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贈送 ~ 作者感心禮 Step 1 購書讀者與書合影 (須包含清楚書名與至少2/3完整書封)。 Step 2 將照片上傳至個人部落格或 Facebook 塗鴉牆 ,標題註明「《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讚!」,並發表至少一句書評或感言。貼文隱私須設定為「公開」。 Step 3 再把連結發送至:love.tabris@yahoo.com,發信主旨為:「《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讚!」,即可免費獲得贈禮。
◆贈禮:作者自製【以愛之名】主題明信片一張。 一套 6 款,隨機寄送,明信片圖請參考本社網站:www.cultuspeak.com.tw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 2013/10/31 止
◆注意事項: 1. 收到來信確認無誤後,即於二周內寄出贈禮。 2. 一張照片、一個帳號、一個IP僅有一次參加機會。 3. 其他未盡事宜,悉依本社相關規定,九韵文化擁有修改本活動的權利。
|
==============================================
環島風光 + 心靈療癒
一趟旅程,他尋找生命的契機,學會面對自己
和您分享如何結合簡單的心理學,
讓旅行中遇見的人與事,成為「認清原本的自己」的資源,
藉以紓解情緒、學會面對、實現成長。
本書談的是臺灣的旅行,當然少不了各地的風土人情;但更重要的,本書也記錄了一段療傷的過程,以及追尋自我的經歷。
因愛受傷,因愛而出發,最終找回了最純真的愛。
名為遊記,說的其實是心路歷程。
● 旅行的意義
因為愛情路的顛簸,促成了這一趟台灣獨行。
一個人的摩托車之旅,跟著自己的靈魂上路,一路上的思考與自我對話,讓作者提起勇氣認清自己。
旅行,是一次給自己出走的機會,是一段找回自己初心的路途。
● 結合專業的心理諮商
本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作者應用所學,在旅行故事中貫穿了對於愛情(創傷)、親情(離家)、生命(自殺)的思考與情緒的療癒,把心理諮詢中的敘事治療和正念內觀療法的方法運用在其中,不僅令人耳目一新,也期望透過提倡「身在哪裡,心在哪裡」和「我手寫我心」的理念和方法,讓更多的旅者在旅行中體察內心,療癒情緒,提高旅行的品質。
書中特別加入「心靈 Tips」專欄,深入淺出地解說一些心理學的方法,並告訴讀者如何應用於生活中。
作者簡介:
胡俊鋒
客家人,催眠師,喜歡心靈探索與背包旅行,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與人類學系,現就學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心理學藝術化創新實驗室臺灣專員,曾為PAPA Studio創辦人兼內務理事,中國紅十字會、廖冰兄基金會、ECOSWAY等機構培訓師,著有《臺灣,你可以更讃》一書。
章節試閱
07 合歡山雪
沿著梨山出發的橫貫公路,殺到合歡山山腳往花蓮的岔路口,逆風而行,滿腦子被一睹雪景的衝動沖暈了頭,完全不知道怎麼超越前方的汽車,躲閃過迎面而來的貨車,直到看到閃著三色燈的警車才意識到該停車了。森林警察在這個岔路口檢查每輛上山的車是否有在輪胎上安裝鎖鏈,沒有安裝的一概不准放行。旁邊也停放著兩個大輪子帶著大鐵鍊的鏟車,隨時準備上山完成鏟雪開道的任務。我慌了,這該怎麼辦呢?不會就這樣還沒看見雪,就叫我白跑一趟吧。心裡那叫一種不甘願,決定走都要都上去,不論要多少時間。
啪——啪——啪——啪,頭盔猛烈地響起來,握著車頭的雙手雖然穿戴著手套,依然感覺到一陣撞擊,繼而是陣陣的冰涼,哇塞!下冰雹了!雙手托向空中,好想看看冰雹到底長啥樣子?來吧,冰雹,來得更猛烈些吧,讓我一睹你真容!周邊的人都拉緊了雨衣的領子往屋簷下躲,只有我一個人傻愣地呆在停車場,還要脫了頭盔抬頭看天空落下來的「便便」長啥樣子,估計那些人沒法讀到我心中那種竊喜,久聞冰雹之厲害,可打傷人,可毀壞果農的心血,可是我卻還沒有一次親眼目睹冰雹長啥樣子,難得這次有機會了,心中自是竊喜不已,這是見慣的人所無法體會到的,我想這一刻的興奮也是我將來無法再體會的。
很多事情都會有「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會有著陌生的害怕,你不知道前面等待你的會是什麼,你也不知道你的表現會如何,卻又會被內心欲求究竟的誘惑所擊倒,因為沒有嘗過就想去得到,正如聖經故事裡亞當和夏娃的故事,禁果正因為「禁」平添了幾分誘人的姿色,站在鋼索的邊緣,不知危險的興奮,每個人都有「第一次」,每次的「第一次」又如覆水難收不可再複,美妙在嘴邊卻道不出。
定睛往手掌看去,還以為是鹽巴,方塊形的一粒粒,如冰晶般從天而降在我的手掌心,那一刻我的眼睛和嘴巴都成了「O」形,在臺北見慣了天空下「麵條」(雨絲),第一次見到天空也會下「鹽巴」,白色透明,揉搓在手裡,細無聲地消融而去,留下淺淺的記憶的腦海。
「你這機車沒有裝雪鏈,上面雪很大,路面都結冰了,很危險的,不可以上去。」
「我就是來看雪的,到有冰的地方我就走上去。」
沒想到就這樣被放行了。爬了一小段後就開始看到附著在山岩上的白雪,路面也留下一道道被汽車輪胎鑿過去的冰痕,淺淺的乳白的冰層緊貼著路面,輪胎偶爾會左右晃動不聽使喚,只好停車在此地,改用雙腳的「11路公車」繼續前行。
越往山上爬,雪越來越大,一直見不到太陽,黑壓壓的雲層在天空上很快的飄過,風很大,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我,一路拿著相機不停地哆嗦著往前走,門牙不時地要打架,偶爾全身會不自主地痙攣顫抖,汽車一輛輛從身邊駛過,車裡想必很是溫暖。
