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論述‧觀點獨到
積極落實‧養生有理
獨到1
中醫理論裡認為: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一個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皆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的。
獨到2
人體的肋骨共有24根,這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數。人體的四肢大關節共有12個,每一個關節皆由兩個組成,合起來共24個面。而關節與節氣相關,與天氣變化有關。
獨到3
人體十二經絡在一年裡面的一進一出。恰好對應著二十四個節氣。經絡上有365個穴位,而自然界一年有365天,這也是人體與自然相聯繫的一個表現。
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養生知識,提出了二十四節氣中,現代人需要注意的養要點和養生方法。
{本書特色}
權威論述‧觀點獨到;積極落實‧養生有理
獨到1
中醫理論裡認為: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一個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皆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的。
獨到2
人體的肋骨共有24根,這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數。人體的四肢大關節共有12個,每一個關節皆由兩個組成,合起來共24個面。而關節與節氣相關,與天氣變化有關。
獨到3
人體十二經絡在一年裡面的一進一出。恰好對應著二十四個節氣。經絡上有365個穴位,而自然界一年有365天,這也是人體與自然相聯繫的一個表現。
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的相關養生知識,進行深入詳盡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要點和養生方法。全書共分為二十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節氣,闡述和解答了各個節氣與人體息息相關的養生要點。在每個節氣的後面,還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衣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一年四季得養生提醒,二十四節氣養生關照。
治病養生也有最佳時間
現代人身體病痛求診找醫生是最普遍的醫療方法,過程中再用科學儀器判斷疾病來源,但您知道嗎?依先人經驗,求診治病或是養生道理如能依節氣進行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諸如:
陽氣鬱積易上火,立春養陽助生髮
春三月,此謂發陳。發是發散的意思,陳,就是陳舊的意思,《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做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
春來“痔”不來,春去痔無蹤
民間素來就有“春發”的說法,意思是許多老毛病一到春季就容易復發。春天剛到,痔瘡就迫不及待地“登場”了,之所以春天的時候痔瘡冒出還是因位吃惹的禍。冬天寒冷攝取過多肉類,而中醫說“冬主藏”,在嚴冬中人體毛孔處於閉合狀態,加上運動量很少,於是熱量無法發散出去,便在腸胃堆積起來。等到春季到來時,毛孔張開,陽氣開始向外散發,蓄積的內熱也“蠢蠢欲動”。
處暑,孕育健康的寶寶的有利時機
處暑節氣有三侯,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禾乃登」說明的就是這個時節各種水果蔬菜、五穀雜糧都紛紛成熟,五穀豐登。對於一類人是個喜訊,因此準備孕育寶寶的夫妻們說明了一件事,就是這個季節是懷孕開始的最佳季節。
師法古人養生道理,但不繁複難懂、肯定平易近人
全書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衣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簡易說明容易執行:
例如:【附錄】
正月立春保健法:
「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湯沫浴,吉。」…《雲笈七箋》
本法出自宋《雲笈七箋》。白芷和青木香都是芳香化濁、祛風、燥濕之藥,桃皮即桃樹的枝皮或根皮。
《本草綱目》有桃枝“辟疫竊”的記載。
《貴州民間方藥集》有:“煮水洗可治風濕;外用消痛腫。的記載”
因此,將三藥煎水洗浴對身體有益。文中的“吉”也就這種意思,尤其是在春季應用,對防病治病有一定意義。
作者簡介:
■ 中醫執業醫師 王彤
中國四大名醫孔伯華學術傳人;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 3+3 專案工程孔伯華名家研究室研究員;孔伯華傳人孔少華弟子。
中醫執業醫師,近代名醫楊浩如先生親眷。幼承家學,曾侍診於針灸泰斗賀普仁先生,對於經絡穴位,針法運用頗有心得。
從事臨床工作多年。曾遊歷中國各地地,探訪高人,研習中醫。諳熟醫家經典和治病之道,熟精中國傳統文化,通易經、讀二十五史,在經絡養生保健方面造詣深厚,見解獨到。善於針藥並用治療內科、婦科、運動損傷等疾病,對治療兒科常見疾病也有獨到之處。
章節試閱
第一篇 春季養生法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說的就是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調神大論》
立春助陽升發(國曆 2 月 3~5 日,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東風解凍@:天氣氣候凍結於冬天,遇到春風來時而化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為火母也,火的溫度暖和,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上冰@:《元史志》改之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具有開始的意思,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春季,人們也會明顯地感覺到白晝時間開始逐漸變長,天氣也開始暖和了。自然界的花草等也都開始「蠢蠢欲動」,想一展自己的身姿。
立春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習俗。文獻上記載的最早的迎春活動是在周朝。立春這一天,周天子會率領文武百官到東方的八裡之郊去迎接春神——句芒神。不過後來演變成了官員之間的互拜。而打春,則是鞭打春牛、鼓勵農耕的意思。立春之日還有「咬春」的習俗。咬春主要是嚼蘿蔔、吃春餅。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至於吃春餅,詩人的詩句中多有提到這項習俗,像杜甫寫:「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陸遊也有:「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現如今,仍有不少地方在立春這一天都會吃春餅以示紀念。
