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金融時報最好看的專欄 不蓋你,經濟學真的可以解決所有生活難題一本讓你笑到噴飯的書! 英國Financial Times超人氣專欄,中文版首度問世 作者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所主持的
金融時報《Dear Economist》專欄,多年來廣受好評。
針對生活上的大小事──從愛情、工作、休閒、理財,甚至性,
都提出一針見血又非常實用的建議。
但是不要期待他跟其他主持讀者信箱的夫人們一樣有同情心;
他講話很直、很沒禮貌,可是很爆笑。
他不提供肩膀給失落者哭泣,
反而冷靜的利用各種經濟學工具,
將生活中最具挑戰性的難題簡化為經濟模型,
獻上最實在的理性線索與生活建議。
他長期注視著凡人的煩惱,
是深諳民間疾苦的統計學偵探,也是另類的浪漫主義者。
想為愛情、生涯、家庭、娛樂等人生習題,找出機智的解答, 還有比臥底經濟學家更好的人選嗎?
作者簡介: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 知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主筆。在該報撰寫、並供稿全球的專欄「臥底經濟學家」,揭示日常生活經驗背後的種種經濟觀念。他同時也是全球唯一開設答客問專欄「親愛的經濟學家」的經濟學家。他曾擔任BBC電視節目《聽我的,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現主持BBC廣播節目《多或少》(More or Less)。文章散見《君子》(Esquire)、《富比士》(Forbes)、《紐約》(New York)雜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二○○六年獲得專門針對新聞從業者所頒發的巴斯夏獎(Bastiat Prize),廣電節目也曾獲獎。現與妻子和兩個女兒居住在倫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向我所有學生推薦這本書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如果要寫一句簡短的話來推薦這本書,我會寫:「我向我所有的學生推薦這本書,因為這大概是唯一一本可以一面讓你忍不住大笑,一面又可以學到如何活用經濟學原理與最新經濟知識的書。」 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就開始跟學生建議,要養成經常上網去看兩個財經專業中文網站的習慣,第一個是《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中文網站,第二個就是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的中文網站。而在《金融時報》的網站上,我又最推薦兩個專欄,就是提姆‧哈福特 (Tim Harford) 的「臥底經濟學家」與「親愛的經濟學家」。 我開始讀提姆‧哈福特的專欄,是先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所吸引的。例如說,有讀者會來信問「怎樣與有錢的女友相處?」信中是這樣寫的:「親愛的經濟學家:我的女友掙得比我多,住在公司提供的房子,可是當我們在討論同居時,她卻要求我得支付各種賬單。她有必要算得這麽清楚嗎?」署名的,是「困惑的學生」。 或者,像是下面這個問題:「怎樣在意大利唱單身情歌?」信的內容如下:「我是一個32歲的美國女人,5年前搬到義大利。在這裡,30多歲的單身男性簡直是鳳毛麟角。我該繼續留在義大利呢,還是回美國去?」署名的是:「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 當你看著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認真來說,其實這些煩惱也不能說是匪夷所思,只是大概很少有人會拿這些問題來問經濟學家)而忍不住哈哈大笑時,繼續讀下去,就不得不對提姆‧哈福特的回答欽佩不已。他的筆調非常幽默,行文之間充滿機智,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讓我這個經濟學家同行佩服的是,他對於這些疑難雜症問題的回答,總是能建立在紮實的經濟學理論或實證研究之上。 