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 項符合

dA夯09 紙上建築:身體的在場&不在場

的圖書
紙上建築:身體的在場&不在場 紙上建築:身體的在場&不在場

作者:劉克峰/總編輯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0-02-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2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圖書選購
型式價格供應商所屬目錄
 
$ 324
三民網路書店 三民網路書店
建築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dA夯09 紙上建築:身體的在場&不在場

內容簡介

  建築師創意的火花鍛鍊不一定只發生在建造出來的房子上,甚而是在每次草案的發想過程。紙上建築師(Conceptual Architecture)早從Etienne-Louis Boullee 的牛頓紀念館(Cenotaphe a Newton 1784),以紀念牛頓貢獻之名,以建築做出宇宙的詮釋,也同時表達建築能做出純粹的敘述。在聖經裡的巴別塔,各種詮釋圖像也成為早期的紙上建築概念。 – 近代獲得200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Zaha Hadid,她在獲獎所提報的是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最後成為紙上建築。

  – Rem Koolhaas早期的法國國家圖書館競圖設計(Competition entry for the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1989),雖未得獎,其中對於公共空間物件化與藏書空間的對話關係,卻是很好的歷史教材。 – Coop Himmelblau, Open House(1988-89 LA, USA)做了一張閉眼睛畫的素描,依此圖像的力量創造出一個爆炸狀態的建築。在結構上看似沒有一個是合理的安排,但是在轉換成混凝土與結構化時還是試圖讓房子可以站立。 – Daniel Libeskind(1946-)在198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呈現Three Lessons In Architecture 創作中有三項裝置,各是閱讀、記憶與書寫。Libeskind宣稱在於喚醒起製作建築的經驗,是手工藝的、是智性的、是工業製造的三個不同層面。

  –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早在1919年就提出玻璃帷幕高樓的原型。而且Mies對於現代建築的自明性特徵,很早就在形式或材料或結構上表達出來。 上述這些紙上建築案例,不外說明了我們雖然身處於21世紀,但卻至少置身兩百年無可逃脫的時空框架。所以在時間軸上我們不知不覺的正處在兩個世紀交會的中間,知識上賴以支持的時空背景是兩百年的時空架構。回顧前一百年是知識極致的繁殖開展,而且科技發明已將21世紀鋪呈成我們現在站在未來的位置。

 

目錄

序 劉克峰
■家–經典住宅與生活 曾成德
■身體:置身於出發與返回之間 LIIT House / 彭文苑 身體和場地掙扎及渴望狀態的縫隙 / 林友寒 House ZDH 風景之間的白色背景 / CitiCrafts建築作坊 曾成德&盧澤彥 Fracture House / 邱浩修 楊宅 / 陸希傑 扁平化的世界與虛實之間的曖昧性 / 曾瑋 可見&不可見 Planet B612 / 劉克峰
身體與場地 葉朝憲
身體:純功能性解放之元件
坦白與曖昧–身體與心理的真情對話 / 邱文傑 數位模組 / 何宏文
回收 / 再製 / 攜帶性 / 預鑄式 / 模具化 ∕MINIWIZ黃謙智、劉子煒
身體:標記與痕跡
FAMILY HOUSES / 楊家凱 快樂花園 / 黃明威 / 林孜俐 都市地下莖 / 何烔德
■身體:揭露社會學的場景 璞建築 / 蘇喻哲 改造天堂口 / 何震寰 / 方俊傑 救災應變中心及紀念空間 / 洪大為 古董車博物館 / 國滄 偽森林 / 林幸長 干有影 / 大烜建築事務所_Mura
■發條的生活與隱藏的規訓 劉克峰
■當代建築「輕理論」經典–五十嵐太郎的《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空間、時間以及世界》的另類導讀 / 謝宗哲

 

