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的活力,讓人在旅行的同時便能夠體驗奇蹟。
它擁有眾多歷史建築的遺蹟,那些經過百年風雨洗禮的傳統宮殿都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自從清溪川重新流淌的那一刻起,這個城市正向著未來不斷地創新與發展。
以作者身為建築師的眼光來看,首爾的都市景觀具備的可能性之一,就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力量,同時又變化相當迅速的事實,舉例來說,站在二十世紀組成的COEX街頭觀看擁有五百年以上歷史的奉恩寺與二十一世紀住商複合代表─三星洞的I-Park時,那重疊的景觀可以說是首爾具備的一大魅力。
除了詳述如何利用藝術與建築的力量變身成為迎接全世界陌生人的未來都市,作者也加入許多個人的回憶來逐步拼貼成屬於首爾的故事。文中充滿了個人與城市彼此間互相成長、變化的軌跡,逐一窺探出珍藏變化痕跡的都市――首爾。
翻開本書就可以正式體驗首爾,相信你一定會喜歡上這個城市,就和作者一樣。至於已到過首爾的人,一定會從中看到截然不同角度的首爾﹗
本書特色
★ 學建築設計的作者運用簡潔的黑白線條,速寫出富空間美感的印象,讓本書充滿了人文及線條的層次感。
★ 大量細緻優美的插圖散布在書頁中,文圖交相對照,更能體會出作者想創造出視覺閒適快意的閱讀感。
★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以及人氣部落格主小梨、Kelly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吳英旭
小時候居住的公寓旁的遊樂區都會有沙坑,但是由於排水設施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所以每當下雨後,盪鞦韆和溜滑梯周圍都會積水。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用手去挖出沙子,製作出一條水路,沉浸於製作小島的遊戲。然後我會嘗試讓大螞蟻住在島上,當然,牠們只是一昧地在撒滿餅乾屑屑的島不斷地繞圈圈,絲毫不會想要採取糧食或挖洞搭建一個家。
出生在首爾,同時也在首爾長大,大學主修建築,去過世界許多都市旅行,目前經營建築設計辦公室。現在我終於能夠稍微理解那些螞蟻頑強抵抗新環境的原因了,而且我正在苦思該如何創造出更愉快、更幸福的空間。
譯者簡介:
林建豪(Bryan)
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於韓國安東大學當過交換學生。曾任職半導體和遊戲公司的韓文翻譯,至今翻譯過逾五百本的漫畫,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攝影的101個訣竅》(PCuSER電腦人文化)、《人氣咖啡店成功記:概念對了開店就對了》(尖端)、《危險的讚美》(尖端)、《我的第一本手做健康麵包》(不求人文化)、《變身男工程》(晨星)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得獎與推薦
每次看到吳英旭乾脆俐落的圖畫,都會讓我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因為在他才情洋溢的圖畫中,能夠遇見都市日常生活賦予的美麗。現在他還會用文字來描繪都市的日常生活,特別是他以纖細的角度描繪的首爾顯得十分美麗,理由就是因為這名年輕的建築師比任何人都更愛首爾,每翻一頁就能讓人更加明白。
