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般的破譯過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在你念出「克麗奧佩特拉」的同時
人類最遙遠瑰麗的寶藏就此揭露……
在拿破崙遠征開羅之後
一塊神祕難解的羅塞塔石碑
一個埃及艷后的美麗名字
兩大天才的世紀破譯之爭
失傳了一千五百年的古老文字
如何衝破重重疑雲
將人類最源初的輝煌文明
再次展現於世人的眼前?
在拿破崙遠征開羅之後,一塊神祕難解的羅塞塔石碑出土,記載著一個埃及艷后的美麗名字,當你念出「克麗奧佩特拉」,人類史上最大的謎團即將揭開……失傳一千五百年的古老文字,兩大天才的世紀破譯之爭,如何衝破重重疑雲,將人類最源初的輝煌文明,再次展現於世人的眼前?推理小說般的破譯過程,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古埃及文是目前所知有系統的文字中使用最久的,其源頭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四百年。這種文字一直通用至古埃及帝國滅亡後,於公元二世紀失傳。此後,世人所認識的古埃及,只剩下周邊各國斷簡殘篇的敘述,所有古埃及自身的律令、法制、歷史、宗教、文明……都隨著其文字失傳,成為永遠無解的歷史失落。
一七九八年遠征埃及的拿破崙,一方面為了擴張法蘭西帝國的勢力,但另一方面卻又是一次歷史上奇特的古文明再發掘運動。拿破崙隨軍編制了龐大的學術調查團,地毯式調查了埃及所有的自然、地理和物種資料,甚至還意外挖掘出一塊「羅塞塔石碑」等考古資料。謎般的古埃及文終於重見天日,引發歐陸語言學者一股文字解讀的狂熱。
破解古埃及文變成一場跨國性的學術競賽,而本書主角商博良則是最後的勝利者。本書透過重建商博良留下的信件和日記,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在其他學者的攻擊之下、在法國極不安定的政局之中,最後甚至遠赴埃及蒐集資料,克服所有難題而成為史上第一個看懂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人。直至二百多年後的今日,我們能夠更深刻地了解古埃及的歷史,這個功勞全部來自商博良的傑出成就。
本書作者以偵探小說般的敘述,回溯商博良如何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畫框的巫術意義,以及如何推斷那些文字的發音和意義等等。想見證歷史上這段最偉大且最嚴謹的推理史,這本充滿異國情調又考驗智性的書必定讓你回味無窮。
◎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蒲慕州 專文推薦
◎ Amazon讀者★★★★☆精采好評
本書目次:
中文版序 埃及學的開山祖師 蒲慕州
導言 解開古埃及之謎
一八二二年九月十四日正午時,商博良一把抓起紙稿、筆記、圖畫,飛也似地跑過這條狹窄陰暗的街道,轉個彎,闖進法蘭西研究院,再衝入哥哥的辦公室。此時商博良已上氣不接下氣,把紙稿往桌上一扔,對著哥哥大聲叫道:「我找到了!」
第一章 拿破崙踏上埃及的得與失
從軍事觀點來看,這趟遠征是場挫敗,但其真正的成就,在於學者記錄並帶回了在埃及蒐集到的古物,是科學上的大勝
第二章 學生時期的商博良
古埃及象形文字最終為商博良所破解,也因此他聲譽鵲起,大家甚至開始談起他小時候曾有哪些神奇事蹟
第三章 進入巴黎
到了巴黎,商博良不再被迫去上一些無聊的課,可以自由學習他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投入個人研究,並結識許多最有名望的語言學家
第四章 十八歲即在大學教書
商博良研究象形文字期間提出了許多假設,還常改變看法,一下子熱烈擁抱這一理論,接著又改變心意,深信另一見解
第五章 破解古埃及之謎的對手
