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桑,一個被遺忘的世代。
致,那一輩為家庭打拚的父親們。
重現這段專屬台灣的世代傳承記憶。
1990年代,戰後50年,依舊愛戀日本的男人。
日據時代出生的多桑,大家都是稱呼他的日本名SEGA,難以忘懷那時代的美好,總是以日本製造的最好。晚年的夢想就是去日本看一看富士山和皇居。SEGA同時也是許多上一輩台灣男人的縮影,性格陽剛,充滿生活氣息,對妻子、小孩的總是有愛卻從不說出口,辛苦的拉拔孩子長大。
但,他對同儕之間是講義氣的,可以在颱風天的時候,放著家裡不管,竟跑去幫鄰居修理屋頂;也會偶爾哥們一起偷上酒家,叫小孩幫他掩飾;送走礦工阿燦時,大家一起抬著棺木上山……
那個年代的人,除了生活上的所面臨困境,還有另外一種文化認同的壓力。這麼樣的一個父親,只會說台語和日語,當然跟受國民教育的孩子們價值觀是衝突的。礦區的沒落,迫使他們一家人搬遷到瑞芳,SEGA的工作也就有一搭沒一搭的,得靠母親打零工,生活才勉強過得去,五十多歲的時候,受到當礦工職業病「矽肺」的影響,一直進出醫院,曾經意氣風發時所散發出的那種豪爽,也逐漸消逝……
本書改編自吳念真的電影《多桑》,為他的父親,也為那個時代許多的「多桑」做了一個真實的紀錄,觸動人心。是深具勵志、療癒人心的類型漫畫。
李鴻欽創作漫畫慣用電影式的分鏡,較強調運鏡,不若傳統式的漫畫分鏡法,著重人物對話時的跳接,以及強調氛圍的營造,先以鉛筆繪製草稿後,再上墨線、貼網點背景,在細密寫實中夾帶在地生猛氣息的畫風,令人動容。
一九四七年,一個年輕人從嘉義跑到九份附近的礦區找工作……那位年輕人,就是我的父親。他是嘉義人,「昭和四年」出生,十六歲蹺家,十八歲跑到北部挖金礦,二十二歲給人招贅,二十四歲生下我。我們習慣叫他「多桑」!
多桑年輕時,每回想跟他的狐群狗黨去九份「趣味」一下,所編的理由都是去看電影,媽媽心知肚明,就叫我跟著去。他就把我扔在戲院,自己跑去跟朋友開心,囑咐我要記住電影內容,以防回家時,媽媽口試。我記得在回家的路上,一群男人在溪邊彼此擦去身上沾上的胭脂味,重複唱著剛在酒家唱的歌,「可憐的阮青春,悲哀的命運」……
那真是美的舊時光。
作者簡介:
原著:吳念真
本名吳文欽。出生於台北縣瑞芳鎮(現新北市瑞芳區)。
1976年開始從事小說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也曾獲得吳濁流文學獎。
並著有多本暢銷作品,如《那些人那些事》、《台灣念真情》系列等書。
1981年起,陸續完成《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無言的山丘》、《客途秋恨》和《悲情城市》等七十五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改編父親故事而成的電影處女作《多桑》,獲頒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等獎項。
主持TVBS「台灣念真情」節目達三年。
2001年,舞台劇處女作《人間條件》與綠光劇團合作,翌年編導了《青春小鳥》。2006年,推出《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2007年《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2009年《人間條件4── 一樣的月光》;2012年《人間條件5——男人本是漂泊心情》,成功詮釋「國民戲劇」。
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
漫畫:李鴻欽
1993年以《交錯》獲得東立漫畫新人獎第一名後出道。代表作《狗臉的歲月》。
2002年所導演的《訐譙龍SonyEricsson R600篇》獲《網絡動畫金手指獎》金牌獎。《訐譙龍之飛龍在天》獲國際級數位內容動畫產品雛形獎。
