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新觀念‧新公衛
隨著經濟發展、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及民眾教育程度的提升,其疾病型態與健康需求亦隨之轉變,進而影響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功能及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本書以新時代的公衛觀念來編寫:
‧由賦權/充能(empowerment)概念說明公共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以健康促進的角度切入公共衛生護理工作。
‧強調社區發展與社區健康營造之觀念。
‧資料新穎:收錄健康城市、社區健康營造、2004年起健保提供50~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2005年起健保提供孕婦愛滋病毒檢查、2005年公布之性騷擾防治法、2005年衛生署新彙編「更年期何爾蒙療法衛教手冊」內容、健康促進學校、2006年取消麻疹疫苗接種、SARS與禽流感防治等內容。
作者簡介:
李怡娟 洪淑君 江貞紅 杜淑雲 楊慧貞 顏效禹 嚴毋過 沈桂枝 王燕慧 李麗燕 楊雅惠 王淑諒
章節試閱
第一篇 緒論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與公共衛生護理的 新工作模式──賦權/充能
一. 社區健康營造對於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的影響
我國衛生署保健處於1999年底正式將「社區健康營造計畫」列為國民健康計畫三年草案之重點工作,由此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健康城市」理念,透過官方的行政系統及資源注入,在台灣的各鄉鎮社區中,正蓬勃發展及持續。WHO(1986)指出「健康城市的推展,乃需透過民眾的主動參與,使其具備參與的能力及權力,進而對整體環境及社區參與產生關懷意識,以便能夠擴展及運用社區內、外的資源,持續性的創造及改善物理及社會環境,使得社區中的居民可以彼此的互助、支持,執行其日常生活功能及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公共衛生護士如何在營造健康社區/城市的過程中,形塑重要的專業性角色與功能,是當前重要的議題。
社區健康營造工作乃在於建立民眾參與社區的契機與機制,共同建構出一個支持性的環境。社區賦權是一個達成上述目標的過程與結果!社區賦權是社會行動的過程,過程中,個人與組織運用他們的技巧與資源,透過集體的力量來改變社會性與政策性環境的情境,以獲得其對生活的掌控能力(Wallerstein & Berntein, 1994)。
因此多位國內外的學者已提出公共衛生護理新的工作模式──賦權/充能式的與民眾建立夥伴關係(empowering community-as-partnership),作為其執業的核心價值與實務準則(李怡娟,1995;李怡娟、武茂玲,2001;Anderson & McFarlane, 2000)。Chinombo(1998)強調要促進民眾參與,必須透過賦權社區來達成。賦權社區必須要了解、整合及動員社區中的資源,包括發展領導才能、社區系統與社區支持網路(Kar, Pascual, & Chickering, 1999)。在Rothman與Tropman(1987)所提出的三個社區組織模式中的社區行動模式(social action model),其主張結合社區力量,以尋求權力(power)與資源(resources)的再分配,甚至達到政策改變目標。因此發展出一個社會行動模式正是賦權社區的重要結果。除了社區自行界定他們自己的問題和解決方式,透過民眾廣泛的參與社區事物,共同來決定社區目標與行動方案,以有效的解決社區問題,這是屬於社區組織中的社區發展模式(Rothman & Tropman, 1987),因此賦權社區重要的是達到資源分配的公平性,透過政治行動,達到社會改革(Wallerstein, 1992)。這個目的與WHO所提倡健康城市中所倡導的重要目標「……發展地方性的相關計畫,以增加健康服務利用的可近性,減少因不公平所帶來的健康危害,發展地方性因地制宜的健康政策,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使得社區能夠增加對健康決定因素的控制過程……」,相互吻合。
公共衛生護士對於社區民眾的服務已無法單以衛生教育來滿足多樣且複雜性的需求,而需要進一步協助社區民眾能夠發展自我決策、協助資源取得、透過夥伴關係的建立以培養民眾相關技能,使民眾建立自信心與向心力,而逐漸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及決策者。因此,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與社區民眾建立起夥伴關係的過程中,其互動關係並非以專家或顧問的角色來呈現,而應是以促進者或合作夥伴的角色來扮演(Fetterman, 1994)。
二. 公共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概念──賦權/充能
健康是個人與其更大系統(system)間的互動、參與、接受及給予的過程,因此目前一些用於社區護理實務的模式或是架構都是以系統理論為出發,再予以修正或調整,例如大家所熟悉的Neuman的系統理論,Andersen及McFarlane 的「以社區為夥伴」模式及Helvie的能量模式等。然而最重要的不是只在於關心變項的種類有哪些?或之間的關係如何?而是在於串聯概念間的核心價值及社區行動力的依據所在,社區護理實務中的概念架構及行動指引必須是以正向、積極的理念,來激發個人、團體及社區的潛能為重點,取代過去一直以來建立在以「醫療-疾病-治療」為基礎的服務模式與概念(Anderson & McFarlane, 2000)。往往專業人員的功能在於找出疾病/問題、提供一些與服務對象有隔閡的專業知識,提供的所謂「專業知識」大都無法融合與落實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更遑論其能夠藉由疾病或問題的發生因而轉變為正向的生活態度與健康行為,產生更正向且積極的促進健康行為的動力與能力。因此「賦權/充能」式的工作模式是在為公共衛生護理消極的找尋病徵與解決健康問題的工作方式,找尋一條新的出路!
