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論
1.1 何謂老年學
1.2 何謂老
1.3 人口資料及長壽
1.4 聯合國的努力與倡導
第二章 老人工作的基礎認識
2.1 老化的過程
2.2 老人的獨特性
2.3 老人社會工作的基礎:倫理守則、價值觀
2.4 老人服務工作的技巧
2.5 老人工作的挑戰
第三章 老化與疾病
3.1 老化與適應
3.2 皮膚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3 神經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4 心血管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5 肌肉與骨骼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6 胃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7 呼吸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8 泌尿生殖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9 內分泌腺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10 感覺中樞的變化及疾病處理
3.11 自我照顧、營養及運動
第四章 老年心理學
4.1 老人是聰明而有智慧的
4.2 影響老年人智能的因素
4.3 記憶喪失並非年老時不可避免的
4.4 老人有能力學習
4.5 自我概念、自尊及自我效能
4.6 人格及老化過程
4.7 壓力、面對、適應及人格
4.8 什麼是靈性
4.9 靈性及社會工作
第五章 情緒問題、認知異常及精神疾病
5.1 恐懼與失落感
5.2 正常與過度悲傷的反應
5.3 罪惡感、孤單、無助與憤怒
5.4 憂鬱症:一種情緒疾病
5.5 憂鬱與自殺
5.6 阿茲海默氏症
5.7 譫妄:一種可逆的失智
5.8 精神分裂、被害妄想與焦慮症
5.9 老人如何因應心理問題
第六章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6.1 老人如何適應身心的改變
6.2 以角色理論做解釋
6.3 以活動理論做解釋
6.4 以脫離理論做解釋
6.5 以持續理論做解釋
6.6 以社會交換理論做解釋
6.7 以社會構成主義做解釋
6.8 以批判主義/女性主義做解釋
6.9 以後現代主義做解釋
第七章 老人案主的多面向評估
7.1 何謂多面向評估
7.2 評估老人的優勢及面臨的挑戰
7.3 評估老人的倫理議題
7.4 多面向評估
7.5 評估生理健康
7.6 評估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7.7 評估認知功能
7.8 評估心理功能與情緒
7.9 評估復健需求與意願
7.10 評估居家環境狀況
7.11 評估經濟及社會功能
7.12 評估社會資源需求及使用狀況
7.13 評估靈性需求
7.14 評估總結及照顧計畫
第八章 我國重點老人服務措施
8.1 經濟保障
8.2 居家式照顧
8.3 社區式照顧
8.4 機構式照顧
8.5 社會參與
第九章 健康、活力、有貢獻
9.1 積極的態度及正向的老化
9.2 成功老化
9.3 生產力老化
9.4 老人的異質性
第十章 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淵源與現況
10.1 中國古代尊老養老的傳統
10.2 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的歷史
10.3 台灣重要老人福利政策與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