商博良還不知道他有一位勁敵──英國人楊。楊在象形文字的破解上已搶先一步,他了解到同一個象形文字出現兩次代表那物體有兩個,三次則代表兩個以上的複數
第六章 奪回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解者的榮譽
商博良在多個月後才讀到楊的研究,知道楊在象形文字的研究上已大有斬獲,反觀自己卻沒時間做研究,眼看破解者寶座就要從手中溜走
第七章 受到國王的賞識
將法老王的名字寫在橢圓框內具有宗教和巫術意義:一來保護法老王,二來確保他會永遠活著
第八章 拼湊歷史全貌
商博良在在些數千件文獻的殘片中,經過八天的搜尋和整理,他終於湊出五十件手稿這份歷史文獻有助於了解埃及早期歷史,並確立埃及的年表
第九章 最後的人生之旅:埃及
在埃及冒險和考察的這幾個月,商博良儘管有時身體不適,工作過度,積勞成疾,但他的心情還是很愉快。畢竟,他覺得這是自己一生該走一趟的人生之旅
第十章 把古埃及之謎帶入現代世界
商博良蒐集並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神祕的古埃及面紗終於層層揭開:社會制度、宗教觀、木乃伊的巫術意義等等
作者簡介:
萊斯利和羅伊。二人都是考古學家,也是倫敦古文物協會的會員。萊斯利擁有布里斯托大學的考古學、古代史、拉丁文學位;羅伊擁有加第夫大學學院的考古學學位。他們合作做許多著作,包括《英國考古學手冊》、《遭棄之地》、《考古學入門》等等。
章節試閱
導言 解開古埃及之謎
馬札林路二十八號,是尚-佛朗索瓦•商博良(的住所,也是他鑽研埃及象形文字的所在,此處距他哥哥雅克-約瑟夫任職的法蘭西研究院,不到兩百公尺之遙。一八二二年九月十四日快接近正午時,商博良使盡最大力氣,跑過這段路。他一把抓起紙稿、筆記、圖畫,飛也似跑過這條狹窄陰暗的街道,轉個彎,闖進法蘭西研究院。由於之前生病還未完全康復,加上心情實在太興奮,衝進雅克-約瑟夫的辦公室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他把紙稿往桌上一扔,對著哥哥大聲叫道:「我找到了!」這天一大清早,他就埋頭研究最近從阿布辛拜勒遺址描畫下的古埃及銘文,這些有如天書般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現在他終於看出隱藏其後的組成體系,何時可以看懂所有古埃及文,已只是時間問題。他向雅克-約瑟夫說明自己的發現,但只勉強吐出幾個字,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時間,雅克-約瑟夫還以為弟弟就此一命嗚呼。
這是商博良動盪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而這樣的發展可能是他始料所未及。為了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他已埋首數年,投入的心力有增無減,但其實在他以此為終身職志前,甚至在尚未見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前,就已種下了機緣。他之所以會走上這條路,緣於對世界的源起有股永難饜足的好奇心。商博良小時,父母對他似乎疏於照管,自他很小起,就是由他的哥哥和三個姐姐負起照顧之責,而四位兄姐對這位年紀小他們很多而又聰明伶俐的家中小寶貝非常溺愛,甚至近於寵壞。他哥哥看出商博良的聰慧和語言上的過人天分份,當下決定好好栽培,以免暴殄他的天資。法國大革命爆發,國內一片大亂,所有學校全部關閉,雅克-約瑟夫為了讓弟弟商博良所受到的影響降至最低,主動休學,在家裡親自教導他。後來,還找了一名家庭教師教他。拿破崙上台後,政局重歸穩定,學校復學,但仍潛藏危機。十二歲時,商博良已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於是學校特准他學習希伯萊來文、阿拉伯文、敘利亞文、迦勒底語。商博良出生在法國西南部的偏遠小鎮菲雅克,父親是書商。習得拉丁文和希臘文已引領他進入題材無所不包的浩瀚書海,因而動念學習東方語言起初似乎只是好奇之下的突發其想,。事實上,商博良這時已決意迎接知識界的一大挑戰,那就是究明世界的源起和時間本身的發端。