與吳念真合作漫畫作品《漫畫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後記】一座山城,一個時代 文╱黃健和(總編輯)
若要挑選一個小鎮,來代表台灣,九份很有機會列入候選名單。
可能有歷史因素、地理考量、盛衰傳奇等等原因,但也很可能,只是因為吳念真一個人的執念。
念真書寫了他的故鄉,從出生到青春成長,從繁華到沒落。那座山城是瑞芳是九份是猴硐是金瓜石,是他的年少足跡。一碗什錦麵,寫的色澤繽紛:白煙帶出了溫暖與戲院散場,油麵、肉片、魚板、蝦子、豬肝、青葱,勾引起食欲及消逝美好的眷戀。
文字之外,他編劇及導演的幾部電影,更是主要原因。《戀戀風塵》、《悲情城巿》及《多桑》,前兩部由念真編寫劇本,侯孝賢導演;《多桑》由念真自己編劇導演。
三部電影,都與自己有點關連;電影裡的畫面,電影外的拍攝現場,多年後仍在腦海中淡入跳接,時不時地對人微笑。
一九八六年《戀戀風塵》,是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任職助導。平溪線火車,來來去去搭了許多回;猴硐夜景的記憶,是露天電影院的拍攝。最能感受九份階梯長度的是飾演阿遠的王晶文,他要背著阿公慢慢的走回家;侯導的長鏡頭,遠景調度,四百呎的底片常是一次拍完。阿遠家與阿雲家之間小空地,是工作人員們午休吃便當曬太陽的所在。
一九八八年《悲情城巿》拍攝,任職副導。金瓜石的八角亭理髮廳,被改裝成林文清(梁朝偉飾演)的攝影館;關閉多年的台金醫院亦重新開啟。太子賓館一角亦改裝成九份酒家,鶯鶯燕燕的酒家女是由劇場友人及藝術學院學生變身而成。幾位臨時演員都非常搶眼:吳念真、詹宏志、張大春、謝材俊是酒後合唱〈松花江上〉的知識分子,吳繼文是同名演出被關在監獄裡的文人,高重黎則是在山路上來回行走的義士。
一九九四年《多桑》,則被念真邀約,客串演出阿燦叔。片子開場不久:阿燦叔來訪,要邀約多桑去看電影,被問著是與秋子兩人去看,還是一群人……記憶裡,阿燦叔跛著腳與眾人上工,跛著腳與秋子散步,跛著腳去看電影(慢著慢著,阿燦叔到底是跛左腳、或右腳?)
那是個男人在家中都沉默不語的年代。
或許是日式教育,或許是工作辛勞,或許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男人在家中總是扮演著嚴父的角色,關心呵護總是用很平常很克制的方式。是出去吃麵時,多夾一片肉放進你的碗;是深夜廝混歸來,他等著門,在黑暗中問著:「回來啦,肚子餓嗎?炒個飯給你吃吧。」念真用文字與電影,為我們敘說了一座山城,那個時代的男人。
另一個認識二十多年的漫畫作者李鴻欽,在二十一世紀的數位時代,不理會周遭的喧囂波動,硬是定下心回到上個世紀中期,安安靜靜的畫著這部讓他目眶泛紅的作品。這一沉靜,就是連他家中夫人都要抓狂的兩年時光。這是位非常沉默的作者,二十年裡的數次相遇,甚至到討論漫畫出版,我都懷疑他有沒有說超過十句話。從《無賴阿將》到《狗臉的歲月》,從《漫畫人間條件:台北上午零時》到《多桑》,四本創作,都是以男人的觀點出發;從少年到當兵,從青年到老人,似乎說了台灣男性的一生。
念真的父親是嘉義人,北上到瑞芳工作,而有了這麼一個故事。
李鴻欽也是嘉義人,由他來接手,畫完這麼一部作品,人生自是有緣。
謝謝兩位作者的故事與漫畫,能夠出版這麼一本書,大辣深感榮幸。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出版後記】一座山城,一個時代 文╱黃健和(總編輯)
若要挑選一個小鎮,來代表台灣,九份很有機會列入候選名單。
可能有歷史因素、地理考量、盛衰傳奇等等原因,但也很可能,只是因為吳念真一個人的執念。
念真書寫了他的故鄉,從出生到青春成長,從繁華到沒落。那座山城是瑞芳是九份是猴硐是金瓜石,是他的年少足跡。一碗什錦麵,寫的色澤繽紛:白煙帶出了溫暖與戲院散場,油麵、肉片、魚板、蝦子、豬肝、青葱,勾引起食欲及消逝美好的眷戀。
文字之外,他編劇及導演的幾部電影,更是主要原因。《戀戀風...