舉例而言,對於那位「困惑的學生」,他的忠告是:最好乖乖付帳單,因為根據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 (Michael Spence) 的「訊號理論」,那位有錢女友正透過要求小男友自己付賬單,來獲取「他愛的到底是我的錢,還是我的人」的訊號。而針對那位「喝著卡布奇諾哭泣的人」,提姆‧哈福特的建議是:不要再陷在經濟學原理中所謂的「沉沒成本謬論」之中,為已經灑掉的牛奶無謂地哭泣,「請回到人口統計上有更多合格單身漢的地方吧。」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是提姆‧哈福特最有名的暢銷書。根據《金融時報》上的簡介,至今已經翻譯成16國語言。你一旦拿起這本書,先不用細看裡面的文章內容,只要先讀文章目錄,就會讓你心情愉快,充滿好奇,而且忍不住一直看下去。你會想知道,到底這裡面在講甚麼啊?舉例而言,有人問說:「我35歲前該定下來嗎?」有人想知道:「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有人的煩惱是:「遠距離戀情,禁得起考驗嗎?」也有人問:「我愛上了最要好的朋友,我該表白嗎?」光看到這些問題,應該就足以讓我那些青春年少的學生們說「哇」,並且張大眼睛。 不過,這本書涵蓋的主題不只侷限於這些感情的煩惱。在這本書第二個部分,作者主要回答的問題,來自於許多人會產生疑問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也就是生涯與工作。這些有趣的問題包括:「一份高薪而不穩定的工作好,還是一份薪水中等但是穩當的工作好?」「怎樣才是爭取加薪的有效策略?」「怎麼跟資深同事相處?」「追求夢想,值得嗎?」 我也非常推薦家長們要讀一下這本書,因為裡面不少篇文章的主題,會有助於你跟孩子講道理,譬如說:「每天多花一小時讀書,值得嗎?」或者你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期待全班同學聯合一起偷懶,是不可能的事情。 讀這本充滿了英式幽默口吻的書時,可以想像你正跟著一群有著許多心事,而又充滿好奇的朋友一起,與這位來自英國的奇妙經濟學家一起喝著愉快的下午茶。閒聊當中的許多問題,會讓你覺得非常有趣,而這位奇妙經濟學家的答案,又往往會讓你拍案叫絕。 如果你因此而在這場開心的知識下午茶結束之後,轉而到更多的經濟學書籍(或許會有點枯燥)當中找尋這些答案的來源,那麼,這場下午茶的收穫與影響,或許將會遠超過你的想像。
名人推薦:【推薦序 】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向我所有學生推薦這本書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如果要寫一句簡短的話來推薦這本書,我會寫:「我向我所有的學生推薦這本書,因為這大概是唯一一本可以一面讓你忍不住大笑,一面又可以學到如何活用經濟學原理與最新經濟知識的書。」 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就開始跟學生建議,要養成經常上網去看兩個財經專業中文網站的習慣,第一個是《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中文網站,第二個就是老牌英國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的中文網站...
章節試閱
◆老牛吃嫩草│有什麼不可以?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好像特別哈年輕女人,再也不想跟四十歲的女人約會了。儘管我一些朋友(當然,是女性朋友)都說,我應該約會的對象,是那些想定下來的、懂事的三十來歲女人,但我發現自己卻受到狂野的、活潑的瘋女孩所吸引。我交往過的女孩包括克莉絲汀,十八歲,伸展台模特兒;艾琳,二十二歲,瑞典來的法學院學生;佳寧,二十歲,法國人;還有最近一位是芙樂兒,二十三歲,馬球選手(老天)。我的朋友告訴我,我老來景況將會是孤單、荒寂、悽慘。這樣值得嗎?—來自倫敦的H.杭柏特 親愛的杭柏特先生: 和一般的看法相反,經濟學家其實有種樂觀的傾向。我們相信,當一個人可以自由選擇時,就會發現人生充滿了互惠的交互作用,就比方你和芙樂兒所享受的那種。我們同時也相信,歡樂未必不能持久。 你那些朋友的意見剛好相反,他們認為,你必須把芙樂兒當成燙手山芋甩掉,找個《BJ的單身日記》女主角布莉琪.