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風早年以小說得名,身後半世紀的今日,隨筆更受喜愛和重視。《日和木屐》(原書名《日和下駄:一名東京散策記》)為永井荷風的散文代表作,本書總計收錄隨筆十六篇,其中《日和木屐》十一篇,另有〈傳通院〉、〈銀座〉、〈遊里今昔〉、〈放水路〉、〈百花園〉等五篇。
.加入與荷風相關的現代東京街景照及地圖QR CODE,以助讀者跟隨荷風的腳步進行文學之旅。
.傅月庵(作家、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序文
李清志(作家、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柯裕棻(作家、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
賴振南(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推薦
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錢財,也毋需朋友,獨自隨心所欲,慢活過日子,種種思慮後的結果之一,即為漫步市內遊蕩。
東京,是個讓荷風又愛又恨的地方。
生於極欲趕上西方經濟工業技術、文化全面西化的明治年代,荷風痛心於所謂的文明,在毫不吝惜地摧毀著這座江戶城,致使面目全非甚至不倫不類,不協調的市街光景讓他深感厭惡。然而,他認為無論如何醜陋、污穢,既然居住於此、朝夕於此送迎,必得於醜陋中尋出幾分美,於污穢中看出幾些趣味。荷風的出生地小石川和江戶衰亡期的唯美主義,孕育了他對藝術的狂熱。而何謂日本之美?
深藍茄子結實之秋日、夕靄中萬家燈火時,或高台林木一舉妝點成新綠之初夏晴日。抑或是無數污穢襤褸雜物,有如旗幟般置於屋頂和窗台上曝曬。裸露黝黑身體的男人、綁著骯髒腰帶的女人,還有背孩子的小姑娘⋯⋯如此壯觀的景致,形成一種出乎意料的美麗和威嚴——小小陋巷已是一渾然調和的藝術世界。
對荷風而言,漫步中看到的人事景物,均是令人回想辰巳往昔之物:廟會裡彈奏三味線的盲女、說書老頭、迷上美艷的澡堂女子的木匠兒子⋯⋯。
市中散步為一種美學的感悟之旅、一種追憶往昔歲月的感官憑藉,以他的話語即「僅是一種時刻想追求寂寞而禁止不了的情慾而已」。
《日和下駄:一名東京散策記》為永井荷風的散文代表作,本書另包括五篇荷風的散步隨筆:〈傳通院〉、〈銀座〉、〈百花園〉、〈遊里今昔〉、〈放水路〉。
足履木屐、手持蝙蝠傘、黑提包,行遍繁華下町、隅田川、吉原遊里;
遊蕩暄嘩的日光街道,冷眼旁觀眾生相,選擇一個人孤獨地活著。
以一景一物,嘆息、緬懷那些不復返的往昔歲月。
作者簡介:
永井荷風(1879~1959)
日本小說家、隨筆家。本名永井壯吉,號斷腸亭主人,金阜山人。1879年出生於東京市小石川。父親永井久一郎為明治政府的官僚、實業家與漢詩人。受到喜愛日本歌舞伎的母親恆所影響,荷風入岩溪裳川之門學習漢詩,並師從荒木古童學習尺八。
1897年,荷風隨父到上海,得以近距離體驗中國文化。回國後發表遊記〈上海紀行〉,被視為其處女作。1902年,發表《野心》、《地獄之花》等小說,深受十九世紀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的影響。1904年留學美國,稟承父志於當地從事銀行工作,四年後轉赴巴黎,其後荷風把兩地的見聞寫成《美利堅物語》和《法蘭西物語》。
1910年,在森鷗外與上田敏的推薦下,任教於慶應義塾大學文學科,講授法國文學。同年五月,創辦《三田文學》。1914年,「日和下駄」開始於《三田文學》上連載,1915年結集成書。荷風深愛於東京市內散步,寫意地觀看下町百態,眷戀江戶文化藝術;對於當時東京市不斷想模仿西方都市外觀深感厭惡,形容為「空洞的西洋式偽文明」。
晚年,荷風定居於市川市,1959年由於胃潰瘍發作吐血,導致窒息死亡,得年八十。
主要作品包括:隨筆《日和下駄》、《斷腸亭日記》、《茶餘集》、《江戶藝術論》、《法蘭西物語》等。小說有《狐》、《濹東綺譚》、《梅雨前後》等。
章節試閱
〈日和下駄〉
比常人高的我,總是足履木屐、手持蝙蝠傘信步而行。無論天候如何晴朗,若無木屐和蝙蝠傘,心就難安。此緣於對年中溼氣重的東京天氣,全然不抱信心。善變者,非僅是男人心、秋日天空及上位者的政事。春日賞花時,午前還是晴空萬里,午後二、三時若非起風,傍晚也不免來一陣雨。一入夏之土用1,驟雨隨時而至,甚難預料。多變的天候、難料的降雨,原本為昔日小說中才子佳人締結難捨契緣之媒,今日之世,戲曲終場時,幸得一場驟雨,作為掩人耳目之帷幕,而在某處上演極盡纏綿的男女偷情戲,並非少見。閒話休說,論及木屐之效用,何止僅限於難測之雨。天氣持續晴朗之冬日,山邊一帶紅土冰融霜解,有此木屐又何在意? 鋪柏油路的銀座、日本橋之大街,溝水亂濺、泥濘橫溢,有此木屐又何足驚?
