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筆下的新聞,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但這些故事不是虛構的、也不是想像的,卻可以呈現出現實中最具戲劇性的一面,這是一種浪漫的、追尋真相的狀態。記者不是小說家,但卻像小說家一樣重視場面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的糾葛、高潮迭起,這就是匆忙的文學。只有在新聞的激情中,才可以發現激情的新聞,也才可以發現匆忙的文學。
《匆忙的文學》共分六輯,從新聞的編採到文字與閱讀,木子美到高行健,世界杯到雜技芭蕾,以新聞的眼光透視各種社會現象背後的文化構成與歷史因由,以及港中台三地之異同與轉變。匆忙的文學,也是匆忙的人文積累,就是在這種生命條件中,在浪漫的激情、不懈的探求與志業的堅持中,匆忙的文學展現了它獨特的視界。
作者簡介:
邱立本
生於香港,廣東開平人,《亞洲週刊》總編輯,2006年被中國大陸網民選為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1967年負笈台灣,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在台北《中國時報》任國際新聞編譯,後赴美國深造,獲紐約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經濟碩士,曾任柏克萊加州大學亞美歷史研究員。歷任紐約《星島日報》、《北美日報》,舊金山《遠東時報》,洛杉磯《美洲中國時報》,紐約《美洲中國時報》,紐約《中報》等報的記者、編輯及主筆。1990年返回香港,任《亞洲週刊》主筆,1992年出任《亞洲週刊》總編輯。1995年至1996年,兼任《明報月刊》總編輯,曾任香港大學兼職教授。現於美國《世界日報》香港副刊撰寫「感情前線」專欄,並每週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表「撫摸心跳」專欄文章,也在上海地鐵免費報《時代報》撰寫「城事‧讀城記」專欄。
章節試閱
〈記者的靈感〉記者不是作家。但記者卻具備成功作家的條件……
記者的靈感 記者不是作家。但記者卻具備成功作家的條件,因為在每天的採訪與寫作中,培養了觀察入微的本領,接觸面廣,可以匯聚很多寫作的題材,尤其長期跑同一條路線的記者,累積的智慧資產不少,讓其逐漸荒蕪流失,實在可惜,倒不如化零為,將零碎的新聞化為完整的專題寫作,在文化界放一異彩。
《紐約時報》當年一位駐越南的戰地記者大衛‧赫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就是「記者成為作家」的典範。他在越南戰場槍林彈雨的採訪中,憬悟越戰決策的荒謬,於是決心要把真相弄清楚。他廣泛採訪白宮、國務院以及美國高層,寫成一本揭露越戰秘辛的經典作品《最好的和最精明的》(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指出這些謀士都是一時俊彥,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卻囿於意識形態及種族偏見,作出一系列錯誤的決定。他們以為是維護美國的利益,但最後卻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赫伯斯坦這本書,洛陽紙貴,影響全國輿論,也扭轉了美國社會上對越戰的評價,登上暢銷書排行榜。記者一躍而為名作家,他乘勝追擊,接下來寫了很多本剖析美國社會力與經濟變幻的專著,採用了新聞寫作的方法,用小故事及人情味的插曲來鋪排,娓娓道來,可讀性高,也都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另一位紐約名記者彼得‧韓美爾(Pete Hamill)則乾脆寫起小說。他把多年採訪紐約市光怪陸離社會新聞的心得,提鍊成小說的題材,情節曲折離奇,但極有真實感。書評家認為,跑紐約市社會新聞的記者寫紐約背景的小說,從場景到對白,從人物到氣氛,都比其他背景的作家更佔優勢,別具藝術的感染力量。記者在新聞中打開了靈感的另一道門,意外地走進了文壇,也可能意外地名利兼收。
