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智慧的明燈
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
恰恰在接受邀約寫推薦序之前,一位神祕智者也在此時切入了我的生命,開了一扇新的門。使得本來有點想功成身退,退出「江湖」的我,看到下一個值得向之前進的目標。所以,當我讀到此書正文前的那首小詩:「有一種神祕力量,許多人稱之為神,祂顯現為無所不在、宇宙共通的愛。祂是一套法則,一個偉大的過程……」頓時感到synchronicity的奇妙運作,露出會心的微笑。
的確,每個生命、每個心靈都是一個過程,都是帶著禮物回到本源的過程。不過,最終目的雖同,路徑卻數不清,也很難以任何尺度去衡量、判斷。其實,與世上所有想將抽象素質加以量化的企圖一樣,靈性是指自己與內在的神之間的事,不必也不能與別人相比,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任何外在的標準都只是另一個框框而已,而人的心靈卻是無限的!
每個人在靈性的成長上也都得自立自強,替自己負責。不為功名利祿、不為炫耀尊榮,甚至不以拯救別人為志業,得先由自己做起。這件事是非常內在、深奧、細微又主觀的。如新時代大師賽斯的名言:我們都在一個變為的過程。變為什麼?變為更是我們自己。
在這過程中,也會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引領、指標出現,你與哪一個呼應共振,反映的可能更是自己內心的現狀,教我們更覺察自己的信念,而不必視之為絕對真理。
不過,這本書的確好看,作者將他多年探索心靈至理的心得,過濾成單純精美的簡明原則,並以極美妙的文字和寓言小說形式將之鑲嵌和包裹,這種方式,容易引人入勝,也容易讓人輕鬆讀過。但若沒有深刻的瞭解,並在參悟之餘,好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執行的話,仍然只落得是書架上的另一本好書而已。
無論如何,我還是先與大家分享一些深得我心的片段。
作者以為,在當前的世界局勢下,花這麼多精力往內省視,發現平衡和沉靜,好像有點自我中心。這也是有些關注靈性成長的人常常產生的個疑問。智者回答,不要將「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同樣也找到改變世界的內在力量與平靜。
賽斯說過,每個人都以自己為宇宙的中心。在哲學理念中,也爭辯過這個問題,當你不存在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存在嗎?答案是,不存在!參!
說到選擇法則,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法則,也就是賽斯說過的: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如何創造?就憑時時刻刻的選擇。大多數人忽略了自己有選擇的權力,不時在人生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此,他拒絕去面對自己的責任。雖然可能一時逃避得了責任,但他永遠陷在無力感中,枉度此生。智者說得好,選擇了之後,還有訴諸行動。還有,為他人扛起太多的責任,是剝奪了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所製造的學習課程。這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自覺察的。做父母的,往往以愛之名,阻礙了兒女的成長。過度保護,只反映出你內心的不信任和無力感。做心理及心靈輔導工作的人,也不能無意識地為了滿足自己想助人的「需要」,以及「想被需要的需要」,而成為別人的拐杖。最重要地,是將別人還給他們自己,助他們找回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現在法則」是禪宗以降,一直到新時代,都非常受到重視的法則。賽斯也說過我們可以用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話:威力之點就在當下。「真理」並沒有多少,但凡是真理都應適用於任何時空,也就是「當下」。
「慈悲」升自寬容、升自萬物一體的覺悟。說來容易做來難,因為已經直接觸及存在的最高奧祕了。當萬物一體不再是口頭禪,而化為你心中的覺受時,幾乎也無「慈悲」可言了。悲憫彷彿預設了一個對象,預設了一個判斷。是嗎?
那麼,更重要的是「信心法則」,「信任固有、天生的愛與智慧,在你和所有的造物中運作的深沉信賴感。」這已經超越了物質世界的層面,信任我們內心都存在著神,一切的發生都有其意義,都帶給我們禮物。
「期望法則」給我們的重要教導是:我們所專注的會擴張;對抗問題只會強化問題,因為我們給了它能量。因此,要專注在解答,而不是問題上。放下疑慮和恐懼,當下便創造你個人的新願景,而這便將成真。
下一個「行動法則」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上日形顯著。我們接觸到愈來愈多的憂鬱症、強迫症、恐慌症……都是深深為「無力感」所攫獲,找不到個人的力量,以病症為不去行動的藉口。當然,每個個案都有個人的偏執之處必須去釐清、接受、面對。但最後,如果他不肯自己負起責任,冒險採取一些正面行動,那麼他是無法好轉的。所以,領悟到沒有人可以替我們行動,替我們生活,是真正踏出到療癒之路的重要一步。
最後兩個法則:臣服和合一,彷彿是一體的兩面,不放棄你獨特的個人性,卻看到萬物都是神的一部分,因此能喜悅無懼地接受自己,接納別人;愛自己,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