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是爸媽一定會碰到的緊急狀況,資深兒科陳永綺醫師在面對高燒不退而導致食欲不振、睡不安穩的孩子時,是如何照護、舒緩孩子的不適?兒科名醫與你分享小兒發燒經驗談,教你正確處理孩子發燒問題。
◎立刻餵食退燒藥幫助孩子退燒?
◎趕緊讓孩子睡冰枕,或是讓他泡熱水澡,就可以退燒?
◎醫生建議服用抗生素時,立刻拒絕?
◎看過醫生後,溫度起伏不定,還是要再送別家急診?
【本書特色】
◎38゚C,是孩子發燒臨界點,該不該退燒?怎麼退燒?
◎了解發燒背後須警覺的疾病,才能避免急重症的威脅。
◎孩子真的發燒了嗎?專家教你正確測量及判斷法,不再窮著急。孩子發燒,該使用冰枕急速退燒嗎?錯誤觀念徹底釐清。
◎發燒分為發冷、發熱、退熱三期,體溫反反覆覆,居家照護原則,一次說明白。
◎6道陳醫師私房藥膳食譜,幫助孩子快速恢復元氣。
作者簡介:
*陳永綺醫師【現職】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學經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擁有中西醫執照;住院醫師期間多次前往榮總、台大醫院受訓。並遠赴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丹納法博癌症中心擔任研究員,研究血液腫瘤醫學。之後,在台北和平醫院、中興醫院的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經歷總醫師、主治醫師等過程的洗禮。現為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育有二子,在面對孩子發燒問題時,和醫師先生,也會忙亂不堪,期許自己從照顧孩子的經驗中汲取經驗,當稱職的母親及兒科醫師。【相關著作】《癌症病房的102天:陳永綺醫師陪醫師爸爸抗癌手記》、《0~6歲寶貝健康食療》、《如何照顧過敏兒》、《0~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鼻子過敏完全搞定》、《媽咪醫師聊天室》、《寶寶營養DNA》、《鼻子過敏健康指南》【審訂作品鄉街鄉街】《新手爸爸求生手冊》、《安撫寶寶哭鬧完全手冊》∕新手父母出版
章節試閱
發燒孩子的居家照護
本章節主要是在介紹關於孩子照護時,所需具備的原則與方法,是父母在照護孩子時最為相關的議題,也是本書的重點。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居家的照顧,以及注意孩子症狀的變化,隨時作出適當的調整與處理,以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出現,或是疏忽一些不尋常的訊息,以致影響了病程。
平常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在孩子生病不舒服時,擔心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有心思管其他的情況。然而生病時的孩子更需要用心思、體力與耐心去呵護,必須更加留意這些看起來瑣碎、不起眼但卻很重要,而且只要稍加的
留心觀察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因此,這一部分的說明將著重在吃、喝、穿、睡,以及一些輔助性降溫的方法等多方面的說明。一般常見退燒藥的介紹,在此也會有所說明,不過要再次強調與提醒的是:退燒藥應該依照每個孩子的發燒情形與病程做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所以必須要先將孩子帶給醫師診斷後,再依照醫師的建議作適當的給予。
在這章的介紹,主要只是提供父母,退燒藥的藥理機制與概念而已。另外,除了孩子生病需要照顧外,事實上,照護者的身心也是需要關心的一環。所以,我也會在此章節裡,提供一些想法給讀者參考。
幼兒發燒三階段進程大不同
發燒的過程是有階段性的,在發燒的期間,體溫高高低低是一個現象,必須等到疾病消除時,體溫才會自然恢復到正常的溫度範圍內。當生病發燒的時候,孩子的體溫反反覆覆,原因是前面已有詳細說明,在此複習一下。發燒的機制是因為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提高的關係,因為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所以經過一段時間體溫又會再升上去。