〈酒中自有新聞〉喝得天昏地暗,但到最後一刻仍然要記得要問什麼問題,記得對方說了些什麼話,回去發獨家消息……
在台海兩岸,記者跑新聞常常會遇到酒精的試煉。從政壇到企業,從文壇到新聞界,筵席間都喜歡乾杯,形成一種無形的文化壓力。特別是在台灣,不少政壇人物喜歡以酒量來顯示自己的親和力,幾杯下肚,似乎彼此距離拉近了很多,可以無話不談了。
台灣一些跑黨政的記者,因此練就了海量的本領,可以和採訪對象喝得天昏地暗,但到最後一刻仍然要提一口真氣,記得要問什麼問題,記得對方說了些什麼話,希望可以回去發獨家消息。
這牽涉到中國人的喝酒心理學──酒可以改變人際關係。兩個關係不深的人,只要彼此乾了幾杯,關係就已經不一樣。這是中國人對酒的一種迷信,一種文化深層中的浪漫傾向,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在新聞的攻防戰中,酒成為一種奇異的感情觸媒。
這種觸媒的作用微妙,可以創造疑幻疑真的氣氛,在酒精的迷惑下,大家似乎解除了精神的武裝。一些平常不太敢說出來的話,也可恣意高論,一些平常不敢戲謔的言語,也會衝口而出。在酒酣耳熱之際,語言的技巧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借著三分酒意,說話可以交淺言深卻又不失分寸;到了七分酒意,說話可以肆無忌憚但又顯得情深義重。敬多一杯,乾多一杯,就好像彼此的情誼又多了一分。如果到了雙方都酩酊大醉,醉眼望醉眼,那就真的肝膽相照了。
當然,這也可能要付出肝病的代價。記者要「醉中求勝」,其實突顯中國人社會中一種荒誕的迷思:一個人承受酒精的能力和工作能力成正比,也和其真性情成正比。這是中國文化的誤會,但卻是揮之不去的誤會。一些新聞界急先鋒,也身體力行地成為酒國英豪。酒中自有新聞,新聞中自有酒精,這是一些記者永遠喝不完的一杯新聞苦酒。
〈文學的新聞化〉以新聞之實,來彰顯文學之虛幻,將兩者之長融於一爐,成為文壇的一種奇特的品種……
文學與新聞恍如若即若離的情人,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作家與記者或編輯的角色互換,或是同兼數職。如果說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那麼今日的新聞也可能是永恒的文學題材。
海明威寫小說之前,就當過記者,所以他的文章具有簡捷明快的新聞特色,而他在西班牙內戰與旅居巴黎的經驗,都成為他小說中的獨特背景。
將新聞寫作的特色融進小說的寫法,到了六十年代更發揚光大。美國作家卡波特(T.Capote)的《冷血》一書,用了大量的新聞寫作方法,來描繪一宗奇特的社會事件,被認為係「非虛構小說」,也就是以新聞之實,來彰顯文學之虛幻,將兩者之長融於一爐,成為文壇的一種奇特的品種。
在中國大陸,「報告文學」也有優秀的傳統,錢鋼寫唐山大地震,被譽為經典之作。劉賓雁的不少作品,揭露時弊,也洛陽紙貴。陳祖芬寫長薄熙來的改革及個人魅力,也引起各方矚目。
台灣作家張大春近年的作品,更把文學與新聞這兩個元素發揮的淋漓盡致。他譏諷李登輝的《撒謊的信徒》,普受好評。另一位台灣作家平路,將孫中山與宋慶齡的戀愛故事,寫成了《行道天涯》一書,也用了不少新聞的手法,創造了現實與虛幻結合的味道,讓讀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中國的偉人,既顛覆了歷史,也開拓了文學的新境界。
但新聞與文學的婚姻並不一定是善緣,兩者結合,也可能變得非驢非馬,既不是好的新聞,也不是好的文學。善緣還是惡緣,最終要看筆下的功力了。
〈記者的靈感〉記者不是作家。但記者卻具備成功作家的條件……
記者的靈感 記者不是作家。但記者卻具備成功作家的條件,因為在每天的採訪與寫作中,培養了觀察入微的本領,接觸面廣,可以匯聚很多寫作的題材,尤其長期跑同一條路線的記者,累積的智慧資產不少,讓其逐漸荒蕪流失,實在可惜,倒不如化零為,將零碎的新聞化為完整的專題寫作,在文化界放一異彩。
《紐約時報》當年一位駐越南的戰地記者大衛‧赫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就是「記者成為作家」的典範。他在越南戰場槍林彈雨的採訪中,憬悟越戰決策的荒謬,於是決心要把真...
