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本著對海洋休閒活動的熱愛,以圍繞台灣四周的海洋中逐漸受到重視的海洋活動為主題,深入淺出的闡述海泳、潛水、獨木舟、衝浪、風帆及動力小船與遊艇等海洋活動的理論、活動設計與實例,其中作者以數十年來指導學生進行各項海上活動的實際經驗,詳細說明各項活動的技巧與注意事項,〈水中遨遊〉一章更是作者與學生們共同開發的創新海洋活動項目,歡迎對海洋活動有興趣的人士推廣體驗。書中尚結合日常生活科學理論,來闡述海上活動的學理,以期從事海洋休閒活動時,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使技能精益求精,成為知能合一的海上休閒活動專家。同時本書也蒐集各種海上活動的實例現況,協助讀者更容易了解入門的訣竅。
為了確保海上活動的安全,了解遇到落水、棄船等情形時,如何自救與求救,本書特別於〈海上遇險與救難〉一章中予以詳細闡述,並以海上求生實際案例作檢討說明,建立大家對海洋的認識與了解,消弭以往對海洋的誤解與恐懼,進而親近海洋,喜愛海洋。
台灣為海洋國家,政府也以「海洋立國」、「海洋興國」為口號,期盼國內各項海洋休閒活動的風氣能逐漸蓬勃發展,提供國人更多休閒生活的享受與體驗,並藉此引導國人對海洋教育與海洋文化做出另一種角度的省思,破除以往恐海的迷思,本書希望以鴨子划水的態度,持續在我國海洋教育的革新上貢獻一點心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向海重要的一步
浪漫的說法,蒼翠海島如藍色大海攏在懷裡的珍珠;現實來看,海島體質先天不足,土地面積及陸地資源必然有限,地狹人稠、擁擠、競爭,將是海島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限制。
海島的確缺少大陸型國家地大物博的優勢,但老天似乎公平的給予海島形勢開放的長處,島上生態如來來去去的候鳥和游魚,因流動而繽紛多元,海洋如血脈般流動海島的生機,海島的競爭力在於走出有限,面向無垠。
種種因素讓我們並不親海,政治解嚴多年,岸上諸多桎梏鬆綁解禁,而我們的海洋似乎還處於戒嚴狀態,仍見不合時宜的法令處處限制一般民眾從事海域活動,整個社會也並不鼓勵我們親近大海;岸上早已春風拂面,我們的海仍待破冰解凍。台灣成為普遍不接觸海、不尊重海的海島,成為與海洋關係極不合理的海島,與海的深遠隔閡會讓我們因而得不到大海給的養分,不知覺中糟蹋了老天給予的海洋天賦,長此以往,我們將失去向海發展的機會,將失去海島社會最優勢的競爭力。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行海洋教育,政府高層應該已經意識到,當海島普遍缺乏海洋自覺,諸多不合理的海島社會現象已如骨牌效應般一一浮現。然而,人究竟是陸生動物,轉向海域發展,並不是今天覺悟明天就能大步下海發展,轉向海洋發展不單單只是投資海洋硬體設備那麼容易的事,各項海洋專業的培養需要時間,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整個社會是否形成鼓勵我們向海走出去的文化趨勢。
向海這一步將點滴累積才有可能,緣於過去不合理的隔閡,如今的海洋教育已經沒有時間停留於理論或口號層次,而應該是實際行動,以實際行動接觸、學習、認識我們的海,海洋活動是一條方便的途徑。
《海洋活動設計》這本書,是蘇達貞教授自1985年回國任教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累積二十五年從事海洋活動推廣的經驗,並與七十七位學生多年來一起留下的海洋活動推廣紀錄,是一部相當實用的海洋活動參考書籍。
台灣過去海洋活動較為缺乏,無前例可循的情況下,如何踏出第一步往往形成困擾。《海洋活動設計》這本書提供多樣海上活動,並且從心理、知識、裝備、技術、注意事項、活動設計參考、遇險救難等,鉅細靡遺且實用的提供詳盡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如此完整且實用的海洋活動參考書,確為台灣首創。
與蘇老師認識於2009年海洋大學獨木舟環島成果發表會上,當時就十分敬佩蘇老師「敢」帶領學生,從事如此大規模、大格局海上活動計畫的膽識。這本書中詳實記錄了這段創舉與壯舉,說明了「細膩規劃、謹慎籌備」是海洋活動能夠圓滿的關鍵,如蘇老師常說的:「偉大的冒險家,從不做冒險的事。」
大海並非過去我們所認知的黑暗和凶險,這本書告訴我們,無知、魯莽、輕忽、不懂得尊重,才是最大的危險。
與蘇老師認識僅僅一年,見面可能不到十次,最近一次見面是2010年從花蓮磯崎划獨木舟到鹽寮漁港的海上。這趟航行我心裡歡喜,多麼幸運能認識一位兼具海洋專業與海洋夢想的人,更難得的,蘇老師的專業不只是理論,他將所學運用於實踐夢想,這樣的浪漫顯然源自海神。
多麼榮幸能為台灣向海發展這麼重要的一步寫序。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廖鴻基 謹誌
名人推薦:推薦序:向海重要的一步
浪漫的說法,蒼翠海島如藍色大海攏在懷裡的珍珠;現實來看,海島體質先天不足,土地面積及陸地資源必然有限,地狹人稠、擁擠、競爭,將是海島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限制。
海島的確缺少大陸型國家地大物博的優勢,但老天似乎公平的給予海島形勢開放的長處,島上生態如來來去去的候鳥和游魚,因流動而繽紛多元,海洋如血脈般流動海島的生機,海島的競爭力在於走出有限,面向無垠。
種種因素讓我們並不親海,政治解嚴多年,岸上諸多桎梏鬆綁解禁,而我們的海洋似乎還處於戒嚴狀態,仍見不合時宜...
