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當大使直言 蕭新煌
我手邊有一本書,書名是《外交官的字典》(The Diplomat掇 Dictionary),作者是Chas. W. Freeman, Jr,由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在1997年二版修訂出書。
我查閱了這本字典所列的「外交」和「外交官」名詞,竟然讓我對這兩個名詞的定義有震驚的發現:
「外交是為自己國家說謊的愛國藝術表現。」
「外交是說法文,什麼都沒說,還會說假話。」
「外交是說謊和否認。」
「外交是用紳士的說法,表現國家的實力。」
「如果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外交就是將此『可能』帶出國界的藝術。」
「外交官憑一張嘴想解決所有問題。」
「外交官是那種專門解決那些如果沒有外交官,根本就不會發生的複雜問題的人。」
「外交官是那種叫你去死,你聽完之後卻還竟然有所期待的人。」
「外交官從來不會無意地去侮辱別人。」
用以上這些「真」到讓人「不舒服」的真言去讀王世榕大使的這本《直言:駐瑞士六年實錄》新書,就不難深深體會到世榕兄實在太不符合上述所有「負面」的對外交官做外交的表列特色。他不騙人、不虛假、不因循、不苟且,而是要直言以對,以六年出使瑞士的第一手經驗,批判外交部內部官場的僚氣和敷衍文化以及僵化的封建制度;更要真實還原台灣在當前國際處境下的險境真相;最後他還大膽為當下馬政府標榜的「外交休兵」路線,下了「怎敢有一絲絲奢望」的論斷。
榕兄當然不是一位典型僚氣而偽善的大使,也因為這一點,他做了六年外交官、當了六年政府官員,回國和離開政府之後,我們的友誼還在。
除開上述對台灣外交部的直言批判之外,世榕兄在本書還真言透露了無外交關係下的台、瑞外交關係內幕,剖析待破解的瑞士政府「一中政策」,揭開涉及瑞士的國民黨時代的「拉法葉」懸案。他在本書也以羨慕的筆調介紹了瑞士的直接民主與公投制度,大力呼籲要重視台灣在海外的最大資產—僑胞,以及語重心長地以「六句真言」—即守時、精準、透明、責任、禮貌、信任等六個瑞士國民性格和素養—叫醒那些只想表面學瑞士,卻不知什麼是瑞士精神的無知政客和媒體。
在世榕兄出版此書前夕,我有榮幸先睹為快,在感佩之餘,更誠心地在此推薦給所有「有膽」、「有心」的台灣知識份子和愛書人。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序2 堅定於大是大非 謝志偉
為人豪邁、頭腦清晰、心胸寬廣、人文素養與語言能力俱佳的世榕大使,早在台灣仍處戒嚴時代的民主艱困時期,就已在默默地為這塊土地上的自由與人權催生,而派駐瑞士六年期間,更是將台灣國家觀融合於國際視野的長才,發揮到淋漓盡致。如今,世榕兄卸任不過兩年,一本熱騰騰的駐瑞士大使回憶錄就將出爐了,我漏夜捧讀,讀到其間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眼淚幾幾要奪眶而出。尤其是描寫「拉法葉艦」一案有關汪傳浦佣金存瑞士銀行,而台灣政府多年費盡心力卻徒勞無功,最後終在世榕大使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到一度幾乎要興「輕生」念頭的奔走下,才一役畢其功的那個章節,簡直像是在讀懸疑偵探小說一般,即便已知結局,依舊令人深感驚心動魄不已。原來,其中有這麼多「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折在裡面,我不由得要在此為全體台灣人說一聲:「世榕兄,謝謝您為台灣所付出的心力!」
世榕兄見多識廣,言語幽默,我親身經歷過好幾次;他又膽識過人,堅定於大是大非,這些更見諸於他幾十年來對理想及願景的堅持和追求。而這樣的一位人才,在那六年為台灣爭取國家利益、公理正義的外交生涯裡,卻又必須—本人也忝任過兩年駐外代表—為國隱忍許多辛酸,甚或委屈。然而我知道,有理念高度的人會將這些曲折轉為試煉,而從此角度出發來看本書所述各個面向的事情,讀者們絕對能有獲益良多的讚嘆。細細咀嚼書中對台灣的國際處境之描繪後,再冷漠的人也將難掩慨嘆,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何以要受到如此坎坷的命運。然而,同時他們也必會興起振奮之心,認為台灣的未來必是光明的,因為世榕兄在書裡為台灣這個國家指出了一條路:只要我們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抱持關懷與認真,希望就無限。
此外,亦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裡蘊藏了許多非身歷其境就難以完整取得的知識,大至包括瑞士,乃或歐洲的文化之肌理,及各類典章制度之運作,小至對瑞士人日常生活裡的細膩觀察,都透過世榕兄的精確而感人的筆觸,一覽無遺地與讀者們分享。當然,毫無疑問,從書裡對我政府部門的建議、鍼砭或感謝,我們也看到一位鞠躬盡瘁的謀國之臣,對這個國家愛之深、責之切的殷殷掛念。要之,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受邀親筆推薦,本人深感榮幸。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前台灣駐德國代表、前新聞局長)
自序
自1970年年底從國外學成歸國就業算起,個人一輩子的工作都與「涉外」有關,加上也參加了幾個國際性社團,所學也與國際政治有關,因此,國際事務對個人而言,並不陌生。不過,自己親自「上陣」,雖然只是在小小的國家(一個相當特別的小國家)—瑞士—待了將近六年的時光,但「異域」實地工作和見聞,的確所獲良多。這得感謝許多人士和機構幫助我成長。
另一方面,我想將在瑞士的生活心得和工作真相道出,諒對國人有點幫助。駐外館處其實是國內的縮影和延長據點,國內丟人,我們跟著丟人,國內發展令世人稱讚,我們也跟著沾光。國內政黨惡鬥或「忘了我是誰」,那我們也只有被人家猛打悶棍。話雖如此,近六年的外交生涯,才更確切認清台灣政府仍然是一井底蛙,外交部裡的僚氣令人窒息。欣慰的是,外交部的年輕人仍然清新上進,台灣的民間組織仍然活力無窮。
沒有邦交下的代表生涯,絕對不是國人所想像的衣著入時,夜夜笙歌不斷,高談闊論;相反的是經常披星戴月,四處奔波。這說明了代表處的工作可以無限忙碌,人家並沒有阻礙你;可惱的是,往往是國內的因素,讓你啼笑皆非,進退失據。
總之,「中華官場」的官僚,和仍然保有傳統落伍習性的國人,在這兩大項因素下,使得駐外工作格外吃力。個人只做了這一任大使,就已讓人既醉且飽。本書內容只是誠實地寫出所見所聞,當然會陷入以管窺天的毛病;只想表達落伍制度和封建文化之害人,而不在攻擊他人。不良制度扭曲了個人成長,而文化則更進一步型塑(enculturation)了我們今日封建落伍的民族性。若因此書而導致外交部在人事制度和官場傳統有所檢討,則幸甚矣。至於未來四年,行政或政府治理能力是否均能大大提升,完成改革,從而全面提高台灣全方位的競爭力,鑒於以改革為號召的陳水扁政府,都可說繳了白卷,目前體制下的舊有人馬「回鑾」,則個人怎敢有一絲絲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