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藝術漂流文集Art drifting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38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
$ 252 |
金石堂 |
藝術總論 |
$ 252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252 |
三民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
$ 252 |
樂天書城 |
藝術總論 |
$ 252 |
誠品網路書店 |
美術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跟著卓有瑞一起去旅行──女性藝術家的美的哲思與喜樂哀愁女性藝術家卓有瑞,七年來在藝術家雜誌發表的「美的講堂」專欄文字,集結為本書。書中分為「旅遊篇」、「藝事篇」、「生活篇」三個篇章。「旅遊篇」中,我們隨著她的腳步來到成都、北京、京都、印度、吳哥窟、越南、尼泊爾、峇里島、義大利、希臘、東歐布拉格與布達佩斯、德國卡塞爾、柏林與墨西哥馬雅等地,橫跨亞、歐、美洲,在她簡潔生動的文字中,以女性藝術家的敏銳與氣韻,為我們迅速補捉了當地美的面貌。對藝術喜愛者,在「藝事篇」中,可隨著卓有瑞多年來人在紐約藝術現場的經驗裡,彷彿身臨其境地對歐美地區的藝術環境有所體會與了解,也可從卓有瑞對藝術界其人、其事、其物的反思中,對當代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除了和卓有瑞一起旅行、看美術展覽之外,也跟著她一起生活與呼吸,屬於女性藝術家的喜樂哀愁全都反映在「生活篇」的文字中。
用足跡印出來的畫冊 鄭愁予1995年10月,曾為卓有瑞「牆的系列」畫展寫過一段文字試為她的畫風定位,我稱之為「斑痕的重生力量」,斑痕其實是人類生命的面容,只是用牆這個鏡框來裝襯,我又說:「她的作品早就脫出照相寫實,從來就不是甚麼半抽象或異化了的超現實主義。因為她已擷取了這些現代畫派的精髓,妥用自我獨有的悲憫氣質和敏感,創出只屬她自己的獨特作品,既神準,又飽含現代藝術長久失落的抒情。卓有瑞在她的畫面上實證了她已成功地承下了這一切;而她的抒情卻是「實質抒情」源自知性,用以代換浪漫的「抽象抒情」,這就是後現代藝術的特質;「由於『斑痕』力量的昭示,使我欣然地為她定位:卓有瑞是後現代繪畫臻於成熟的宣告人之一」,因之顛覆現代主義就是在顛覆最接近的傳統,而對較遠傳統所強調的:像實力的寫生、精密的感光與解剖、新色感的運用和那句老話:「有好的技巧才能成為好的畫家!」特別是她較近期質感更重的作品〈牆〉,從立體面上,我們可以像以前一樣看到一些微小的生命體(綠葉)在滋生,使人一剎間產生嬰兒般無由的喜悅;這是她永保住的「天真的自然」;當我們又在畫中面對一些細小的生命體(昆蟲)在爬行,便覺得像老僧面壁,藉阻隔,藉一個小昆蟲的活動,來度化那無需一眼看全的大千世界」;這又是她流露出來的「悲憫的自然」;所以看她的畫,畫中盡是自然,也就是時間的進行:那是活潑潑的斑痕、會呼吸的光影以及在明暗之間「我們得以端詳自己的面容」這可以說,述說自然就是她作為一位藝術家的語言。
作者簡介:
卓有瑞簡歷: 1950 出生於台灣台北 1976-77 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碩士學位 1969-7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學位 個展: 2002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99 美國紐約市 456 畫廊 1997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95 台灣台北市亞洲藝術中心 1994 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江氏畫廊 1993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91 台灣台北市龍門畫廊 1990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89 美國紐約市法蘭克伯那杜其畫廊 1988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87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南 O.K. 畫廊 1986 美國紐約市 O.K. 哈里斯畫廊 1977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爾多亞畫廊 1975 台灣台北美國新聞處 聯展: 2004-2006 原鄉與流轉─台灣當代藝術展,亞倫海特藝術學院畫廊,路易斯威爾,肯塔基 2004-2005 凝視的詩意─台灣當代攝影與繪畫的多重現實景觀,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巴黎 2004 玉山風華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2003-2004 在哈里斯一切 ok ,畢薩瓦藝術科學美術館,曼坡尼,佛羅里達 2003-2004 影子,富邦藝術基金會,台北,台灣 2003 911之後的運河街以南,美國亞裔藝術中心,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