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刻、感人的父子親懷,皆在爸爸的榮耀裡顯見!巴紐以第一人稱講述,將兒時所見所聞,如今的所思所想,回顧一番,內容充滿法國南方的風土人情,和當時的禮俗趣事。作者滿懷童心,站在小孩子的立場,見識成人世界的一切。其中主要是表現了他們父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對父親的崇敬,將親情刻畫的栩栩如生。故事一開始,作者先敘述與家鄉普羅旺斯的親密關係,並提到有一位同鄉,曾於一七八九年當選法蘭西院士;然後又提起父母親的相遇、結識……,還有父親身為小學老師,對宗教不以為然、熱愛收集舊貨的習性;還有童年在鄉下玩耍、交新朋友、惹大人生氣等點滴記趣。就在巴紐童年即將結束的那年夏季,發生了令巴紐擔心其父親形象受損的考驗!巴紐全家和朱爾姨丈一家人,回到故鄉奧巴尼小鎮農莊度長假。其間,喬瑟夫(爸爸)與朱爾姨丈相約去打獵。朱爾姨丈是位打獵的個中好手,而爸爸喬瑟夫卻是連槍也不曾使用過的生手,更甭提「瞄準」獵物了!一旁觀看的馬瑟,一向崇拜父親的他,不禁心中暗自著急,希望在朱爾姨丈前矮了一截的父親,能在出獵日迎頭趕上,不再落敗。某星期日早晨,喬瑟夫和朱爾姨丈決定瞞著馬瑟偷偷出發去打獵,理由是馬瑟的小腳禁不起十二公里的山路行程。然而,機警的馬瑟暗中沿著山脊,尾隨兩個大人打獵的行蹤。途中,他在山谷中迷了路。孤獨的他既興奮又害怕,以「印第安人」自許,繼續前進。突然間槍聲響起,兩隻血淋淋的歐石雞落在他手中,原來是受傷歐石雞的血。
頓時腦際閃過一個念頭:「誰打中的?」不遠處,傳來朱爾姨丈責備喬瑟夫的聲音,正訴說著喬瑟夫的不是,阻擋了他開槍獵歐石雞;而喬瑟夫在一旁小心的賠罪:「我承認我錯了!我的槍法不準,只看到鳥羽便開槍,嚇跑了鳥兒……」聽到此處,躲在樹叢的馬瑟,雙手舉著兩隻血淋淋的歐石雞衝出來大叫:「是爸爸射中的!兩隻歐石雞是爸爸射中的!」站在岩石頂端的馬瑟,在夕陽的光輝中,雙手展示「爸爸的榮耀」!
作者簡介:
馬瑟‧巴紐( M A R C E L P A G N O L,1895~1974)
二十世紀初最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法蘭西最高榮譽院士。他在電影方面的成就,曾經令影史上的重量級名導,如奧森威爾斯、羅塞里尼、楚浮等一致推崇,其地位為直逼電影大師盧米埃的電影文學經典大師,;而文學方面的成就,則足以與《塊肉餘生記》之大文豪狄更斷齊名!假如你向一位法國人提起「巴紐」這個名字,絕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每個法國人在中、小學期間,都必讀巴紐的作品──童年四部曲!一九八五年,巴紐出生於馬賽附近的奧巴尼,父親喬瑟夫‧巴紐( Joseph Pagnol)生於一八六九年,是位小學教師,他的母親奧古絲汀‧朗索( Augustine Lansot)生於一八七三年,是位裁縫師。他們於一八八九年結婚。巴紐一九四六年以電影工作者的身分,獲頒法蘭西學院院士席位。他的劇作,如「馬賽三部曲」等,在在呈現出普羅旺斯鄉間的地方特色;而他筆下的小人物,更躋身法國文學的英雄之列。當然,若不是因為巴紐的小說,他的父親:喬瑟夫‧巴紐,也不可能如此家喻戶曉。巴紐在五歲時進入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苦難,使這個年代作家所誕生的文學作品,大多反映出戰爭的悲慘,與人類的孤寂、絕望。