公共衛生護士能提供以「賦權/充能」概念的衛生教育指導的工作,在過程中,不會一味的只關注於所提供的專業知識或是保健資訊上,反而積極地進入服務對象所處的環境與情境中,與他們一起共同探索與尋找專業知識或是醫療保健資訊對他們的意義,找出影響其了解專業知識或是醫療保健資訊的困難及阻力為何,並進一步探索了解其執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困難為何,透過與服務對象一起討論後的方法與途徑,喚起其對自身健康的關心,協助他們能夠將專業知識透過能夠吸取與接受的方式,加以轉換,以增強他們實行健康促進行為的自我效能,能有把握及能力去達到民眾與公共衛生護士共同設定的健康促進目標(李怡娟,1999)。
第一篇 緒論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與公共衛生護理的 新工作模式──賦權/充能
一. 社區健康營造對於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的影響
我國衛生署保健處於1999年底正式將「社區健康營造計畫」列為國民健康計畫三年草案之重點工作,由此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健康城市」理念,透過官方的行政系統及資源注入,在台灣的各鄉鎮社區中,正蓬勃發展及持續。WHO(1986)指出「健康城市的推展,乃需透過民眾的主動參與,使其具備參與的能力及權力,進而對整體環境及社區參與產生關懷意識,以便能夠擴展及運用社區內、外的資源,持續性的...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公共衛生及護理的重要性
第二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定義及工作特性
第三節 我國公共衛生護士角色近代的演進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與公共衛生護理的新工作模式──賦權/充能
社區健康營造對於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的影響
公共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概念──賦權/充能
第五節 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組織及公共衛生護理業務範圍
第六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專業能力與展望
第2章 健康促進
第一節 健康促進之意義
第二節 健康促進模式
個人層次的健康促進模式
社區層次的健康促進模式
第三節 個人健康危險評估及健康促進評估
個人健康危險評估的概念
健康促進的場所
健康促進評估
第四節 護理人員在健康促進之角色功能
第五節 國內現行健康促進政策與未來展望
第3章 流行病學概論
第一節 流行病學的定義、目的和研究範圍
第二節 疾病概論與三段五級的預防
疾病自然史
三段五級預防
疾病的致病模式
第三節 因果關係、生命統計與篩檢之介紹
因果關係的判定條件
生命統計
篩檢
第四節 流行病學方法簡介
描述流行病學
分析流行病學
實驗流行病學
第五節 流行病學在社區衛生護理的應用
第4章 衛生教育
第一節 衛生教育的概念
第二節 衛生教育的模式與原則
衛生教育模式
衛生教育的原則
第三節 衛生教育計畫步驟
策動、評估與診斷
擬訂目標
擬訂計畫
執行與評值
第四節 衛生教育方法
第5章 社區發展與護理評估
第一節 社區概念
第二節 社區發展
第三節 社區護理過程
社區健康評估方法
社區診斷
社區健康計畫
社區健康計畫的評價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
健康城市之定義與緣起
健康城市之條件
社區健康營造的意義
國內社區健康營造發展情況
社區健康營造的方法與策略
第五節 社區資源應用
社區資源的概念
社區資源的運用
第6章 家庭護理
第一節 定義及重要概念
家庭的類型
家庭的功能
第二節 家庭護理的重要性與目標
第三節 家庭發展與保健
第四節 家庭內在結構
家庭關係複雜性定律
家庭內在結構四個基本要素
第五節 家庭評估及其工具
家庭評估模式
家庭評估工具
第六節 家庭個案管理
分段管理與分科管理
個案管理程序
個案管理案別與工作重點
第七節 家庭訪視
第八節 護理過程於家庭護理之應用
家庭護理診斷
護理計畫
護理措施
評值
第7章 婦幼衛生
第一節 婦幼衛生的現況與工作內容
婦幼衛生的意義及目的
台灣地區婦幼衛生的現況與政策
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內容
第二節 優生保健
優生保健的意義與目的
遺傳疾病
優生保健服務項目與內容
優生保健實施方針與未來工作目標與策略
合法人工流產條件
第三節 青少年健康問題與相關保健
第四節 人口政策與家庭計畫
人口政策的意義與目的
人口組成的種類
家庭計畫
第五節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於婦幼衛生及青少年衛生保健的角色與功能
