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序
在現今已經有這麼多版本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時,為什麼我們還要再撰寫本書呢?
本書的重點
我們定下了撰寫這本教科書的兩個目標。首先,我們想要給學生一個關於教育心理學的詳細全貌,讓學生瞭解這個領域所能完成以及應該完成的事情。第二,我們希望全書內容有一個統整的觀點,以幫助學生掌握全貌。換言之,我們想要讓學生了解在教育心理學中所包含的藝術與科學。特別是,我們強調了以下幾件事情:
■專家教師與優質學生
我們相信,貫穿教育心理學領域的主要目標,是去了解並發展教與學的專業,因此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應該圍繞著有關上述專業發展過程的議題來組織。本書反應了我們對此目標的承諾。第一章談到「成為專家教師」與「成為優質學生」,其內容就定義了什麼是「專家教師」與什麼是「優質學生」。「變成專家」這個主題將會出現在往後各章,本書的教學法也將始終圍繞著此一主題。
■注重實踐
許多修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生是實習教師或在職教師,因此,本書就更有必要去強調實踐取向。我們注重實踐的立意貫穿全書,告訴讀者如何將學習本書內容的心得應用在教室中。在此同時,我們並沒有給予一長串的教學檢核表,主要是像這類的檢核表,實際上妨礙了良好教與學活動的進行。對一位反思型的實踐者來說,熟記檢核表不如對所謂專業發展出一些品質標記。我們透過給學生有用的提示或叮嚀來達成注重實踐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會告訴學生何時與如何去使用這些提示,因為我們的研究發現:實踐時的最大困難不是學習有效的程序,而是學習何時與如何去使用這些程序。
本書除了強調上述兩點,也強調下列幾項觀點:
■多元文化與性別差異
當我們盡心地為今日和未來的教學在培育師資時,有愈來愈多的老師發現他們自己受到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的挑戰。舉例來說,他們必須為不擅長於用英語表達的學生做一些特別的教學準備。老師也需要了解不論是男學生或女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是如何限制了他們的教育機會。這些主題在第六章「團體差異: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差異」中會特別討論。
■個別差異:特殊兒童
當然很重要的是現今的教育學者也對資賦優異學生、身心障礙與學習障礙學生進行了解,並著手處理他們在教室中的個別差異情況。在第五章「個別差異:特殊兒童」,我們提供了可以在傳統教室中挑戰資優學生的學習方法,我們也強調有障礙的學生照樣可以變成優質學生,我們提供指引協助教師支持這些學生發揮潛能。
■平衡的觀點
在組織本書時,我們保持了與其它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中各章節相同的範圍與次序。同時,我們也加入了應該要讓學生學習的最新與最重要的理論與研究。此外,全書雖然呈現了我們想要表達的觀點,但我們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只呈現單一觀點,我們相信讓學生對教育心理學各議題形成自己的看法是必要的,這是本書獨特之處。
本書的學習特徵
介紹教育心理學課程須要有大量的材料來協助教學,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這些材料,我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不但能精熟內容,還能應用到他們未來的教學生涯。
■每章開場的教學
˙整體圖像:以問題的型式呈現出該章節的目標,幫助讀者能了解該章節的內容。
˙開場故事:每一章的開始都會有一則小故事,讓反思型的實踐者可以進行思考活動。這則故事的主題代表著本章節的主要議題,及教室中出現的相關活動,也會與整個章節的內容有關連。
˙本章綜覽:每章的第一節通常是對該章的綜覽,概要說明該章的內容,與為什麼這章的內容會與教室中的教學情境有關。這部分的標題如:「為何了解思考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或是「為何了解動機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這樣的介紹過程讓學生將該章概念與教室情境立即連結。
■主體內容的教學
˙思考問題:研究顯示,單純記憶教科書內容,是效果最少的學習方法之一。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是透過多樣學習方式與深度思考。為了幫助學生做到這樣的學習,我們將問題融入教材內容,並鼓勵學生進行分析性思考、創造性思考與實踐性思考,這三種問題型態將會出現在每一個章節。這個架構是來自於Sternberg的人類智力三元論(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用來確認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學習,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思考的層次。書中也提供了建議答案,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答案之後,也可以考慮書中的模擬建議。
˙靈活的專家:如同思考問題,此部分的建議是用來引導學生針對單一主題進行不同型態的思考,即分析、創造與實踐思考。它描述的是教師與學生處理教室中日常挑戰的方式。
˙教學啟示:每一章都會週期性地列舉一些教學上的含意,通常緊跟在主體內容之後。它會提供教育心理學某特定概念在實務上的含意,說明專家教師如何在教室中應用這些概念。
˙建構自我的學習:每一章的這類活動,是用來幫助學生了解建構論,讓學生應用這個理論來建構自己從本書中所讀過的東西。
˙論壇:每一章對於重要的教育議題都會有三種角度的辯論。常見的議題(例如異質性或同質性分班、傳統或多元文化教室)看起來好像沒有中間地帶。但教育議題並不是像「贊成或反對」那樣簡化的辯論,教育是沒有萬靈丹的,我們必須有智慧地結合不同技術才能達到效果。因此,在這些論壇中的爭辯,我們呈現的是兩極端之間的中庸之道。
˙專家教師訪談錄:每一章都會有一位實務教師的訪談,這部分呈現出的是專家教師以其獨特的方式應用本章某些材料於教室中。
■每章結尾的教學
˙成為專家:問題與探索:這部分的活動分類成國小、國中、及高中情境,邀請讀者應用該章節概念於教室中的相關問題。
第二版變動之處
自從本書第一版發行以來,教育心理學的領域已有很大的變化。作者作為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有機會觀察到許多教育領域研究的變化,每一天幾乎都有新的文章與書籍出現,影響著這個領域的更新;而隨著美國教育部的教育科學研究機構的創立,自本書第一版發行以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遍地開花。
在本書第二版裡,我們仔細修正並加入新的內容以反應現今教育心理學的重要主題,像是心理的生理基礎、神經心理學的最新相關發現、氣質、智慧、記憶現象……等等;另外,第二版也增加2000年以後的相關文獻,共增上百篇新的參考書目;每一章有關教育統計數據及趨勢的部分也有更新,其相對應的圖表也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