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明、清以至民國,參禪或念佛,已是中國佛教修行者抉擇的心地法門。為此,我們選編了近代禪門巨擘虛雲老和尚,自民國北伐統一至解放初期(1929-1953)有關禪淨律一如與三歸五戒的開示。
此一時期,中國正經歷北伐統一、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大災難、大動亂,生靈塗炭,國土不安,而從虛雲老和尚的系列開示中,反覆強調禪、淨、律合一的實修、返歸佛法的根本要義,反映出中國佛教對應時局說法的方便善巧。
本書特色
在岑學呂彙編之「虛雲和尚法彙」、「虛雲和尚年譜」原有文本的基礎上,添加現代標點、略加修飾語助詞、校正專有名相。
作者簡介:
虛雲老和尚(1840-1959),近代中國佛教著名的僧人,經歷清末義和團、民初北伐、對日抗戰、解放初期反右鬥爭等重大歷史事件,他的傳法弟子、學生、歸依居士,遍及朝野,值此中國佛教恢復之際,虛雲老和尚的禪法依舊是當代中國佛教的主流。
章節試閱
學佛貴真實不虛
凡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願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懍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別無奇特。本來心佛眾生原無差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證?今言修者,蓋因迷悟之異,情習之濃,謬成十界區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盡力行持,消除惑業,習病若除,自然藥不需要。古云:「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喻水遭塵染,一經放入白礬,清水現前。故修學亦如是。情習如塵,水如自心,礬投濁水,濁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轉凡成聖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餘法作助,餘法都可迴向淨土。念佛貴於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恆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若專參禪,此法實超諸法。如拈花微笑,遇緣明心者,屈指難數,實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假若當下未能直下明心之人,只要力參一句話頭,莫將心待悟,空心坐忘及貪玄妙公案神通等。掃盡知見,抱住一話頭,離心意識外,一念未生前,直下看將去,久久不退,休管悟不悟。單以這個疑情現前,自有打成一片,動靜一如的時候,觸發機緣,坐斷命根,瓜熟蒂落,始信與佛不異。溈山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豈欺我哉!
每見時流不識宗旨,謬取邪信。以諸狂禪邪定,譏譭禪宗,不識好惡,便謂禪宗如是。焉知從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粟,獨推宗下,超越餘學。若論今時,非但禪門,此外獲實益作獅吼者,猶罕見之。其餘諸法,亦不無弊病。要知今日之人,未能進步者,病在說食數寶,廢棄因果律儀,此通弊也。若禪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來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見彌陀!如念佛人將不念自念寤寐不異之心來參禪,如斯參禪,何愁不悟!
(上海居士林請普說 宣統三年在上海靜安寺成立佛教總會【按:應為民國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學佛貴真實不虛
凡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願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懍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別無奇特。本來心佛眾生原無差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證?今言修者,蓋因迷悟之異,情習之濃,謬成十界區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盡力行持,消除惑業,習病若除,自然藥不需要。古云:「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喻水遭塵染,一經放入白礬,清水現前。故修學亦如是。情習如塵,水如自心,礬投濁水,濁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轉凡成聖也。但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餘法作助,餘法都可迴向淨土。...
目錄
序言
虛雲老和尚略傳
學佛貴真實不虛
打佛七貴在一心
《楞嚴經》大意
大悲懺
學佛總以持戒為本
戒定慧是佛子的必須條件
水陸法會緣起
報佛恩
三歸五戒大意
一門深入不可分心
方便為究竟
參禪與念佛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法要
參禪警語
修與不修
師公老和尚的開示
佛七將終開示
開示語錄
甚麼是佛
佛法是家常便飯
如何參話頭
南華禪七開示三則
答禪宗與淨土
佛法的根本要義
老實念佛
立志學佛
末法僧徒之衰相
戒期開示
序言
虛雲老和尚略傳
學佛貴真實不虛
打佛七貴在一心
《楞嚴經》大意
大悲懺
學佛總以持戒為本
戒定慧是佛子的必須條件
水陸法會緣起
報佛恩
三歸五戒大意
一門深入不可分心
方便為究竟
參禪與念佛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法要
參禪警語
修與不修
師公老和尚的開示
佛七將終開示
開示語錄
甚麼是佛
佛法是家常便飯
如何參話頭
南華禪七開示三則
答禪宗與淨土
佛法的根本要義
老實念佛
立志學佛
末法僧徒之衰相
戒期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