一般來說,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大概都會有約三到五天的病程,通常四十八個小時左右就會慢慢舒緩,發燒的最高熱度也會漸漸的降低。發燒時間的長短主要決定在感染源的種類,以及個人的免疫抵抗力而定。當孩子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時,就是疾病治癒的時刻,發燒的現象也就會自然的完全消退,而體溫調節中樞的設定點也會恢復到原來設定的溫度上,體溫就不會再異常升高。
發冷期:全身發抖、手腳冰冷
此階段會有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這個階段有時候並不是非常的明顯,常常知道孩子發燒的時候已經是體溫升高的時候,就是已經過了發冷期,所以常會聽到父母親告訴我:「不曾知道孩子會有發冷的現象。」一般而言,發冷期如果愈明顯,發燒的程度會愈明顯。
如果只是輕微的發冷,時間也很短暫,如體溫升高只會微溫,那麼發燒的期間也一下子就過去了。發冷期的長短不一定,通常介於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之間,直到體溫達到新的設定點時才會結束。此階段量體溫是介於正常與發燒之間,主要是依生理調節機制的變化而定。
發熱期:手腳發熱、臉色紅潤
是手腳發熱的階段,同時也會發現孩子有心跳及呼吸變快、臉色紅潤等症狀,其他如口渴、身體痛、頭痛、倦怠、食欲不佳等現象也可能會合併出現,但不一定每一次都是必然出現。發燒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定,須視發燒的原因消除或是作適當的處理如服用退燒藥等,才可能會結束而進入退燒期。時間可能是幾十分鐘到數個鐘頭不等。
退熱期:流汗、血管擴張
就是出現流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心跳與呼吸恢復正常,但其他的症狀如口渴、身體痛、頭痛、倦怠、食欲不佳等現象仍可能會存在。
反覆重複的三個階段
如果感染的病程還沒有控制,發燒的三個階段會反反覆覆的循環,所以體溫稍微恢復正常後不久就可能又進入發冷期,然後接著發熱再退燒。如此的循環,直到病因解除後體溫才會真正的恢復正常。退熱期的時間,有可能是幾十分鐘至一日以上不定。
發燒三階段生活起居照護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求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增加,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養分的攝取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此外,再加上呼吸速度增加,以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發燒的形成過程與各階段處理原則,建議如下:
發冷期:適當保暖
會有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應給予適當預防寒顫的措施。此時應當以身體保暖為主,如:增加被蓋(尤其是四肢的保暖)、或是用溫水袋、電毯、或是醫院使用的罩燈等,來預防發抖的症狀。這期間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泡溫水澡等方式降溫。當有不舒適情況,可以服用適當的藥物來減輕症狀。
發熱期:防止脫水
是手腳發熱的階段,同時也會發現寶寶有心跳及呼吸變快的情形,這時可以先依孩子舒適感受來調整衣著與被蓋,必要時可以幫孩子用溫水擦拭身體、躺冰枕、泡溫水澡等散熱的方式來輔助退燒。不過,最好是在使用退燒藥後三十分鐘再進行物理性的降溫較合宜。但如果孩子出現不舒服、痛苦、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情形,則禁止使用。另外,在這階段要注意補充水分與增加營養、熱量的攝取,以防止脫水的可能。
退熱期:注意營養補充
就是出現流汗與血管擴張等症狀,應注意保持肌膚的濕潤度,所以注意補充水分,增加營養及熱量的攝取,並且適當的保暖。尤其是汗流浹背的孩子,更需要勤擦汗與替換乾爽的衣物,以及補充水分。
發燒期間應注意營養及水分補充
發燒期間,由於體溫升高,身體代謝率增加,同時氧的需要量也增加,孩子對能量的需求也同步增加,再加上發燒時食欲會降低,腸胃的吸收也會受影響,所以營養分的攝取便格外的需要注意,以免營養不良。
