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六十八篇散文,以編年的形式呈現,其中最早的篇章,發表於民國六十年,最近的作品,則發表於民國九十六年,在時間上,跨越了三十多個年頭,在內容上,則多少反映了三十多年來台灣與時俱進的各種面貌。
大致可以將內容分為四大類: 一、軍事情況:作者服務軍中多年,也曾親身經歷過不少的戰役,譬如〈接收市橋〉、〈八二 三砲戰〉等篇章。 二、社會動態,如〈藥包〉、〈雞公車〉、〈回首銀聯一村〉等,便是有關社會方面的一些情況。 三、教育事業:作者長期在教育界工作,對於教育常有不少觀察意見,像〈盡瘁教育〉、〈我在興大十八年〉等。 四、文藝寫作:作者熱愛文學,熱愛寫作,譬如〈三讀《雙城記》〉、〈重讀《斷鴻記》〉,皆有獨到的個人觀感,值得和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李榮炎,原名松樂,筆名木子、李夏。一九二一年農曆四月十四日酉時生於原籍廣東省信宜縣北界鎮北沖村。一九六九年政戰學校召訓班第六期畢業。一九六八年通過考選部高等「教育行政」檢定考試,同年應國家乙等「教育行政」特考及格。一九七二年乙等「稅務行政」特考及格。服務部隊二十七年,以行伍士兵升至陸軍中校。在國立中興大學工作十八年,遊臨時員晉身至簡任級編審。
一九八一年台灣省黨部「黨的教育」徵文,以〈服務與奉獻〉獲獎。一九八四年國立中興大學「合作教育」徵文第一名。一九九一年台灣省教育廳設「曾經」主題徵文,以〈得意莫盡歡〉獲社會組優勝獎。一九九五年台灣光復五十週年,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辦「淨化人心,改良社會風氣」徵文,以〈耕耘與收穫〉獲佳作獎。 「抗戰與我」徵文,分別入選聯合報、台灣日報。青年日報「台海戰役」兩次徵文,先後錄取。另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國魂月刊、中華日報、經濟日報等專題徵稿,次第上榜,皆印專著發行。 著有散文集《千層浪》、《時光倒流》、《航行的指針》、《回顧與前瞻》、《攻城》、《庭院長青》、《莫讓流光虛度》及《如坐春風》、《話說從前》、《浮生札記》等書。
目錄
見證社會變遷 反映時代進步 胡楚生
水車
鵝與蛇
鬥蟋蟀
竹簾子
八年前後
體驗話針灸
「一代暴君」的幾場武戲
我看「英烈千秋」
閒話貂蟬
年盡夜闌聲滿天
飯盒
芋熟稻香鯉魚肥
水缸的今昔
對症下藥
藥包
勿忘祭祖
早起作?湯
好名
讀「王沛盜牛」
時光倒流
關仔嶺一日遊
雞公車
校級軍官
瓜瓞綿綿
也談「神話、愛情、詩」
文章呼應律
憶說芋頭飯
威靈顯赫
青蛙 青蛙
七堵早覺會
接收市橋
盡瘁教育──紀念前興大校長羅雲平先生逝世兩週年
「八二三」砲戰
感懷二帖
針黹之工
三讀「雙城記」
結束了那段艱苦歲月
投稿生涯原是夢
山陰道上
我的寫作歷程
兩個春天裡的兩次鐘聲
我的母親
談談課外書
我在興大十八年
從中共觀點 看台海戰役
旋乾轉坤 共同珍惜
閑話胡琴
讀巴金的《隨想錄》
折翼單飛──悼亡妻李容德仙女士
馬祖行
台北漫步
讀梭羅的《湖濱散記》
送別 沈謙先生
重讀《斷鴻零雁記》──老兵憶往
重讀《玉釵盟》──老兵憶往
回首「銀聯一村」
龍山寺
八六老翁說從前
端午回鄉
碧潭
台北孔廟
烏來行
胡適公園
陶瓷博物館
金山行
臺北圓山巡禮
另一種方式──《浮生札記》跋
附錄
見證社會變遷 反映時代進步 胡楚生
水車
鵝與蛇
鬥蟋蟀
竹簾子
八年前後
體驗話針灸
「一代暴君」的幾場武戲
我看「英烈千秋」
閒話貂蟬
年盡夜闌聲滿天
飯盒
芋熟稻香鯉魚肥
水缸的今昔
對症下藥
藥包
勿忘祭祖
早起作?湯
好名
讀「王沛盜牛」
時光倒流
關仔嶺一日遊
雞公車
校級軍官
瓜瓞綿綿
也談「神話、愛情、詩」
文章呼應律
憶說芋頭飯
威靈顯赫
青蛙 青蛙
七堵早覺會
接收市橋
盡瘁教育──紀念前興大校長羅雲平先生逝世兩週年
「八二三」砲戰
感懷二帖
針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