爬山的時候,我特地取了兩盒巧克力塞在上衣的口袋裡,能防寒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要是仍然抵禦不住這鑽骨的冷氣,就只能借巧克力的熱量來讓自己好受一些。我特別挑了純度很高的巧克力,濃度達到90%,也就是黑巧克力,這樣才能最大量地供能。按理來說,黑巧克力應該很苦,可是當時冷得不行的我直接取出大片一口口咬下去,脆呀!並不是餓,但是卻狼吞虎嚥,不知情的人看了,還以為幾天幾夜沒有進食的人,連我自己都覺得那副光景很是窮酸,能冷成這樣真是不容易。不過,受不住的時候咬下兩三口巧克力,確實會好受很多,精神會抖擻,撐個十來分鐘不是問題。
機車還在山下,一路爬行了多久,就要預留同樣的時間回去,我給自己擬定了一小時的時間,我也趕著腳程到了合歡山的旅遊服務中心處,把旅遊印章收藏在小本子裡,跟不知哪位好心的路人堆砌的小雪人合照了一張,就匆匆往山下走。山上的時候,心繫著前路的雪景,倒也沒感覺到累,下山了卻已經氣喘吁吁,巧克力已經沒用,不是熱量的問題,是體力的消耗到盡,除了早上在南山村的那碗麵,都一直沒有吃過任何提供能量的食物。真的很想癱在地上,看著一輛輛下山的汽車,心想要是能有一輛坐著下去是何等的幸福。
我沒有搭過便車,只有在美國電視劇上看過,要自己搭便車還真需要勇氣。以前在花蓮泡湯的時候,遇見一位徒步環島的朋友,他告訴我搭便車一定要讓來車的司機遠遠地能夠看清楚你的臉,要把頭部的任何物件都取下來,讓他能夠儘快識別出你是個好人,這樣才比較能夠攔到便車。有幾輛汽車從身邊開過,心裡都在掙扎要不要試著攔攔看,可是都在猶豫之時錯過了它們。直到真的走不動了,不管了,頭一甩,把帽子脫了,正好後方有來車,伸出右手臂,豎起大拇指,站在路邊。第一輛車刷的過去了,哭哭,居然就這樣地被丟落在一邊,頓然感覺自己特別傻,本就不自信的自己又泛起了一點點的猶豫,到底要不要攔?幸而,一輛銀白的小轎車停了下來,搖下窗戶問我什麼事。
「能順路載我下山嗎?我的機車停在山下,走不動了。」
「可以,上車吧!……嘿,把後面打開讓人家上來!」
車上已經有四個人了,都很年輕,也是聽說合歡山在下雪,就趕忙開車上來看的。我和他們的對話不多,主要是他們之間在閒聊,偶爾問問我怎麼也會一個人來這裡看雪。一路下去,窗外望去,陽光從雲層的夾縫中射出一縷縷的光線照在遠處的岩山上,映著白雪,此景也有了溫度傳入全身,真美好,要不是在別人車裡,好想下車抓住這一刻的曼妙。
山下,機車依舊在那裡,謝過四個萍水相逢的朋友,準備這次試著騎車再上更高點看,因為在車上司機跟我說,山頂的雪那才叫厚,難怪一輛輛下山的汽車上都堆著一個小雪人在前面。正好也有一位專門從宜蘭趕來看雪的騎士,問我山上的情況,我激動得手舞足蹈地跟他訴說著我所見到的美景,他聽得眼睛直發亮。就這樣,他成為了我旅途中的第一位驢友,我們決定一起上山,都是機車,都沒有裝雪鏈,兩個人好歹也有個照應,就不再怕前路的危險了。
今天正好是週末,他從宜蘭驅車敢來,賞玩武陵農場的櫻花後,聽說合歡山下雪了,也匆匆趕過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合歡山,他說他在臺灣最愛的就是合歡山,一年四季各有獨特的風貌,每個季節他都最少都會來一趟,這麼一走就走了好幾年,這次過來已經是今年冬季的第三次了,不過遇見雪還是第一次,難得周休二日,他也就一個人奔過來權當放鬆,明天又要趕回準備週一的上班。
第二次上山,因為有了機車,省力不少,一直往上騎行,風景果然大不相同。當佈滿白雪的岩山展現在我眼前,伸手即可觸及的距離,慨歎自然之壯麗,已經管不了機車了,直接丟在路邊,連爬帶滾地爬在山緣,打開相機蓋,瘋狂地抓拍。平時獨自餓到不行,面對美食也不曾如此狼狽,而今面對一座不會說話的山,居然能夠做出連爬帶滾的動作,已經不得的節操撒落一地的窘樣,只擔心抓不住那一刻的美好。在山間,風大雲快,這一刻還明亮著,不小心下一刻就是昏暗,變化太快。
一次照了個盡興,拍拍身上的雪,都已經打濕在衣服上。回頭看自己拍的照片,才發覺,原來美景只存留在自己的心間,難怪乎自古有言「百聞不如一見」,此種的意境是整體的,局部的捕捉實在難以抓住大自然片刻的美好。只覺得眼眶微熱,幾滴淚珠自溢而出,祭奠那大自然曾經給予過的美好吧。記起那個女孩說起她某年某月背包在高原,夜裡睡不著,自個坐在屋外喝著別人剩下的酒,望著滿天伸手可及的星空,星星和銀河在天上閃耀著,圍著她在歡跳,為她歌唱,那一夜她深深地被高原的夜景所感動。
我似乎懂了,那種大自然恩賜給渺小的自己的感動。一路放慢速度,在合歡山上,試圖用雪花的光亮,編織我浪人的羽裳。
● Tip:給自己來一場儀式
儀式,並非形於外在,它是聚攢能量、紓解生活世界帶來的情緒的一種展演。儀式的力量,我們可以從「生日」這一儀式中體會到,尤其是每個人的十八歲生日,亦是每個人的成年禮,它雖然與其他生日相差無幾,但是因著它加入了「成年禮」的儀式韻味,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而完成從少年到成年的跨度。同樣的,坐月子、結婚、喪葬等等,人生中充滿的自小到老的各種儀式,不僅是見證每個人在每個人生轉折點的過渡,更是緩和每個人從此到彼的瞬間角色轉變的衝擊。所以,當自己身上帶上了不喜歡的習氣或情緒的時候,何不給自己來一場儀式,用自己的方式來給祛除這種習氣與情緒做一場儀式,不僅從心裡告訴自己改變的決心,更是堅定自己迎接新的自己。
有一次,我旅行到海邊,面朝大海,想起張雨生《大海》裡的歌詞:「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於是,我給了自己一個小儀式。手邊正好有剛喝完的寶特瓶,打開蓋子,我朝瓶子大聲喊:「親愛的,我真的很愛你!」然後趕緊旋緊了瓶子,用力地把它扔向了大海,算是對過去的一段感情做一個切割,希望自己能夠讓大海帶走,給自己一個新(心)的開始。
16 奢談孤獨
正好是農曆十五日,圓月高高掛,從奮起湖回來,把帳篷搭起來,搬來兩張凳子,一張我自己坐,一張給背包坐,在這夜黑風高的月明之夜,總是需要有個伴,背包一路陪我走來,難得有閒情坐下來一起把月沉思。
背包是借我朋友的,我也有自己的背包,不過放在了家裡,田野三年都是靠著自己背包的陪伴上山下鄉,來臺灣的時候沒有想過還會在這裡背包,在匆匆忙忙中出發,懶得專門去買一個登山背包,幸好有人相助。