但巴紐卻是少數幾個願意提醒讀者「人生非常美麗,也還算快樂」的作家之一。他的觀察力敏銳,很會抓住生活中感性趣味的小點滴,構築成一幕幕畫面情節動人的場景。他以劇作家擅長的白描法,勾勒出書中角色的對白、輪廓、場景。於是,書中的畫面,就像是活生生出現在我們眼前似的,毫無隔閡。閱讀巴紐的文字,就像在看一場紙上電影般的生動有趣!一個古靈精怪的小男孩,一個溫馨有趣的家庭,這樣的體裁,在一九九○年改編成電影之後,更是風靡了全世界。
一九九五年,巴紐百年誕辰時,全法國的媒體紛紛以大篇幅的報導,或是盛大的遊行活動,紀念這位令法國人引以為豪的作家。目前,「童年四部曲」這套書,列為法國教育部指定中、小學優良讀物,值得細細品味。
譯者簡介:
張慧卿
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巴黎第五大學語言學碩士。曾任巴黎中文學校中文老師,返國後任外語中心留學顧問、法語教師。
1997年從事專職電影翻譯,曾任 S U N M O V I E電影台編譯中心法文組組長、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師。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影響全法國50年的暢銷書,銷量超過25000000的經典小說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大文豪狄更斯都佩服的說故事高手!
20世紀法國鄉土文學的經典
法國教育部指定學生必讀的優良讀物
全法國從小孩到大人都愛的一套書
長年榮登法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感動全法國6千1百萬人口的小說
全球26種語言版本
法國史上最受歡迎之文學鉅作
得獎紀錄:影響全法國50年的暢銷書,銷量超過25000000的經典小說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大文豪狄更斯都佩服的說故事高手!
20世紀法國鄉土文學的經典
法國教育部指定學生必讀的優良讀物
全法國從小孩到大人都愛的一套書
長年榮登法國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感動全法國6千1百萬人口的小說
全球26種語言版本
法國史上最受歡迎之文學鉅作
章節試閱
師範學校大反擊
當時培養小學師資的師範學校根本就像修道院,只是神學課程被反教權主義的課程取代。
他們教導這些年輕學子:教會向來只是極權鎮壓的工具;而神職人員的工作和目的,則是對老百姓天花亂墜地講述一些天堂地獄的故事,以無知的黑布條,矇住老百姓的雙眼。神父的居心叵測,從他用拉丁文做彌撒這點即可看出。拉丁文這神祕的語言,有著如巫術般陰毒的力量,能蠱惑無知虔誠的信徒。教廷在當時由西班牙裔的義大利柏吉亞家族父子治理。教皇生活淫逸之程度,與貴為國王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貪淫好色的宗教暴君不是成天玩球,就是與情人嬉戲作樂;而他們手下的走狗則替他們去徵收大筆的賦稅,金額高達國家總收入的百分之十呢!當然了,師範學校的歷史課,也只是在講述共和政體的真理。我並非對國家有何不滿;只是我認為,各國的歷史教材,其實都只是政府教條主義的書籍。
