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你應該知道的200件宜興紫砂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00 |
博客來 |
古物鑑賞 |
$ 342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342 |
iRead灰熊愛讀書 |
工藝 |
$ 342 |
三民網路書店 |
技藝 |
$ 342 |
誠品網路書店 |
收藏與嗜好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江蘇宜興紫砂陶器自明代以來,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親和力享譽全球,將中國陶器之美發展到極致。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三十五萬多件古代陶瓷器中,有將近四百件宜興紫砂器。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墓葬紫砂出土的增多和國外對中國紫砂研究的深入,一股前所未有的研究熱潮風靡業內。在此情形下我們開始整理和清點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窯紫砂,參照國內外已發表的資料首次提出「宮廷紫砂」的觀點,指出:在社會上無數精妙典雅有大師署名的文人紫砂以外,故宮博物院還有一批鮮為人知、流傳有緒、檔次更高的茶具、文房清供等,它們完全按照皇家的意旨製做,其工藝之精湛,技巧之?熟,氣質之脫俗,顯然高出社會上一般文人用品,與市井茶肆使用的大眾用器更有天壤之別,充滿了宮廷氣息。它們的使用物件是封建帝王,製作者們沒有被允許留下姓名。真正的宮廷紫砂以康熙時宮中創燒成功「康熙禦製」款紫砂胎琺瑯彩為開端,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由內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燒;一是由宜興地方官根據皇帝的喜好向宮廷進獻。包括素坯紫砂和上釉、包漆、包銀、包錫、鑲玉、嵌螺鈿加工的紫砂內胎的器物。素坯紫砂呈紫紅、深栗、黃白三種色調,分別為紫泥、紅泥和本山綠泥燒製。它們經歷了明代被宮廷認可到清代專門為宮廷燒製的歷史過程,曾一度無比輝煌,為宮廷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現有清宮舊藏紫砂推斷,其進入宮廷的時間最遲不晚於明萬曆年間。
一、舊藏明代宜興窯紫砂
1. 雕漆茗壺
明代,宜興素坯紫砂壺屬於初創階段,比較粗糙,不為宮廷所接受。到萬曆年間,一代紫砂宗師時大彬,開宜興壺藝之先河,把工藝裝飾運用於紫砂壺,使紫砂壺在實用的同時飽含文化內涵。樸素的砂壺披上美麗的外衣以後堂而皇之地進入宮廷,得到皇家的青睞。故宮博物院藏明時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壺,底部有楷書「時大彬造」四字款,為全世界所僅存,彌足珍貴。另一件明紫砂雕漆提樑殘壺,壺外飾雕漆幾乎完全脫落,壺內原舊黃簽上寫有:「宜興窯提樑壺一對,壽康宮。」可知其原為皇太后寢宮之物。
2. 宜均