翻著背包裡的東西,看看隨包帶來的食物還剩什麼,一一拿出來放在凳子上。似乎是老天有意,居然意外地發現了一小瓶的威士忌,迷你型小瓶,正好夠一個人喝,不是我帶的,應該是包包的主人不知道在哪一次的旅途中留下來的紀念品,已經懶得相問,直接開封,伴著如此良辰美景正好下酒。
錯過了在合歡山上的星空,在阿里山補回來也不錯,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月亮當空,星星也逐步隱沒在無垠的空中。紅櫻花落梅花白,緊裹衣領,獨坐山頭,想起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李清照,「把酒對月,人生幾何,同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路來,收集的寒氣刺進肌膚,把深邃的孤獨從骨縫中擠出,好像失落的小孩無助地在天際行走,頭髮油亮油亮地緊貼著腦門,臉蛋上已經佈滿了風寒的裂痕,過去的幾天,已經無暇他想,盯著寒風一直趕路,餓了塞幾塊餅乾,冷了咬幾片巧克力,這一刻終於可以好好地安定在這裡。有誰欺負我嗎?沒有,可是心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感。孤獨本就是人的常態,可是卻從沒感受過如此孤獨的時刻,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如此害怕孤獨的人。
我是一隻沒有安全感的牡羊,經常在奔向田野的火車上,喜歡一個人坐在窗邊,抱著枕頭,就這樣透著玻璃,望著刷刷而過的景色,腦子空空,就這樣待著,度過一個白天。打從上學開始,就開始了我逃跑的人生,似乎過去的二十五個春秋,都是不斷地跟「家」玩著你追我趕的遊戲。國小的時候,在媽媽任教的學校,心裡早就埋了下一個心願,一定要趕緊混到畢業,要去一個沒有媽媽在的國中。國中的時候,在爸爸的學生任教的班級,放個屁老師也會偷偷告訴父親,終於明白,只要在這個縣城就無法逃出父母手心的事實,拼命地熬夜苦讀,就是想考進市裡的高中,從此跟父母說再見。高中的時候,市裡聘請下崗已久的父親的聘書跟我的錄取通知書同一天寄到了我家,很多人羡慕我有著走到哪裡跟到哪裡的好父親,好不容易熬過三年反叛沉浮的學校生活,跌跌撞撞考進了中山大學,算是終於離開了曾經生活的故土。從哲學系跑到了人類學系,三年的時間,從嶺南來來回回跑西南,從廣東進進出出去四川,到而今跑到臺灣念心理學,從南到北,從北到南,來來回回已經環島近五次。別的人看我的生活,聽我的故事,覺得我過得很精彩,殊不知這種迷茫中不斷逃跑的精彩,充實的外表下是空空的虛無,不知道自己從何來,往何去,轟轟烈烈一次,只為躲避平日的隨波逐流,似乎偶爾要給自己喝慣了的白開水中來點鹽,好讓平白的開水有點味道,告訴自己是在喝水。靈魂尋找自己的來源與歸宿,不可得,讓自己深陷茫茫宇宙中的偶然,這是一種濃烈的孤獨,卻被平日的喧囂所掩蓋。坐在人單影孤的夜裡,它無處可逃,只好遁形了。這份孤獨是對人生的追尋,卻因望不見人生路的頭尾,找不到憑依,陷入了虛無的漩渦。我執,心無處安放。
傳說,人死後要鬼門關,黃泉路上開滿了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想念相惜永相失;路的盡頭是忘川河,河邊有塊三生石,河上有座奈何橋,河岸有個望鄉台,台裡住著個孟婆,專門給每個經過的人送上一碗孟婆湯。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喝下孟婆湯教人忘卻三生事。「來生,再續前緣」,孟婆偶爾聽到飄至耳邊的這番話,淺淺一笑,低頭看著用今生淚煮的湯,只因加了一味叫遺忘的調料,抵過了曾經的山盟海誓,一切的一切歸零,從新開始。
每一次的今生,靈魂一次次地在尋找著另一個靈魂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人世間一個沒有旅伴的漂泊者。這份孤獨是對伴侶的呼喊,阡陌旁徘徊,古道邊等待,嘶聲力竭,卻聽不到一聲的迴響,找不到愛的對象,陷入到存在的迷思中。我執,心不願放手。《百年孤獨》裡有這麼一句話,「無論他們到什麼地方去,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是無法復原的,那最狂亂而又最堅韌的愛情歸根到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
……
山裡的冬夜,沒有半點的聲響,開著豆瓣電臺,花粥的歌聲飄蕩在空氣中。「他只不過是唱了一首悲傷的歌,你就突然覺得感傷,心也跟著疼了,想起傳說中的愛情都是沒有道理的,他越是溫柔笑著,你的眼裡越是饑渴;他只不過是送你一朵枯萎的花,也許只是碰巧猜中了你心裡的話,管他是對是錯是人是鬼是怎樣的奇葩,你說你們等著瞧吧,早晚有一天要把他帶回家……人們說這都是浮雲,可是浮雲真美麗,既然讓我遇見了你,為什麼不在一起?」
……
孤獨裡的空洞讓人恐懼,也讓人害怕,把自己推向這種孤獨,出發前早已想見,或許也正因為想讓自己直面這種孤獨,才那麼跟自己較勁,非要逼迫自己一個人上路。
此刻的我後悔了嗎?我想起周國平在《憂傷的情欲》的文字,「我把我的孤獨丟失在路上了。許多熱心人圍著我,要幫我尋找。我等著他們走開。如果他們不走開,我怎麼能找回我的孤獨呢?如果找不回我的孤獨,我又怎麼來見你呢?」
談論孤獨,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07 合歡山雪
沿著梨山出發的橫貫公路,殺到合歡山山腳往花蓮的岔路口,逆風而行,滿腦子被一睹雪景的衝動沖暈了頭,完全不知道怎麼超越前方的汽車,躲閃過迎面而來的貨車,直到看到閃著三色燈的警車才意識到該停車了。森林警察在這個岔路口檢查每輛上山的車是否有在輪胎上安裝鎖鏈,沒有安裝的一概不准放行。旁邊也停放著兩個大輪子帶著大鐵鍊的鏟車,隨時準備上山完成鏟雪開道的任務。我慌了,這該怎麼辦呢?不會就這樣還沒看見雪,就叫我白跑一趟吧。心裡那叫一種不甘願,決定走都要都上去,不論要多少時間。
啪——啪——啪——啪,頭...
