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宗賢先生天資聰穎、熱心公益,受教於吳伯雄先生,經國家考試取得公務員資格,膺選為蘆竹鄉長、桃園縣農會總幹事、總統府顧問等職,退休後,復獲推任蘆竹鄉暨鄰近鄉鎮共同營建的廟堂──三級古蹟南崁五福宮財神廟主任委員,地方深慶得人。
宗賢先生深諳廟埕對鄉民精神上撫慰、激勵之情的重要性,除注重禮制規章、祭祀活動外,以多年來公餘休息時間,閱讀古今經典,思維信仰價值,搜羅關於財神的資料,撰寫轉化為人人可以讀懂的傳奇故事。將玄壇元帥武財神趙公明信仰的正當性、公義性,作極為重要的詮釋。擺脫了國人對財神不解義理的盲目崇拜,這是一種宗教上弘揚方式重要的里程,是創新之舉,更是宗教信仰終極價值表現。
本書用字、用辭樸實通達,閱讀時既輕鬆又有趣,但字裏行間將體悟與理性,作了多元通和;對出世與入世,形成互動滲透,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且有實際使用價值。我以同鄉的身分推薦本書,甚感光榮。
趙公明後裔
監察委員 趙昌平
名人推薦: 陳宗賢先生天資聰穎、熱心公益,受教於吳伯雄先生,經國家考試取得公務員資格,膺選為蘆竹鄉長、桃園縣農會總幹事、總統府顧問等職,退休後,復獲推任蘆竹鄉暨鄰近鄉鎮共同營建的廟堂──三級古蹟南崁五福宮財神廟主任委員,地方深慶得人。
宗賢先生深諳廟埕對鄉民精神上撫慰、激勵之情的重要性,除注重禮制規章、祭祀活動外,以多年來公餘休息時間,閱讀古今經典,思維信仰價值,搜羅關於財神的資料,撰寫轉化為人人可以讀懂的傳奇故事。將玄壇元帥武財神趙公明信仰的正當性、公義性,作極為重要的詮釋。擺脫了國人對...
作者序
財神在世人心目中,是貧富的主宰者,專司迎祥納福、護佑商賈,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富,也是民間供奉的招財進寶之神。諸財神之中最常見的是文、武財神,一般認為「武財神」即是趙公明,「文財神」為比干、范蠡,他們在民間都是屬於所謂「正財神」的範疇,其他的財神則被列為「偏財神」、「準財神」。財神信仰即表達了民眾對物質(財富)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已成為現今民俗文化現象。
華人對中華財神始祖武財神趙公明信仰已久,有各種傳說,《封神演義》說趙公明是商周時人,另有一說是秦時陜西省周至縣人;志怪小說《搜神記》中,則提到趙公明是上帝派出的三位將軍之一,各人統領幾萬鬼卒下凡來抓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祂是五瘟之一的秋瘟;《列仙全傳》中祂又成了八方中行下痢的鬼帥之一……各種說法眾說紛紜。
趙公明正式成為財神爺的說法,見於《封神演義》第九十九回,受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註1),迎祥納福,追逃捕亡;本書係依循著《封神演義》的時代背景,刻畫描繪出趙玄壇充滿傳奇的一生。在文體的部分,特別以戲劇小說、文學創作的方式來加以呈現,以達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之效,也可以做為日後在影、視等媒體的腳本與藍圖。
《尚書‧鴻範篇》中所說的五福︰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健康安寧」,第四福是「遵行美德」,第五福是「老而善終」。以上這五種幸福都齊備了,就稱得上是十全十美的人生了。
而這些人間福報,莫不都是由武財神趙公明所掌管︰
能夠驅雷疫電於宇宙,呼風喚雨於乾坤;