――丞孝相(知名建築師,履露齋事務所代表)
Ogisa在結束漫長旅行回來後,邀請我去他家,毫不修飾地描述了旅途中看到、聽到的一切,而現在,他將對於出生長大的大都市首爾的心的溫度傳遞給我們。他面對首爾的體溫有些溫暖,有某種程度的沉思、某種程度的漠不關心,另一方面也很冷淡。Ogisa面對首爾的體溫就和每次測量體溫時都不一樣的首爾相近,他很清楚首爾是一個難以說出標準體溫的都市。儘管如此,Ogisa依然決定喜歡首爾,而他告訴我們的故事,就像是長久相識的朋友最後決定成為戀人的堅定告白一樣,讓人不禁想要帶著喜悅的心給予祝賀。
――鄭才恩(《說話的建築師》電影導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Ogisa就悄悄地包圍了我的周遭,帶著紅色帽子看似悲傷、又看似可愛的奇特角色開始在各個地方出現。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都開始變成他的粉絲,頓時讓我也覺得相當好奇,不過在讀過他的書後,我終於明白了,全都是因為他溫柔且纖細的眼光使然。曾經有個作家說:「當我們不喜歡自己居住的都市時,就會變得很不幸。」Ogisa傳授了我們喜愛首爾的方法、以及變得更幸福的祕訣。他說本來被認為是玉的瑕疵的建築物,也有可能是瑕疵的玉,顛覆了一般的觀念,同時也讓我們瞭解看似隨興的多世代住宅當中也隱藏著都市的法則。只要靜靜地翻開他的書,在不知不覺中,首爾就會變得不一樣。就像他說的一樣,首爾依然是值得喜愛的都市,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首爾一樣,越是熟悉就會讓人越愛它。我相信很多人在閱讀過本書後,就會重新發現這個相識已久的老友─首爾。
――具本俊(建築專欄編輯,《建蓋兩個男人的家》作者)
名人推薦:得獎與推薦
每次看到吳英旭乾脆俐落的圖畫,都會讓我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因為在他才情洋溢的圖畫中,能夠遇見都市日常生活賦予的美麗。現在他還會用文字來描繪都市的日常生活,特別是他以纖細的角度描繪的首爾顯得十分美麗,理由就是因為這名年輕的建築師比任何人都更愛首爾,每翻一頁就能讓人更加明白。
――丞孝相(知名建築師,履露齋事務所代表)
Ogisa在結束漫長旅行回來後,邀請我去他家,毫不修飾地描述了旅途中看到、聽到的一切,而現在,他將對...
章節試閱
熄燈的德黑蘭路
當時是寒冷的冬天,加上是連休結束的星期天夜晚。
雖然一心期望能夠下雪,不過卻絲毫沒有會下雪的徵兆。
天亮後席捲而來的壓力讓人難以消受,都市正陷入深沉的沉默當中。
此時此刻,我想到的地方就是德黑蘭路,那應該是聖誕節之後的星期天夜晚,德黑蘭路成為了一個寂靜與冷清共存的地方。空蕩蕩的街頭顯得深具夢幻感,在讓人意猶未盡的假期結束的此刻,這條街本來的主角─上班族們大概都在家因為隔天要上班而感到痛苦當中吧。雖然對這些人感到有些愧疚,但我暫時成為了這條街的租借者,陰暗、孤獨、溫暖的燈光、義務性的爵士樂、連鎖咖啡店的冷清感⋯⋯
德黑蘭路之所以在冬天更吸引人的原因是,那綠意盎然的綠色全都因為凋謝而消失的關係,德黑蘭路是首爾大廈最密集的地區,行道樹的存在是必然的。夏天時,在廣闊道路上的樹蔭當然也是相當珍貴。
不過,為了感受都市的孤獨,樹木能夠暫時消失是好事。
雖然每個人的想法大概都不太一樣,但我個人認為德黑蘭路的寬度與建築物的高度形成的比例與規模並不差,在樹葉全都消失的冬天時,暴露的道路與建築物形成的景象看起來真的很棒。在人跡稀少且寒冷的夜晚,我站在燈光大部分都已經熄滅的都市叢林之間的街道,我試著抬頭仰望上方,頓時不禁懷疑這個地方是否真的是首爾。
