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4 項符合
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的圖書 |
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 作者:陳建華 出版社:人間 出版日期:2012-01-2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20頁 / 17*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57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小說/文學 |
$ 378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378 |
三民網路書店 |
小說 |
$ 378 |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治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至今研究茅盾的中國學者,似乎都未能充分地掌握到小說形式的重要性,然而,西方學者卻又太重形式問題,把小說研究僅作為形式上的「敘事學」,未免也有偏差,因為大多外國學者對於史料和歷史背景資料掌握不足。作者的茅盾研究在這一方面的成就,值得欣賞。
書中所深刻闡明的體現在茅盾這一時期作品裡的「長篇小說」的現代性展開與中國特有的、植基於其對「格性」的理解上的「革命性」要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既具體、豐滿地展示了茅盾小說的文學上的成就及其獨特的形態,也同樣具體、豐滿地揭示了它們的失誤及其必然性。
【本書特色】
此書就「革命」(作為文學上的trope)和「形式」之間的各種矛盾,作了抽絲剝繭式的辯證分析。作者所秉承的依然是中國學者對於史料的尊重,但他運用史料的方法─作為對照、脈絡或背景─卻靈活而深入。
作者簡介:
陳建華, 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國歐柏林學院,今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任訪問學者。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1992)、《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李歐梵口述、陳建華訪錄,1995)、《「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 (2000)、《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2006)、《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2009)、《雕籠與火鳥(三十年集)》(2011),另有詩文創作《去年夏天在紐約》(2001)、《陳建華詩選》(2006)、《亂世薩克斯風》(2009)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