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訪斯德哥爾摩設計名店,掌握瑞典家居設計最新潮流情報
◆設計系學生、設計師、家居設計品牌經營者、美感相關創業者、生活美學愛好者必讀
◆李欣頻(作家)、李俊明(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吳東龍(設計師&城市觀察員)、褚士瑩(旅遊作家),設計師、美學家一致推薦
設計概念+品牌行銷=感動人心的設計力;簡潔+混搭+個人風格=完美居家設計
兩個設計公式、十一家設計領導品牌、兩百餘幀設計品精選照片
什麼是「好設計」?
一件叫好又叫座的設計商品、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創品牌、一段享譽國際的媒體評論?
什麼是生活中最好的美感經驗?
ㄧ張火紅的特製沙發、一個不用任何釘子卻堅固無比的木櫃、一把流傳世世代代的椅子?
在斯德哥爾摩這個設計重鎮,人人都想當設計師,卻只有幾人能夠脫穎而出,更只有幾個品牌能夠擄獲人心、到達巔峰。
關鍵到底是什麼?
本書是一場行銷觀察者與多位家居成功品牌經營者的對話,帶領我們走入設計的最高境界、體認家居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他們用多年的實力經驗,告訴大家設計不是只有在手邊,而是大步的向前;家居設計不是目錄上的一頁,而是個人風格的精采呈現。
藉由這個設計之神的國度,即將跨越你我所熟知的北歐設計,體會到來自於「設計」與「人」緊緊相繫的無限力量,感動於這股無窮的設計魅力。
作者簡介:
馬克斯
馬克斯,政大法律系畢,英國雪菲爾大學法學碩士、企管碩士,法國EDHEC歐洲商學碩士。旅居西班牙與瑞典時,發現了藝術、文學、舞蹈與設計的巨大力量,開始相信美好的事物能夠改變一個社會、一個文化與一個國家。
曾擔任精品家居店經理,之後於台北開設兩間頂級時尚SPA,並協助籌設線上北歐家居用品店「沐光.聚場」。現居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從事品牌、策略與行銷的顧問工作。
部落格:瑞典‧極地之光(http://tw.myblog.yahoo.com/maxsmile-sthlm)
電子郵件:maxsmiling@gmail.com
攝影者簡介:
菲德列克‧安德森(Fredrik Andersson)
瑞典人,獨立平面設計師與攝影師,2007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Forsbergs設計學院,該校以自由活潑的創意與北歐式的黑色戲謔風格聞名,有平面設計、廣告和攝影系,該校畢業生一直是瑞典的媒體寵兒,作品總是受到關注。
章節試閱
◆北歐設計的美好回憶Modernity
東城區的右側,在那座有著美麗牆垣的音樂博物館後方,澄澈的陽光,自潔淨無瑕的落地大窗穿透,映照在店裡那些經典家具、傳奇燈具、玻璃瓷器與家居用品上,安靜地演繹著二十世紀的北歐設計發展歷程。
如果喜歡家具,在這裡,不論是丹麥HansWegner的頂級木製餐椅、ArneJacobsen的單人坐具、芬蘭Alvaralto的傳奇編織躺椅、或是瑞典BrunoMathsson的終極座椅(ultimateseating),都能在此親自觸摸。
站在Modernity的窗前,有如站在偉大歷史事件的前方,一面慶幸著自己能有此機會能親睹設計大師的風範,一面滿懷喜悅地推開大門,走入他們的思想與成就當中。
成立時間:1998年。
傲人表現:2005年華爾街日報Globaldesign報導。
2006年美國VanityFair浮華世界雜誌報導。
2007年WallpaperCityGuide選為斯德哥爾摩十大最佳商店之一。
品牌特色:二十世紀中葉之北歐經典家居設計風格。
Add:Sibyllegatan6,11442Stockholm
Tel:+46-8-208025
Email:info@modernity.se
Web:www.modernity.se
Metro:Östermalmstorg站
店主:
AndrewDuncanson
蘇格蘭人。結束了他在蘇格蘭的設計家居事業,移居瑞典。隨及在瑞典老城區(Galamstan)開設了夢想中的Modernity。現為Modernity經營者。
★Modernity
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彷若一道極光,在一次偶然間射進了這位愛丁堡青年Andrew的心房,點燃他對設計的熱情,之後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存錢,終於買下了第一張經典名椅。也是這個力量,接著帶領Andrew進入設計家居的產業,開設屬於自己的家具店,從此展開他對北歐設計大師經典作品的收藏。終於,最後他來到了這極光的發源地,斯堪地那維亞的首都–斯德哥爾摩,在繁華的東城區,他將他的熱情與對大師的禮讚,在此,分享給你我。
Modernity是一間不太容易定位的店,基本上,它賣的是有年代的家具,或是可以稱之為二手商品但不同於一般的二手家居店。這裡放的都是Andrew精心挑選,來自丹麥、瑞典、芬蘭大師的作品,每件都有著極高的品質且價值不菲。說它是精品家居店,可是這裡的東西卻都是獨家的老骨董,每一項產品都是彌足珍貴、可遇不可求。那就稱為私人博物館吧!可是館長Andrew卻又是巴不得每件商品都能被買回家欣賞、使用。於是,我只好同意Andrew的看法,Modernity是一間藝廊,它透過50、60年代的家具、玻璃、瓷器、燈具、珠寶等產品,完整地表現出20世紀中葉斯堪地那維亞設計的全貌,清晰地展演了北歐設計風格的發展歷程。
因著把Modernity定位在一間,以20世紀中葉的北歐經典設計品為主的藝廊,它的行銷也專注於跟藝術與古玩拍賣有關的活動上面。除了參加瑞典與國際藝術組織外,Modernity也在自己的店內舉辦設計展,並從2000年至今,大量地參與包括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與紐約的古玩展。藉由這些年來的努力曝光,讓Modernity在瑞典的古玩拍賣界,漸漸地嶄露頭角。於此同時,Modernity的另一個時尚家居的風貌,也在日本、美國與歐陸媒體聯手大量推薦下,開始意氣風發。
★Interview.訪談
■Modernity是如何開始?