此外,呼吸速度增加,再加上大量出汗可能造成脫水,使電解質不平衡,所以更需適時的補充電解質水,並且注意心肺功能的變化。孩子的衣物應以棉質、寬鬆、吸汗、透氣的質料為宜。
常見的五種輔助物理降溫方式必要時才使用
物理性降溫方式,就是用一些方式處理身體表面,來達到「冷卻」的效果,如溫水拭浴、冰枕、冰毯或減少病人身上的衣物或被子,這種物理性的處理方式不建議當成第一線的退燒方法,主要適用在輔助退燒。
不適合物理性降溫的時機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寶寶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
不過,目前的研究認為,發燒時僅需密切監測孩子體溫變化,以及觀察舒適的程度就可以。除非孩子有特殊疾病,無法承受高代謝率或出現非常不舒服的症狀,否則不需要積極用物理的方式來退燒。如需使用,最好在給予退燒藥三十分鐘後再嘗試,以避免干擾發燒型態。
如果發現用溫水泡澡會讓孩子更不舒服、表情出現不高興、痛苦或是煩躁不安,甚至身體發抖打寒顫時,就必須立刻停止用這種物理性的降溫方式。(詳見第二章發燒迷思)
不過,當父母親按時給孩子服用適當的退燒藥後,但孩子的體溫仍然無法適當的降下來時,可以採取下列幾種方法:
溫水拭浴:用於嬰幼兒效果較佳
簡單說就是幫孩子擦澡,也就是將孩子身上衣物解開,用約37℃左右的溫濕毛巾全身上下擦拭。這樣的處理,可以使孩子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發出去,而且毛巾擦拭過後在身上留下的水氣,也會由身體表面蒸發,這樣也會吸收身體的熱氣,幫助熱氣快速散出。較小的嬰幼兒體表面積比例較大,體熱從皮膚散失也相對的較快,所以用這樣的方式效果很好,但是較大的孩童或是成年人由於體表面積較小,效果就比較不如預期。溫水拭浴只可作為輔助的退燒方法,或與退燒藥併用。根據研究,其與退燒藥併用時的療效,比單獨使用退燒藥來得好。
禁用冷水或酒精拭浴
冷水或酒精拭浴已經禁用,這是因為用這樣的方法會在極短時間內快速的降溫,對孩子非常不好。且高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孩子的反應會很劇烈、不舒服,甚至可能會引發抽搐。而且吸入酒精,也
可能使孩童像喝醉了一般的昏睡或煩躁不安,干擾病情的判斷。
泡溫水澡:水溫應介於38℃至40℃之間
就是將孩子泡溫水並擦拭按摩身體,水的溫度最好是介於38℃至40℃之間。泡澡的原理與溫水拭浴相同,亦即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身體的熱氣散發出去。泡澡主要是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利用排汗的生理機制,將熱散出,來達到降低體溫的作用。所以,溫水泡澡,水溫要控制好,否則也會導致孩子汗排不出來,使體溫更高或是急速降溫,寒顫的症狀再度出現,讓身體更不舒服。
禁泡冷水澡
不能泡冷水澡,否則會出現反效果;冷水澡適合在中暑的情況,而不是發燒的情形。
冰枕: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不宜
冰枕是局部降溫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將冰枕放在孩子頭枕部,把冰枕當枕頭用。冰枕是利用傳導原理,藉由較低的物體接觸體表後,將身體的熱氣傳到溫度較低的一方來降低溫度。
環境:維持室溫於23℃至26℃間
室溫盡量維持在23℃至26℃之間,保持涼爽通暢。必要時可以將孩子安置在冷氣房中,或是用電扇繞轉著吹,但不要直接對著身體吹。這樣也可以幫助體溫散熱,也會使孩子感覺舒適些。
嬰幼兒常見之退燒藥物有哪些?
孩子發燒時,退燒處置,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目的。事實上,適度的發燒對身體是有利的。退燒的目的,主要不在於降體溫降到正常的溫度,而是在於降低、減輕不舒服的感覺與症狀,並期待增加孩子的舒服度。另一方面,也是在減輕爸媽們心理的焦慮。這樣的處理方式,在醫學的領域裡面,也是一種治療。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在監護與掌控嬰幼兒的疾病變化,以減少孩子身體負擔,並且盡力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何時該使用退燒藥?