作者序
匆忙的文學(代序)
沒有其他行業比記者更具有煥發生命的興奮感。這是沒有地圖的旅行,在生命的湍流中穿梭前進。
前進的動力就是激情。這是一種浪漫的、追尋真相的狀態。記者筆下的新聞,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Story,但這些Story不是虛構的、也不是想像的,但卻可以呈現出現實中最具戲劇性的一面。記者不是小說家,但郤像小說家一樣重視場面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的糾葛、高潮迭起,而一切都在匆忙的截稿時間之前完成。一切都是匆匆的,沒有太多的修飾,但郤緊抓現實的核心,發現真相,也讓真相與讀者相遇。
這就是匆忙的文學。如果文學是追求真、善、美,新聞就是匆忙的真善美。在匆忙的真善美追求中,也要展示平衡的、公道的、不虛假的特色。唯有真的基礎,才有善的追求,也才有美學的感染力。
當然,今日的新聞也是明日的歷史,匆忙的文學,也是匆忙的歷史。但歷史的真實需要不斷地沉澱,因而新聞的探索也是不懈的努力,在匆忙中呈現更全面的真相。新聞作為歷史的一份草稿,為歷史真相作出更重要的鋪墊。在漫長的歷史跑道上,別輸在起跑點上,因而記者採訪就肩負嚴肅的任務:這不是一時之爭,而是永恒的追求與永恒的志業。
永恒的志業其實來自一股浪漫的動力。在不斷移動的風景及往往難以預測的世界中,不斷發掘事件的真貌。尤其在一些調查性報道中,記者要打開一些被鎖住的真相,發掘一些本來永遠被埋葬的新聞。這是一場浪漫的、冒險的旅程,航行在險惡的新聞水域,雖千迴百轉,但豁然開朗時,輕舟已過萬重山。 其實新聞是浪漫的也是智慧的。光靠一股傻勁,可能很快便在新聞的旅程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慘遭沒頂,事實上,真正的浪漫主義是一種快速的學習能力,一種可以在匆匆的歲月中掌握一些本來不熟悉的知識。在報道一則經濟醜聞時,記者要立刻學習查核賬目的能力,在短時間內理解最新的稅務條例;在一宗外交糾紛的新聞中,記者要快速追溯事件的歷史源頭和國際法判例。記者不可能是每個方面的專家,但郤擁有成為速成專家的學習能力,擁有提煉更多智慧的能力。
匆忙的文學,也是匆忙的人文積累,讓記者擁有開放心靈空間,可以隨著新聞的變化而不斷提昇自己的「戰鬥力」。
這也許是人世間最好的職業,可以提供終身學習的契機。身經百戰的記者,也在匆忙的積累中,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新聞體質,提昇自己的新聞素養。
不過記者的終極考驗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倫理。中國當前最常見的就是「有償新聞」。新聞成為商品的奴隸,這和官場上的「權錢交易」都屬一樣的腐敗。
作為一名記者,不得不抗拒種種的誘惑。損害記者專業自主性的力量來自四方八面,而記者的防守陣線必須固若金湯,不能讓其越雷池半步。記者的操守也許和皇后的貞操一樣,絕對不能讓人懷疑。如果權力和金錢可以使新聞變形,那麼記者的專業也就會崩解,新聞的公信力也就會蕩然無存。
這也許不是一夕之間就出現的,但就像青蛙跳進溫水裡,一步一步地加熱,最終會殺死新聞專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也勿以善小而不為。初為記者,不但要擁抱激情,更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獨激情。人孤字不孤,在匆忙的文學中,在匆忙的人文積累中,記者是中國改革的先鋒,讓一篇又一篇的新聞故事,展現中國現代化歷程的戲劇張力,也展現中國新聞改革的強大生命力。
文學為何需要匆忙?在匆忙中,為什麼還需要文學?這都是新聞惹的禍?也是新聞帶來的幸福。新聞必須面對截稿時間,每一次截稿之前,就好像要死一回,置之死地而後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就是在這種獨特的生命條件中,就在死亡的邊緣,一種另類文學就會誕生。
這種文學就是「匆忙的文學」,一切都太匆匆,它迫使記者、編輯的腎上腺分泌加速,去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去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去搜索生命中的所有積累,去表達那些平常可能不會表達的內容。
只有在新聞的激情中,才可以發現激情的新聞,才可以發現匆忙的文學。
匆忙的文學(代序)
沒有其他行業比記者更具有煥發生命的興奮感。這是沒有地圖的旅行,在生命的湍流中穿梭前進。
前進的動力就是激情。這是一種浪漫的、追尋真相的狀態。記者筆下的新聞,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Story,但這些Story不是虛構的、也不是想像的,但卻可以呈現出現實中最具戲劇性的一面。記者不是小說家,但郤像小說家一樣重視場面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刻畫、情節的糾葛、高潮迭起,而一切都在匆忙的截稿時間之前完成。一切都是匆匆的,沒有太多的修飾,但郤緊抓現實的核心,發現真相,也讓真相與讀者相遇。
這就是匆忙的文...