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立春到了之後東風開始放送暖意,大地也因此開始解凍。立春的五天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過來,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這些碎冰被魚負載著一般浮在水面。
俗話說:「打春凍人不凍水」,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人體腠理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要注意保暖,以防疾病侵襲。《黃帝內經》上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自然界萬物發陳,人體陽氣開始向外湧動生發的季節,新陳代謝也逐漸旺盛,此時順應天地陰陽之氣,給予適當的調攝,使陽氣得以宣達。
萬用小百科:句芒神-「句」唸作「ㄍㄡˋ」,又名句神,原本為古代掌管柭木的官吏,後來做為神名。
萬用小百科:腠理-「腠理」在中醫中指的是皮膚、肌肉的紋理,以及皮膚與肌肉之間的間隙。中醫認為這些是氣血流通的門戶,排泄體液的途徑之一,亦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
第一篇 春季養生法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說的就是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調神大論》
立春助陽升發(國曆 2 月 3~5 日,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東風解凍@:天氣氣候凍結於冬天,遇到春風來時而化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為火母也,火的溫度暖和,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
作者序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首《二十四節氣歌》都是耳熟能詳的。遠在春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測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西元前 104 年,鄧平等制定《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為一個節氣。太陽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二十四個節氣,每月兩個,依次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個節氣。根據自然界的氣象、物候的變化來為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
而實際上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聖經」,同時也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笈」。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一個整體,人類體內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是同樣緊密相連的。
以人體的生理結構而言,人體的肋骨共有二十四根,這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數。另外人體的四肢大關節共有十二個,每一個關節由兩個組成,合起來共二十四個面。而關節與節氣相關,與天氣變化有關,這也已經被醫學實踐證實了。
另外,人體十二經絡在一年裡面的一進一出。恰好對應著二十四個節氣。人體經絡有 365 個穴位,而自然界一年有 365 天,這也是人體與自然相聯繫的一個表現。我們知道每隔四年的二月份就會潤一天,那麼全年就變成 366 天,而人體也會相應的每四年就會出現一次「膏肓穴」,這個膏肓穴就是第 366 穴。在人患病的過程中,如果生病四年都還沒有痊癒。那就會危及生命,這就是「病入膏肓」的來源。在治療的過程中,膏肓穴出現的這一天也是很關鍵的,利用二月份的第二十九天,利用膏肓穴對人體的調整可有效治療調節疾病。由此可見,中醫學的博大精深。
本書以《黃帝內經》理論為基礎,將人體的身體變化與二十四節氣互相對應,詳細解說了人體的生命節律和規律: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養生要訣和養生方法。全書不僅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項全天候身體健康調理法,還告訴人們治病養生的最佳時間和養生祛病方法,做到「大道至簡」,讓應時養生、擇時養生的中醫養生思想和智慧真正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日前得知了台灣的捷徑文化出版社即將要發行《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這本書,出版的時間甚至比中國出版的速度還要更早、更快,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希望台灣的民眾能夠將利用書中所提到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以此保養自己的身體。
2010年02月
王彤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首《二十四節氣歌》都是耳熟能詳的。遠在春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測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西元前 104 年,鄧平等制定《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為一個節氣。太陽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二十四個節氣,每月兩個,依次稱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
目錄
前言
二十四節氣表和二十四節氣歌
五體與人體五臟體系結構圖
第一篇 春季養生法
一、立春—立春助陽生發
二、雨水—雨水謹防濕邪
三、驚蟄—驚蟄順時養陽
四、春分—春分要防舊疾發
五、清明—清明當防高血壓
六、穀雨—穀雨適時調情志
第二篇 夏季養生法
七、立夏—立夏養心正當時
八、小滿—小滿除溼正當時
九、芒種—芒種謹梅雨傷
十、夏至—夏至日吃補
十一、小暑—小暑避暑溼
十二、大暑—大暑防中暑
第三篇 秋季養生法
十三、立秋—立秋脾胃
十四、處署—處暑防溫燥
十五、白露—白露當養陰
十六、秋分—秋分防燥涼
十七、寒露—寒露防寒涼
十八、霜降—霜降宜進補
第四篇 冬季養生法
十九、立冬—立冬養陽補腎精
二十、小雪—小雪溫腎陽
廿一、大雪—
廿二、冬至—冬至護陽氣
廿三、小寒—小寒宜養腎
廿四、大寒—大汗潤肺除惡燥
附錄一:二十四節氣坐功採氣去病法
附錄二:孫思邈十二月修養法
前言
二十四節氣表和二十四節氣歌
五體與人體五臟體系結構圖
第一篇 春季養生法
一、立春—立春助陽生發
二、雨水—雨水謹防濕邪
三、驚蟄—驚蟄順時養陽
四、春分—春分要防舊疾發
五、清明—清明當防高血壓
六、穀雨—穀雨適時調情志
第二篇 夏季養生法
七、立夏—立夏養心正當時
八、小滿—小滿除溼正當時
九、芒種—芒種謹梅雨傷
十、夏至—夏至日吃補
十一、小暑—小暑避暑溼
十二、大暑—大暑防中暑
第三篇 秋季養生法
十三、立秋—立秋脾胃
十四、處署—處暑防溫燥
十五、白露—白露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