疾病瘟疫時能夠除瘟翦瘧,保病禳災;
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
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
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見《三教搜神大全》)
招財進寶,祀之能令人致富……(《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
……這些全都是武財神趙公明神威顯赫、解急救難的神迹,而且都還只是冰山一角,武財神趙公明的靈驗與感應,絕不僅止於此,舉出的例證主要是要讚嘆與傳達出元帥爺,「在任何當下都能有求必應、無所不能」的意象;事實上,只要我們能夠掌握住「錢財對應康壽」之間的關聯性,就會真正認識與了解趙公明及其傳說,並徹底改變人們對武財神的局限偏頗刻板印象,重新恢復趙玄壇所應有的、至高無上的神聖境界與地位了。
隨著鄭成功軍隊的來台,趙元帥香火神像,得以在今台灣桃園南崁五福宮現址奠基供奉,廟宇歷經數次翻修改建成為現今之規模,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年的廟齡,實為全台最早的武財神趙公明廟;另外,為增進各地主祀及配祀武財神趙玄壇爺之兄弟廟間的交流,在五福宮的廣邀與籌組下,和各宮廟於2010年3月3日成立「台灣武財神玄壇元帥信仰協會」,並經主管機關內政部正式核定成立備案。
商代的西元紀年,一直是各考古史家爭論不休的大問題,根據殷墟十八號灰坑內有關樣品的測定,已可推定武王伐紂之年,為公元前1050至公元前1020年。天文學家更運用了最新儀器與科技,對古籍中與武王伐紂有關的十餘項天象記載,進行了嚴密的天文學計算和篩選,具體論定武王伐紂時出現木星,時間為公元前1045年(註4)。所以,本書依此版本,作武王伐紂的歷史時程。
根據佛家的說法,年月日是世間法,記上了不但對經典沒有多大助益,反而令研究經典之人,為了考查時間費時費事。印度人向來不重史實,無法查對,現在印度的歷史時間,是根據阿育王的那幾根石柱子考證出來的,所以古來譯經之大德,根本不記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只用「一時」兩字概括了(註5)。
中國人慎終追遠,尤其是大富豪們,對於所信仰的廟宇更是心誠意到,不少政商領袖在事業遇到困境時,所求助的不一定是身邊的智囊團,反而是從小就篤信的神明。《周易上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根據《時報週刊》的報導︰「台灣首富郭台銘先生,在郭家最早的發跡地——板橋慈惠宮修建時,還特地捐奉資金,在宮廟內堂兩旁的大龍柱上,便刻有「信士郭台銘、林淑如、郭守正、郭曉玲敬獻」等字。
南投埔里地母廟,則是有信仰者施振榮先生於2004年,為該廟所撰寫的文獻中指出︰「母親自三年多前辭世後,我與內人葉紫華繼承了母親的願望,繼續弘揚地母。」。
而原本就愛狗的蔡衍明,看到十八王公的神犬時,突然想到,狗的叫聲是「汪汪」,如果把米果的名字取為「旺旺」,加上逢年過節的喜氣,一定會非常討喜。就這樣,蔡衍明將製造出來的米果,取名為旺旺仙貝。米果早已席捲整個兩岸,而蔡衍明本人,迄今仍是十八王公廟相當虔誠的信徒。
還有英業達葉國一先生的宏聖宮天上聖母信仰。
遠雄創辦人趙籐雄先生,一磚一瓦親手在家鄉苗栗縣後龍搭建的溫柔媽廟信仰。
已經在湧蓮寺擔任三十多年主任委員的林堉璘,事業有成後,便一直為廟裏的事務貢獻不少心力,為的就是感謝觀音佛祖長久以來的保佑;而林家 (聯邦、宏泰、宏國) 包括林堉琪的妻子林謝罕見、老三林榮三,長年來也都是寺裏的委員。現在湧蓮寺的規模,就是民國七十年時,由林家為主要資金,貢獻善款擴建的。