大革命後天主教被禁,宗教遭鎮壓,但說明世界源起的惟唯一典範仍存在於《舊約聖經》。當時的人認為,該典籍裡描寫的正是上帝創造地球後的地球的歷史。有意探討這此理論者,都必須精通東方語言,才有辦法研讀早期的聖經版本和相關文獻。當時的人還相信這世界誕生之後不久,人立即就生活於地球上,因而從歷史和哲學著手來探尋世界的源起,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當時考古學和地質學仍在萌芽階段,還稱不上是值得鄭重看待的科學。無法饜足的好奇心,讓商博良野心奇大,往往什麼領域的學問他都想涉獵,但體認到古埃及值得探究之處無可限量後,他找到了鑽研的重點。這個神秘祕的國家,這個聖經中就已出現、與猶太人的歷史密切相關的國度,令他大為著迷,但由於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無解,以致古埃及的歷史(甚至應該說幾乎對整個古埃及的了解)都還是一團迷霧。這些象形文字裡可能藏有不可思議的秘祕密,甚至世界的源起都可得到精確的解答。以他的天賦異稟,這是個可以讓他一展所長的挑戰,只要能夠解讀這些象形文字,就可以解開這無人知曉、遺忘千年的秘祕密,贏得無上的殊榮。
他之所以能成功破解古埃及文,除了得益於過人的語言天份分,對圖象的驚人記憶力也是一大助力。因這種過人的記憶天賦,他得以從所研究的數千個象形文字中,看出類似的符號和符號群。而他初學寫字、拼字時所以出現學習障礙,也或許就肇因於這圖象記憶力;他小時候似乎總把文字看成圖象,而把圖象看成文字,書寫和畫畫幾乎就是一碼事。這種不合傳統、輕忽草率的學習態度,大概源於他小時候想以抄書中字來自學的學習經驗。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了何以他自從小就有能力自出創奇招來解決問題。在攸關性格塑造的成長階段,由於未受正統教導育,興趣未受外力的引導制約,得以自由發展,於是養成他對許多事物都感興趣的強烈好奇心。這股好奇心成為推動他一生前進的主動力,卻也促使他容易受更有趣但無關緊要的事物給所吸引,而偏離了原來的道路。這段不尋常的童年也並非有益完全無害。他童年時正逢法國大革命,社會動盪不安,小孩上街遊玩有安全之虞,於是他的生活天地只限於家中。雖說他受困在家中,至少他還可以自由摸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後來上學,必須遵守團體紀律,還必須得學習一些像數學這種他完全不感興趣的東西,他頓然時感到格格不入,畢竟和家中的自由有天地壤之別。他花了好幾年去適應學校生活,努力讓自己像個尋常的學童,但一直未能完全融入,因為他根本太不尋常了。他幽起默來可是非常尖刻,為了在學校的嚴厲管教上中掙扎求生,他就利用這項辛辣慧黠的挖苦本事保護自己,而且愈來愈常用。不過對朋友和家人,他總是一貫的親切大方。
初上學的不順心讓商博良變得暴躁任性、愛耍脾氣,但他也更努力去壓抑心中的不平之氣,去掩飾心中的不耐煩,於是壞脾氣變成心不甘情不願的忍耐,面對聽不懂或內容重複而令人麻木枯燥乏味的課程,面對徒惹人氣厭而得不到一點啟發的老師,他都把氣隱忍了下來。但對於感興趣的科目,則毫不掩飾自己的才華和熱愛。畫畫起初只是出於好玩,但他精益求精,發展成一技之長,而成為日後研究象形文字時不可或缺的工貝具。植物學是他熱愛的學科,而且終其一生熱愛不減。他的語言天賦和對語言學習的執著依然不減,對古代史的熱愛則愈來愈強烈與日俱增。
