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2把教養金鑰匙
二○○七年三月十八日。已近子夜時分。睡眠一直很正常的我,今夜卻難以入眠,因為臨睡前一個念頭突然閃進我的腦海,令我為之興奮和不安。
下午和朋友方韶毅見面,他建議我寫一本關於親子教育的書。其實我們認識並不久,卻因為文字而沒有任何陌生感,並很快成為可以深談的朋友。
他的建議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寫作衝動。題材,是現成的。「12堂課教出優秀的孩子」這個我演講了無數次的主題,不是正可以把它作為書的主題嗎?
從一名教育者到一名新聞工作者,再到一名心理諮詢師,然後又成為靈性成長學的實踐和推廣者,我的職業生涯不斷地歷練、充實和深化。每一次職業的轉變,都讓我對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個人,從小到大可能會走很多的彎路。如果小時候走的路太曲折,成長之後,便需要花很多的力氣去消除那些曲折帶來的影響。比如,經常遭受批評和指責的人,會為「自卑」兩個字付出代價;經歷過身體和心靈創傷的人,會為「傷痛」兩個字付出代價;經歷過家庭變故或者負面事件(讓我們感到絕望、悲傷、憤怒等事件)的人,會為「不安全」付出代價……等。
有個叫藍蝴蝶的女孩,因為父親的教養方式非常嚴厲,整個青春期都沉浸在自卑和自責中,這種自卑和自責終於在她嘗試偷偷喜歡一個男老師時,演變為「對視恐怖」(心理學上的一種恐懼症,患者會害怕和人目光相對)。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整整躲了十年後,才像一隻揹著沉重外殼的蝸牛,輕輕地用電腦鍵盤敲開了諮詢師的門,述說她十年來的痛苦和退縮。
另一個大學三年級的男生,也有很嚴重的自我封閉和社交恐懼症。他對人有敵意,卻又想獲得所有人的好感;他常常照鏡子,卻又仇恨鏡子;他渴望交女朋友,卻又害怕和對方交往;他想出人頭地,卻連找工作的勇氣都沒有。在替他做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牢牢記著媽媽曾經說過,他的眼睛就像金魚眼。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再也沒有過自信!
還有一個叫海玲的女孩,父母離異時她剛剛出生,但誰都不想將她留在身邊,她成為父母雙全的「孤兒」。年紀稍長後,她害怕過年、過節,害怕老師和同學的目光,害怕寫父母親的名字。直到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沉默不語,她才終於鼓起勇氣去治療自己的抑鬱症,因為她不希望自己的抑鬱一代代地傳下去。
像上述的諮詢案例不勝枚舉。
當教師的時候,我已經驚訝於孩子的不同;從事記者工作時,我開始感受人生角色的不同;成為諮詢師後,我更愕然於面具背後的真實。當我有很多機會站在講台上,開始面對無數家長和孩子激情演講時,當我很多次在工作室和痛苦的求助者面對面侃侃而談時,我的心是隱隱作痛的。
作孩子的時候,誰曾經傷害過我們?
作家長的時候,我們曾經傷害過誰?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童年,用我現在已經堅強起來的心去對抗那些曾經有過的傷害。
如果可以,我希望孩子回到童年時代,用我的愛重新愛一次我的孩子!
也許只能是也許,如果只能是如果。
無數的傷害正在繼續,無數的傷痛正在蔓延。親子關係原本應該充滿了最真、最深的愛,是什麼讓我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沒有駕照的司機不可以開車上路,沒有使用說明書的電器也一定不會出售。可是有一種職業始終沒有執照,那就是父母;有一樣產品也始終沒有說明書,那就是孩子。
一對沒有執照的父母,教育著沒有任何說明書的孩子,這就是親子教育的現實。這是否正是我們付出慘重代價的原因呢?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很多從事新教育研究的人正在嘗試改變的事。
「12堂課教出優秀的孩子」是我為父母精心設計的一套訓練式演講主題,現在我把演講的核心內容介紹給大家。雖然沒有權利為看過此書的讀者頒發執照,但我仍真誠期待和它有緣的父母,能從中獲得一些有益於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積極元素。如果這些元素能透過你智慧的創造,在你和孩子的關係中成為一種積極的力量,那我會倍感快樂和有價值。
建議大家在閱讀本書的同時,也能夠認真地做每一堂課所設計的練習,雖然我們不能面對面交流,但我希望透過這些練習,讓你能獲得更多的體驗和經驗。我更願意用本書?磚引玉,讓我們共同來探討如何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父母。
你的職業或許有一天會改變,但父母的身分卻會永遠留在我們的生命裡。
為了這個身分,讓我們一起努力!
推薦序一
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談親子教養的書很多,但要提點出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實非易事,本書從引導父母自我覺察、闡明重要的技巧態度,到提供實用的「教養力練習」,最後回歸到對孩子、對自己的信任,確實能幫父母找到「親子關係中的積極力量」。
推薦序二
桃園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張明文
父母可由本書學習實用的教養祕訣、理解孩子想法,並在親子互動過程中一起學習成長,相信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是做父母一輩子最好的投資。
推薦序三
國際NLP授證導師
徐敬東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是個非常重大的課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12堂課教出優秀的孩子》則是成為合格父母的實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