推薦序
【推薦序】拼湊家族記憶 文╱吳定謙(吳念真之子)
其實我該叫他「歐吉桑」,但「多桑」似乎隨著電影變成了某種專屬於他的稱呼。
他離開那年,是我小一升上小二、數個颱風肆虐的暑假。那個陰天的下午,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限制讓我沒能再多看他幾眼,就算有多餘的時間,當時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我(我就是那個他口中的「外省囝仔」),也無法與他有更多的交流,只能依稀記得他迷茫的眼神中,有股極大的悲傷。
回到瑞芳老家,沒過多久那通電話打來,掛上電話後的父親按著我肩說:「好好照顧阿嬤,知道嗎?」若要說人生中有什麼時刻知道自己長大了,也許就是那個時刻吧?接著父母飛也似衝出門,只留下我和失了魂的阿嬤,兩人各自坐在客廳的角落,一語不發。
像是過了一世紀那麼久,阿嬤沒發出一點聲音、也沒有一點動作,要不是那輕微的鼻息,她彷彿變成了雕像。突然,她毫無預警地放聲大哭,像是責備老天作弄她一世人似的邊咒罵邊哭泣。接著鄰居們慢慢出現了,有的抱著她、安慰她、陪著她責備老天(或是在責備多桑?)有的把我帶到飯廳,那段記憶就隨著吞下肚的水餃、配著女人們不斷的哀嚎而漸漸模糊。
除了那天的記憶,和一些他曾經買給我、卻早就不知去處的玩具,我對這個人的印象趨近於零。或許也知道這樣的離開對大家來說都難以啟齒,因此從未向大人們詢問他的過去。
幾年後,《多桑》上映,我跟著許多如同陌生人般的老鄰居們一起在火車站前看完首映,很多人哭了。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落淚,只記得最後我抱住了父親,感謝他用了兩小時四十分鐘的影像,讓我對這個擁有血緣、卻也無緣的人,有了那麼一點淺薄的認知。
此後的二十多年,自己未再重看這部片。每當許多熱愛電影的友人向我稱讚這部片有多好看多好看時,我卻也只是微笑答謝,不知該多說什麼。畢竟那對我來說不只是部電影,而是幾乎所有對他的印象。
隨著年紀漸長、更瞭解自己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某些放蕩不羈、英雄悲壯的爛個性,似乎就隨著基因這麼理所當然地傳承下來。
在出發去開車橫貫美國、進行那趟拼湊家族記憶的旅行前,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基因存在,便問起父親:多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淡淡回答:「個性應該很浪漫吧?那樣的年代,為了一圓淘金夢,便隻身北上、當了別人的義子……」到這裡父親便沒再多說。
幾天後,我帶著這樣模糊的線索上路,在橫渡沙漠的日夜中,想著自己、想著父親、想著家族。忽然間好像理解自己為何上路、而他為何用電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多桑」。
原來我們都一樣,窮極一生拼湊著父親的輪廓。可能唯有這麼做,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完整。
而我們都如此幸運,用文字、影像讓多桑繼續活著,而這次,又加上了漫畫。 向來把朋友看得比家人還重的他,應該很開心又有更多人看到他的故事。
你說是吧,多桑?
【推薦序】拼湊家族記憶 文╱吳定謙(吳念真之子)
其實我該叫他「歐吉桑」,但「多桑」似乎隨著電影變成了某種專屬於他的稱呼。
他離開那年,是我小一升上小二、數個颱風肆虐的暑假。那個陰天的下午,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限制讓我沒能再多看他幾眼,就算有多餘的時間,當時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我(我就是那個他口中的「外省囝仔」),也無法與他有更多的交流,只能依稀記得他迷茫的眼神中,有股極大的悲傷。
回到瑞芳老家,沒過多久那通電話打來,掛上電話後的父親按著我肩說:「好好照顧阿嬤,知道嗎?」若要說人生中有什麼時刻知道...