這個地方宛如不屬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無國籍街道,如果是在這種充滿感性的星期天冬天夜晚的話,就算是伴隨著黑暗而來的冷風也是能夠被原諒的。
教保大樓與光化門
當時正值冰冷季節來臨之際,光化門很快也要迎接冬天了。
每次去光化門,我都會去一趟教保文庫,漫無目的往鐘路邁進的時候也一樣,我都會刻意走到地下經過教保文庫的書庫,然後再走回地上,光是這樣就能讓我心滿意足了。不過,教保文庫所在的教保大樓是外國建築師的作品,其實,因為首爾已經有很多借助外國建築師之手建蓋的建築物,所以這並非什麼新奇的事情。只是教保大樓當初做出選擇的速度很快而已,另外,就算教保大樓是外國建築師的作品,在其內部形成的韓國人的經驗說不定根本就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是,光化門最顯眼的建築未能經由國人來設計這一點,會讓人覺得不自在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外國人設計的建築物當中,以鐘路塔(Rafael Vinoly)、江南LG大樓(SoM)、江南教保大
樓(Mario Botta)、現在事業開發社屋(Daniel Libeskind)為首,還包括了貿易中心、樂天飯店、
東部建設社屋、SBS社屋等,除了這一類的大建築物,Leeum美術館、首爾大美術館、Gana 藝術畫廊等中小建築物同樣也是掛著知名外國建築師(或是事務所)的名字。
為了搭上最近這股唯有加入外國建築師名號才會讓人覺得「生意會好」的氣氛,連分割給一般人的建築物也支付了龐大的專利費來取得他們的名字,各種自由貿易協定會讓這一類的趨勢變得更加強烈,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並非什麼錯誤的事情。因為只要我們快點培養名聲的威力進出國外就可以了。
總之,這一類知名外國建築師進出的始發點之一就是光化門教保大樓,現在的光化門除了阿根廷裔美國建築師西撒.派利(Cesar Pelli)設計的此一建築物以外,可以說幾乎沒有其他能夠說明的事情了,整個教保大樓周圍瀰漫著建築物與都市密不可分的氣息。
當然,過去三十年間,對於建築物本身發出的遺憾聲是從未間斷過,雖然一切都是依照委託者的要求進行,不過,讓與建築師名聲不相襯的設計再生(教保大樓是取自日本美國大使館的設計建蓋而成的)、或是闖入具備歷史價值地方的龐然大物,以及不知道韓國都市情勢的外國建築師在沒有考慮地區狀況之下挑選出異質建築所造成的混亂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不禁覺得感嘆。
再加上,或許是想要堅定設計人再生概念的關係,教保大樓同樣再次地被其他地區的都市依樣畫葫蘆複製了,只不過是縮小版的而已。也因為這樣,只要去韓國的據點都市,就可以看見縮小版的教保大樓,由於各都市的教保大樓都位於市中心,結論就是,我們就和帶著複製的進口地標生活沒有任何差別。
但是,都市會不斷地變化與進化,並不會因為加入一個外國建築師設計的建築而導致都市崩潰。老實說,比起外國建築師的華麗企畫,我們國家執行公司的盲目公寓計畫才更會破壞首爾,而這也是目前韓國面對的一項現實。
不過,如果是國家級的公共企畫,在戰略上來說,我認為要多加培養國內的建築師會比較好。先撇開建築業者會擔心飯碗的問題不談,畢竟這是和我們的正體性相關的問題,或許是我太保守的關係,我認為充滿回憶的地方,不應該由外國人設計,而是要由我們韓國人來進行設計(倘若需要技術性的協助,只要雇用外國公司合作就可以了)。