第一次接觸到斯堪地那維亞設計,是我仍在愛丁堡的青少年時期。我被那簡單、純粹的設計與極致的工匠技藝所震撼,因這跟我當時所成長的環境有強烈的反差。於是,20歲時下定決心存錢,開始收集設計大師的作品,在22歲買了第一件產品後就欲罷不能。
之後進入Inhouse,那是當時愛丁堡最頂尖的時尚家居名店,擔任了六年的店經理。1990年辭去工作,開設自己的家居店TAMGRAM(七巧板),五年後後將店賣掉,從蘇格蘭移居到瑞典來。藉著這次移民,將多年來所搜集的20世紀北歐設計品一起運了過來,之後生活逐漸穩定,很自然地就開始Modernity的營運。
■Modernity表達的是什麼?
20世紀北歐設計的最高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50與60年代,包括ArneJacobsen,HansWegner,PoulKjaerholm等設計師,他們創作的黃金時期也都在這段時間。這個時期的風格,以乾淨的線條、簡單的造型,專注在功能與精湛的工匠技巧聞名的表達方法,被稱為「Scandinavianmid-centurymodern」。
因此,我選擇了一些設計大師的作品,來呈現出這時期的特色,並以自己的看法,來說明「現代」(Modernity)這個概念在北歐設計所代表的意義。某方面來說,Modernity是自我意識的一個延伸,這也可以稱為是Modernity品牌的一個特色。
■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還有一層更深的社會意義?
在斯堪地那維亞設計的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是帶著社會與政治意涵的。那是對一個平等、現代、進步社會的追求,有著打破階級、貧富、促進社會進步的想法,並期許讓每個公民都能過著有尊嚴以及美感的生活。他們認為,設計應被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所享用,不應只為富裕人士所服務,這就是所謂「民主設計」的理念。他們認為設計應該進入每天的生活中,關注到每件小事,而不是只有在特殊的場合、日子才使用,所以對「功能性」的要求也就更加地重視。
因此到了60、70年代,為協助身心障礙人士與老年人,能夠自立自主地靠自己力量生活的「人體工學設計」概念也逐漸發展出來。
■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在北歐不同國家的所呈現的面貌為何?
地理景觀與歷史文化的不同,造就北歐各國設計風格相異的發展面向。
丹麥有著極深厚的木器工藝承傳,所以產生了最頂尖的木製家具,有著為數最多的家具設計大師,像前述的ArneJacobsen與HansWegner都是。
瑞典因著政治因素極度強調社會平等,所以「民主化設計」概念轉化成人人都能享有大量生產的設計家具,而IKEA這樣的公司就站上主導的位置。但另一方面,強調手工技藝與地方傳統的家居產業,如Orrefors玻璃(www.orrefors.se)與Gustvsburg瓷器(www.hpfigustavsberg.se)等品牌也發展為瑞典設計的顯學之一。
芬蘭的玻璃與瓷器產業十分的突出,所不同的是,因為芬蘭的市場競爭壓力沒有瑞典高,所以產業界給予設計師極大的表現空間,使得芬蘭設計為北歐最有藝術氣息、最獨特的一個風格。這背後也有一些政治的因素,在50年代,正是芬蘭還清對蘇聯賠款的當口,全國人心振奮,有一種新興獨立國家發聲的渴求,與一股強烈表達自己文化特性的欲望,完全地投射在設計風格上。這就是設計風格,會受到社會文化與歷史傳承極大的影響。
■什麼是理想的設計?
