下一支飆股,如何躲過空頭的襲擊?
有幾個理由。
首先,這些觀點容易為人所接受。「買對股票大賺一筆」、「躲過空頭保有戰果」,這是多麼誘人的說詞。與其說服投資人這是辦不到的事,何不就順應他們的直覺,講他們喜歡聽的呢?
再者,這類觀點符合推行者的利益。投資人不選股,都做指數化投資去了,那教你選股的老師、教你分析股票的書、告訴你下一支飆股的雜誌要怎麼辦?投資人不再擇時進出,都做資產配置,那麼靠投資人買賣進出,有成交才有佣金可賺的金融業者要怎麼辦?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些人之所以推薦主動選股與擇時進出市場,為的恐怕不是投資人的利益,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收入與名聲。
而當我們投資人付出那麼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後,主動選股與擇時進出,往往只會帶來令人後悔的報酬。
投資朋友們,我們大可不必如此。選擇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你在未來的投資路上,永遠不會悔不當初。因為它是一個正確的投資概念,你會發現愈用愈有信心。它不像其它的投資方法,要求你不斷的「修正」、「學習」與「反省」,然後在30年後,你才赫然發覺這不是投資的正道。
假如你已聽過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卻對實際執行方法感到困惑,那麼這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投資指南;假如你不曾聽過這兩個方法,那麼,本書將指引你走上投資的康莊大道。
推薦序2
最棒的投資入門書
耶魯大學投資長、《逆向操作法則》(Unconventional Success)作者
史雲遜(David F. Swensen)
本書是由艾里士和墨基爾這兩位投資界最偉大思想家集其才智,合力完成的出色個人理財入門書。艾里士的《擺脫永遠的輸家》以及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早已是金融市場聞名遐邇的經典著作,他們兩人為何還要再碰觸這個題材呢?事實上,令人傷感的是,市面上提供給散戶的投資建議,已經到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地步,幾乎聽不到正常且合理的論調。這兩位作者在合寫本書時,套用愛因斯坦的名言「凡事都應盡可能簡化,但不能過於簡單」,來提醒投資人重視最根本的投資之道。
投資人在投資組合管理過程中有三項工具可供部署:資產配置、時機交易(market timing,也有人稱為「擇時操作」),以及證券挑選(security selection,亦有人稱為選股)。資產配置包括設定所投資資產類別的長期目標;時機交易包含短線進出市場;證券的挑選則牽涉到投資人選擇建立的資產類別。
艾里士和墨基爾將投資重點正確地放在資產配置上,因為資產配置的投資報酬率超過100%。資產配置逾100%的投資報酬率是如何得來?時機交易及證券挑選等策略包含支付給理財顧問的管理費及華爾街券商的佣金等成本,這類投資管理費用的總成本,定然會使投資人的報酬率不如大盤表現。因此時機交易及證券挑選這類花錢的活動,會減少投資報酬率,這也就說明了資產配置投資報酬率超過100%的原因。
根據艾里士與墨基爾的觀察,投資人總是冥頑不靈地做出時機交易的決定,一味地想要追高殺低,競相追逐表現良好熱門證券,揚棄表現差勁的落後證券。在反覆研究共同基金的交易後,所得到的結論是,投資人經常買高賣低(亦即:高進低出),因時機交易而減損投資的價值。艾里士與墨基爾苦口婆心奉勸投資人採用一貫的長期策略,而且要持之以恆。
證券挑選也會進一步降低報酬率。艾里士與墨基爾引用令人沮喪的統計數字,說明絕大多數共同基金經理人的報酬率,都未能贏過低成本、被動以及追蹤市場指數的策略。這些令人鬱卒的數字才只是開始告訴你整個情況有多嚴重。艾里士與墨基爾引用的還只是目前存活於世的基金,而且這些基金算是共同基金界少數比較成功的業者;而那群報酬率很悲慘的倒閉者,根本無從算起。許多基金早已消聲匿跡,芝加哥大學的證券價格研究中心(CRSP)蒐集所有現存與倒閉的共同基金資料,至2008年12月為止,該中心追蹤了39,000檔基金,其中只有26,000檔還在營運,因此,倒閉的13,000檔並未出現在作者的過去報酬率研究中,因為倒閉的基金並沒有當前的追蹤紀錄(畢竟它們已不復存在了)。這些共同基金的經驗使艾里士與墨基爾的逆耳忠言──採取低成本、被動的投資方法──更具說服力。
當然,還是會有爭論出現,即便聲音很小。我認為房屋所有權比較類似一種消費財,不太像是一項投資資產。對於艾里士與墨基爾在有關證券挑選的成功個案中對選股的含蓄背書,我則抱持懷疑態度。(這兩位現代金融界最偉大的人物會挖空心思去想如何打敗市場,這令人驚訝嗎?是的,他們會選股,我們其他人則不會。)我更直接了當推荐先鋒(Vanguard)以及美國教師退休基金(TIAA-CREF),它們在非營利基礎上操作,因此也不會有貨幣管理業普遍存在的獲利動機及信託責任之間的衝突。但撇開這些小爭論不說,《投資的奧義》一書傳達了重要且根本的寶貴訊息。
1970年代末期,當我還是耶魯大學的博士生時,我的博士論文顧問、諾貝爾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建議我閱讀《漫步華爾街》一書,以了解市場運作的真正情形。墨基爾這本精彩好書為我的學術著作提供了重要基礎。當我在1980年代中期回到耶魯管理該校的校產基金(endowment),我無意中看到了《擺脫永遠的輸家》的前身《投資政策》(Investment Policy)這本書,艾里士如暮鼓晨鐘般的精闢見解,用各式各樣的方法指點我投資管理之道。如今,艾里士與墨基爾為我們合寫了一本很讚的投資入門書,照他們的建議去做,就會在投資路上得心應手、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