我一如既往,足履木屐、手持蝙蝠傘信步而行。
市中散步,為自孩提時期以來之愛好。十三、四歲,吾家曾經短暫由小石川移至麴町永田町官舍。彼時當然尚無電車。我前往神田錦町私立英語學校時,走進半藏御門,穿過吹上御苑後頭古松鬱鬱青青的代官町大街不久後,邊眺望二之丸、三之丸的高聳城牆及深邃護城河,渡過竹橋沿平川口御城門對面的昔日御搗屋、今之文部省,走到一橋。如此路程絲毫不覺得遠,起初反而感到事事珍奇而樂在其中。沿宮內省後門斜向之兵營土坡山腰,有一棵高大朴樹。彼時,樹蔭土坡下路旁有一口井,無論夏冬有賣甜酒、有賣大福餅、有賣豆皮壽司、有賣甜湯都在此卸擔,等候往來路客停歇惠顧。也曾有車伕、馬伕多達五、六人,圍坐休息用餐。從竹橋進到御城內代官町大街,對步行者不算一回事,對拉車者可是一條漫長之上坡道,此處正當坡道之中途。東京地勢即為這般,往麴町、四谷漸次變高。夏日炎炎,由學校返家歸途,我也同車伕、馬伕般以井水擰毛巾拭汗,登上土坡大朴樹下歇憩。那時分,土坡上已豎起「禁止攀爬」之立牌,若不在意禁令顧自登高,隔著護城河能遠眺街町。如此能遠眺者,不限此處,從外城溝松蔭往牛込小石川高台眺望,同樣可見東京之絕景。
我由錦町返家時,轉過櫻田御門到九段,總愛繞道而行,穿過耳目一新的街道,頗饒趣味。約一年後,我對途中光景有些厭倦時,吾家再次遷回小石川舊宅。那年夏日起,開始前往兩國游泳場,此番的繁華下町和大川河岸光景,益發引人興致。
今日在東京市內散步,對吾身而言,只是回溯從出生至今的過往生涯之追憶。加之,時勢變遷,日日皆有往昔名勝古蹟遭破壞,散步市內,悲哀無常的寂寞詩趣油然而起。大凡想玩味近世文學所表現之頹廢詩情,毋需遠赴埃及、義大利,只消在今日的東京走一回,無處比東京更叫人哀戚感傷。今日看過之寺門、昨日歇憩之路旁大樹,再來時,必定已成租屋或工廠。何況毫無歷史緣由之建築物,及未經歲月淬煉之樹木,不知何故總引人發自內心的悲傷仰望之。
自古以來,江戶名所就無足以誇耀之風景和建築。寶晉齋其角在《類柑子》一書中有云:「雖則隅田川聲名流傳,然比起加茂川、桂川遠為遜色而不足道矣。若有山巒,為其所願。目黑為古之舊所,山坡有趣,卻失之迢長而水勝離遠,似嵯峨而為不寂寥風情。王子無宇治柴舟屢屢可入眼之山島,護國寺似吉野有千樹櫻花,櫻吹雪之景致卻無水流,令人遺憾。移奉住吉大神之佃島,岸邊少姬松、拱橋乏情趣。宰府徒有崇奉之名,以曬斗篷取代染川之色彩,以埋垃圾取代寄相思予思河。都府樓觀音寺之唐畫,不提也罷! 裸露大鐘的報恩寺白色屋甍,有如屏風矗立般無趣。樹木稀疏,梅花葉不紅,三月暮春藤繞迴廊,擺宴歡聚,心不留野……云云」。而且,其角認為江戶名所中,唯一無瑕之名作,僅有《快晴富士》而已。此恐為對江戶風景最公平的批評吧! 江戶的風景、堂宇大抵不及京都、奈良。儘管如此,對於在此都會出生者而言,此都會的風景必然會產生特別之趣味。此事從古來有關江戶名所之案內書、狂歌集、繪本之類大量出版看來,就可容易推測而得。太平盛世的武士、町人,喜愛觀光、遊山。喜愛花草、眺望風景、探幽訪勝諸事,被視為最高尚的風雅嗜好而為人所尊崇,實際上未必真有那般興趣盎然,時而也僅以此炫耀人而已。依我私見,江戶人探訪江戶名所最盛期,似在狂歌全盛的天明年(一七八一—一七八九)間之後。對江戶名所持有興趣者,不能不具有江戶輕文學3 之素養。甚而言之,非得有戲作者氣質不可。