瓊斯(Bridget Jones)那種年齡的女人。他們如此建議,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或許女人就像葡萄酒,會越陳越香。你的朋友們可能真的這麼相信,但現在討論的重點是「你的快樂」,所以,你自己要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第二,為了避免老來孤單,放棄眼前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或許是值得的。 但我認為,你朋友給你的建議很爛,因為他們嫉妒你。既然你已經成功交到了年齡只有你一半的女朋友,為什麼要停下來?就算那女孩厭倦了你,接下來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年齡的女人是一種源源不絕的可再生資源。 不過老實說,我之所以建議你繼續跟年輕女孩約會,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我自己的良心:我不確定懂事的女人,會不會欣賞你的魅力。 羨慕的,臥底經濟學家◆真愛難尋?│放心,人總是很快就降低標準的。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在尋找「真命天子」。他真的存在嗎?—來自巴塞隆納的露絲 親愛的露絲: 在眾多「丈夫候選人」中,如果你能知道婚姻的要素中,哪些是大家都能辦到,哪些又是「真命天子」才能辦到的,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首先,婚姻提供生產上的規模經濟*,尤其是生小孩。丈夫和妻子可以根據各自相對的優勢,專注於不同的技能。我相信你一定明白,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帶給你這些規模經濟。其次,是消費上的規模經濟。兩個人只需要一個花園,而且共用一個廚房就夠了。 接下來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夠喜歡你嫁的那個人,因而能享受到這些好處? 這方面經濟學家本來沒有什麼研究,直到貝蘿(Michle Belot)和法蘭切斯科尼(Marco Francesconi)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分析了一家快速約會公司的資料後發現:女人喜歡身材高、富有、受過良好教育的男人,而男人喜歡身材瘦、受過良好教育、不吸菸的女性。 這些發現並不讓人意外,但有趣的是:當選擇變得稀少時,不論素質如何,女人都會「勾選」前百分之十的男人,認為值得進一步交往。要是這些男人普遍比較矮、比較窮,女人就會降低自己的標準,繼續勾選其中的前百分之十。 男人也一樣,會放棄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望。不論素質如何,他們都會「勾選」大約前四分之一的女人。即使該公司規定,參加者如果覺得約會中沒有喜歡的人,就可以再免費參加一次快速約會,以做為補償。 我的結論是這樣的:即使你堅守條件,也不會為你帶來什麼損失,人們還是很快就會降低自己的條件水準。我的建議是:你也比照辦理吧。 務實的,臥底經濟學家 *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指在一定的產量範圍內,隨著產量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現象。然而並非生產規模無限制擴大,就會持續帶來規模經濟效益,有時生產規模擴大卻會導致單位生產成本的遞增,稱為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怎樣爭取加薪│年初,別太認真;年底,記得留守到深夜。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為了提高我加薪的機會,我是否應該早上第一個進辦公室、晚上最後一個離開呢?—來自西雅圖的D.克拉克 親愛的克拉克: 要當第一個進辦公室的人,是有風險的。想像一下,如果你早上六點半到公司,但另一個人六點十五分就來了呢?在你「早起鳥兒有蟲吃」的想像中,倒還不如拖到十點才到公司,因為第二名是不會有任何獎勵的。 當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倒是比較容易做到。