第8章 中老年人的護理
第一節 中老年人定義與健康老化
中老年人的定義
健康老化與中老年疾病防治
第二節 中老年人常見的身、心、社會問題
第三節 中老年病之危險因子
第四節 中老年疾病防治的政策與方向
第五節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對中、老年人的護理要項及職責
第9章 慢性疾病與護理
第一節 慢性病概論
慢性病的定義及特性
慢性病的分類
慢性病的危險因子
第二節 慢性病的衝擊
第三節 常見慢性病個論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症
腦血管意外
惡性腫瘤
第四節 公共衛生護士於慢性病護理的角色
第10章 長期照護
第一節 長期照護的定義、特性與重要性
第二節 長期照護的理念與目標
第三節 台灣的長期照護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
行政組織
服務模式
重要政策與法規
供需概況
第四節 出院準備服務
第五節 居家護理
居家護理定義與目的
收案方式
照護內容
收費標準
居家護理服務品質指標
第六節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於長期照護中的職責
第11章 學校衛生與護理
第一節 學校衛生與學校衛生護理之定義、重要性及模式
第二節 學校衛生與護理、學校衛生計畫之發展
學校衛生與護理之發展
學校衛生計畫之發展
第三節 我國學校衛生的行政組織
第四節 學校衛生的工作模式
學校衛生政策
健康服務
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學校物質環境
學校精神環境
學校與社區之聯繫與合作
第五節 學校衛生護士的角色與功能
第12章 職業衛生與護理
第一節 職業衛生及職業衛生護理的意義
第二節 職業與健康、職業意外傷害事故與職業病
職業與健康
職業意外傷害事故
職業病
第三節 我國職業衛生的行政組織與相關法令
第四節 職業衛生護士的角色與功能
第13章 傳染病防治
第一節 傳染病概論
傳染病之定義與分類
傳染病致病模式
新興傳染病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傳染病的防治原則
預防接種
傳染病之初段、次段、末段預防
傳染病發生時之一般管制步驟
第三節 台灣地區重要傳染病個論
結核病
病毒性肝炎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
腸病毒群感染
登革熱
梅毒
日本腦炎
水痘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
第14章 環境衛生
第一節 環境衛生的定義與工作範圍
第二節 飲水衛生
水媒疾病
水質檢查
水質處理
水源與用水設備維護
第三節 廢棄物與汙水處理
廢棄物處理
汙水處理
第四節 病媒管制
第五節 房屋衛生
空氣品質
溫度與溼度
光線
防止噪音
第六節 公害防治
空氣汙染
水汙染
熱汙染
噪音汙染
第七節 護理人員於環境衛生工作之角色功能與職責
第15章 食品安全衛生
第一節 食品安全衛生的定義與行政組織
第二節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
第三節 食物保存與選購
第四節 食品中毒與處理
食品中毒的定義
食品中毒的現況
食品中毒的原因
食品中毒的種類
附錄
附錄一 丹佛II嬰幼兒發展篩檢測驗
附錄二 全民健保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之健康檢查項目
附錄三 優生保健法
附錄四 老人福利法
附錄五 學校衛生法
附錄六 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
附錄七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附錄八 傳染病防治法
附錄九 傳染病個案(含疑似病例)報告單
附錄十 食品衛生管理法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公共衛生及護理的重要性
第二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定義及工作特性
第三節 我國公共衛生護士角色近代的演進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與公共衛生護理的新工作模式──賦權/充能
社區健康營造對於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的影響
公共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概念──賦權/充能
第五節 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組織及公共衛生護理業務範圍
第六節 公共衛生護理的專業能力與展望
第2章 健康促進
第一節 健康促進之意義
第二節 健康促進模式
個人層次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