理想的設計必需有新的概念,有一些清新的點子以及不一樣的想法在其中。它必須融合藝術與設計,功能與舒適,兩者兼具。
對我而言,好不好用是區分「理想的設計」與「傑出的設計概念」的一個重點。傑出的設計概念,還只是在概念的範疇,落實為產品時,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
例如一個倒牛奶的玻璃器皿,它是德國SchottJeanerGlasGmbH在包浩斯時期的產品,造型好看、玻璃清徹透明,不管擺在那裡都十分地吸引人。可是拿來倒牛奶,一點都不好施力,還會溢漏,功能上不及格,這就不是我認為的理想設計。
■Modernity想要為人們帶來怎麼樣的生活?
我並不打算改變人們的生活,只是單純地想帶來一些變化、一些深度、與一些可以累積的東西。
我記得剛搬到斯德哥爾摩時,開心的不得了,成天都在這些最現代的設計風格中打轉,每天都「Oh!My God!」地發出讚嘆聲。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我開始有點麻木,過了一年,我對這種90年代以後的北歐設計,有著高度同質性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便感到十分膩味了。就如同在瑞典人家中,只見到IKEA,在丹麥哥本哈根,只看見全新生產的HansWenger單椅,令人覺得很無趣,所以我喜歡以新舊混搭來改變這種枯燥感。
雖然是都是北歐風格,但是在新品之間,混入舊品,就會產生層次感;雖然都是簡潔的設計,但在毫無瑕疵的全新家具中,加入一些有歷史痕跡的東西,整個空間馬上就有了變化、有了生命。
■如何佈置家居?
家,是私人的空間,是自我的一部份,家居應該要有個人的成份在內,不管是意見、想法、品味、宗教信仰或家族影響都是。你不該到一個地方、一間商店,按照某本雜誌或某本型錄,買齊所有家具。這種作法會產生一種統計學上的美,而不是人性上的美,因為那裡沒有了個人、沒有了你。
我覺得「家」,必須有一些新的與一些舊的物品。最好是從長輩所傳承下來的家具,有著成長的記憶、家族的呼吸,在那上面,設計師的影子漸漸淡去,個人的色彩越來越明顯。放進這樣一張有靈魂的物件,可以讓水泥玻璃所搭建出來的家,產生屬於自己「家」獨特的魅力。
■Modernity是如何打入瑞典市場的?
一開店時,產品是以自己多年的收藏品為主,那時的Collection真的是十分十分之美好,連我這麼挑剔的人都為之心醉馳迷、愛不釋手,消費者與收藏家也都非常的喜歡。
加上我運氣很好,在開店時,剛好適逢斯德哥爾摩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culturecapital),大量的國外遊客湧入,我的店又位在老城區,是遊客必經之地,所以沒多久Modernity的名字就傳開了。
■Modernity的顧客群是?
主要是對北歐現代設計有深厚興趣的人,或是喜歡古董收藏品的人,抑或是單純地想要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佈置家裡的人。在斯德哥爾摩本身就有這樣一群品味高的好顧客。
此外還有懷舊的客人,多是年歲已大的北歐夫妻,他們在1950年前後剛出社會從鄉村搬到都市中。因把他們從父母那繼承的舊家具都處理掉,買了一些新的IKEA之類的家具,半個世紀後,那時所買的新家具都已經在某個垃圾場中,所以他們回到原點,來尋找那些舊日的美好,那些持續一輩子的東西。
此外還有一群新生代的顧客,例如很多年輕的日本觀光客,因為日本媒體大量介紹Modernity,所以當他們來到斯德哥爾摩時,都會到我們店裡來看看,之後再到對面的Asplund,來一趟北歐設計之旅。
■你店中的產品都是高價位,年輕的顧客怎麼負擔的起?
你記得我當初存錢買設計師家具的事嗎?我花了兩年的時間存錢!那是一股熱情與對設計的喜好,在支持這樣的行為,那個時候,我辛苦地不喝酒、減少狂歡、少買衣服,就是為了一張經典家具。
所以當這些日本年輕人進來時,我十分歡迎,也願意花時間跟他們解說,因為我知道他們也在做同樣的事,在培養對北歐設計的興趣。五年之後,當他們成為社會中堅份子,就是一股強大的消費力量,當他們成為媒體人時,就是一種免費的宣傳,而且這行銷力量算起來持續了五年之久。
■你的靈感來源?