最近,我足履日和下駄,再度「喀拉、喀拉」開始於市內散步,當然是受江戶輕文學所感化。然而,我個人的趣味當中,自然也混有近世趣味主義之影響。一九○五年巴黎有名喚安德烈.阿雷的新聞記者,以看戲的心情觀察社會百種現象並寫下徒步觀物記事,再與遍訪法國各州都市古蹟的印象記合併,題為《漫步》(En Flanant)一書公開發表。彼時,也有一位名喚安立.波魯道的評論家,趁此機會剖析何謂趣味主義。此處自是無介紹之必要。我僅是事先說明西方也有人在市內散步,對於觀察近世世態及過去遺物感興趣之傾向。阿雷為西方人,其態度當然不似我這般對社會漠不關心及有意躲避。此為國情各有不同吧! 他並非無事可做,迫於無奈才去散步。而是有自覺、有企圖地觀察社會。然而我則無特別應盡之義務和責任,換言之,一身宛如隱居者。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錢財,也毋需朋友,獨自隨心所欲,慢活過日子,種種思慮後的結果之一,即為漫步市內遊蕩。
閱讀法國小說,描述出身沒落貴族家庭,憑藉僅有遺產總還能讓自己衣食無缺,卻無餘錢可資享受浮生之樂或與人周旋酬酢,無為無能度過虛幻、寂寞一生者何其多。這幫人也想從事足以成名世間的專門研究卻無此資質,也想覓尋工作卻無此能力。莫可奈何下,只得以習畫、釣魚、走訪墓地等毋須花費的方式過日子。我的境遇與彼等迥然不同。然而,其行為及感慨大抵相同吧! 當今的日本和文化爛熟的西方大陸社會不一樣,不拘有無資金,只要自身有幹勁,可為事業多如牛毛。世間男女烏合之眾群聚演戲,只要標榜「藝術」二字,自有客源而至。只要誘發鄉下中學生的虛榮心,招募投稿,經營文學雜誌亦非難事。假慈善和教育之美名,脅迫弱勢藝人廉價演出,強賣門票四處公演,即可不勞而獲大賺一筆。從對富豪的人身攻擊,漸漸以強悍而聞名,一旦私囊漸飽、抓緊時機,搖身一變擺出一副上流紳士的模樣,不久也能躋身國會議員。恐怕沒有哪一國比當今日本,有如此多事情可為且容易為者。然而,若不願以此作風處世而潔身者,肯定得自行退讓。另外,搭乘市內電車,為趕往目的地,每當車子一停站,不顧體面及風度,撥開旁人粗魯地跳上車的蠻勇不可無。自忖無此蠻勇,與其痴痴等待空電車,莫如徐徐龜步於無汽車的小巷或未遭都市更新破壞的老街。行走市內道路,未必得搭乘市電車。若能忍受略微延遲,則可悠悠然闊步之道路不知凡幾。同一道理,現代生活未必非得以美國式的努力主義才能填飽肚子。只要心中未存有那種留著鬍子、身著西服去嚇唬呆子的所謂鄉下仕紳的野心,縱使身無分文,亦無可稱為友人的共謀者、可稱為前輩或老大可資阿諛的對象,那麼可優游自適營生的方法也是不少吧! 同為路邊擺攤,與其留著鬍子、身著西服,以演講者腔調做醫學說明欺哄賣藥,不如默默於後街廟會烤銅鑼燒或捏麵人。與其像最近那種裝扮成苦學生模樣的行商,趾高氣揚地踏著響亮腳步聲,拉開人家的格子門,帶著鄉音高聲喊道:「太太在家嗎? 」分明就是強人所難的惡劣行徑,不如往昔腳履草鞋、頭戴斗笠,四處叫賣黃石蛉、蟲百蠟、箱根山山椒魚或越中富山的千金丹。秋日夕暮、冬日清晨,聽聞此叫賣聲,未知有如何之感傷、寂寥啊!