你只要等到每個人都走了,再多拖個一秒鐘就行。但道理相同,你的同事們遲早也會發現這點,所以最後離開的策略可能會流行起來,因而代價變得更高。那麼,哪個方法最容易爭取到加薪呢? 看起來或許很奇怪,但這兩種競爭都是「拍賣」的一種形式。在這兩種競爭中,比的是努力,而不是金錢。而且這兩種競爭中,必須付出代價的,都不光是得標者。諾貝爾獎得主維克利(William Vickrey)已經證明過,令人驚訝的是,這類拍賣必然會提高所有參與者的預期收益。搶著第一個進辦公室和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不論誰贏,你的上司都同樣會獲利,而你們每個競爭的人,都同樣要付出代價。 我的建議,其實也是一種警告:如果你想玩這種遊戲,我個人的研究顯示,接近年底時,你的對手們已經耗光了精力及另一半的忍耐,這時你會比較容易贏得比賽。一開始別太認真,等到你的對手們鬧離婚時,再開始留守到半夜。 但或許你根本不該玩。這場比賽的贏家,有可能是對加薪期待最樂觀的人。而樂觀主義者到頭來,往往會失望。 最晚上班、最早下班的,臥底經濟學家◆兒子的Facebook朋友比我多│別擔心。你兒子只有U2的最新單曲,但你有波諾的電話號碼。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從政多年,剛剛卸任。以前我一直相信,多年來擔任公職的收入雖然微薄,但卸任後將可得到補償:我會去大公司當顧問,領豐厚的顧問費。我對經商一無所知,但多年來的人脈卻很寶貴。 但剛剛有個人讓我看了一種叫Facebook的東西,據說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在用。我還聽說,我的「人脈」的經濟價值已經大不如前。這是怎麼回事?—TB 親愛的TB: 網路股泡沫化期間,你都忙著在思考國際大事嗎? 在你的想法中,似乎把人脈網絡簡化成一種「越大越好」的東西了。一台傳真機什麼都不能做,兩台傳真機就可以互相聯繫。而因為每台新機器都可以連接到整個網路,所以每台新機器都可以增加更多價值。手機、eBay、Facebook也是同樣的道理:規模發展到兩倍大時,其價值就遠超過兩倍。所以創投資本家會為了大規模的網路花大錢,不管這類網路的聯繫程度有多麼淺。 但這個簡單的算術思考方式,卻忽略了一個抵銷效果:邊際收益遞減。第一部手機,是用來執行數百萬美元的交易。但今天多一支手機,只表示多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偷傳簡訊。許多登入Facebook的人很快就發現,這個工具對他們沒什麼用處。 所以,不要因為你的人脈規模不如你兒子在 Facebook 的朋友數量,就因而感到失望。他可能分享了U2合唱團的最新單曲,但你卻有U2主唱波諾(Bono)的電話號碼。要利用這類人脈賺錢,應該一點也不難。別把你退休後的休閒時間浪費在 Facebook 上。 你的臉書朋友,臥底經濟學家◆為什麼老是有人愛擋住車門?│他們不是趕著上車,只是想搶位子。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碰到列車或電梯門打開時,有些人明知道要等裡頭的人先出來,自己才能進去,卻還是硬堵在門外不肯讓。擋路只會造成拖延,但那些要進去的人顯然很急,所以這樣擋路絕對不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但令人驚訝的是,這是個舉世共通的現象。請解釋!—納吉爾.卡濟 親愛的納吉爾: 我也觀察到列車有這個現象,但電梯就少得多,我想因此可以推演出一個解釋。 沒錯,擋住要下車的人,可能會造成幾秒鐘拖延。每個人都被拖延幾秒鐘,加起來的社會成本相當可觀,但對於那些自私擋路的個人而言,其實沒什麼影響。 我認為,你曲解了這些人擋住車門的目的了—他們不是想趕著上車,而是想搶座位。這表示,他們要在座位剛空出時,搶先第一個進入車廂,也因此就得站在打開的車門前,擋住所有人的路。 這是個典型的「囚犯困境」(prisoner dilemma):如果大家都往後退,那麼人人都能獲利;但如果只有一個人往前擠,那麼他就是獲利者。 這就難怪,這種行為在電梯前比較少見。電梯裡沒有座位,而且通常空間夠大,可以容納所有等電梯的人。 你所描述的這個行為很自私,但絕非不理性。 有禮貌的,臥底經濟學家 *囚犯困境:一種賽局理論。假設有兩個犯人接受警方隔離偵訊,面臨以下選擇:1.一方招供,另一方不招,招供者得立即釋放,而另一方則加重罪刑,坐牢九週;2.雙方均誠實招供,各坐牢六週;3.都不招供,最後都無罪開釋。