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猶有溫度的灰燼年代裡,帶我們重新凝視小說本質的十三堂課
小說世界不是現實,是個人的心靈世界,
以另一種規律、性質、起源和歸宿,
無休無止地運轉著。
但它的材料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現實。
小說的價值是在此基礎上開拓一個人類的神界。
為了釐清「小說是什麼」這件事,王安憶在上海復旦大學開設了13堂講座,講稿集結為《小說家的13堂課》一書。
在此間讀者耳熟能詳的波赫士、卡爾維諾、艾可、昆德拉等西方小說大師的作家文論之後,難得一睹當今華文小說家創作力最旺盛、作品幅員最深邃廣闊的重量級作者,經由《悲慘世界》、《復活》、《咆嘯山莊》、《約翰.克利斯朵夫》、《紅樓夢》……這些「寫到極端」、「憑死力氣壘磚頭」的古典主義經典,穿越那「像一艘沉船往下墜落」的現代時刻,找尋小說和現實世界並不對應、獨立存在的一個「心靈世界」。
王安憶或沒有高空走索的論述特技,也沒有將小說時刻接軌於20世紀末歐美小說美學的縟麗場景,但她以濃厚的人文關懷和藝術修養,不厭其詳地帶領我們觀覽小說高聳建築內的拱門、廊柱、飛簷、天窗和光源處,那些與生命本身相衝突的人心。
這本書令我們低迴不已,重新靜肅凝視小說的本質。
作者簡介
王安憶
1954年3月生於南京,1955年遷居上海。
文革時期曾至安徽插隊落戶。曾任演奏員、編輯。
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調入上海作協分會任專業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啟蒙時代》、《米尼》、《上種紅菱下種藕》、《富萍》、《妹頭》、《長恨歌》、《紀實與虛構》、《流水三十章》等;中短篇小說集《化妝間》、《冷土》、《閣樓》、《流逝》、《現代生活》、《海上繁華夢》、《剃度》、《逐鹿中街》、《雨,沙沙沙》等;散文集《小說家的讀書密碼》、《尋找上海》、《獨語》等;演講集《小說家的13堂課》等。
現專事寫作。作品曾多次獲中國大陸乃至亞洲地區各大重要文學獎。為當代最重要的華文小說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