因此剛從學校畢業的老師們個個相信:大革命是個美好純樸的時代,是仁慈美德的黃金年代,博大的同胞之愛被發揚到極至,處處有溫情……。
總而言之,那是一個美德爆炸的年代。我不知道學校如何不露痕跡地對他們講述大革命的悲劇。那些俗世的天使,在燒殺搶奪了兩萬多人之後,卻因為同黨彼此猜忌陷害,一個個全被送上了斷頭台。我們村子裡的神父是個非常聰明又無比仁慈的人,但他的確也認為宗教裁判所有著家庭會議的功能。他說高級神職人員雖燒死了許多猶太人和知識分子,但做這件事時卻是噙著淚水;而且這麼做是為了讓他們能上天堂。
這就是我們理不直氣不壯之處:即便說得頭頭是道,常常,也不過是為了支持我們的信仰。
儘管如此,師範學校的教育並不侷限於反教權主義和非宗教性的歷史課程。當時的人民還有第三個新敵人,那就是──酒精。就像左拉在《小酒館》裡的描述,及教室牆上駭人的圖畫中描繪的那般。圖畫裡是些淡紅色的肝,因為浮腫和變形而發青發紫,活像株菊芋的形狀,已完全無法辨識。為了更彰顯可怕的肝病變,畫家在畫的正中央還另外畫了好公民健康的肝,顏色均勻紅潤,比對之下,正可看出這悲劇的嚴重性。師範學校的學生,連在宿舍房間裡都可看見這恐怖的內臟(更別提變成螺旋輸送器形狀的胰臟),漸漸地也都心生恐懼,光是看到酒,就令他們反胃,不寒而慄。黃昏時分,咖啡館的露天座位,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意圖慢性自殺者在開會員大會。我父親的一個朋友,一天喝醉時撞翻了咖啡館的桌子,活像壯烈成仁的羅馬大將軍。師範生們認為,這些可憐的人不久就會變得神智不清,說不定會看到老鼠爬牆,或是在米哈伯大道上撞見長頸鹿。學校總是舉一個小提琴家做例子。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嗜好杯中物,連脊髓都泡在苦艾黑茶薦子酒裡,導致肌肉痙攣顫抖,到頭來只能演奏曼陀林。但師範生最痛恨的是「餐後消化酒」,亦即貝聶狄克汀和夏爾特等修會修士釀的甜燒酒。這些酒,只有皇室才有特權品嚐。正因如此,教會神權、酒精和君權這凶暴的三聖,被結為一體。除了要努力消弭教會、酒精和君權這三大患,師範教育範圍其實很廣,且經過精心設計,以期能培育出人民的教育家。課程必須讓學生都能完全領略吸收,因為這些師範生幾乎都是農家或工人子弟。他們得上一般的文化課程;想當然爾,廣度要大於深度,這在當時還是新興的課程。這些師範生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無論是在田裡、漁船上,或是鷹架上,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無不慶幸自己何其幸運。因為他們星期天可以休假外出,每年還有三次假期可以回家。他們的父親、爺爺,甚至鄰居,因為從沒受過教育,常會來問些問題,一些簡單卻抽象、村裡老少從沒有人能明白的問題。他們逐一回答問題,長者們聚精會神聽著,不斷點頭……。因此,在師範學校三年,他們努力研讀科學,把科學當山珍海味般饑渴地吞食,因為祖先無緣嚐到。甚至在下課時間,校長還得巡視教室,把一些太過用功的學生趕到外面去打球。畢業前夕,他們必須通過高等文憑的測驗,證明入學以來,這些年學有所成。至此,就像植物籽莢開裂的過程一般,好的種子被散播到全省各處。