紙上建築-紙上談兵

  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論無常〉(On Tansience, 1916),文中論及他與詩人Rainer Maria Rilke在風和日麗義大利山區散步。詩人Rilke卻悶悶不樂,擔心好景不常,當冬天來臨時一切便消失毀壞。佛洛依德卻覺得欣賞美好迷人的事物才是心理健康的表徵。但心理健康是一回事,是因為美好存在過,那就算是發生了,所以建築設計的迷人不會因為unbuilt的湮滅而失敗,建築物不能因為unbuilt而淪為紙上。事實上有另外一稱為Visionary architecture。(Visionary architecture:1. The work of certain Neo-Classical architects, notably Boullee, Ledoux, and Lequeu. Boullee's gigantic schemes for cenotaphs and monuments were noted for their scale and stereometrical purity, while Ledoux's proposals for an ideal city, Chaux, contained many buildings that were expressive of their purpose.2. Any imaginary scheme featuring fantastic futuristic structures, of which there were many in C20.)

  建築師創意的火花鍛鍊不一定發生在建造出來的房子上,反而是在每次草案的發想過程。如果細數整理建築師的創意應該是多如天上繁星,能蓋出來的反而如墜落的流星進入人間。紙上建築師(Conceptual Architecture)早從Etienne-Louis Boullee 的牛頓紀念館(Cenotaphe a Newton 1784),以紀念牛頓貢獻之名,以建築做出宇宙的詮釋,也同時表達建築能做出純粹的敘述。

  而在聖經裡的巴別塔,各種詮釋圖像也成為早期的紙上建築概念。

  而近代建築師Zaha Hadid在獲得200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04)的時候,她的設計卻顯少付諸實現,僅五件作品,其中有Vitra Fire Station(Weil am Rhein, Germany, 1990-94),與2002年的Bergisel Ski Jump(Innsbruck, Austria1999-2002),我們卻對她的The Peak Club(Hong Kong, 1982-83)、Cardiff Bay Opera House、或其他設計如數家珍。Zaha Hadid在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所提報的是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最後也成為紙上建築。

  Rem Koolhaas早期的法國國家圖書館競圖設計(Competition entry for the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1989),雖未得獎,其中對於公共空間物件化與藏書空間的對話關係,卻是很好的歷史教材案例。 Competition entry for the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1989

  Coop Himmelblau, Open House(1988-89 LA, USA)做了一張閉眼睛畫的素描,依此圖像的力量創造出一個爆炸狀態的建築。在結構上看似沒有一個是合理的安排,但是在轉換成混凝土與結構化時還是試圖讓房子可以站立。

  Daniel Libeskind(1946-)在198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呈現Three Lessons In Architecture 創作中有三項裝置,各是閱讀、記憶與書寫。Libeskind宣稱在於喚醒起製作建築的經驗,是手工藝的、是智性的、是工業製造的三個不同層面。

  Diller Scofidio + Renfro(Elizabeth Diller and Ricardo Scofidio, 1979-),這個特別公司簡稱〔DS+R〕從事多樣化的跨領域建築設計、藝術創作、表演裝置設計。是展現當代建築訓練的心智,可以從文化藝術層面進行不同的觀點在不同領域的建築實踐。早在1986年他們受到Duchamp的「大玻璃」( 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作品啟發,為The Rotary Notary and His Hot Plate設計表演需要的裝置與場景空間設計。2004年他們贏到一個競圖Eyebeam Museum of Art and Technology(New York, NY),這個設計案從街道開始著手設計,牆與樓板之間流動轉換與交換,因此成為空間的提案基礎概念。GREG LYNN也認為這是一個結合科技與互動機制與平面設計整合的好案子。雖然競圖第一名不一定會蓋出來,但是提出來的構想在建築方面往往可以重新整理跨領域的知識。