作者序
推薦序一
旅行的生命教育
帶著一絲亦師亦友的心情,褪去一筆似莊似諧的態度,一路在僑生、外籍生的輔導圈子打轉,近年因政府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戲稱的「管轄領域」,又加入了陸生。
30多年來在這領域優遊,學生的事務,除了例行業務外,總有想像不到的事情會不時招呼自己,而首次被請託為一本書寫些鼓勵字語,內心誠是驚喜又惶恐,所幸拜讀之後,稍作底定並轉眼間即融入情景,置身在那旅行者的生命韻律。
錯過下班時刻,乾脆起筆,反復咀嚼書名《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引發我無限悸動,離鄉遊子面臨生命瓶頸的「心情故事」,一幕幕浮現腦海,而本書呈現了「走出自己,回饋社會」的價值,也是我個人職涯一直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標。它似乎印證了日常中,我們告訴同學要「面對」和「接納」自己的勇氣,但談何容易,殊不知本書隱喻多少個念頭的轉換,歸納為「心靈勵志」類,更是旅遊書籍的另番創意天地。
本書最受感動之處,在於它有著旅行本質的邂逅,有著鄉誌考證的精神,有著文字駕御的熟練,有著景點人物的趣味,有著心理論述的融入,有著生命反哺的省思,有著土地愛護的真實,更有著陸生求學的別緻。
個人誠摯的推薦:它將是生命教育的最佳生活教材和經典之作,值得細讀品味。
國立臺灣大學
僑生與陸生輔導組主任
周漢東 2013.8.7
推薦序二
旅行:真實地面對自己
我喜歡,也經常一個人去旅行。
我的旅行,其實是一種出走、一種自我沈澱的方式。
誠如這本書所說的,
重點不是「去哪裡」,
重點是「當下」我與自己,安靜地、在一起。
繁忙的現代人想要停下來,都很難了,更別說,要安靜地跟自己相處,
現在的人,缺乏一種獨處的能力,
於是,人,不快樂,生病了。
來到我諮商室的個案,大都是如此。
旅行,創造一種「移動」、一種改變,
讓我們可以暫時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僵化的體制,
在旅行的出走中,
讓我們得以「真實地面對自己」,
跟自己的心,做深深的對話與反思,
因此,
旅行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療癒、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這本書作者說著自己旅行的故事,很好看、很容易懂,
從他旅行的故事中,你也會看見自己,
期待你看完了這本書,
也可以帶著自己,走出去,去旅行。
這會是一件美好的事。
心理諮商博士
敘事私塾帶領人
《擁抱不完美》作者
周志建
推薦序三
走過千山萬水,遇見最重要的那個人
正在旅行的我,收到了一本關於旅行的書。
阿拉斯加雪山正澄淨地映照著蔚藍的晴空,千萬年冰川的恢弘壯麗靜靜震撼了每一個旅者的心。置身於秀麗雪山和宏偉冰川間,我收到一個青年學子獨自行走過台灣千山萬水的好書,遠從太平洋另一端透過網際網路寄抵阿拉斯加。正在遠方旅行的我,讀著俊鋒在我的故鄉一步步走過的足跡,阿拉斯加北國自然風光和台灣南國的人土風情,就這樣奇妙地交織在一起。
很喜歡俊鋒在書中說的一句話,「旅行,是一次給自己出走的機會,是一段找回自己初心的路途。」我曾經行走過日本京都的清靜幽雅、奧地利維也納的人文薈萃、德國新天鵝湖堡童話般的夢幻、加拿大洛磯山脈的宏偉壯麗、柬埔寨吳哥窟的宏偉瑰麗,還有一個很遙遠但讓我終身難忘、魂牽夢縈的地方 – 南美洲秘魯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每次的旅行,往往都不只是身體走了出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看到了不一樣的美景。心靈彷彿也像是到了一個異次元時空旅行,許多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暫時被拋到腦後了。有些沉澱了的往事或許會再掀波瀾,有些沉寂了的夢想或許會再次蠢蠢欲動。當外在的景象如鏡花水月般流動過去時,內在的自己彷彿像是山林中一塊不知名的石頭,被涓涓清流洗淨了,露出最初的姿態,自在而圓滿。
俊鋒又說,「以愛之名」。身為俊鋒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的學姊,我略知俊鋒走過的愛情路,這趟心靈之旅促成了他這次的台灣獨行,催生了這本書。當旅者行走在旅途上時,我們常常忘記的是,人生,何嘗不是一趟蜿蜒崎嶇的旅程?愛情,對許多人來說,是其中特別難行的一段。許多電影、小說中精心刻畫的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在統計的理性分析下,可能到頭來只是異數(outliners)。世上一廂情願的愛情可遠比兩情相悅的愛情多多了。證據?只要張開眼睛看看周遭的人,就可以得到統計顯著的結果。換言之,一段如靈魂伴侶般的完美愛情,或許需要經過許多失敗才會得到,有時這樣的失敗甚至橫跨了許多世的追尋。
心理學強調人要有「心理彈性」,戀愛何嘗不是!所以,我對俊鋒說,能夠兩情相悅當然是最好,不行的話,退而求其次,和對方做一輩子的好朋友,至少可以繼續欣賞對方。而且,現在的挫折,說不定會讓你更加成長,更有智慧,說不定還會為你催生一本新書!言猶在耳,他就遞出了這本書,要我幫忙寫序。
人生的失與得,往往要在更大的時空下被理解。在這趟名為「人生」的旅程中,有悟性的人終究會慢慢體悟出來這個道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或許聽起來像是陳腔濫調,但是對於擁有豐富生命經驗的人來說,往往會在盡在不言中,相對會心一笑,那是經過歲月洗禮的沉澱和光華。換言之,人生一段段的旅程有著不同的酸甜苦辣,或許這就是上天靜默的暗示。透過遠方旅行,以及我們的用心聆聽,「天啟」(apocalypse) 本身就會慢慢揭露它自己。當我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們似乎也更接近了自己。俊鋒這本「以愛之名」的旅行之書,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俊鋒在書中開玩笑說道,本來希望旅途中會有豔遇。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和其他靈魂所激盪出的火花,的確可以十分燦爛輝煌。但是,最大的豔遇,最重要的那個人,卻是您凝視鏡中看到的那個人。如俊鋒所說,「只有找回自己的魂魄才有可能認回自己。」當我們認回自己時,就能珍惜兩個人在一起的片刻,也能享受一個人自由的時光,這方是自在啊!
