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閱讀當飲食來談的理由
飲食習慣可以提醒我們一些事情,注意偏食的問題。
把閱讀當飲食來談,有兩個理由:一、人言言殊的閱讀,用飲食的分類來整理,比較說得清楚;二、有助於我們檢查一些最基本的閱讀觀念和習慣──譬如偏食的問題。
先從頭回想一下飲食這件事。 飲食,一個人總要經歷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自己沒什麼飲食的能力。所以,從喝母乳(或奶粉)到別人餵食,到自己終於學會用湯匙筷子,都是在這個時候。第二個時期,是身體發育開始,需要豐富而均衡的飲食,並且要開始學習自行覓食。第三個時期,吃多了,喝多了,開始懂得培養自己個人的飲食品味。
把飲食的情況,用來看閱讀,也可以對照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當我們在幼年,認字與閱讀能力都在很起步 的時期,父母給我們講床邊故事(幫我們餵食),為我們採購書籍(教我們使用湯匙筷子),是很有耐心的。進中學以前,大致屬於這個時期。
第二個時期,大約就在中學這六年。如同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需要大量而豐富的飲食,因此一個暑假,醜小鴨就變成白天鵝,胖小弟就成了小帥哥,我們的頭腦也需要自行尋覓大量而豐富的閱讀,以便為人生開啟各種不同的想像 與可能。然而,現實是,中學生在考試為主的體制下,一直是接受各種被塞給他的食材(所謂「填鴨」),卻沒機會學習如何覓食,沒機會學習怎麼咀嚼或享受飲食,更沒機會養成均衡的飲食觀念與習慣。
第三個時期,則在進了大學之後。理想上與理論上,經歷過中學階段範圍廣雜的閱讀之後,這時要認真選擇一些認真攻讀的領域,有點像是赫曼.赫賽所說:「很可能有一種什麼東西都吃的人:從黑麵包到鹿脊,從胡蘿蔔到鯽魚,他什麼都不討厭。不過他仍然可以有三四種特別嗜好的菜。」(〈我最心愛的讀物〉)。而閱讀金字塔的廣博與專精,都要從這個時候真正開始。然而現實是,填鴨填多了,味覺都被破壞了的人,是很難進得了第三個時期的。
一個人的閱讀飲食是否匱乏,和他的購買能力有關係但不大,主要取決於他的習慣和認知。對於身體的飲食,沒有人不一日三餐地提醒自己有沒有進食;對於頭腦的飲食,幾個月不讀一本書的人卻所在多有。如果發現自己經年累月地不讀一本書,不給頭腦進食,那一定是處於匱乏狀態。同樣地,就像我們即使進食,但是如果飲食不均衡,仍然會處於一種匱乏狀態,閱讀也是。閱讀的飲食如果太過偏食,也是一種匱乏的結果。所以,如果把閱讀當飲食來看,不妨先看看飲食是如何分類的。
日常飲食,不外四種。第一種,是主食,像白飯、炒飯、炒麵、水餃、饅頭等等,讓我們吃飽。很多人是不吃主食沒有飽足感的。第二種,是美食,像魚、蝦、牛排、大閘蟹等等,給我們補充蛋白質的高營養食物。第三種,是蔬菜水果,幫助我們消化,吸收纖維質。第四種,是甜食,像飯後的蛋糕、冰淇淋,或日常的糖 果、零食等等。
閱讀,這種給頭腦的飲食,也可以分成四種。
第一種閱讀,是為了尋求人生在職業、工作、生活、生 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這一類很像是讓我們有飽足感的主食。主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生存需求的閱讀」。
第二種閱讀的特質,不求針對你人生的現實問題,提出直接的解決之道,然而,卻可能幫助我們從一個看來間接,但是卻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是什麼。這種閱讀是在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深處的共鳴,思想深處的結晶,很像是飲食分類裡的「美食」。美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思想需求的閱讀」。
第三種閱讀,是為了幫助我們查證閱讀過程中不了解的字義、語義、典故與出處,而進行的閱讀,很像是飲食裡的蔬菜、水果。蔬果閱讀,又可以稱之為「工具需求的閱讀」。
第四種閱讀,和前面三種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一定的目的,不為了尋求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不為了尋找思 想的結晶,也不為了參考或查證,閱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是一種休閒活動,很像是飲食裡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甜食閱讀,又可以稱之為「休閒需求的閱讀」。
和實體飲食分類不同的是,閱讀飲食的四種分類,並沒有 那麼客觀與截然。實體飲食裡,澱粉質多的主食、蛋白質高的美食、纖維質 多的蔬果、糖份多的甜食,可以有一個客觀的分類標準。但是閱讀的飲食裡,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分類,卻 大可能因人而異,各有各的分類標準。對你是主食的,對我可能是美食的;對我是美食的,對他又可能是甜食。
因此,以上所談的閱讀飲食的分類,只是我根據我自己的閱讀需求而做的。你可以另外定義你自己的四種飲食。只是要記得:不論你如何定義自己的四種飲食分類,不要忘記兩件事:一、總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四種分類。二、飲食的重要,貴在均衡。不論你個人如何區分四類飲食,區分之後,總要維持均衡的吸收。
一些不愉快的閱讀飲食聯想
「生吞活剝」──是我們讀書的方法。