  大師Louis I Kahn(1901-74),Kent Larson在2000年替他未能蓋出的建築案整理了一本書 Louis I. Kahn: Unbuilt Masterworks ,由Vincent Scully 寫介紹,其後William J. Mitchell 也撰文推薦。書中包含有這些作品U.S. Consulate for Luanda, Angola (1959-62) 、Meeting House of the Salk Institute (1959-65) 、Mikveh Israel Synagogue (1961-72) 、Memorial to Six Million Jewish Martyrs (1966-72) 、Hurva Synagogue, 1st Proposal (1967-68) 、Hurva Synagogue, 2nd Proposal (1972-73) 、Hurva Synagogue, 3rd Proposal (1974) 、Palazzo dei Congressi (1968-74) 。

  John Quentin Hejduk(1929-2000)獻身Cooper Union建築設計教育,並且大量的進行紙上建築的獨特論點,也讓空間成為純粹美學的呈現。Wall House 2雖然在後來2001建造出來,但是其對於公共與私密,空間獨立為元素如字詞的意義、空間界份是可以定義的來區劃等等;早就讓這個作品廣泛被討論。

   Giuseppe Terragni(1904-1943)但丁館(the Danteum Project) 是對文學巨作《神曲》的建築演繹。Terragni對《神曲》的空間歷程敘述,因此其中轉換成為地獄、煉獄、天堂等等三個主要空間。Terragni將文學的意義空間化、抽象化而成為建築空間的意義。其中對於黃金比例的操作運用,可以說是古典建築原則的現代轉換。

  Le Corbusier(1887-1965),遭逢世紀變革、社會變化、工程技術的轉變,一輩子設計構思許多原創性的想法,雖然有許多沒有蓋出來的設計,有許多是他喜歡的想法。像是House with an atelier (1920s)、Plan for Voisin (1925) 、Mundaneum (1928-30) 、Soviet Palace (1931) 、National People's Celebration Center for 10,000 people (1936-37) 、Sainte-Baume (1948-50) 、Strasbourg Meeting Place (1964) 、 French Embassy in Brazilia (1964-65) 、Olivetti electronic computing center (1962) 、 Venezia New Hospital (1965)等等,這些都值得再深入研究。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早在1919年就提出玻璃帷幕高樓的原型。而且Mies對於現代建築的自明性特徵,很早就在形式或材料或結構上表達出來。

  上述這些建築史的紙上建築例子,不外說明了我們雖然身處於21世紀,但是卻至少置身兩百年無可逃脫的時空框架。20世紀的鑿痕存留在每一個體內,歷歷未脫。當然,並且那不是殘留而是主要戰力的能量積累。所以在時間軸上我們不知不覺的正處在兩個世紀交會的中間,知識上賴以支持的時空背景是兩百年的時空架構。回顧前一百年是知識極致的繁殖開展,而且科技發明已將21世紀鋪呈成我們現在站在未來的位置。那建築的觀點呢?20世紀的現代建築理論的推波,造成學院理論歷史知識的蓬勃,21世紀的轉折又面臨了生存的真實,而帶出對建築新的關照。這樣的寬廣尺度的養分代,建築師汲取出入各異,也希望期待各有繁花異株的花園。

  「現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豐碩的時間點,而且這豐碩的果實正落在我們頭上。像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並且進入社會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日常面貌;數位建築甚至不再特殊,是基本工具,並且將工具的被動性提升到主動工具的位置。

  回到建築的討論與身體的對話,因Alain de Botton的一本書《幸福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而Happiness的中文翻譯成幸福,顯見建築的跨飾與真實之間有各種不同尺度的距離。這本書提出幾個重要問題,卻只能討論無法回答的問題。什麼是建築的重要性?我們該採取何種建築樣式?建築的會說話?理想的家?建築的美感要素?一片原野所蘊含的未來希望?這些問題也隨工程技術、身體慾望、想像力擴張、建築美學不斷呈現表演來取代再現的問題回應更為困難。