行筆至此,我抬頭遙望,看到阿拉斯加天際的雪山依舊挺拔聳立,皚皚白雪透露著神祕的氛圍,而天空依舊是萬里晴朗,山中冰川依舊是千萬年不融。丹奈利峰(Denali)是北美洲最高峰,海拔超過六千公尺,北美原著民的語言中的意思是「偉大的那一個」(the great one)。如果從地平面起算高度,則是全世界第三高峰。它真的好美,當阿拉斯加群山都已經融化在炎炎夏陽中,丹奈利峰依舊有著千萬年不融的冰雪,帶著一抹神秘的絕世容顏,遺世而獨立。在外在世界裡,我跋涉了千山萬水,來到了這聖潔無暇的雪山。在內在的世界,當我凝視那雪山的莊嚴時,似乎也瞥見了自性的光輝,有了這次旅行最大的豔遇。
日本知名文學評論家廚川白村曾說過:「沒有像修道院僧人一般純淨的心,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愛情的。」無論是千山萬水的旅行,或是我們生命的旅行,最最重要的或許是,在繁華落盡後找回那顆純淨的心,和內在的自己有最大的豔遇。沒錯,每個人都活在人際關係中,但是最重要的出發點,卻是一顆宛若阿拉斯加雪山般純淨的心。外在的一切,經由機緣和努力,自會水到渠成,宛若天成。俊鋒的書,讓我感到了這樣的追尋。現在,您何不翻開扉頁,和他一起走過這個令人感動的旅程,瞥見內在自己的絕世風華?
卓悅企管顧問公司 總經理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博士生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企管碩士
周佳敏 筆
推薦序四
勇敢飛翔、自我面對
體驗、沈澱、反思、累積
生命的厚度在於不斷從生活體驗的沈澱與反思中累積。旅行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存在,不管你的身份地位、貧賤富貴、年齡性別,只是旅行對於每個人而言,所代表的是兩個字的意思、生命中的體驗、或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可以選擇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旅行,也可以輕鬆自在、安安靜靜,亦可以是一趟孤獨之旅,從旅行當中完成自己的夢想、自我的期許、生命中的積累、自我的面對。每一個旅行的過程與型態都是自己的選擇,而所有過程的感受與發現也在於個人身上,即使是同行的夥伴與伴侶也未必可以擁有同樣生命的感受、心情與省思,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與生命歷程的體驗,所產生最獨特與私密的自己。然而內心最深處的自己,隱含著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重。
在俊鋒《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一書中,除了將這段旅途中的風土民情與歷史發展做了介紹之外,最重要且深刻的內容在於自我的剖析,以及在面對自己深處的創傷與情結中,如何重新面對與看待的歷程。並以自己為核心,開始一場自我對話與療癒的過程。在過程中看到俊鋒透過旅行的歷程、自然環境的領悟,重新檢視自己內心深處對於親情、愛情、友情和自我之間的看待與關係。透過旅行的過程所勾起對家的思念,也省思自己與家之間的關係,更擴及至面對自己在感情的創傷與復原。原來旅行也可以成為自我充權 (empowerment),以及復原力的展現。
這幾年因為工作關係,開始獨自搭機出遠門,到不同的地方。每次的行程,對自己而言就是不同的旅行產生,而獨自在各個不同地方的街頭漫步,觀察著每個城市或社區的脈動,思索著人們的生命故事與生活中的小確幸,並將自己安身立命在當中,享受孤獨的感覺,卻從未像俊鋒一般反思自己的內心,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往,並找出生命的遺憾與缺陷,或透過旅行的體驗,面對自己,並反思自己與身邊週遭人、事、物的過程。而從此書中隨著旅行的過程與反思的歷程,也進入另一段自我對話的過程,不僅是透過書與作者的對話,也開始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對話。
一個人的旅程固然有一份淒涼與孤獨感,但旅途中更能見到自己的脆弱與微小。看似孤獨的旅程,實際上未必真正孤獨。因為在旅行過程中,總有各種緣份的聚集,不論是緣深緣淺,其對生命具有同樣的意義與價值。但是要完成從事這趟獨立面對與完全陌生且艱辛的旅程,需要有勇氣。而在旅行中重新面對自己,並分享,需要有自我的從容。而這份自在與從容是作者在旅行過程,所產生自我療癒過程的成果。當人可以面對孤獨且怡然自得時,將不再有所畏懼,因為一旦清楚且明白自己的心與感受時,可使自己更勇敢與能力面對困難與挑戰。而旅行所帶來的是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和俊鋒走同樣的旅行路線,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透過旅行而勇敢飛翔,找到自我的原心與追夢。
社團法人中華組織發展協會 秘書長
吳佳霖 筆
題——以愛之名
(作者自序)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人會忘記自己的視角,一味去模仿別人呢?