他們的工作是:與無知對抗,歌頌共和國的偉大;遇見宗教儀式隊伍時,也不必脫帽致敬。在山區偏遠的小村莊做了幾年傳播知識的工作之後,這些年輕教師往山下發展,轉到較大一點的村鎮任教,娶了當地女教師或女郵務員為妻。接著又陸續調到幾個市鎮工作,但仍是在山區。每到一個市鎮落腳時,通常都有一個孩子出生。到了第三或第四個孩子出生時,已經調到了平原的專區。接著,總算擠進首善之區任教。這時,當年的那些年輕教師可能已經皮鬆肉垮,頭髮也白了。學校裡通常有八到十個班,已經榮升資深教師的他們負責高年級,有時還有補習課。直到有一天,大家隆重地慶祝他們榮獲一級教育勳章,三,四年之後,他們「申請退休」──其實,是規定如此。
他們會開心地微笑說道:「我總算可以去種我的甘藍菜了!」然後,他們就在菜園裡躺下,死去。我認識很多當時的小學教師,都是這樣的。他們堅信自己身負偉大神聖的任務,深信人類一定有美好的未來。他們對金錢和豪華生活嗤之以鼻,拒絕升遷,只為把機會讓給別人,或是為了繼續他在物質缺乏的窮鄉僻壤已開始的教育重任。我父親一位多年老友,當年從師範學校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因此出校門時被分發到馬賽的某一區任教。那是馬賽的貧民區,居民多是窮苦人家,晚上根本沒人敢去。他一直在那兒教到退休,四十年都教同一個年級,四十年都坐在同一張辦公椅上。一天晚上,父親問他:「你從來都沒有野心嗎?」
「當然有!」他說,「我也想過做些有野心的事,而且我做到了!你想想,我前面一任老師在那兒教了二十年,他的學生中有六個人被判了死刑。而我,四十年來,只有兩個學生被判死刑,一個獲得特赦。這就值得我留下來繼續教了!」
最令人驚嘆的,是這些反敦權主義者,卻都有著傳教士的靈魂。為了戰勝神父(其美德善行已被認定是個騙局),他們像聖人般地生活,道德堅定,有如早期的清教徒。學區的督學先生就是他們的主教,學區區長是總主教,而教皇,是教育部長。給部長先生寫信,非得用大張信紙,寫一定格式的公文。
「就像牧師一樣,」如我父親說的,「我們為更美好的未來生活工作──只不過,是為了別人的生活。」------------------------------------------------------騙人的朱爾姨丈最讓人驚訝的是,他並不叫朱爾。他的本名是湯瑪士。但我那寶貝阿姨聽人說,鄉下人都管痰盂叫「湯瑪士」,因此決定叫他朱爾,其實大家更常管痰盂叫「朱爾」。
天真的蘿絲阿姨,因為沒服過兵役,自然不知道這回事,而且從來沒人敢告訴她,就連湯瑪士/朱爾也一樣。他太愛阿姨了,不忍心違逆她的意思──尤其是當她強辭奪理時。朱爾姨丈出生在胡西雍地區,金黃色的葡萄園裡。那兒盛產葡萄酒。他把葡萄園留給兄弟們,成了家中最有知識的人,因為他學的是法律。但他一直以身為嘉泰隆尼亞人為傲。他發「R」時打舌音很重,就像溪水流過成堆礫石旁的聲音。我常學他說話逗弟弟保羅笑。我們心裡認定普羅旺斯口音才是唯一道地的法國口音,因為爸爸就是那口音,而且爸爸是學力文憑的主考官。至於朱爾姨丈發的打舌R,只是因為他有不為人知的殘疾所造成的結果。爸爸和姨丈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雖然年紀較長又較富有的朱爾姨丈,有時會擺出恩主的姿態。他偶爾會抗議學校的假期太長。
「我承認,」他說,「孩子們是需要長假休息;但放假這段時間,可以派老師們去做別的事啊!」