宜均是明中葉宜興窯生產的一種掛釉紫砂。其釉色特點與宋代河南鈞窯窯變釉有某些相似之處,明人稱之為「宜均」。宜均製品胎體輕薄,燒好素砂胎後需上釉二次燒成,製作成本高而易碎。如明代文獻載:「近年新燒,皆宜興沙土為骨,釉水微似,製有佳者,但不耐用。」雖然如此,但它能彌補砂胎表面粗澀的缺陷,在明中葉相當盛行,高水準的製品達到宮廷御用的標準,被皇家使用。舊藏宜均多為陳設器,品種有仿古漢方壺、葫蘆瓶、琮式瓶、各式筆洗、筆山、方盤等,釉色有天藍、灰青、灰藍、藍綠、米白等色。最著名的釉色是介乎於深藍與灰綠之間的藍綠色,如宜均海螺洗,「灰中有藍景,豔若蝴蝶花」。據檔案記載:「 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郎中海望奉旨:養心殿后殿明間屋內桌上有陳設玉器古玩,均是些平常之物,爾等持出配做百事件用……欽此。」事隔兩天之後「……於十月初一日,郎中海望持出各色玉器古玩共六百四十三件,第一盤……宜興馬褂瓶一件紫檀木座、龍頭酒圓二件、宜興掛釉仙鶴硯水壺一件……宜興圓盒一件……宜興桃式水丞一件附紫檀木座……」。此段文字表明海望拿出六四三件「各色玉器古玩」,供皇帝挑選放養心殿後殿擺設,僅第一盤中就有宜興紫砂四件,其中「宜興掛釉仙鶴硯水壺」是惟一的掛釉製品,而雍正朝稱作古玩的東西最晚也應是明代遺物,所以這件仙鶴硯水壺應是明代宜興掛釉品種。
二、清代宮廷紫砂
1. 茗壺茶器
康熙皇帝博學多才,喜歡西洋傳入的琺瑯彩,曾嘗試在各種質地上畫琺瑯,清宮舊藏有康熙時期的金胎、銅胎、銀胎、玻璃胎、瓷胎和宜興紫砂胎等各種不同質地的畫琺瑯製品,金碧輝煌,美侖美奐。清初的紫砂精品較明代有了質的飛躍,泥質細膩,色澤溫潤,完全脫離了粗糙的土砂氣。康熙時是由宮中造辦處出樣圖,派專人送到宜興燒好素胎後呈進宮廷,造辦處琺瑯作再根據御用畫家的畫稿畫琺瑯彩,然後用小爐窯烘烤而成。舊藏的一批康熙款紫砂胎琺瑯彩茶壺、蓋碗等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資料庫僅存一件康熙邵邦祐款琺瑯彩殘壺。
雍正皇帝最欣賞紫砂茗壺獨具個性的造型和泥質的天然肌理之美,即使有花紋也是本色泥繪,畫面隱約凸起猶如絹畫般柔滑爽利。《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宜興壺大小六把。奉旨:此壺款式甚好,照此款打造銀壺幾把、琺瑯壺幾把。其柿形壺的把子做圓些,嘴子放長。欽此。」從這段文字可知雍正朝宮中不僅有宜興紫砂茗壺,而且式樣品種不少。雍正紫砂茗壺裝飾有柿蒂紋,如雍正宜興窯柿蒂紋扁圓壺,蓋面浮雕的柿蒂紋周邊向外翻卷,曲線優雅自如,給光素的壺體增添了圓雕的神韻,具有典型的晚明遺風。雍正茶葉罐的製作較前代更為講究,如雍正六安銘蘆雁紋茶葉罐,玲瓏秀巧,泥色紅如朱砂,畫面為茂密的蘆葦叢中,碧波淼淼,四隻大雁正在嬉戲,團團蘆花隨風飄蕩。隱喻文人清高閒適的生活情趣。同樣造型的茶葉罐還有三件,蓋上分別刻「珠蘭」、「雨前」、「蓮心」茶葉的名字,是專門為皇帝品嘗江南貢茶而特製的。另一件雍正四方開光花卉茶葉罐,駝灰色砂泥,獨一無二,典雅古樸。