在這樣的賽局中,就算明知選擇合作(不招供)是最好的結果,但在資訊不明又缺乏信任的情況下,兩人要保持合作很困難。◆開車心理學│越安全的車子,會導致駕駛者越漫不經心。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的兒子剛拿到駕照,但他開起車來像個瘋子。我看他早晚會出車禍,現在他看上了一輛老舊的二手車,一點也不安全。我在想要不要買輛比較結實的車送他,好增加他保命的機會。你認為我這麼做妥當嗎?—來自英國威姆斯洛(Wilmslow)的翠西亞.史托特 親愛的史托特女士: 這是個心理學的問題,你卻提出了一個工程學的解決方法。 你說你兒子開車像個瘋子,但如果思考方式變一下,想成他是偏愛速度與樂趣勝過安全,可能會更有幫助。在這樣的偏好之下,他的開車方式是理性的。 所以,要是讓他開一輛比較安全的車,可能是沒有幫助的。但如果他車子裡的後行李廂內裝上炸藥,方向盤上裝了釘子,那可能就會促使他開車時要小心一點了。 另一方面,一輛有許多安全特點的汽車,會讓刺激式開車法的危險性降低,於是你兒子就會理性地選擇更刺激的開車方式。這個現象,我們稱為「佩茲曼效應」(Peltzman Effect),因經濟學家山姆.佩茲曼(Sam Peltzman)而命名,他發現,更安全的車子會導致駕駛者更漫不經心,因而造成更多車禍,駕駛者死亡的數字沒改善,反而造成行人的死傷數字增加。 儘管佩茲曼效應一直有爭議,但一些後來的研究都得到類似的結論。照佩茲曼的研究成果看來,如果令郎對於他車子的安全性很有信心,他的開車風格就會更誇張,因而又把安全性拉低了。 所以解答就很明白了:務必要讓你兒子相信他的車子很危險。讓他去買他看中的那輛二手車,但堅持把車送去檢修。請技工偷偷裝上安全氣囊和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同時請他們檢修時不斷搖頭,說這破車真是「殘破」。 口是心非的,臥底經濟學家◆女兒揍兒子│有三個可能:你女兒不理性;你兒子不太在乎挨揍;或者,你沒算好帳。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十歲的女兒別再打她弟弟?—來自英國約克郡里奇蒙(Richmond)的辛西雅.艾文斯 親愛的辛西雅: 你的問題令我感到困惑。諾貝爾獎得主貝克在他的「不肖子定理」(rotten kid theorem)*中證明過,這種揍人的狀況,應該只有在社會高效率的狀態才會發生。下面我以數字舉例,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假設你對自己和兩個小孩的在意程度相同,而你們每週的愛、關注、金錢等加起來,總共值七五○英鎊的「家庭預算」,平均分配到你們三個人身上,每人二五○英鎊。 接下來,把愉悅和痛苦折合成金錢。如果你女兒揍他弟弟,他會遭受值二十英鎊的痛,而她則「賺」到值五英鎊的虐待狂愉悅。這麼一來,會讓你們的家庭預算少掉十五英鎊。你的做法,就是把這十五英鎊平均讓三人分攤,因此,揍人後的每人收入分別是:弟弟會得到二六五英鎊,姊姊二四○英鎊,而你則得到二四五英鎊。於是你女兒會變窮,因而可能就會約束自己的衝動。 當然,有可能你女兒從攻擊弟弟得到的愉快,超過弟弟的不舒服—例如她得到值二十五鎊的愉悅,而他只損失五鎊。不過這時你可以重新分配,好讓她必須付出的代價大些。這樣可以讓她的攻擊保持個人理性,同時又達到社會最適狀態。 如果你一再重新分配後,你女兒照樣攻擊弟弟,這就表示她真的很喜歡這件事。那麼,有三個可能性:你女兒不理性;你兒子不太在乎挨揍;或者你沒算好帳。 不乖的,臥底經濟學家 *不肖子定理:有些子女天生就是只顧自己利益的自私者,而父母會為所有子女的利益著想,因此會將全家總利得「分享」給眾子女,也包括自私的不肖子。如此一來,當家庭所得越多,子女所分到的也會越多,因此縱使是不肖子,由於增加總所得對自己有利,也會努力提高家庭所得或總產出。
◆老牛吃嫩草│有什麼不可以?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我好像特別哈年輕女人,再也不想跟四十歲的女人約會了。儘管我一些朋友(當然,是女性朋友)都說,我應該約會的對象,是那些想定下來的、懂事的三十來歲女人,但我發現自己卻受到狂野的、活潑的瘋女孩所吸引。我交往過的女孩包括克莉絲汀,十八歲,伸展台模特兒;艾琳,二十二歲,瑞典來的法學院學生;佳寧,二十歲,法國人;還有最近一位是芙樂兒,二十三歲,馬球選手(老天)。我的朋友告訴我,我老來景況將會是孤單、荒寂、悽慘。這樣值得嗎?—來自倫敦的H.杭柏特親愛的杭柏特先生:...