  現在的每一個家庭裡有洗衣機、空調、冰箱、電視機等,電器的發明大大鬆綁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勞動,也衍生出不同對待身體的態度。網際網路的興起,大幅度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對時間感的真實與虛擬並置的狀態,身體、時間與空間同時也在一個新的進化論當中。Jean Baudrillad(1929-2007)的《物體系》(The System of Object),探索人類的發明物多到遠遠超過從生物學借用的分類學,他特別注意到新奇生活家電的小玩意兒,也觀察到人的身體在空間使用上有著極大的轉變,像是從身體的動作轉變成手勢動作為主的介面操作;Baudrillad在1968年的觀察,是手勢取代身體,也點出了身體的隱喻不斷存在。而21世紀的數位介面更是真實與虛構的交叉並置,仍然遙指身體符號的對應。

  身體往往被不同的意涵所烙印。像歌星麥可.傑可森(Michael Jackson)對於自己生物身體的不滿,進行生物身體的可變性(malleability)和身體身份認同問題的可能性改造。十八、十九世紀的「身體」通過二十世紀的反殖民,顯示出「身體」在殖民問題下異常的複雜,揭露在法蘭茲.法農(Frantz Fanon 1925-1961)1952的著作《黑皮膚,白面具》(Black Skin, White Masks)。種種身體有關控制的議題:身體的主體透過外在於他的機構而被體現於社會之中。文化身體(civilized body)的歷史浮現觀點(Elias,1978);從身體在監獄、醫學、學校裡的規訓觀點(Foucault,1896);身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從階級背景中顯露(Bourdieu,1984);作為一種物質與自然現象的身體(Chris Shiling,1997)。因此身體在道德領域中烙印是罪惡,在真理領域中意涵是錯覺,在生產領域中是機器。

  除去科學的想像,建築的實踐,哲學家也給出不同的關照對應到建築。傳統的觀點是身體伴隨著靈魂問題,靈魂不朽且身體短暫。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的看法是要顛倒傳統哲學的價值,將靈魂視為身體的一部分,將精神視為軀體的工具、玩具,而所謂的「自我」,不過是在承接身體經驗所供給的訊息之後,由各種情緒反應形構出來的暫時想像。因此Nietzsche認為的身體同時為羊與牧者、戰爭與和平等。Nietzsche的看法提示了一個新的哲學論題:身體理性。這也是啟蒙理性的牆角。建築師是從生活存在的表象碎片中尋求支撐,身體性的看法獨立出來直接與建築對話,對建築師在物質性到空間化的討論是一個支撐點。

  另一位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逐漸認識到身體不只是一件物事,一個科學研究的對象。它同時也是經驗的永恆前提,由向世界知覺性的開放和傾注形成。空間裡面的身體是一種安居的身體。安居的存有在於有安置身體的家屋,人的價值才體現出來。這是第一個部份關於身體的概念。從建築基本存在的對話對象是空間與身體的關係。身體與場地兩者關係的合併在時間關係中。以「活」的身體在空間中移動,移動的、不確定性、流動回應生命的活絡狀態。也就會有「間」(In-Between)的空間主題,所指的是在時間軸的In-Between來回之間稱為「之間」,或起於因為是在時間之間的距離,所以也形成空間因素的之間。是得以討論身體的什麼狀態讓時間在空間與空間之間停留、運動與轉變。建築空間正是身體的事件,在兩種物質間留下痕跡、記憶與拓印居留的場地。Valery說:畫家「提供出他們的身體」。事實上,我們也看不出「心靈」(esprit)要如何作畫。透過把他的身體借給世界,畫家才把世界改變為繪畫。要理解這些全質變化,必須回到實際運作中的身體,它不是一塊空間或ㄧ簇功能,而是視覺和運動的交纏。身體的對照面是建築,因建築安居而後得安身與遮蔽。身體的位置在建築中明顯,對Alain de Botton的幸福建築是無法在心靈層次上回應,但卻是在身體的位置上找到許多不同的切換。