雍正還多次命景德鎮官窯照宜興壺式樣燒瓷器:「雍正七年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素宜興壺一件,奉旨:此壺靶子大些,嘴子亦小,著木樣改准,交年希堯燒造。欽此。」「八月初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興壺一件。奉旨:做木樣交年希堯,照此款式做均窯、霽紅、霽青釉色燒造。欽此。」受宜興紫砂壺的啟發和影響,雍正官窯瓷器中出現了許多新穎靈秀的造型,有鬥彩提樑壺、粉彩圓壺、茶葉末釉端把壺、仿鈞菊瓣壺、霽藍釉缽、霽紅釉缽等。雍正朝僅存十三年,雍正元年、四年、六年、七年、十年、十一年造辦處檔案中提到宜興紫砂的地方就有十一次之多,表明雍正皇帝對宜興紫砂的欣賞,以及當時有足夠數量的宜興紫砂進入宮廷。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對茗飲用具的考究登峰造極,不僅要求紫砂茶具保留最佳的品飲功效,而且要與官窯瓷器一樣,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紫砂上的繪畫和書法是用本色泥漿堆繪而成,要求泥漿研磨得和墨汁一樣細潤,稀稠必須恰到好處,技術難度相當大。泥漿堆繪技法雍正時已相當成熟,發展到乾隆時更是爐火純青,如乾隆禦題詩烹茶圖茗壺,有筒形、六方筒形、深腹闊底形、扁圓形、圓形、瓜棱形六種形制。茶葉罐有筒形與六方筒形兩種式樣。泥色有朱砂紅、紫紅、栗色、深薑黃、淺粉黃、灰赭色等六、七種顏色,器身開光內一面隸書乾隆禦題詩,另一面堆繪烹茶圖。烹茶圖源自明代大畫家文徵明的〈 品茶圖 〉,這種堆繪技法乾隆以後基本失傳。
乾隆皇帝還喜好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把戧金、描金、模印、刻劃、雕刻、彩泥堆繪、罩塗漆衣、地漆彩繪等不同技法運用於紫砂裝飾,使其達到最高境界。紫砂胎彩漆描金壺堪稱一絕,造辦處漆作在技術上已完全解決了彩漆與砂胎的粘和問題,漆皮與胎體結合緊密,熔為一體,經數百年的光陰依舊金碧輝煌。如紫砂綠地描金瓜棱壺,呈現出比官窯粉彩瓷器更加強烈的裝飾效果,存放於養心殿內,是乾隆最喜愛的御前用品。
談到乾隆紫砂茗壺茶具就不能不涉及乾隆茶?。唐代即有的盛裝茶器的提匣,元、明時期在江南文人中十分流行。乾隆外出,飲茶離不開紫砂茶具,因此特製了與紫砂茶具配套的茶?,由名貴的紫檀木、黃花梨等珍貴木材做框架,加以竹黃鑲邊包皮或在擋板和抽屜上裝裱書畫,如紫檀書畫裝裱分格式茶?,裝裱有宮廷書畫家於敏中、錢維城、徐揚、鄒一桂的微幅書畫精品。
乾隆以後,國力日衰,宮廷紫砂的製作步入低潮,以簡單實用替代了精美典雅。嘉慶、道光、鹹豐時,壺形偏小,以扁圓、提樑、圓形刻花居多,如嘉慶款的小圓壺。宣統時常見有瓜式、扁圓、方鬥、覆鬥、乳足提樑小壺。此時名家款壺進入宮廷,以彌補皇家用器的不足,如鹹豐掇球扁壺,刻「行有恆堂主人製」,光緒茗壺有「?齋」款,宣統茗壺有「匋齋」、「寶華庵製」篆書印章款。
2. 文房清供
明清皇室十分講究文房用品,故宮博物院各種材質的文房用品有十幾萬件,除常見的筆、墨、紙、硯以外,還包括水丞、水注、筆洗、硯滴、臂擱、鎮紙、墨床等,甚至延伸至與書齋關聯的所有案頭陳設文玩。明末書齋文化特別流行,《遵生八箋》曾記述書齋的文房陳設:「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鬥一、水丞一、銅石鎮紙一」[7]。 相傳紫砂文房始於明,為民間文人即興而製。清代宮廷十分講究文房用具的製作,由內廷出樣式,一部分在造辦處製作,另一部分交地方按樣製作,也有地方官員按年例進貢的文房雅器。宜興紫砂精光內蘊,具有含蓄溫雅的特質,不僅適合茶具的製作,也用於宮廷文房,有筆筒、硯台、水丞、筆洗,更擴展到香薰、花插、花觚、壁瓶等,數量不多,但品質上乘。
