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專家:
Q:孩子對於大的聲音會過度反應或恐懼。
Q:好奇心過強。孩子很愛在大人講話時插嘴,無法三思而後行?孩子經常等不及老師把問題問完,就急著馬上回答。
Q:與大人講話時經常恍神、發呆或分心。
Q:孩子動作緩慢,感覺動作總比別人慢半拍?
Q:孩子很常聽錯大人的指令?
Q:孩子做事顯的沒有耐心?讀書或是玩遊戲時,持續性不高,兩至三分鐘就停止了。
Q:孩子經常力量控制不當。在關門時特別大力?即使你請他小聲一點,他都會說「有啊,我有輕輕的關啊!」
上述情況出現的孩子們,經常被老師或家長指責,甚至貼標籤,進而影響課業學習及人際關係;其實原因很簡單,從感覺統合著手,10天內即可有明顯改善。
什麼叫做「感覺統合」?
舉例來說,當你拿起一顆檸檬,大人看了會覺得理所當然,這就是一顆檸檬。但是對還不認識這樣水果的孩子來說,孩子的大腦中,已開始透過不同感官進行感覺統合的運作:
眼睛看到檸檬的顏色、形狀(視覺)
鼻子聞到它的味道(嗅覺)
手摸到它的觸感(觸覺)
感覺到重量(本體覺)……。
接下來大腦繼續運作,光是用想的,嘴巴就感覺到酸、皮是苦的、顏色有綠有黃的,這一連串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
而為什麼需要感覺統合呢?因為感覺統合可以:
穩定情緒:例如,有「觸覺防禦」的孩子,身體不舒服的狀況之下,情緒當然不能夠穩定,進而影響人際互動或學習。
增進良好人際互動:例如,有「本體覺缺陷」的孩子,不會控制手部力量,很容易因為過度用力拍打同學肩膀而影響人際互動。
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動機:感覺統合能力改善後,孩子就能透過聽覺、視覺甚至操作的感統學習,學習可加快、也更有效率的達成目標。
而本書則由專業職能治療師/張旭鎧針對7個感覺統合(包含「本體覺」、「前庭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
1. 解釋說明
2.提供評估表方便家長自我評估
3. 刺激小遊戲(速見本書別冊)
家長可利用隨書附贈別冊中【10天感統遊戲計畫記錄表】搭配遊戲進行,正面強化孩子大腦處理外在訊息的能力 , 提升學習時的專注力、對環境的觀察力、面對挫折的容耐力, 使情緒穩定,有耐心解決生活及課業問題,獲得人緣與自信。
【專家小提醒】
親子一起玩,效果更顯著
或許爸爸媽媽會覺得,幫孩子設計的這些活動遊戲很幼稚,但是我們仍然建議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遊戲,因為你跟孩子可能會一起進步;孩子也會因為你的參與,而更有動機接受這些遊戲的刺激,那麼感覺統合的刺激所帶來的效益和成長速度會比較快。
臨床上發現,經由專業的感統訓練來幫助孩子提升能力,通常需要半年以上才能看出成效;如果家長能跟著孩子一起遊戲,並且每天持續做,大約三到四個月就能有明顯的改善和進步。
【10天的感統遊戲計畫】
Step1:擬定10天的三階段遊戲計畫表
親子共同討論挑選喜歡的遊戲,10天為一個週期,每天1小時,把這一個小時分成各占二十分鐘的三階段遊戲,讓孩子保持新鮮感。
第一階段 暖身遊戲:暖身遊戲是一個大肢體的遊戲,讓孩子先做暖身,於避免肌肉上的傷害」。
第二階段 重點遊戲:根據不同的感覺系統所做設計的感統遊戲,給予感覺刺激。
第三階段 緩和遊戲:精細動作、專注力及認知訓練,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也同時提升專注力。
Step2:幫孩子製作感統紀錄
由家長記錄孩子這十天的活動,以了解孩子的表現程度及喜愛程度,同時調整遊戲。
【遊戲特色】
隨時隨處可玩的感統遊戲,家庭、學校、戶外都適用,改善孩子脫線、失序狀況,穩定學習成效。
具速度感的前庭刺激遊戲 攔截攻擊:拿一顆紙球,滾向孩子,請孩子利用爬行的方式,拿紙棒打擊紙球。(請參見別冊P9)
不同材質及溫度的觸覺刺激遊戲 自製披薩:請孩子將麵團揉成一個大圓球,再用整個手掌按壓成一張大披薩。(請參見別冊P21)
活動肌肉關節的本體刺激遊戲 彈珠彈射:請孩子嘗試用食指將彈珠彈出去,並彈入側放的盒子裡。(請參見別冊P29)
訓練同中求異的視覺刺激遊戲 藏彈珠:將彈珠放在1個倒蓋的紙杯中,媽媽任意移動3個紙杯,請孩子找出彈珠藏在哪裡。(請參見別冊P35)
辨識聲音異同的聽覺刺激遊戲 聽我這樣做:媽媽下指令:「手摸頭」,訓練孩子聽到後依照指令的重點完成動作。(請參見別冊P43)
分辨不同味道的嗅覺&味覺刺激遊戲 氣味棉花球:取5個香水味棉花球,再放1個了醋味棉花球,請孩子找出不一樣的棉花球。(請參見別冊P49)
名人推薦
超視「超級小英雄」主持人/可藍
社團法人台北市幼托協會 /方錦平理事長
台北市幼教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任台英理事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心智科 李慧玟醫師
知名藝人&暢銷書作家/李佩甄
知名藝人&育兒書作家/柯以柔
美國ABA兒童行為分析博士及芙爾德教育中心創辦人/袁巧玲
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陳宜男
適健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昭蓉
知名親子部落客/維尼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 曾頌惠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系助理教授/郭昶志
TVBS新聞台主播/鄭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