作者序
【作者序】台灣電影控 文╱李鴻欽
從小,我就很愛看電影,更喜歡畫漫畫,這次有機會將兩者合而為一,真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
回想起我小學一年級,當時還在念大學的小姑姑,帶著不用購票的我進電影院看了部洋片《天涯赤子心》(The Champ),當時的我,字認得的並不多,也聽不懂英文,但是看到飾演父親的強沃特死去時,我也跟著劇中的小男孩哭得唏哩嘩啦的,這是我這輩子看的第一部電影,也撩起了我對電影的興趣。
那個時期,父母是不給零用錢的,連買包王子麵的錢也沒有,更別說進戲院看電影了,於是,廟會的露天電影就變成我的唯一的選擇,只要一打聽到哪裡的廟會有放電影,就會想盡辦法踩著腳踏車去看。
當時露天電影放映的片子,大多是一些功夫類型片,不然就是給女性觀眾看的三廳電影,就在我漸漸開始覺得電影無趣乏味的時候,偶然看到一部校園電影,那部片子有部分的外景,是在我的家鄉──嘉義市拍攝的,或許對台北人而言,影片中出現台北街道很習以為常,但對身處南部二線城市的我來講,看到正在放映的電影,出現自己熟悉的場景時,心中有種被寵幸後的感激,而且劇中人物的對話也有別於之前看過的電影,非常親切熟悉,好像在看著鄰居發生的故事一般。於是,就從這部片開始,我瘋狂尋找這樣的電影,漸漸的,變成一個「台灣電影控」。
高二那年,大哥為家裡添購了一台錄放影機,原本出於一片孝心的舉動,卻只造福到我一人。我看遍了出租店裡所有聽過沒聽過的台灣電影,好是滿足。片子看多了後,開始會去留意:導演是誰?編劇是誰?哪些是必看的,哪些是可看可不看的,有哪幾部是要一看再看的。然後,我注意到了一個名字︰吳念真。只要是這位編劇所寫的故事,台詞就特別有韻味、生動又親切。
這才發現……原來小學四年級偶然看到的那部校園電影,正是吳導所寫的《同班同學》。而且,在我人生的幾個關口,恰好都有吳導編劇的電影相伴著……高中聯考剛結束時生平第一次獨自進戲院看的《國四英雄傳》;家裡有錄放影機後租的第一部電影《戀戀風塵》;當兵入伍的前一天,該要道別的人都走完一輪後進戲院看了《情定威尼斯》;在部隊裡的戲院看的唯一一部電影《阿呆》(全片都在嘉義市拍攝,啊……又被寵幸了一次);還有《八番坑口的新娘》、《芳草碧連天》、《無言的山丘》……
最後,等到吳導第一次執導的戲《多桑》。我萬萬沒想到,當年和好友一同紅著眼眶走出戲院的那部電影,多年後居然有幸將它改編成漫畫,更沒想到《多桑》劇中那帥氣的阿燦阿叔,竟是這本書的總編輯黃健和呢!
身為長期的戲迷,能有機會跟吳導合作,真是讓我激動與感謝。有別於上次合作的《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的順利,這次改編《多桑》,老實說我壓力非常大。首先,這無疑是部「經典國片」,看過的人可不少,如果完完全全照電影走就失去了改編的意義,改動太多,又害怕會不會侵犯到別人,畢竟這可是吳導真真實實的人生經歷。
不管如何,這本書終於完成了,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連翠茉小姐、大辣出版社、我的太太、以及協助這本書出版的每一個人。
萬分感激!
【作者序】台灣電影控 文╱李鴻欽
從小,我就很愛看電影,更喜歡畫漫畫,這次有機會將兩者合而為一,真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
回想起我小學一年級,當時還在念大學的小姑姑,帶著不用購票的我進電影院看了部洋片《天涯赤子心》(The Champ),當時的我,字認得的並不多,也聽不懂英文,但是看到飾演父親的強沃特死去時,我也跟著劇中的小男孩哭得唏哩嘩啦的,這是我這輩子看的第一部電影,也撩起了我對電影的興趣。
那個時期,父母是不給零用錢的,連買包王子麵的錢也沒有,更別說進戲院看電影了,於是,廟會的露天電影就變成我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