我之所以踽踽獨行,非為讚美東京新都會的壯觀而論其審美之價值,熱切探訪江戶舊都的古蹟也非為主張保存。若問為何? 我認為現代所謂主張保存古美術之徒,正是妨礙古美術風趣之原因,古神社古寺圍以鐵鍊、塗漆立牌上斗大「禁止如何如何」也就罷了! 以保存古神社古寺為名,行承包修繕工程之實,此行為等同破壞之暴舉,在此我毋庸特地舉出實例。是以,我能夠漫無目的到處行走,隨心所欲書寫。因為與其在家看妻子歇斯底里的臉龐,對浮生感到絕望或遭新聞雜誌記者突襲,使得特意清理的煙灰缸又堆滿煙蒂,閒暇之時不如出外漫步。「走吧! 走吧! 」的念頭一來,我就悠哉悠哉、慢條斯理地到處繞呀繞。
原本是毫無目的的散步,若強要說有何目的,那就是當我不經意手持蝙蝠傘、足履日和下駄行走時,來到電車線後方殘留都市更新前的老街,或仰望寺廟眾多的依山小巷中的樹木,或見到架在溝渠、護城河上不知名小橋等,總覺周圍寂寞的光景調和了我的感情,一時之間令我產生難以離去的心緒。心扉為那些無用感慨所打動,比什麼都欣喜。
〈日和下駄〉
比常人高的我,總是足履木屐、手持蝙蝠傘信步而行。無論天候如何晴朗,若無木屐和蝙蝠傘,心就難安。此緣於對年中溼氣重的東京天氣,全然不抱信心。善變者,非僅是男人心、秋日天空及上位者的政事。春日賞花時,午前還是晴空萬里,午後二、三時若非起風,傍晚也不免來一陣雨。一入夏之土用1,驟雨隨時而至,甚難預料。多變的天候、難料的降雨,原本為昔日小說中才子佳人締結難捨契緣之媒,今日之世,戲曲終場時,幸得一場驟雨,作為掩人耳目之帷幕,而在某處上演極盡纏綿的男女偷情戲,並非少見。閒話休說,論及木屐之效用,...
目錄
序 荷風習習。屐聲叩叩。 傅月庵
日和木屐
第一 日和木屐
第二 淫祠
第三 樹
第四 地圖
第五 寺院
第六 水附渡船
第七 小巷
第八 閑地
第九 懸崖
第十 坂坡
第十一 夕陽附富士
散步隨筆
〈傳通院〉
〈銀座〉
〈遊里今昔〉
〈放水路〉
〈百花園〉
譯後記 都市觀察家:永井荷風(林皎碧)
荷風年表
序 荷風習習。屐聲叩叩。 傅月庵
日和木屐
第一 日和木屐
第二 淫祠
第三 樹
第四 地圖
第五 寺院
第六 水附渡船
第七 小巷
第八 閑地
第九 懸崖
第十 坂坡
第十一 夕陽附富士
散步隨筆
〈傳通院〉
〈銀座〉
〈遊里今昔〉
〈放水路〉
〈百花園〉
譯後記 都市觀察家:永井荷風(林皎碧)
荷風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