章節試閱
第1章 認識海洋
第一節 認識海洋
一.海水的顏色
從陸地看海洋,海水是藍色的,可是拿透明的杯子裝起海水,海水卻是透明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太陽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波組成,海水的顏色決定於海水對太陽光線的吸收和反射狀況,這七種光波裡面,紅光的波長最長,紫光的波長最短,波長越長的光越難穿透海水。因此,當太陽的光線照射到海洋的時候,紅光、橙光在水深20公尺以內即被吸收,黃光、綠光穿透得更深一些,只有少許的深藍光譜可以穿透100公尺以下的海洋,所以呈現一片蔚藍的汪洋大海。穿透海水的光線除被吸收外,並會受到海水中懸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而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吸收和反射太陽光。例如沿岸海水多呈現出綠、黃和棕色,部分原因便是由於受到海水中懸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所致。
透明無色的海水隨著風浪衝擊海岸激起的浪花卻是白色的,這是因為浪花是海水與空氣混合後造成光線的散射(不同方向的折射與反射)景象。
二.海水的鹽分
地球剛開始形成時的海水是由水蒸氣、雨水組成,並不會像現在海水嚐起來有鹹味。後來因為地球表面經年累月受到風吹日晒的影響,將岩石中的鹽分與其他礦物質逐漸釋放出來,再遇到天氣的變化,雨水把這些物質帶到溪流或河川,最後流進了大海裡。長久以來,海洋不斷地吸收這些鹽分,於是變得一天比一天鹹。可是海水不會一直變鹹,因為超過海水所能吸收的多餘鹽分會沉澱結晶,最後海水就維持穩定的鹹度。
三.海水的物理性質
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的重量,即密度=重量/體積,它是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函數,溫度升高時,密度減小;鹽度增加時,密度增大。在標準狀態下,空氣、純水與海水的密度值如下:純水密度=1.00 g/cm3(每1立方公分體積的水其重量是1公克),海水密度=1.03 g/cm3,空氣密度=1.3×10-3g/cm3。
人體平均密度約為1.026 g/cm3,比純水重,比海水略輕,理論上人體在海水中應為浮體,浮在海面上不會下沉。
相較於垂直於海平面上好幾公里的大氣層空氣的總重量所造成的壓力(也就是所謂的大氣壓力),是每平方公分約為1公斤(即一大氣壓=1 kg/cm2),此壓力大約和10公尺高度的海水壓力相同,也就是說海平面下因為海水的重量造成每下降10公尺就增加一倍的大氣壓力。
相較於陸地上空氣的溫度,隨著太陽光的照射,日夜的溫差往往超出攝氏10度以上,海洋上的海水溫度,日夜的溫差極少超出攝氏1度,這是因為海水比熱大,具有吸熱慢、散熱也慢的特性,白天的陸地吸熱快,過高的溫度可被廣大的海洋所吸收;夜晚時,陸地的溫度迅速下降,海洋的溫度又可溫暖陸地。
※比熱的定義是:1公克的物質溫度每增加攝氏1度所需要的熱量,例如空氣的比熱是0.173 cal/g ℃,海水的比熱是1.05 cal/g ℃。
四.海水的化學性質
氫和氧是海水中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海水除含有多種溶解物質(元素週期表上的天然元素,海水中約存在有80種)外,還溶有少量有機物,包含近代人類所製造的各式各樣農藥與殺蟲劑,也因自然界無法分解,最後都隨著溪水、河水流入大海。海洋的鹽度一般為33~37℃,平均約34.6℃,鹽度受降雨、蒸發、入海河流的影響而產生變化。高緯度地區、雨量特別充沛的區域以及有大河流入的沿海區域,鹽度一般低於33℃;蒸發量很大的紅海,鹽度往往超過40℃。深層和底層海水鹽度變化幅度很小,一般為34.6~35℃。
五.海水的流動
由於受到季節風、地球自轉力、海水中密度差異以及海陸地形分布的影響,海水會行大規模定向的水體運動,也就是所謂的洋流。由於太陽的照射量不同,赤道水溫高,兩極水溫低,冷暖的水流互相流動,即形成了寒暖的洋流。洋流為持續而有規律的循環運動,是調節地球熱量分布的重要機制。另外由於海水比熱大,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化無法立即改變海水溫度,使得海洋在夏天時儲存多餘的能量,冬天時再釋出,此一延遲效應具有調節氣候的能力,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存,因此海洋可說是地球生命的溫床。一年四季由南往北流經台灣東側的黑潮即為北太平洋相當重要的洋流,為台灣帶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