根據上述《時報週刊》的報導,我們可以了解到,大凡社會上受到大眾尊敬的知名人士或家族,大多都是歷代行善積德,抑或憑藉所信仰的廟中神明的保佑 或給於靈感,才有今日地位。
翻開一頁頁古今中外的首富史,有錢人致富的密碼與傳奇,讓他們贏得先機,早一步找到財神寶庫及實現夢想的方法,也就是——多親近所信仰的廟宇與神祇,了凡四訓的因果教育,以及武財神信仰的文化告訴了我們︰長期捐贈與行善,都能夠致富及改變命運。
武財神玄壇元帥之神威顯赫,說不盡也道不完,百聞不如一見,有感於趙玄壇之靈感與神恩,歡迎大家到台灣各地供奉武財神趙公明廟來朝聖與謁見本尊,共同為歷史見證本書故事中的主角——武財神趙公明玄壇爺公的神威與傳奇。
本書創作過程中,要感謝的人很多,除了五福宮總幹事邱進賢先生、常務監事林元深老先生的鼎力支持,謹在此以最誠懇的心意向大家致敬。
更期望能以本書拋磚引玉,喚起世人對於武財神趙玄壇爺的重視與正信,賜財天下、造福百姓,神恩浩蕩,遍佈全球,恭祝大家財富福具、身體安康、歡喜圓滿。
陳宗賢 謹誌
2010年10月
於臺灣桃園南崁五福宮
財神在世人心目中,是貧富的主宰者,專司迎祥納福、護佑商賈,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富,也是民間供奉的招財進寶之神。諸財神之中最常見的是文、武財神,一般認為「武財神」即是趙公明,「文財神」為比干、范蠡,他們在民間都是屬於所謂「正財神」的範疇,其他的財神則被列為「偏財神」、「準財神」。財神信仰即表達了民眾對物質(財富)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已成為現今民俗文化現象。
華人對中華財神始祖武財神趙公明信仰已久,有各種傳說,《封神演義》說趙公明是商周時人,另有一說是秦時陜西省周至縣人;志怪小說《搜神記》中,則提到趙...
目錄
序
第 一 章 湯王滅夏因桀虐,紂毀商基為紅顏
第 二 章 疾風始知勁草性,板盪方識忠臣心
第 三 章 璞玉不琢不如石,聰明不學不成器
第 四 章 憶昔曾經傷心事,撫今懷抱悲憫心
第 五 章 人心叵測如天候,吉人吉象來相守
第 六 章 懷抱俠客鴻鵠志,常保謙謙赤子心
第 七 章 大鵬展翅志千里,高樓平地起萬丈
第 八 章 金剛需經千萬焠,人傑猶歷多方難
第 九 章 名利容易薰人心,唯獨難買有心人
第 十 章 高官厚爵雖榮耀,不若換得一知心
第十一章 天若作孽猶可避,人若作孽不長久
第十二章 有心遠離是非圈,無力抗拒故人情
第十三章 天外有天天更高,人外有人人更能
第十四章 耿耿忠心誓英烈,熒熒光芒照丹心
第十五章 封神只因昭英烈,威靈顯赫佑生靈
第十六章 作惡莫喜無人見,冥冥自會有天報
第十七章 有苦有難祈協助,無風無浪沐神恩
第十八章 蓁蓁荒原處處危,黑臉武士安人心
第十九章 威鎮北台趙元帥,披荊斬棘五福宮
第二十章 五福臨門家和樂,善人善事結善緣
台灣武財神玄壇元帥信仰協會宮廟介紹
中國大陸武財神廟發展現況
後記
序
第 一 章 湯王滅夏因桀虐,紂毀商基為紅顏
第 二 章 疾風始知勁草性,板盪方識忠臣心
第 三 章 璞玉不琢不如石,聰明不學不成器
第 四 章 憶昔曾經傷心事,撫今懷抱悲憫心
第 五 章 人心叵測如天候,吉人吉象來相守
第 六 章 懷抱俠客鴻鵠志,常保謙謙赤子心
第 七 章 大鵬展翅志千里,高樓平地起萬丈
第 八 章 金剛需經千萬焠,人傑猶歷多方難
第 九 章 名利容易薰人心,唯獨難買有心人
第 十 章 高官厚爵雖榮耀,不若換得一知心
第十一章 天若作孽猶可避,人若作孽不長久
第十二章 有心遠離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