  紙上建築策展邀請建築師有CitiCrafts(曾成德&盧澤彥)\黃明威\陸希傑\楊家凱\蘇喻哲\劉國滄\Miniwiz(黃謙智)\邱皓修\曾瑋\何宏文\何炯德\洪大為\林幸長\彭文苑\湯博均\何震寰\劉克峰。對於住家部分的身體對照,因為家是讓身體處於每日出發的與返回之間的空間。家像是Rem Koolhaas提到在童年與死亡之間,在遊戲與工作之間的狀態。住家設計的作品有LIIT House (彭文苑)、身體和場地掙扎及渴望狀態的縫隙(林友寒)、House ZDH 風景之間的白色背景 CitiCrafts建築作坊(曾成德&盧澤彥)、Fracture House (邱浩修)、楊宅(陸希傑)、扁平化的世界與虛實之間的曖昧性(曾瑋)、可見&不可見 Planet B612(劉克峰)。

  房間可以從空間中區分獨立,門片可以從房間的進出機能中區分出另一個設計動作,也獨立成為一個元素表達。傳統家具如大衣櫃,又因為使用、美學、生活方式,傢俱可以隨時改變曲折、伸張、引申、初場、調適等改變。功能改變也解放束縛,從身體的需要,各種純功能性解放之元件紛紛展現。這樣的作品有:坦白與曖昧-身體與心理的真情對話(邱文傑)、數位模組(何宏文)、回收/再製/攜帶性/預鑄式/模具化 MINIWIZ(黃謙智)。

  凡是建築物或建築單元都具有使用共同基地及共同的空間或設備的特性,如污水處理設備或管理社區中心等,並且有三個住宅單位以上者,都屬於集合住宅。集合住宅裡的「集合」與「住宅」兩組名詞,各自有自己的標記方式。「集合」是沒有個體特質,無我。另一個是建立在「有我」的「住宅」。換一個說法是身體的標記與痕跡的方式不同,或是可以可能的混雜。這樣的建築設計有: FAMILY HOUSES (楊家凱)、快樂花園(黃明威)、都市地下莖(何烔德)。

  Rem Koolhaas提到他對旅館的看法,在旅館中一切像白紙沒有過去,沒有歷史也就沒有包袱。也就是說當身體進入到旅館的時候被清除了一些東西。對於被清除了什麼不是很再意,而是身體自己允許外來力量的介入,改變自己身體的狀態。我想麥可.傑可森告訴我們生物身體不只是一個生物的實體,他有另一種可能的看法。身體它亦是社會建構的場景,所以問身體為何書寫?凝視?思考?身體是揭露社會學場景的場域。這樣的作品有:璞建築(蘇喻哲)、改造天堂口(何震寰)、救災應變中心及紀念空間(洪大為)、古董車博物館(劉國滄)、偽森林(林幸長)、干有影(Mure_大烜建築事務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009906
  • 叢書系列: dA夯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家們【全三冊】
66折: $ 9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SIN原罪I:性.掠食者
66折: $ 23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講好你的故事:大膽想、小處做、趁現在,前瑞銀董事總經理的小步驟累積故事成功法。學非所用也能走出事業高成就。
作者:沈文才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30
66折: $ 26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在異世界獲得超強能力的我,在現實世界照樣無敵15~等級提升改變人生命運~
作者:美紅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1
$ 19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敗北女角太多了!SSS 全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0-30
$ 24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BIG APPLE 紐約之戀 (首刷附錄版) 01
作者:Harusari、Hodot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3
$ 3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永世流轉Ⅱ 無修正
作者:黑青郎君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7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GIGANT 殺戮女巨人(08)
出版日期:2024-11-15
$ 12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女友的朋友(4)
作者:じゅら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名偵探柯南(104)特別版
作者:青山剛昌
出版社:青文
出版日期:2024-11-14
$ 157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