六.海洋的地形
以地球物理的觀點,海底地形包括了大陸棚、大陸斜坡、海洋盆地邊緣和海底盆地等地形。大陸棚一般指沿陸岸至約200公尺水深的海底地區,從大陸棚外側至深度2,500公尺之內為大陸斜坡,大陸斜坡再往下的海底大致成盆地地形,在海洋盆地內則包括了洋脊、深海平原、海溝、海底火山和邊緣海盆等主要的地形區。台灣處在水深200公尺以內平淺的大陸棚邊緣,東邊是大陸斜坡,延伸到五千多公尺深的琉球海溝;海溝東邊連接著菲律賓海底盆地,在此海底盆地中,有許多高聳的海底山脈或獨立火山,海底山脈或獨立火山若露出水面,則成了島嶼。
第1章 認識海洋
第一節 認識海洋
一.海水的顏色
從陸地看海洋,海水是藍色的,可是拿透明的杯子裝起海水,海水卻是透明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太陽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波組成,海水的顏色決定於海水對太陽光線的吸收和反射狀況,這七種光波裡面,紅光的波長最長,紫光的波長最短,波長越長的光越難穿透海水。因此,當太陽的光線照射到海洋的時候,紅光、橙光在水深20公尺以內即被吸收,黃光、綠光穿透得更深一些,只有少許的深藍光譜可以穿透100公尺以下的海洋,所以呈現一片蔚藍的汪洋大海...
目錄
導言:恐怖海洋
Chapter 1 認識海洋
第一節 認識海洋
第二節 認識黑潮
第三節 認識海洋深層水
第四節 認識湧升流
Chapter 2 親近海洋
第一節 親近海風
第二節 親近海浪
第三節 親近海流
第四節 親近潮汐
Chapter 3 喜愛海洋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
第二節 休閒的功能
第三節 海洋休閒活動具體內容
第四節 喜愛海洋活動:以獨木舟環島航行活動為例
Chapter 4 海泳
第一節 海洋環境
第二節 設備與設施
第三節 實務與技巧
第四節 海泳活動設計與實例
Chapter 5 浮潛與水肺潛水
第一節 浮潛的定義
第二節 浮潛的裝備
第三節 浮潛的實務與技巧
第四節 浮潛的訓練與入門
第五節 水肺潛水的起源
第六節 休閒水肺潛水活動
Chapter 6 獨木舟
第一節 獨木舟的分類與設計
第二節 獨木舟的裝備介紹
第三節 獨木舟活動的入門與訓練
第四節 海洋獨木舟活動的實務與技巧
第五節 獨木舟活動的設計與推廣實例
Chapter 7 衝浪
第一節 衝浪發源地
第二節 台灣衝浪運動的萌芽
第三節 衝浪理論
第四節 衝浪技巧
第五節 衝浪實務
第六節 衝浪器材
第七節 衝浪運動的推廣
Chapter 8 風帆
第一節 風帆起源
第二節 風帆理論
第三節 風帆的種類
第四節 風帆技巧與實務
第五節 風帆活動入門
Chapter 9 動力小船與遊艇
第一節 動力小船簡介
第二節 動力小船的構造與性能
第三節 動力小船的主要配備
第四節 動力小船的應用
第五節 動力小船的發展與推廣
第六節 動力小船活動設計範例
第七節 遊艇的功能與分類
第八節 遊艇活動的入門
第九節 台灣地區遊艇活動的遠景
Chapter 10 水中遨遊
第一節 水中滑翔翼的理念
第二節 水中滑翔翼的製作
第三節 水中滑翔翼的性能實驗
第四節 水中滑翔翼的應用
Chapter 11 海上遇險與救難
第一節 落水
第二節 棄船
第三節 遇難求救通訊
第四節 搜索與救援
第五節 海上求生案例
導言:恐怖海洋
Chapter 1 認識海洋
第一節 認識海洋
第二節 認識黑潮
第三節 認識海洋深層水
第四節 認識湧升流
Chapter 2 親近海洋
第一節 親近海風
第二節 親近海浪
第三節 親近海流
第四節 親近潮汐
Chapter 3 喜愛海洋
第一節 休閒的起源
第二節 休閒的功能
第三節 海洋休閒活動具體內容
第四節 喜愛海洋活動:以獨木舟環島航行活動為例
Chapter 4 海泳
第一節 海洋環境
第二節 設備與設施
第三節 實務與技巧
第四節 海泳活動設計與實例
Chapter 5 浮潛與水肺潛水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