求學期間習得的上述技能,對他日後研究象形文字至為有用,而他在課餘作業上就已展現出這些還在發展中的技能。拿到作業後,他總是一絲不苟來研究,針對所有可取得的證據來源,上窮碧落下黃泉去考證、評估。他很喜歡將蒐集來的資料列表、分類、分析,然後以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很固執,他做作業時只可能因外力因素而被迫中斷或放棄,只可能一再遭擱置或受阻,但絕不會主動放棄。他還能以開放心態來處理問題,由此可見他的勇敢和獨立。法國大革命期間,宗教遭官方明令廢除、強勢鎮壓,商博良雖然出生、長大於在這段期間出生、成長,卻往往受教於虔誠的天主教徒門下受教(其中許多是大革命前的教士和修道士),因而得以發展出不偏一執的包容心態,而這對他日後理解象形文字也功不可沒。令競爭對手陷入門戶之見而水火不容的問題(比如該支持或反對教會,該支持或反對拿破崙),商博良的處理態度是實事求是,權衡是非,據以作出結論。這種處世方式是福也是禍,用以解決學術問題絕對有其必要,但處在政局紛亂的年代則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商博良對拿破崙的作為起初持批判態度,拿破崙退位前數星期,反倒強力支持他。由於這一轉變,王政復辟後他立即遭到當政者的猜忌,一輩子為遭到許多保王黨的所痛恨和反對。
商博良成功的最後一項要素是資料容易取得容易。在這之前的學者所能取得的象形文字,數量非常有限,主要取來自許久以前就已輸入歐洲的埃及紀念碑和手工藝品。由於埃及對外隔絕千百年,解讀象形文字的工作受限於原始資料有限而不得不中止。但就在商博良開始受正規教育時,拿破崙發兵埃及,打了一場關鍵性戰役。這場戰役雖以戰敗收場,卻讓西歐、特別是法國,注意到埃及的所有事物,特別是法國。因為這支遠征軍的隨軍學者,返國時,帶回了大量令歐洲學者大為震驚的筆記、圖畫和手工藝品;而倖存的戰士返國後,逢人就說起那奇異國度有哪些法國沒有的新鮮事,而且愈往後愈是加油添醋,美化自己的所見所聞。從拿破崙本人到最低階的士兵,凡是曾參加過遠征埃及者,無不深受這次經驗影響,埃及魅力彌瀰漫全法全境,終至致引發一波埃及熱(其實當時的埃及已迥異於古埃及)。接下來數十年,埃及熱漸趨式微,但法國對埃及這個從未能納為殖民地的國家,喜愛至今不衰。
一八○七年商博良抵達巴黎時,巴黎已是語言學研究重鎮,歐洲最出色的語言學家均匯聚於此。此外,拿破崙遠征軍剛從埃及帶回的大量文物,也存放在巴黎,幾乎還沒有人研究過,令商博良雀躍不已;巴黎多所圖書館內,則充斥著拿破崙軍隊從全歐各地劫掠來的珍貴書籍和手稿。商博良已開展的象形文字解讀工作,迅即演變為有多名對手共同角逐的競賽,而且這是一場在暗地裡進行的詭異比賽,直到有參賽者對外公布其研究成果,其他參賽人才知道有這麼一號對手。來自歐陸各地的學者開始在巴黎研究象形文字,其中許多人將重點放在新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銘文。這碑文用三種文字彫雕刻而成,學者認為將其中的象形文字和希臘文字兩相對照,或許就可打開破譯之門。投入這場破解競賽的學者愈來愈多,競爭激烈,最後演變成兩強爭霸的局面,即法國的商博良和英國的湯瑪斯•楊(。巧合的是,當時英法兩國也正處於爭霸對峙的局面。這是場開放式的比賽,任何人都可下場一試,但沒有槍響起跑的正式比賽場面,沒有獎品,沒有獎金,沒有獎牌,最重要的是沒有規則。然而每位參賽者都深知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就是抹去籠罩在古埃及上的謎團疑霧,揭開古埃及面貌,以此成就名垂青史,而惟唯有第一位破譯象形文字者才能擁有這不朽的殊榮。
導言 解開古埃及之謎馬札林路二十八號,是尚-佛朗索瓦•商博良(的住所,也是他鑽研埃及象形文字的所在,此處距他哥哥雅克-約瑟夫任職的法蘭西研究院,不到兩百公尺之遙。一八二二年九月十四日快接近正午時,商博良使盡最大力氣,跑過這段路。他一把抓起紙稿、筆記、圖畫,飛也似跑過這條狹窄陰暗的街道,轉個彎,闖進法蘭西研究院。由於之前生病還未完全康復,加上心情實在太興奮,衝進雅克-約瑟夫的辦公室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他把紙稿往桌上一扔,對著哥哥大聲叫道:「我找到了!」這天一大清早,他就埋頭研究最近從阿布辛拜勒遺址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