前面經提過:適度的發燒其實是對身體有利的,退燒的目的是在降低、減輕不舒服以期增加孩子舒服感,並且也是減輕爸媽們的心理的焦慮。如果過度處理將增加身體不舒服,甚至增加肝腎的負擔與傷害。所以使用退燒藥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降低體溫,快速恢復正常體溫而已。因此,只有在必要時才能服用退燒藥,以免使用過量造成危險。
退燒藥最主要作用 解除發燒不適
退燒藥常是以屬於非成癮性抗發炎止痛藥物為第一選擇,此類藥物包含非常廣泛,其中有阿司匹靈、普拿疼,以及非類固醇解熱鎮痛藥與類固醇藥等。一般的普拿疼為小兒科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非類固醇解熱鎮痛藥普拿疼、依普疼等也是常用的退燒藥之一,此非成癮性抗發炎止痛藥物也廣泛的用在解除疼痛方面的治療。
退燒藥最主要的作用在於,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使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溫度暫時地降低;作用於腦中下視丘下部的體溫中樞,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導致發汗,汗液排出幫助降低體溫,以使體內發炎的反應減緩一點,達到抗發炎作用。這些藥物依劑量的大小,對身體組織神經有抗發炎鎮痛與退熱的作用。而類固醇類的藥物作用很多,其中也包含有抗發炎與退熱的作用,不過,極少用於退熱上面。類固醇來降溫的害處是,會抑制細胞介質的合成,增加感染的機率。除非是頑強的高燒不退,其他藥物效果不佳時,才會考慮使用,所以不列入小兒科常用的退燒藥中,故不在此說明。
經由以上這些藥物作用後,體溫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暫時消退。但是在退燒的藥效消失後,身體體溫又會高起來,這是因為疾病的因素還沒有解除的緣故。退燒劑是短暫地把燒降低一點,使身體感覺舒適些,是屬於症狀治療,而非真正的治根藥物。
過度使用易造成肝腎傷害
所以,退燒藥的使用千萬不可以認為多服幾次或是將劑量增加,來加強退燒的效果。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安全劑量與用法,超過一定的劑量後,有的藥物立刻就會出現中毒的現象,有
的則是慢慢的出現肝腎的傷害。
不當使用易造成體溫過低
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急著想退燒,往往會無心但不當的使用過多的退燒劑,使得孩子體溫低於36℃,全身冰冷的症狀出現。如果發現孩子體溫過低時,不可以再服用退燒藥物,應以保暖與補充營養水分為主。
必要使用退燒藥的情況
★ 有慢性心肺疾病或先天代謝反應異常的病人,因為發燒導致代謝反應的過度負擔,可能使身體無法承受,進而引發心肺衰竭或休克等嚴重疾病。
★ 部分三個月至六歲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發燒導致熱性痙攣。如果有癲癇病史的孩子,發燒時更容易引起癲癇發作,尤其是嬰幼兒更容易引起。這雖與發燒所導致的熱痙攣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仍然是會增加癲癇發作,體溫超過38℃時,就可考慮使用退燒藥。
★ 發現孩子有身體酸痛、頭痛、意識不清、頭暈、倦怠等不舒服的症狀時,也可考慮適度的使用退燒藥。
發燒孩子的居家照護本章節主要是在介紹關於孩子照護時,所需具備的原則與方法,是父母在照護孩子時最為相關的議題,也是本書的重點。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居家的照顧,以及注意孩子症狀的變化,隨時作出適當的調整與處理,以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出現,或是疏忽一些不尋常的訊息,以致影響了病程。平常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在孩子生病不舒服時,擔心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有心思管其他的情況。然而生病時的孩子更需要用心思、體力與耐心去呵護,必須更加留意這些看起來瑣碎、不起眼但卻很重要,而且只要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