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 榮獲2010年第三屆香港「紅樓夢-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
《西夏旅館》文字華麗,結構繁複,意象奇詭,寄託深遠,為新世紀華文小說所謹見,也代表駱以軍創作的高峰。 --陳思和(評審委員主席、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 榮獲2009年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
★ 榮獲台灣文學獎小說金典獎、《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誠品選書
★ 榮獲2008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大獎
推薦理由:瑰麗繁複的想像,寓托在對於西夏這個謎樣歷史存在的追索之中,看似時間拉遠、空間拉大的恢弘虛構創制,卻是小說家一貫的個人執迷與族群焦慮。終歸是令人驚嘆的故事寫手,也是作者創作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作品。 --朱偉誠
媒體推薦:
【2008年開卷好書獎 十大好書‧中文創作】推薦理由
瑰麗繁複的想像,寓托在對於西夏這個謎樣歷史存在的追索之中,看似時間拉遠、空間拉大的恢弘虛構創制,卻是小說家一貫的個人執迷與族群焦慮。終歸是令人驚嘆的故事寫手,也是作者創作生涯至今最重要的作品。
(朱偉誠‧台大外文系副教授)轉載自2009年1月4日開卷周報
2010「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新聞報導
駱以軍《西夏旅館》獲香港紅樓夢獎 /2010-07-17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由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主辦、華文世界獎金最高的香港「紅樓夢獎」,昨天下午公布本屆得獎名單,台灣小說家駱以軍以《西夏旅館》奪得首獎,獲頒獎金三十萬港幣(新台幣約一百二十三萬)。駱以軍獲知得獎後,一貫謙虛地說:「這不是給我個人的獎,而是對整個台灣文學的肯定。」
駱以軍二○○八年出版長達四十七萬字的《西夏旅館》,以西夏的滅絕與最後一支逃亡族裔,暗喻這一整代人的流亡圖像,融合歷史的想像與模擬,描述一個個現代心靈流亡者的故事。
小說出版後大獲好評,陸續獲得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等獎項,紅樓夢獎是第一個獲得的海外獎項。
「每本小說,都是一條神祕的河流,我以自己身為這許多條神祕河流交織而成的一片現代中文小說景觀的其中一員,感到驕傲。」駱以軍說,《西夏旅館》不是獨立的一本書,因為過去台灣文學歷經了現代主義、鄉土、存在主義、魔幻寫實、後現代等累積與轉變,他的作品就像從這片台灣小說語言的河床上,生長出的一條支流。
他認為在整個大華文圈中,大陸文學呈現的是文革、充滿活力的原鄉民間語言,以及中國幾十年來的政治、社會變化;相對地,台灣文學卻表達了離散的背景、主體破裂、感官爆炸、多重歷史的齟齬等題材,「過去大陸看待我們,仍欠缺理解的眼光,這次這個獎給了台灣,是一種肯定。」
創辦於二○○五年的「紅樓夢獎」,由來自台灣的女作家、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一手推動,為第一個涵蓋全球所有華文作家的長篇小說獎,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三屆,決審委員包括王德威、陳思和、周英雄、陳義芝、黃子平、莫言等兩岸三地作家學者,為兩岸三地最重要的華人文學獎。
雖然「紅樓夢獎」放眼整個華文圈,但過去入圍名單以大陸作品占多數,前兩屆也都獎落大陸,第一、二屆首獎分別為賈平凹的《秦腔》與莫言的《生死疲勞》。今年首度出現逆轉,入圍的六部小說中,除了畢飛宇的《推拿》、刁斗的《我哥刁北年表》來自大陸,還有台灣的馬華作家、李永平的《大河盡頭》、香港作家韓麗珠的《灰花》,以及大陸旅加作者張翎的《金山》。
但駱以軍認為,「紅樓夢獎」不只是個競賽,更是一個良性的、交換身世的場所,「它能讓全世界的華文寫作者彼此對話。」
駱以軍獲港浸大紅樓夢獎首獎 /2010-07-16中央社記者張謙
台灣作家駱以軍憑著「西夏旅館」奪得第3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首獎,獎金港幣30萬元。
紅樓夢獎由香港浸會大學舉辦,今天校方公布第3 屆得獎名單,由浸大文學院院長暨紅樓夢獎籌委會召集人鍾玲主持。本屆共有6本小說入圍,包括馬來西亞李永平的「大河盡頭」、香港韓麗珠的「灰花」、台灣駱以軍的「西夏旅館」、大陸刁斗的「我哥刁北年表」、大陸旅加作家張翎的「金山」和大陸畢飛宇的「推拿」,結果駱以軍奪得首獎。
駱以軍將獲大會頒發港幣30萬元獎金;在全球類似獎項中,獎金可能是最高。
本屆評審委員主席、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說:「『西夏旅館』文字華麗,結構繁複,意象奇詭,寄託深遠,為新世紀華文小說所謹見,也代表駱以軍創作的高峰。」
駱以軍將於9月來港接受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