「味同嚼蠟」──是我們讀書的感覺。
「死啃書」、「啃死書」──是我們對付考試題庫的絕招。
「填鴨」、「硬塞」──是學校對我們的絕招。
「大補帖」、「大補丸」──是補習班和參考書對我們的招攬。
「消化不良」──是我們對自己的形容。
享受香噴噴米飯的主食閱讀
在某段時間或某個地區,這種閱讀對某些人特別有意義。
由於對體重的注意,我是一個對澱粉相當敏感的人,所以,日常飲食裡,總是儘量少碰米飯或麵食。可是,我在米飯面前的矜持,每次一到日本就垮了。不論住哪家飯店,我早餐總要吃日食。不知為什麼,總覺得他們把米飯煮得特別香、白,一粒一粒地飽滿得恰到好處,吃下去就會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飽足感。
飽足感,真是我們所以要食用主食的理由啊。
前面說過,為了尋求學業、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方法而來的閱讀,是主食閱讀。所以,學生讀教科書;上班族讀企管書、學習電腦書、學習語言書;專業人士進行他自己領域的研究;各種如何理財、如何與家人相處、與同事相處、如何上進、如何面對人生課題的勵志書等等,都屬於這一類。主食閱讀,對有學業、職業、專業壓力的人,特別需要。就像需要體力勞動的人不能沒有主食吃飽肚子,這些人需要完成他們的工作任務,也不能不倚靠主食閱讀。主食閱讀有飽足感,才能讓他們獲得體力去繼續工作。
主食閱讀,可以帶給我們這種飽足感,不但沒有什麼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好。但是主食閱讀的陷阱也在這裡。它帶來的飽足感,一不小心,會讓人誤以為這就很營養了,這就是飲食的全部了。每次看到一些企業人士列出他愛讀的書單,主要是些耳熟能詳的經營策略與理論,就有這種感覺。
這種誤會,會產生兩個風險。 第一個風險是,他會忽略主食的本質,意識不到主食的不足。要談「生存需求的閱讀」,就得知道生存的知識,是隨時間、空間而不停變化的。所以,主食閱讀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在某段時間或某個地區,這種閱讀對某些人特別有意義。但是對一旦過了那段時間的人,或是同一時間不在那個地區的人,或是同一時間同一地區但另外一群人來說,這種閱讀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二十世紀最後一年,有一個主題的書很熱門。那就是「Y2K」。新的千禧年要來臨,大家為了電腦裡「19XX」年到「20XX」年的諸多時間設定,擔心許多程式與資料庫會失靈,所以各種教你如何消除「Y2K」問題的書籍充斥市面,一直到1999年12月31日當天,和「Y2K」有關的生存需求的閱讀,可以說都仍然有其價值。可是,時間才剛過一天,到了2000年1月1日,所有「Y2K」相關的書都失去了吸引力,一夕黯然無光。七年後的今天,「Y2K」的書雖然都不見了,記得「Y2K」的人還有。再過十七年,連記得「Y2K」的人可能都沒有多少了。
這是一旦過了一個時間,原來很有價值與意義的閱讀,就變得毫無意義的典型例子。何況這還是個全球性的話題。其實,絕大部份的主食閱讀,雖然不像「Y2K」的例子那麼極端,但是本質卻毫無不同。三十年前人人上口的企管理論書籍,今天不會有人再談。二十年前人人熱愛的某個艱苦奮鬥成功的人物傳記,今天不會再有人感興趣。十年前人人傳誦的某個以啟發人生為號召的作家,今天沒有人再想到他。而這些書和作家,在當時可是紅極一時,人人爭以為不閱讀就是落伍。
第二個風險是,他會錯過太多其他閱讀美味的可能。打個比方,日常飲食裡,我們都知道主食很重要,但是今天有沒有人餐餐只吃主食,只吃麵、飯?不然,我們為什麼總要不時打打牙祭,吃吃海鮮或牛排,進補一些高蛋白質的營養?同樣的道理,閱讀的時候,也不能把那些教科書、企管書、理財書、電腦書、語言書、如何與家人相處書、如何與同事相處書、如何上進書、如何面對人生書等等,當成閱讀的全部。這些書的書名不論今天說起來多麼響亮有力,一旦事過境遷之後將無人記得。這就是主食閱讀,或是生存需求的閱讀的陷阱。
吃澱粉質會飽,但是光吃澱粉質,很快會餓。只吃主食,一來容易營養不良,二來離發展美食家的品味遙遙無期。
Philip Kotler談Marketing
我有一次主食閱讀的經驗,很難忘懷。
那是讀Philip Kotler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市面上談Marketing,談行銷的書,不知凡幾,但是Kotler光是對行銷裡一些基本詞彙的定義與解釋,就讓我大開眼界,甚至可說是目瞪口呆。
Marketing的書,總不免提到Needs、Wants、Demands這些詞彙。用中文來說,也總是在一些「需要」、「需求」之類的詞上打轉。經常讓人頭昏眼花。Kotler卻三言二語就解釋清楚了。他說:
An American needs food but wants a hamburger.
然後又加了一句:
When backed up by buying power,wants become demands.
Kotler的意思是,need指的是一種人類的基本需求,want指的是一種經過文化與歷史調整過的需求,demand則是一種有購買力在支持的需求。
他三言兩語,就把許多行銷學書裡把你頭都轉昏了的「需要」、「需求」等字眼,解釋得玲瓏剔透。沒吃過好吃的主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好吃的主食。 Kotler就讓我嚐過一次。
他的Principles of Marketing明明是大學用書,但是我 卻像讀小說一樣地大嚼了好久(不過,他其他更通俗的著作裡,卻看不到把need、want、demand講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