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詞說人物,以詞說歷史,以詞說文化,以詞說人性。
人間有味是清歡——品味清歡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浣溪沙》
清歡是對人生、對生活的品味與享受,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執著與放逐間,體會乃至創造人生的詩意。清歡是世間最有滋味的歡樂,蘇軾這首《浣溪沙》就以其切身體會,告訴我們——「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朝元豐七年(西元一○八四年)的一個春日,蘇軾正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的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之時,接受泗州知州劉倩叔的邀約,與他一起同遊南山。沿途他不僅欣賞到充滿生機的早春景象,還喝了冒著熱氣浮著乳白色泡沫的清茶,吃了山野裡鮮嫩的蓼菜、茼蒿和新筍。簡樸疏淡的山居生活、清淡有味的茶香野菜,讓蘇軾頓覺身心俱清,在清淡的歡愉、平淡的樂趣中,他發現了生活的詩意,找到了人生快樂的真諦,體會到人間最有滋味、最值得珍惜的,就是簡單而有味的人生宴席。
「人間有味是清歡」,飽含著多麼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過於奢華濃烈的歡樂不長久,就像馥郁的花香易散,而清幽淡雅的香氣反而久久難以消散一樣,清淡的歡愉與平淡的樂趣更能讓人久久回味。蘇軾一生多次遭貶,甚至被捕入獄,但是他依然能從坎坷的生活中體會到明月美酒帶來的歡樂,體會到清茶野菜給人的清歡。
清歡是人類心靈的純淨一隅,是超越物質享受的精神境界,是在世俗喧囂中撣去塵世的污垢,體會生命的真味。清歡不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的兩情暗許;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的刻骨思念;不是「對花何吝醉顏酡」(歐陽修《定風波》)的及時行樂;也不是「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雄姿英慨,意氣風發。清歡是人世間最樸實、最平凡的滋味,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韋莊《菩薩蠻》),從對故鄉的思念之痛中品嘗著人生的閒情逸致、悠閒恬淡;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英雄困頓京華仍能品味到人生的美好,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飲酒》)。
清歡是在紛繁世事的困擾中,追求心靈、精神的自在飛翔。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保持心境的平靜安詳;即使是在都市的最中心、人聲最嘈雜的地方,也能發現那份淡淡的歡樂。尋求清歡不用遁入桃花源,清歡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的,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閒」,從主管、從公務、從瑣事、從應酬,最主要是從自己那裡去「偷」,把自己從對前程的追逐,對事業的追逐,對成功的追逐中「偷」出來,放鬆緊張的神經,品味久違的清歡,這便是人生的好時光。
「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是要自己體會的,而不是刻意而為,做給別人看的。偽裝的清歡是附庸風雅,故作高雅,它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束縛,庸俗至極。
清歡轉瞬即逝,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清歡,做人間第一流的人物!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文化教育最鼎盛的時代,讓我們從詞讀起。
■ 以詞說人物,以詞說歷史,以詞說文化,以詞說人性。
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這群騷人墨客,以其悠閒的節奏,唯美的文字,典雅的意境,純真的情感,理性的感悟,直到今天,還讓今人感受他們的悲傷與憤怒,憐憫與無奈,消沉與狂放!
■ 詞——文學的本質在於表現真實的人性
與其他形式相比,它最大的特點是對人的真實本性的恢復。一部宋詞,為後人留下宋代士大夫真實的心靈軌跡。我們解讀這些作品時,自然會感受到古人在面對挫折與打擊時所採取的人生態度與解脫之途,被其中所蘊涵的哲理性思考所感染、折服。
看完本書,你將瞭解「詞」的優美意境、「詞」的內涵表現,以及「詞」背後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
曲向紅
山東煙台人,現為山東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已發表《空谷幽蘭趙慈》、《柳永詞的市井趣味及文化衝突》、《關於俗詞的界定問題》、《敘事還是抒情:中國古代女作家擅長文體試論》、《文人價值觀的失落與回歸》等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