就如同俞弘濬先生書中寫的一樣,只要去旅行的話,主要就會看到該國家與地區的建築。會將文化融入當中的同樣也是該地區的建築物,因此,若是首爾這個地方,變成只有幾個古宮與幾項外國建築師作品的地方,身為首爾人難免會覺得自尊心受損。
基於這一點,我認為我們國家還需要多加努力效仿日本才行,因為差距依然相當懸殊,在各種領域當中,我認為建築方面的差異特別大。
日本是世界級的建築強國,而其基礎是源自二十世紀後期不斷地培養本國建築師的關係,透過無數的公共企畫培養日本建築界的內功,現在已經鞏固其世界建築界領導者的地位了,日本的建築師們都會爭先參加外國的企畫。
近來,中國也開始效仿此一方式,中國的建築師從一次次的錯誤中累積經驗,同時描繪著符合他們自己的建築圖畫,不久後,他們便會像日本的建築師一樣站上世界舞台嶄露頭角。
我在教保文庫買了一本書,下一個目的地則想到了位於附近的幾家外國連鎖咖啡廳,因為天氣好的關係,於是我便選擇世宗文化會館那邊的星巴克頂樓的露台。
寬容會造成自我矛盾,我點了中杯的拿鐵,接著用又愛又恨的視線凝視著教保大樓,讓內心稍微沉澱了一下。老實說,教保大樓雖然是四十年前的設計,但是依舊具備了洗鍊的魅力。
熄燈的德黑蘭路
當時是寒冷的冬天,加上是連休結束的星期天夜晚。
雖然一心期望能夠下雪,不過卻絲毫沒有會下雪的徵兆。
天亮後席捲而來的壓力讓人難以消受,都市正陷入深沉的沉默當中。
此時此刻,我想到的地方就是德黑蘭路,那應該是聖誕節之後的星期天夜晚,德黑蘭路成為了一個寂靜與冷清共存的地方。空蕩蕩的街頭顯得深具夢幻感,在讓人意猶未盡的假期結束的此刻,這條街本來的主角─上班族們大概都在家因為隔天要上班而感到痛苦當中吧。雖然對這些人感到有些愧疚,但我暫時成為了這條街的租借者,陰暗、孤獨、溫...
作者序
試著在首爾過著如同旅行般的生活吧
五年前,我從西班牙巴塞隆納回到首爾,當時我內心暗自決定,
要以「如同旅行般的方式」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首爾生活。
生活的面貌被區分為一般的日常生活與旅行,
日常生活通常都被視為是一片漆黑與充滿憂鬱,
換句話說,就是被貶低為總是讓人想要逃避的對象。
旅行則代表著救援,
而我則想要脫離這種二分法。
當然,我並不是不懂脫離日常生活時感受到的喜悅,
但是,那個所謂的救援……
不可能只是「暫時」存在於我居住的這個地方以外的其他地方。
我相信日常生活也充分具備相當的價值,
而且,我認為唯有日常生活像旅行一樣,
連續達到每一瞬間的脫離與悠閒的緊張時才能夠辦到。
讓日常生活變得不再是日常生活,
只要將生活本身視為旅行就可以了。
事實上,日常生活的重量根本就難以輕易忽視,
回國後,我經常出入咖啡廳,
過著輕鬆的自由工作者生活,
找到了與生計有所關聯的「事情」,
後來被工作的責任感束縛後,
很快地就忘了自己想要過著如同旅行般生活的決定。
每天都過著和上班族朋友一樣忙到暈頭轉向的日子,
而且連週末也要工作,
我順利地適應了迅速轉動的首爾生活,
並且將身體與靈魂都託付給這個全世界轉動最快的都市速度。
另外,我也經常在思考去某個地方。
在那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框架中,
有時候我會去咖啡廳的角落,
打開我的筆電或是拿出素描簿。
這全多虧眾多媒體同意讓我在報章雜誌上進行關於首爾或建築的專欄。
無論日常生活多麼忙碌,
每當為了寫原稿而離開辦公室時,
就能夠以一個優閒的旅人的角度來觀看首爾,
即使只是短暫的時間。
本書中的內容與圖畫都是將那些視線的碎片重新收集起來,
加入彙整而成的。
相信對許多人來說,
建築與都市的話題就如同科學教科書的分子結構一樣