筆筒,由早期的筆套、筆床、筆簍發展而來。瓷質筆筒最早見於西晉,紫砂陶質筆筒明代民間即有,清雍正年間造辦處在宜興定製紫砂素胎大筆筒,然後到造辦處描金、畫彩、配漆座。如舊藏雍正描金彩繪山水人物紋大筆筒,繪畫和漆座均出自宮廷造辦處的畫家匠師之手。此種形制的紫砂筆筒乾隆時繼續生產,如乾隆描金彩繪山水人物紋大筆筒。兩筆筒均呈黃白色,由本山綠泥燒成。
硯,清代康熙年間造辦處就設有專門承做硯品的機構——硯作,康熙四十四年奏准武英殿造辦處硯作改歸養心殿。紫砂硯明代已有,但沒有看到實物,舊藏紫砂硯以雍正朝為最早,如雍正紫砂金漆雲蝠硯,砂質極細,呈色古雅。乾隆時期曾將宜興紫砂和澄泥混合製硯。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加用宜興澄泥三成,燒造硯二方,其澄泥硯交蘇州全德,將所傳做之澄泥硯,俱照加宜興澄泥三成之法燒造。……欽此。」由此得知,乾隆御用硯有加三成宜興原料的製品,澄泥中摻進紫砂極細的顆粒,不僅使硯的顏色微現深紫,凝重美觀,而且會增加研墨的摩擦力,使之硯膛更易「吃墨」,適合皇帝朱批用硯,如紫檀木盒內置紫砂澄泥仿古套硯即是。
文玩清供,包括水丞、筆洗、筆架、硯屏,以及香爐、花插、壁瓶等書齋陳設擺件。清代御用文房崇尚小巧精緻,宜興砂泥可塑性極強,小件作品極其精彩。雍正紫砂文房常見的桃式水丞和桃式硯滴壺都是皇帝喜歡的式樣。據《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檔》載:雍正六年「十月初一日,朗中海望持出各色玉器古玩六百四十三件……有宜興桃式水丞一件附紫檀木座。」雍正七年「閏七月初六日,郎中海望持出定窯菊花盒一件……宜興雙喜水丞白玉勺紫檀木座、宜興鮮桃一件……」舊藏雍正乾隆時期的硯滴、水丞常見做桃式,器身點染紫色斑點和凸雕粉紅色桃花,小巧精緻,深受皇室喜愛,為紫砂文玩中的佳品。檔案明確記述的,還有宜興窯小異獸,據檔案記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員外郎五德、催長大達色等來說太監鄂勒?交宜興異獸一件。傳旨:著配座,先呈樣。欽此。」
3. 花盆
中國古代栽種盆景的歷史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了盆栽植物,唐宋時期已成時尚。明、清兩代宮廷用於陳設觀賞的盆景極為豐富,宜興紫砂由於它特殊的天然色澤顯得古雅大方,又具有透氣性能,栽花不爛根,成為清代以來宮廷盆栽藝術的首選器皿。舊藏花盆大部分留有水漬土鏽的印跡,使用痕跡明顯。有少數花盆形制特殊,砂泥極細,沒有絲毫土浸,為宮廷案頭清供盆景的套盆。明末文震亨的《長物志》中記:「宜興所造花缸、七石、牛腿諸式」。2004年江蘇金壇晚明枯井出土的紫砂花口花盆已相當成熟,表明宜興花盆明代已在民間批量生產,進入宮廷的時間大約為清初,雍正、乾隆時期達到興盛,此時造型豐富,品種多樣,如雍正暗刻蘭花詩句三角花盆和乾隆藍釉加彩纏枝蓮大花盆等。
三、2007年捐獻故宮博物院的現代紫砂
宜興紫砂薪火相傳,人才輩出。50年代以後,湧現出一批德藝雙馨的陶藝大師活躍在紫砂創作的舞臺上,2007年故宮博物院接受了徐秀棠、汪寅仙、徐漢棠、呂堯臣、譚泉海、李昌鴻、鮑志強、顧紹培、周桂珍九位宜興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捐贈的紫砂作品,為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