目錄
推薦序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劉孟奇 前 言 Trust me,我是經濟學家 第1部 約會把妹,萬事如意 同居經濟學/分享與折衷/怎樣養小三/三十五歲前,該定下來嗎?/假裝性高潮/求婚的時機/老牛吃嫩草/性愛經濟學/暗示他,我很忙/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要不要戴保險套/喝醉才覺得她美/請跟我交往吧!/兩人約會,該誰付錢?/除毛好痛喔/誰先開口求婚/遠距戀情,禁得起考驗嗎?/愛上好朋友,我該表白嗎?/真愛難尋?/失戀的補償/外遇選擇權/學業與愛情/網路交友須知/要狗還是要我?/學校裡的性教育/性愛初體驗/男校與女校裡的愛情/婚前該不該住一起/他前女友的房子/伴遊女郎 第2部 你在哪上班? 公司要我馬上去報到/大家一起擺爛,可行嗎?/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我/樂在工作的祕密/想存錢的你,有沒有雙重人格?/理性上癮/太忙了怎辦/越有錢,越快樂?/休閒上癮症/念大學,還是找工作?/種子基金/我該從事哪一行?/我中樂透了!/買道德基金,有比較道德嗎?/時間不夠用/雇用廉價勞工/怎樣爭取加薪/人幹嘛燙衣服/要不要跳槽?/工作loading加重了,怎辦/學拉丁文還是中文?/找我開會?請先付錢/兒子的Facebook朋友比我多/參選要花多少錢/績效的迷思/考試,一定要準備嗎?/要不要轉學/要不要買旅遊險/為什麼老是有人愛擋住車門?/什麼樣的工作最棒?/American Idol與X Factor的共同點/菜鳥該學什麼?/阿西西與盧森堡/倫敦與紐約 第3部 誰該陪寶寶睡覺? 處罰孩子,好嗎?/只儲蓄,不消費/開車心理學/孩子翅膀硬了/信教有什麼好處/離婚夫妻如何分產/有時候,禮物平庸點比較好/女兒揍兒子/家有不肖子/生兒子,還是生女兒?/舊愛的身影/怎樣查外遇/生幾個孩子好?/我是敗家子/相親經濟學/送禮/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馬桶坐墊該立起還是放下?/要花錢請人,還是DIY?/怎樣留遺產給孩子/離婚好苦/偏心/孩子很皮,該揍嗎?/女強人,該不該生小孩?/為孩子取名字/請你戒酒,好嗎/公平/道歉經濟學/離婚律師/生日派對的盈餘/與妹妹共同置產/父母縱容妹妹/生產後,該住院幾天?/誰陪孩子睡覺?/爺爺奶奶老愛亂餵寶寶/怎樣跟孩子解釋金融危機 第4部 要不要上健身房 輪流請客/放心讓孩子去追星吧/競爭者太多,怎麼辦?/給我吃一片你的牛排,好嗎?/該給網路賣家壞評價嗎?/該不該看排行榜/取消休假,值得嗎/健身房經濟學/電影票價/食量小,怎樣享用「吃到飽」?/盜版書可以買嗎?/葡萄酒經濟學/誰偷喝你冰箱裡的牛奶/下載影片有錯嗎?/拿賞味期限最久的/當美女犯規,該怎麼辦?/廣告時間/電影裡的暴力/把餐廳裡的牙籤帶回家/為什麼YouTube免費/點菜心理學/牌桌上有沒有友情?/放煙火安全嗎/去朋友家吃飯,該帶什麼酒 第5部 給詐騙集團的一封信 贏家的詛咒/要不要延長保固期?/排隊經濟學/開車老愛講手機/給詐騙集團的一封信/萬聖節糖果/你常倒車入庫嗎?/搬到鄉下住,好嗎?/賄賂有效嗎?/侏儒、妓女與血汗工廠/資源回收/襪子總是剩一隻,怎麼辦?/牙線經濟學/為什麼裝潢工人總愛遲到/怎樣下決心減肥?/定價的尾數/一個吻值四十九英鎊?/怕遲到,把手錶撥快五分鐘/施捨的對象/洗車經濟學/抽菸好,還是短命好?/記住:千萬別酒駕!/老是忘記帳戶密碼/減碳,很假仙?/人為什麼偷懶?/最佳送禮策略/把密西根州賣給中國人
推薦序 跟奇妙的經濟學家喝一場愉快的下午茶/劉孟奇 前 言 Trust me,我是經濟學家 第1部 約會把妹,萬事如意 同居經濟學/分享與折衷/怎樣養小三/三十五歲前,該定下來嗎?/假裝性高潮/求婚的時機/老牛吃嫩草/性愛經濟學/暗示他,我很忙/到約會網站,該貼上照片嗎?/要不要戴保險套/喝醉才覺得她美/請跟我交往吧!/兩人約會,該誰付錢?/除毛好痛喔/誰先開口求婚/遠距戀情,禁得起考驗嗎?/愛上好朋友,我該表白嗎?/真愛難尋?/失戀的補償/外遇選擇權/學業與愛情/網路交友須知/要狗還是要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