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博文(中國時報專欄作家)、甘逸驊(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郭崇倫(《中國時報》主筆)、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張鐵志 推薦
媒體推薦:
實際的東歐經驗,和捷克語的學習,使得賈德不同常人,
他同時兼具東、西歐的知識,這些優點都表現在《戰後歐洲六十年》。
福山,《紐約時報》
很少有歷史學家能處理這麼大的題目,只有已成熟的學者,
才能依據二手閱讀和對當代史的觀察,成就如此龐大的歷史著作。
當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隨著時事演進被埋沒在書海裡,但如果兼具敘事的誠意、
機智的巧辯和獨特的風格,這樣的著作就能一直被傳頌。
霍布斯邦,《倫敦書評》
賈德以別具一格、不同於傳統的觀點貫穿全書……
賈德時時謹記宏觀的觀照或跨文化的主題探討。文筆流暢、優美、
引人入勝;全書八百多頁,幾乎每一頁都能予人樂趣和啟發。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泰晤士報》
我得大力推崇賈德的《戰後歐洲六十年》……它擺脫了陳腐的冷戰模式,
合理評價歐盟的角色,為理解歐盟提出嶄新、富啟發性的觀點。
麥可.霍華德爵士,《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好書
綜合、分析、反思的上乘之作。它把這分裂大陸的歷史視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提醒我們一九六八年是既巴黎且布拉格。
提摩西.加頓-艾什,《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好書
他敢於以渾然一體的敘述闡明一九四五年後歐洲的總貌……
這是具有慧思與人性的歷史書寫……短期內不可能有人能超越賈德的成就。
諾曼.戴維思,《衛報》
描述一九四五年後的歐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
是精彩且引人入勝之作。
伊恩.博斯特里吉,《衛報》年度好書
精湛剖析今日的歐洲如何從一九四五年的灰燼和疲憊中站起來。
J. G. 巴拉德,《新政治家》年度好書
一旦了解這本書的卓絕出眾,你會大吃一驚……書中幾乎每一頁
都使四十歲以上的讀者想起他們所曾感受、盼望、參與或逃離的東西。
尼爾.艾斯徹森.《倫敦書評》
這本書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薦;還應作為全歐陸學校的必備教材。
一部曠世巨著。
《蘇格蘭週日報》
一部精彩巨著,文筆有力,闡述清晰,
具有許多來自個人在政治、社會領域之敏銳親身觀察的深刻洞見。
全書涵蓋的範圍之廣令人驚嘆……賈德嫺熟運用形形色色的資料,
全書展現出對已發生、正發生、且需要予以面對和了解的改變之深刻理解。
瑪莉娜.華納,《觀察家》年度好書
《戰後歐洲六十年》是歷史研究的傑作,帶我們綜觀過去六十年東方與西方、
文化與地緣政治,無縫交織在一塊的歐洲……權威之作。
約翰.格雷 《英國獨立報》
賈德以勤奮精神和淵博學識走過一九四五年後歐洲的大路和偏僻小路……
他不只探索了這個現代大陸的what和when,而且最重要的,探索了why。
博依德.通欽,《英國獨立報》年度歷史好書
一九四五年後的歐洲復興史和那過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講述過許多次,
但少有人講得像賈德那麼清楚,那麼從容自信……對賈德來說,
以如此易讀、公允的方式敘述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乃是一大成就,
而他的著作……在未來多年裡仍將是標竿之作。
《BBC歷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