目錄
匆忙的文學(代序)
輯一:人生現場
記者的靈感 / 酒中自有新聞 / 淺碟子 / 基本功 / 以靜制動的新聞怪傑 / 編採之爭 / 新聞的文學化 / 文學的新聞化 / 專欄作家 / 以靜制動的新聞怪傑 / 筆名玄機 / 校對驚魂 / 香港頭條新聞的變幻 / 勾魂標題 / 獨家 / 香港報章色情版的禍源 / 電視新聞主播 / 戲劇張力 / 權力污染 / 歷史與新聞交纏 / 全球華人媒體的誘惑
【附錄1】新聞的良緣
【附錄2】民間獨立中文媒體的影響力 ──《多維月刊》專訪
輯二:跨界閱讀
和資訊賽跑 / 網中人 / 搜索智慧 / 信息不對稱 / 衝破改革瓶頸 / 世界盃是平的 / 美國為何失去世界杯? / 鄧麗君和中國老百姓的愛戀 / 又見鄧麗君 / 鄧麗君與瓊瑤 / 今日君再來 / 愛的懸念 / 文字與音樂共舞 / 文字與映像的永恆戀愛
輯三:文化跋涉
旅行就是戀愛 / 旅行的靈感 / 另一種第三者 / 重訪法拉盛 / 中美延伸至心靈深處的橋樑 / 探索中國的秘密 / 中國寧靜革命的先鋒 / 偷搭生活列車與理論補票 / 中國多元化的感情基地 / 停不了的上海傳奇 / 雜技芭蕾OR上海的痛苦 / 上海與台北:顛倒的前世今生 / 星星.月亮.太陽 ──比較香港、台北、北京的女性 / 我的韓國翻譯
輯四:文字輸出
文字的爆發力 / 文字的勝利 / 舌頭與寫作 / 中國知識 / 香港字 / 香港方言文學 / 你懂中文嗎? / 南洋中文 / 一字兩制 / 文字的誤會 / 大陸中文「革命輸出」 / 台灣中文「反攻」大陸 / 廣東話中文揚威異域 / 破譯京港的文化密碼 / 譯林冬暖
輯五:經典緬想──讀張愛玲.金庸. 高行健.薩依德
張愛玲革命 / 張愛玲寫非典 / 李鴻章與張愛玲 / 胡蘭成惹的禍 / 張迷驚艷 / 重看金庸 / 金庸啟示錄 / 停不了的金庸 / MBA金庸 / 中國文壇零的突破 / 現代派和傳統的智慧──高行健的文學與政治 / 文化的光芒 穿透政治 / 文學的理由壓倒經濟的理由 / 性是政治的永恆救贖──讀高行健長篇小說《一個人的聖經》 / 薩依德的啟示
輯六:讀家報導
閱讀的人生與人生的閱讀 ──2002澳門央圖講稿 / 閱讀的神秘主義 / 文化理論的新戰場
知識的權力 / 文學的武器 諜影的詩情 / 感時憂國的小說和評論 / 智慧的天國 / 每日一詩 / 跨越疆界的閱讀 / 深度閱讀 / 寫作的神秘主義 / 從橫眉到俯首的心路 / 殷海光的鞋子與眼淚 / 旺角.殷海光 / 胡適謎團 / 余英時解讀胡適的密碼 / 性可以,政治不可以 / 當木子美與王文華相遇…… / 叫等待太沉重
【附錄3】百年的「吶喊」、「傳奇」的世紀 ──亞洲週刊「本世紀中文小說100強」評審報告
【附錄4】讀書探求美 ──專訪邱立本先生
匆忙的文學(代序)
輯一:人生現場
記者的靈感 / 酒中自有新聞 / 淺碟子 / 基本功 / 以靜制動的新聞怪傑 / 編採之爭 / 新聞的文學化 / 文學的新聞化 / 專欄作家 / 以靜制動的新聞怪傑 / 筆名玄機 / 校對驚魂 / 香港頭條新聞的變幻 / 勾魂標題 / 獨家 / 香港報章色情版的禍源 / 電視新聞主播 / 戲劇張力 / 權力污染 / 歷史與新聞交纏 / 全球華人媒體的誘惑
【附錄1】新聞的良緣
【附錄2】民間獨立中文媒體的影響力 ──《多維月刊》專訪
輯二:跨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