當搜尋美好事物的本身,就是一種靈感的啟發。藉由閱讀大量的歷史,親身到當地去尋找、並參與古物的拍賣,都會讓我充滿了能量與熱情。
此外,我認為瞭解一個國家的設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瞭解這個國家文化的根源和其藝術的發展,所以我看了很多瑞典的老電影、聽了ABBA、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也看了不計其數的展覽。
當然,在瑞典這個設計的國度,你每天都曝露在充滿設計能量的生活中,讓你不得不張開眼睛,去感受那些新的設計,去認識那些新的設計師,這也是另一個很好的靈感來源。
★Modernity行銷策略
對於不同的客層、族群,Modernity會訂定不同的策略方式。
針對古玩愛好者,他們會特別去參加瑞典藝術與古物協會(SwedishArt&AntiqueAssociation)以及國際藝術與古物協會(CINOA),並每年參加StockholmantiqueFair。對於國外的客戶,則是會參與其它國家的展覽,如哥本哈根與紐約的現代主義展,並且還經營Modernity電子商務網站,服務網路族群。
此外,在店內也會不定時的舉辦藝術設計展,並為瑞典當地的藝術組織與私人公司,專門開設20世紀北歐現代設計的講座,這是當他們在面對瑞典本地的廣大客群時一種行銷方式。
雖然Modernity的經營者是以一個藝廊經理人的心態來打理Modernity,但他非常清楚,他仍是一個零售商。所以,他希望能面對更多的客人、販售更多的產品,而非只把一兩件珍品賣給少數人。因此,他想出許多的方法,藉由門市、網站、媒體、講座、參展等等活動,希望推廣藝術與設計的同時,也培養出一群優秀的客戶。對Moderniy而言,培養大眾欣賞北歐設計的喜好與能力,更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未來,Modernity立下目標,將會持續推廣藝術與20世紀的北歐設計,並會把握各個機會到各地去參展。
★Modernity的注目商品Focus
這是由JohnSelbing幫Orrefors於1954年所設計的一件玻璃藝術雕塑,那如氣泡般的玻璃球輕輕地扣在玻璃圓錐體上,簡單、形狀美好、而且清澈透明,放在桌上可能並不起眼,但將它放在窗前,立刻能看出它動人的美感與憾動人心的力量。
這樣出神入化的工藝技巧,當初只做了幾件,Orrefors自己的博物館裡有一件,在Modernity有一件,還有另一件已被高價收藏。
★作者後記
從Modernity的店中走出,心,十分地飽足,不僅是在與溫文儒雅、如同設計百科全書一般的Andrew訪談當中,上了一堂紮實的北歐設計課程;更重要的是,當站在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大師的作品前方時,我也彷彿看見了Andrew眼中那道北方極光,感受到他當時內心所受的震撼。
東城區街道上的風柔和地吹著,我忽然想起了電影「電子情書」中的梅格萊恩和她那間位於紐約街角的童書店。這位美麗迷人的書店經營者,她可以告訴你每一本書的位置、每一位作者的來歷、還有你可能會喜歡的書,正如Andrew也是這樣。
那間街角童書店中的每一本書都是經過細心挑選的,都是符合這間書店的價值觀,就連書店本身也成為顧客生活的一部份,我想Modernity也是如此。
那位美麗的書店經營者,她與她的童書店為紐約上西區街坊,打開了通往知識的溫馨大門;對Andrew而言,他與他的家居店,為斯德哥爾摩居民,消融了北歐調性的冷峻平板,展現了斯堪地那維亞設計的美麗風華。
街道上,幾位剛在店中的日本年輕背包客,正走在前方,手上拿著設計導覽雜誌,興奮地穿越馬路到下一間北歐設計名店Asplund去。我遠遠望著他們的背影,猜想他們應該同樣是被那道極光所吸引,不遠千里來到斯德哥爾摩。
斯堪地那維亞的設計真是如此神奇嗎?
紐約街角童書店中梅格萊恩的笑容,已悄悄地向我們揭露答案:在那北方極光、冷冽設計的深處,有一個溫暖人心、充滿人性的想法,而這個想法才是那穿透言語、跨越國界、直指人心的巨大力量。
◆北歐設計的美好回憶Modernity東城區的右側,在那座有著美麗牆垣的音樂博物館後方,澄澈的陽光,自潔淨無瑕的落地大窗穿透,映照在店裡那些經典家具、傳奇燈具、玻璃瓷器與家居用品上,安靜地演繹著二十世紀的北歐設計發展歷程。如果喜歡家具,在這裡,不論是丹麥HansWegner的頂級木製餐椅、ArneJacobsen的單人坐具、芬蘭Alvaralto的傳奇編織躺椅、或是瑞典BrunoMathsson的終極座椅(ultimateseating),都能在此親自觸摸。站在Modernity的窗前,有如站在偉大歷史事件的前方,一面慶幸著自己能有此機會能親睹設計大師的風範,一面滿懷喜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