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挑好食物吃出健康
很多人都看過新聞媒體引述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談到美國耶魯大學預防醫學中心發表的食物營養指標,將日常飲食依其營養成分與人體的正常需要,給予不同計分,從0至100分,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新聞中並未明示這些分數到底怎麼計算?如何落實於生活之中?最重要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健康狀況都可以一體適用嗎?很多的疑問都沒有獲得解答,實在有必要再做充分說明。
現今的社會生活型態幾乎夫妻兩人都要上班,單純當家庭主婦、在家煮飯做菜者越來越少。女性不但白天工作忙碌,晚上下班後還要照顧長輩、看子女功課,到了例假日又想休息,自己下廚的機會很少。年紀大了以後,雖然時間比較多,但體力越來越差,吃得也少,更不可能為全家人採買、作菜;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變成外食族,便當店與便利商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而人們的身體越來越差。最主要的原因是營養不均衡,而且吃錯食物之故。
由食物營養分數表可知,最營養、最有價值的食物幾乎都是粗食,特別是含纖維質的「原味」蔬菜水果,其次是魚類,尤其是深海魚;而便當與速食中最常見的肉類,其實營養價值並不高;至於年輕人最喜歡的甜點、汽水及冰品等,可以說沒有什麼營養,只是滿足口腹之慾、增加熱量、造成肥胖而已。根據最新的保健資訊,現代人的過敏與免疫疾病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都是吃錯食物、長期如此所導致,所以如何選對營養又健康的食物,可以說是你我無可旁貸的責任,也是值得努力探討的課題。而耶魯大學的這一份「營養分數表」無疑是最家指南。
美中不足的是,表中所列舉的食物種類都比較偏向歐美口味,並未能充分反應東方人(特別是我們)的實際需要。譬如表中只列出「罐頭四季豆」,營養價值只有53分,那是因為歐美地區很少新鮮、當季的四季豆可以吃之故,而台灣物產富饒,有很多當令的農產品應該都歸類為100分才對。至於很多肉品則分得太過細碎,例如光雞肉就分成雞胸肉、火雞肉與松雞肉等等,牛肉的分類更細,亦不符我們的飲食習慣,但為了存真,就盡量保留原貌。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只能從衛生署的網站、美國營養學資料庫(USDA Nutrient database)、個人化健康網站(Personal Health Zone)、McCane、美國西雅圖大學艾德默(Peter J.D’ Adamo)醫師的血型食療研究等,盡量想辦法補充,但還是無法涵蓋市面上成千上萬的食物種類,所以讀者還是需要發揮「舉一反三」的本領才行。當然我更希望國內的營養師、生化學家與大學教授也能「急起直追」,發展出一套國人最適用的食物營養分數表,以符合國人的需要、為大家的健康把關。
此外,有些人看了之後認為,「有營養的食物都不好吃」,因而降低利用的意願。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我特別請黃莎莉營養師設計了幾道代表性食譜,而且提示了一些搭配原則,只要靈活運用,很多人討厭的食物也會變成佳餚。我也要特別感謝養生達人張景魁的鼎力協助,才能使本書盡快面市。相信您只要依照本書所述的原則挑選食物,必定對照顧全家人的身體健康有所幫助;希望您推介給親朋好友,共享健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