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你會怎樣替自己寫自傳?
原本,只是想將她的專欄集結出書,並且在出版前要她為這本書寫段簡短的「作者簡介」,但最後,她竟把簡介寫成了這本回憶錄──《你不就是那個誰》。
在書中,她誠實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包括她的父親(愛爾蘭第一位「社會記者」,長期為《愛爾蘭日報》撰寫報導與專欄)與母親(生了九個小孩,卻陷入憂鬱,並在長期寂寞中酗酒),以及從十四歲開始就展現大膽叛逆的自己,如何從都柏林大學輟學,流浪到英國打工度日,最後靠著借來的錢完成學業,並開啟了一場意外的人生。
「你不就是那個誰」(Are You Somebody)這句話,引發了人們心中共同的反省:人生在世,我到底是誰?這輩子,我又該做什麼?假如要寫一份自我介紹,我又會怎麼下筆?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不就是那個誰》在美國上市後,在沒有任何強力促銷的情況下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長達數月之久。在澳洲、德國、瑞典以及她的家鄉愛爾蘭與英國,都創下銷售佳績。
她在祈求上帝,不是要求刺激,而是不要變成隱形人。
我囚禁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大部分時候我只是盲目地一天過一天,雖然我的人生經歷在外人看來一定夠正常了──成長於鄉間、求學、戀愛、發現情欲、學習、工作、旅行、有時健康快樂有時則否──我自己卻覺得通常只是勉強活著。我從未退後一步觀察我自己及我所做的事情。我不夠重視自己,不夠認真看待自己,甚至不曾私下反省我的存在是否有任何模式、任何意義。我理所當然認為,如同大多數生於死於這個星球的幾十億人,我只是一個偶然。我的存在沒有理由。
然而,我的人生經歷在我體內燃燒。縱使它不過爾爾,它是我唯一的紀錄,也是我僅有的創作,我內心有個東西不肯接受它無足輕重。我需要發聲。我需要嗥叫。
這本書和挑它來讀的人之間,發生了某些事。
坐在廚房桌前將困住自己的過去化為文字時,寫作者心中並無讀者,為了挖掘逃離往事的隧道,即使自認似乎並無任何值得回顧,除了失敗,仍然據實盤點過去的自憐、孤單、傷心種種情緒,眼光越過哀傷注視可憐的磨難,注視如何差點隨著家庭這艘沉船沉入海底,又如何被愛與性的強大力量拉上岸;如何寂寞到皮膚發痛,又如何手不釋卷開創自己而非別人加諸的生命。
只是表達出一點也不斯文的內在生活;只是說服自己,雖然孤獨,並不可憐。
結果卻對其他人也有意義。
不只是暢銷書,在愛爾蘭,這書竟然熱烈成為公共生活的情緒片段。
一本關於一個受漠視的生命的真實記錄,在很多人之間不斷開花,多到無法想像。
作者簡介
努拉.歐菲蘭 Nuala O’Faolain
已故愛爾蘭著名電視製作人、書評家兼作家。曾獲選「年度新聞記者大獎」(Journalist of the Year),所製作的電視節目也曾拿下一九八五年「雅各獎」(Jacob’s Award),並於二○○六年獲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外語小說獎。曾經任教於空中大學,服務於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愛爾蘭時報》等英國重要媒體。著有:Are You Somebody?, My Dream of You, Almost There, The Story of Chicago May。
努拉.歐菲蘭生於都柏林,受教於都柏林大學及牛津大學。儘管在自己的家鄉很有名氣,但真正在國際文壇嶄露頭角,卻是在出版了這本書之後。原本,愛爾蘭一家出版社只是想將其專欄集結出書,出版前,她答應寫段簡短的「作者簡介」。
該如何下筆呢?囚禁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她通常覺得自己只是勉強活著。她不夠重視自己,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只是這個星球一個偶然。她的存在沒有理由。然而,人生經歷在她體內燃燒。她內心有個東西不肯接受它無足輕重。她需要發聲。她需要嗥叫。
她於是召喚她的自尊,坐下來寫作者簡介。最後,她把簡介寫成這本回憶錄。
譯者簡介
朱道凱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普特拉學院電腦碩士,曾任職IBM公司。
現退休專事翻譯工作。譯作包括《網路商機》、《平衡計分卡》、《超越後進發展》、《社會學動動腦》、《全球化迷思》、《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