我們本來就是距離月亮最近的人,卻為何視而不見?
我們本來就是距離流水最近的人,卻為何聽而不聞?
水月鏡花,心安何處?
◆ 關於旅行這回事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人旅行的故事,然而當我們在談論「旅行」的時候,我們都在談論些什麼呢?
結幾個伴,一塊上路,說說笑笑,看過許多的美女,遇過許多的路人,拍過許多的照片,留下許多的記憶,總之旅行是一件美好到讓人垂涎三尺的事情。
有時候,臨近長假的時候,心都會開始躁動不安,伴隨著長假的出行總是相較於當下辛勞的工作有著太強烈的吸引力,恨不得趕快把手頭的工作結束奔向自由的旅途。可是,真的自由了嗎?
在網路上搜尋著旅行的行程,在遊記裡找尋著旅行的攻略,從「去哪裡」到「看什麼」到「吃什麼」,一一都已經了然於心,躍然紙上,按部就班,按圖索驥,不斷地驗證著攻略裡的真假,不斷地體驗著攻略裡的美景,不斷地品味著攻略裡的味道,怡然忘卻這是誰的旅行。如此的旅行,細細思來,又與工作何異?
權當是自己做了一回自己老闆,自己給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個任務去完成,從一個工作換成另一個任務,繼續奴役著自己的身體,每每到旅行的尾巴時,總是會聽到苦痛的掙扎,總是會感到身體的疲倦,對假期的留戀,對工作的厭倦,似乎旅行並沒有給予自己更好奮鬥的力量,而是用另一種形式消耗著自己的能量,似乎旅行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種例外調味品,豐富了口舌之後,記住了調味料的味,忘了生活的原味。
為什麼旅行就不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呢?這就如水中月,鏡中花,它們是距離我們如此地近,近乎唾手可得;旅途中的人,旅途中的景,旅途中的食,它們也並不是僅僅在旅途之中,它們近乎就存在於你我的身邊,這些旅途中的一切在那裡的人們看來是如此平常,同樣的,我們周遭的平常之物在那些旅途中的人來講又是多麼地別具旅途的風味,可是縱使有這般的空靈幽深,縱使有這般的萬千滋味,沒有把「心」安放在此,又怎能體會到?
旅行,不是「go there」(到那裡去),而是「be here」(在當下);旅行,不在於它要有多遠,沒有誰定義了旅行的距離;旅行,不在於它要有幾人,沒有誰安排了旅行的人數;旅行,不在於它要有多久,沒有誰設定了旅行的時間。
你可以背上跟你人一樣高的登山包上路,你也可以帶上你的小斜包出門;你可以跨越大洋到彼岸的陌生之地,你也可以過個橋拐個彎來到家旁邊的巷子口;你可以用年的單位記錄旅行,你也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完成旅行;旅行,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穿上鞋,打開門,便可開始一段屬於自己或長或短的旅途。
旅行,是一次給自己出走的機會,是一段尋回自己初心的路途,更是一出讓自己更好回歸當下的局。一個人的旅行,跟著自己的靈魂上路,更是如此。平日車水馬龍的生活,難得有個時間,難得有個空擋,可以好好地跟自己的靈魂好好地閒聊上幾句,問問它的近況,好好地關照自己的心。
旅行,何嘗又不是修行?平日裡的倔強,平日裡的逞強,平日裡的傲氣,平日裡的虛假,都可以在自己的旅行中卸下,如實地看待自己。可是戴久了面具又怎能輕易地摘下?旅行,可以是在找回真心的修行,方法不難,正如聖嚴法師所言,一語貫之惟八字——「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把心安放在身所在的當下,認回自己來的路,找回自己的初心。
◆ 關於旅者那個人
這本書和許多的旅行筆記一樣,寫的是一段旅途的故事。可是……
這個旅者有點奇,這不是他的第一場旅行,也不是他的第一個田野,但卻是他第一次的一個人的旅行。多年奔波在人類學的田野調查之域,讓他害怕了旅行,已經忘記了如何旅行,走馬觀花的獵奇已經不能滿足於他,深入肌理的瞭解又是旅行所不能承受的分量,他已經不安於成為一個觀光客,然而他也無法用田野的方式旅行。多年面對著鏡頭下一張張緊張而敏感的表情,讓他害怕了拍攝,已經忘記了如何拍攝,每一次的帶上相機上路,猶如帶著鋒芒畢露的刀槍在身,他已經害怕了無知地拿著鏡頭掃射過無辜的村落,所以他很想放下這份害怕,在一個自由的旅途中不為工作也不為資料而是為自己按下快門,然而已經有太多的隨著旅行遊記的導引下拍攝的那些千篇一律的景與物,少他一位這樣的跟風粉絲也相差無多。