枯燥乏味且興致缺缺(當然,分子結構比任何東西都還要重要)。
所以我盡可能減少死板的數據資料,
加入許多個人的回憶來完成首爾的故事,
也因為這樣,本書中的內容不僅相當具體,
同時也談論到首爾一些次要的場所。
文中充滿了個人的題材,同時還混雜了愛與嘮叨。
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對首爾進行深度談論的書籍,
但是,為了能夠更輕鬆、以及分享日常生活的都市視線,
於是我便勇敢地編著了自己依然不足的本書。
全世界的人當然不需要非認識首爾不可,
不過,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創造出關於自己居住的都市或村莊的故事。
希望本書能夠賦予讀者們這一類的動機,
同時也希望每個人能從我們居住的地方感受到更深層的樂趣,
倘若能夠辦到這一點,
那我就能夠像一名找到新的化學式的科學家一樣幸福。
2012年 春天 光化門
試著在首爾過著如同旅行般的生活吧
五年前,我從西班牙巴塞隆納回到首爾,當時我內心暗自決定,
要以「如同旅行般的方式」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首爾生活。
生活的面貌被區分為一般的日常生活與旅行,
日常生活通常都被視為是一片漆黑與充滿憂鬱,
換句話說,就是被貶低為總是讓人想要逃避的對象。
旅行則代表著救援,
而我則想要脫離這種二分法。
當然,我並不是不懂脫離日常生活時感受到的喜悅,
但是,那個所謂的救援……
不可能只是「暫時」存在於我居住的這個地方以外的其他地方。
我相信日常生活也充分具備相當的價值,
...
目錄
Prologue試著在首爾過著如同旅行般的生活吧
痕跡
Since 1992
卡門的首爾
納入地圖中的大地的痕跡
是玉中的瑕疵呢?還是瑕疵中的玉呢?
石村湖水的感謝
時光旅行隧道
場所
關於King Kong建物的隨想
熄燈的德黑蘭路
教保大樓與光化門
屋塔房辦公室
南山的誓約
仁川機場戀歌
集合
如同黑白電影一般
只要到弘大前的話
奉恩寺和IPark
公寓
梨花女大校園恐懼症(ECC)
汝怡島Blues
記號
徐太志大廈的遺憾
匆忙建蓋的奇異都市
淸潭洞風格
復古風咖啡廳
空白的建築
進化的麥當勞
象徵
國會議事堂的圓頂內有什麼呢﹖
等待反環境廣場
拉斯維加斯若是有首爾首爾首爾飯店的話
王子與公主的苦衷
等待能夠凌駕京洞教會的教會
山不是山
美學
廢墟的美麗
漢江的橋
青瓦台代表韓國嗎﹖
只注視一邊
強迫觀念的都市
光化門利馬大樓
記憶
因為長,所以很棒
在首爾最喜歡的建築物是什麼呢﹖
我也不懂自己的心
失敗的記憶
國立民俗博物館是對的嗎﹖
隨著季節改變的建築物
想像
金浦機場星巴克
在漢江上奔馳的火車
垂直方向的都市公園
為了陌生人們的都市
Designed by欲望
高麗菜都市
22世紀首爾
epilogue
為了拜訪首爾的外國人們的小小指引
附錄
首爾,昨天與今天
Prologue試著在首爾過著如同旅行般的生活吧
痕跡
Since 1992
卡門的首爾
納入地圖中的大地的痕跡
是玉中的瑕疵呢?還是瑕疵中的玉呢?
石村湖水的感謝
時光旅行隧道
場所
關於King Kong建物的隨想
熄燈的德黑蘭路
教保大樓與光化門
屋塔房辦公室
南山的誓約
仁川機場戀歌
集合
如同黑白電影一般
只要到弘大前的話
奉恩寺和IPark
公寓
梨花女大校園恐懼症(ECC)
汝怡島Blues
記號
徐太志大廈的遺憾
匆忙建蓋的奇異都市
淸潭洞風格
復古風咖啡廳
空白的建築
進化的麥當勞
象徵
國會議事堂的圓頂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