這個旅者有點宅,典型的牡羊座,衝動是他的本性,卻又常常落於三分鐘的熱度;他很愛旅行,很羡慕行走在荒漠戈壁的孤影的滄桑,很羡慕跨越在不同地緣的自在的身影,很喜歡躺在榻榻米上看高木直子的《一個人的旅行》,很喜歡戴上大大的耳塞把耳朵緊緊包裹著聽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憧憬著自己也能夠勇敢地開始一次一個人的旅行,但天生悲觀主義的牡羊座總是喜歡凡事瞻前顧後,要麼猶豫到熱度掉落在冰點,旅行不了了之;要麼把各種不安全的處境想盡,杞人憂天到寸步難行;然而這個牡羊座的旅者明白他需要一場改變,雖然不知道旅行會帶他到何處,所以他最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勇敢堅定地踏出那一步,而是懷著戰戰兢兢的茫然在某天早晨倉促地逼著自己上路。
這個旅者有點怪,簡直就是少了一根筋,沒有任何的長途跋涉經驗,沒有任何的野外紮營經驗,捆上了帳篷,背上了登山包,選擇寒風瑟瑟的深冬上路,還用凍僵的雙手駕駛著機車一路穿行在飛石常落的橫貫公路上,甚至還膽大到就這樣赤裸裸地陪著機車翻過了大雪中的合歡山,連他自己回頭來看都覺得有點兒瘋,可是當初他的四肢如被綁上了重重的鉛塊,沉重到他自己都不從知曉下來的路該往哪裡走,曾經有一段熾熱的愛把他幾近燒為灰燼,他明白他再不出發,這段旅行就不會再有。前路是黑漆的,旅者相信只有改變才有可能望見燈塔,只有找回自己的魂魄才有可能認回自己;旅行不會告訴你它可以帶給你什麼,連它自己都不知道會引你走向何方,但是最起碼旅行是一條可能的救贖之路。
◆ 關於讀者這個人
這本書如它名之意,是旅者自我療癒的生命故事,透過文字的溫度與讀者分享旅行中的生命疑問和體悟,透過文字的力量與讀者共同見證「一個人的旅行是可以如此簡單,一個人的旅行是可以如此精彩」。
以愛之名,給自己一個旅行的意義。生活中,除了愛親人、愛朋友、愛路人,還記得容易被遺落在角落的自己也需要愛嗎?愛自己並非是一件很自私的事情,而是一件義所當為的事情。有太多的人需要我們去關照,有太多的人值得我們去相愛,可是往往我們在關照他人和相愛之中忘卻了的是自己,忘了自己也需要關照和愛護的。你不可能給別人身上你沒有的東西,當連自己都沒有被關照好,當連怎樣愛自己都沒有學會,我們又談何去給予別人關照,給予他人愛呢?只有生命才能抵達生命,只有當我們用自己的全心去滋養自己的生命,只有當我們用自己的全心去感受自己的生命,我們才能有力量去抵達生命,我們才能有敏度去感觸生命。
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卻又是我們最容易遺失的部份。當我們在談論「愛」的時候,似乎我們都在談論著「愛」後面的他人:有時,我們急切於想方設法去愛別人,去關照他人,甚至迫不及待地希望對方能夠感受到自己熱騰騰的愛,好讓自己內在的卑微小孩從這種付出的成就感中得到一點點的價值感,殊不知,這讓內在的卑微自我越發地強化,越是在不斷地付出和討好中收穫聊以慰藉的價值感;有時,我們寂寞難耐,渴望著得到別人的關照,渴望著得到他人的愛,甚至焦躁不安地讓自己表現得更好讓人愛,好讓自己內在的卑微小孩從這種被愛的舒適感中得到一點點的存在感,殊不知,這讓內在的卑微自我越發地強化,越是在不斷地渴望被愛中收穫時有時無的存在感。
這正如戀愛中的男女,一方渴求著對方可以給予自己安全感,讓自己可以更有信心地佔有這份感情,盡情地享受其中的喜樂,殊不知,當向外求安全感的時候卻是最為不安全的行為,也是最不具安全感的表現,一句深情的表白,一句誠懇的承諾,一句終生的誓言,真的就能夠給予一個人十足的安全感嗎?
一個人,如果沒有學會如何關照自己、’如何愛自己,就如一個空心的球,一捏就會癟,一碰就會碎,更何來安全感?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卑微的小孩,當我們重新找回他,面對它,接受它,用滿全的心去關愛他,才能夠救贖他。
旅行,作為一種方式,它可以讓人有新的視角來看待自己,淋浴在自然之中與自己對話,遊走在人際之間與自己對話。生活中,莫名的生發的情緒,半夜無法安睡的失眠,雨季黯然迸出的憂鬱,往往是那些被我們日以續夜重複著的忙碌腳步或是遺忘或是掩蓋的傷口在發炎,雖然這些曾經我們遭受的傷口小到容易被輕忽,雖然這些曾經我們遭受的苦難大到故意去忽略,可是它們並沒有消失,而是一直在那裡,旅行作為一種自我的療癒,無需刻意去找答案,用方法,把心安放在身所在之處,過程中的人、物與事都可以成為良藥,他們不說道理,卻讓你更認識自己。
◆ 關於書寫這動作
這是一本平凡的書寫旅行片段的小書,每一個生活中的人都可以成為它的書寫者。無奈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零星瑣碎之事,消磨掉了書寫的時間;無奈的是,生活中有太多太強濃烈的刺激物,鈍化了自然的觸覺;無奈的是,生活中太多人與人的比較,掩蓋了純然的自在。
常常能夠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好忙好忙,白天忙上班,晚上忙應酬,好不容易放假出遊,忙著跑景點拍照片買伴手禮,已經夠累了,怎麼會有時間來靜下心書寫?臺灣大學的校園裡放著一口平白無華的傅鐘,它沒有奪目的色彩,也沒有巧人的設計,它雖陋卻神而名,因為它跟其他的鐘不同,它只敲二十一響,警醒著走過的莘莘學子,請把剩下的三小時好好留給自己的思考,生活亦是如此,為什麼要吝嗇到不留點時間愛自己呢?
書寫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不需要你有多麼驚人的才思,它也不需要你有多麼華美的筆觸,它更不需要你有多麼炫麗的篇章,只需拿起一支筆、打開一張紙,或是關掉電腦的所有視窗唯獨留下空白文檔。如果被整日的走動弄得躁動,何不放先來一首沉澱身心的輕音樂,配上一段深呼吸,放空自己的大腦,用最為柔情的話語安撫忙碌了一天的大腦,用最為溫情的話語慰藉煩動了一天的身心,深深地吸進一口氣,再慢慢地吐出,不要再繃緊了神經,不要再繃緊了軀體,放開一切的束縛,感受著全身肌膚間緊繃-鬆弛的覺受。在進出來回的呼吸中,好好想想,今天你都碰到了哪些事,遇見了怎樣的人,感受了如何的情緒,待到音樂停止的時候,慢慢睜開你的雙眼,書寫吧!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三分鐘,五分鐘,七分鐘,……,不要讓筆停駐,不斷地書寫,有什麼想法就讓它放肆在紙上,有什麼情緒就讓它宣洩在紙上,沒有的空白也可以讓它記錄在紙上,用你喜歡的文字,挑你喜歡的顏色,畫你喜歡的圖案,用最真實的自己做一個最威的寫手,讓這些紙片保存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是一星期,可能一年,也可能是一輩子,它們會陪著我們一起走過,不再孤獨。
經常可以看到週末的夜店總是人潮擁擠,經常可以看到深夜裡燈紅酒綠處無數湧動的身影,經常可以看到行走在街頭巷尾抽著煙的一群群,平日我們除了工作依舊是工作,都快成為了工作中生產線上的零件,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像小時候那樣,笑過,開心過,不知不覺中我們被奴役到喪失了敏銳的感官。不是生活遠離了我們,或許是我們走遠了生活,長大了就習慣了用腦袋去思考去計量,漸漸地忘記了那些年用心去感受的純真。生活並非如此般無趣,生活有著它的自然與甜美,只是長久來人們不斷地添油加醋,越放越多,已經失卻了生活本真的味道,已經喜歡上人為的感官強化物,永不滿足,變本加厲,心也就越發地被冷落,越發地遠離了自然的生活。書寫,可以幫著把繁雜的瑣碎拼湊成完整的圖畫,可以幫著認回我們來時的路,可以幫著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生活,找回用心生活的能力,生活不是沒有甜美的小確幸,往往是我們丟失了發現它們的心。
有很多的時候,自己滿肚子的牢騷,自己滿肚子的不爽,自己滿肚子的情緒,很想很想找個人訴說,很想、很想一口氣寫完,可是又擔心這擔心那,很想有個人來聽我講,很想有個人看我寫,很想有個人理解我,可是這些的這些又好想不讓人知道,深藏在心,「渴求理解」與「守護私密」成了拔河比賽中繩索的兩段,一個在左手,一個在右手,遲疑、糾結、矛盾、無助,都快把自己一撕為二。我們在害怕什麼呢?看看身後,你忘了嗎?在你身後,不論你多麼糟糕,不論你多麼無助,不論你多麼遙遠,有一個人他一直都不曾放棄過你,回頭看看吧,他不是別人,他就是你的影子,他就是你的靈魂,他就是你的心!找個地方,就講給他聽,就寫給他看,不要多想其他,不要擔憂其他,先講講看,先寫寫看,把故事講完,把故事寫完,你或許會有新(心)的發現!
每個人都有著別人無可偷竊的生命故事,在這個世界上,你幾乎不可能找到兩個生命歷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面對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同等分量的重要。每個人的生命因著其獨特性,存在即是合理,必有其原因,當有其可惜之處。所以,你還在猶豫什麼呢?你還在害怕什麼呢?在這個時代,一句真話的分量遠遠重過於整個世界,在這屬於你自己的紙本、自己的時間中,就用最真實的心書寫最真實的當下,本真的生命本就是最為樸實的感動心扉的力量,它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面。
推薦序一
旅行的生命教育
帶著一絲亦師亦友的心情,褪去一筆似莊似諧的態度,一路在僑生、外籍生的輔導圈子打轉,近年因政府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戲稱的「管轄領域」,又加入了陸生。
30多年來在這領域優遊,學生的事務,除了例行業務外,總有想像不到的事情會不時招呼自己,而首次被請託為一本書寫些鼓勵字語,內心誠是驚喜又惶恐,所幸拜讀之後,稍作底定並轉眼間即融入情景,置身在那旅行者的生命韻律。
錯過下班時刻,乾脆起筆,反復咀嚼書名《以愛之名:旅行的自我療癒》,引發我無限悸動,離鄉遊子面臨生命瓶頸的「心情故事」,一...
目錄
推薦序一:旅行的生命教育 (周漢東)
推薦序二:旅行:真實地面對自己 (周志建)
推薦序三:走過千山萬水,遇見最重要的那個人 (周佳敏)
推薦序四:勇敢飛翔、自我面對──體驗、沈澱、反思、累積 (吳佳霖)
題 以愛之名
01 倔強出發
02 死之憂思
03 人去影留
04 卑微身姿
05 夜的恐懼
06 生活意義
07 合歡山雪
08 萍水相逢
09 人的簡單
10 老來下酒
11 山澗櫻花
12 零度乘涼
13 初遇玉山
14 旅者離情
15 阿里山夜
16 奢談孤獨
17 觀光監獄
18 嘉義鄉濃
19 異域北歐
20 台南神拜
21 歷史舊都
22 獨自浪漫
23 高雄藝遊
24 中山西子
25 桃園故事
26 大溪跳橋
27 慈湖英雄
28 自由鐐銬
29 空色相間
30 北埔鄉味
31 默言離家
32 青春無羈
跋 編之未變
結 我記得……
延伸閱讀
推薦序一:旅行的生命教育 (周漢東)
推薦序二:旅行:真實地面對自己 (周志建)
推薦序三:走過千山萬水,遇見最重要的那個人 (周佳敏)
推薦序四:勇敢飛翔、自我面對──體驗、沈澱、反思、累積 (吳佳霖)
題 以愛之名
01 倔強出發
02 死之憂思
03 人去影留
04 卑微身姿
05 夜的恐懼
06 生活意義
07 合歡山雪
08 萍水相逢
09 人的簡單
10 老來下酒
11 山澗櫻花
12 零度乘涼
13 初遇玉山
14 旅者離情
15 阿里山夜
16 奢談孤獨
17 觀光監獄
18 嘉義鄉濃
19 異域北歐
20 台南神拜
21 歷史舊都
22 獨自浪漫
23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