「是啊!」爸爸諷刺地說,「這兩個月時間,他們可以代理公務員的職務。因為公務員午休太長,累壞了他們,而且座椅的圓皮墊讓他們疲勞不堪!」不過這兩個好朋友之間小小的舌戰僅止於此,他們從不會談什麼嚴肅的話題,就算會,也只會含蓄地取笑朱爾姨丈還上教堂做彌撒。蘿絲阿姨曾向媽媽透露,姨丈每個月領兩次聖體。當爸爸聽說這件事時,大吃一驚,還嚷著說:「這太誇張了!」媽媽勸爸爸得接受朱爾姨丈上教堂的事,並且不再於姨丈面前取笑神父。尤其有一首歌,是取笑可敬的杜龐路神父在航空方面的成就,更是萬萬不可。
「妳想他真的會生氣嗎?」爸爸說。
「我打包票他不會再踏進我們家門了,而且他還會不讓姊姊跟我見面!」爸爸傷心地搖搖頭,突然之間,他生氣地大喊:「妳瞧!妳瞧!這些宗教狂熱份子就是這麼小心眼!我什麼時候阻止過他每個星期天上教堂吃他的聖餐?雖然妳姊姊嫁的人相信,宇宙造物主每個星期天藉著一千一百杯聖水下凡到人間,但我曾經因為這樣就禁止妳去找她嗎?好吧,我倒要讓他看看我有多通情達理。我要用我自由派人士的觀點取笑取笑他。不,我不會跟他提宗教裁判所,不會提被宗教法庭誣賴的卡拉斯,被冤枉燒死的約翰胡斯,也不會提其他更多被教會活活燒死的人。我絕不會說教宗柏吉亞和「女教宗」珍娜半句壞話!而且就算他想對我鼓吹這個跟老祖母說給小孩子聽的故事一樣幼稚的宗教,和它幼稚的教義,我還是會很有禮貌地和他討論,譏笑他時一定會用鬍子遮住!」可是爸爸沒有鬍子,也根本沒有譏笑。不過,他真的說到做到。雖然有時候他們會不小心說些不客氣的話,但從來無損於他們的友誼,何況細心的媽媽和蘿絲阿姨一聽到他們說話帶火藥味,便會馬上大聲驚叫,或是尖聲大笑,以掩蓋那些話。之後再瞎編個理由,解釋剛剛為何大叫或大笑。朱爾姨丈和我很快就成了忘年之交。他常稱讚我在他和阿姨在波瑞里公園約會那段時間,信守諾言,替他們保守祕密。一有機會,他就對人說,這小孩長大會是個偉大的「外交家」或是「高級將領」(這預言雖然已有二選一的機會,成為事實的機率大增,但至今仍未實現)。
他常留意我的成績單,而且會給我玩具或水果糖獎勵我(或安慰我)。
可是,有一天我建議他,在他那美麗的波瑞里公園蓋一棟有陽台的小屋,這樣就可以用來看人騎車。他用開玩笑的口氣對我坦承,他根本就不是公園的主人。一夕之間失去了那麼美的一個公園,讓我感到很沮喪,而且好後悔自己這麼久以來竟崇拜著一個冒牌貨!從這天起,我發現大人說謊的本領也能跟我一樣棒,讓我覺得跟大人相處很沒安全感。但另一方面,這件事的揭穿也給了我過去、現在和未來說謊的藉口,讓我安心許多。當我不得不對爸爸說謊時,我小小的良知會輕聲地反對,於是我會說:「就像朱爾姨丈一樣!」這時我露出無辜的眼神,神情從容,大大方方地說謊。有一天,我們搬了家,因為爸爸覺得我們的公寓太小了。他得到了一份「房屋津貼」,我們要搬到泰魯斯街一間很大的公寓。公寓在一樓,有地下室,採光很好,後面還有個小花園。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驕傲的媽媽紅光滿面,展示她從此有八個壁櫥和衣櫥,蘿絲阿姨羨慕稱奇;至於我呢,我在學校誇耀我家的「皇宮」。
為了讓同學明白那房子有多大,我信誓旦旦地說──這也是實情──可以在裡頭玩躲貓貓!這樣的豪宅讓不少人忌妒我;幸好,還是有些人不太肯相信,所以繼續和我做朋友。
師範學校大反擊
當時培養小學師資的師範學校根本就像修道院,只是神學課程被反教權主義的課程取代。
他們教導這些年輕學子:教會向來只是極權鎮壓的工具;而神職人員的工作和目的,則是對老百姓天花亂墜地講述一些天堂地獄的故事,以無知的黑布條,矇住老百姓的雙眼。神父的居心叵測,從他用拉丁文做彌撒這點即可看出。拉丁文這神祕的語言,有著如巫術般陰毒的力量,能蠱惑無知虔誠的信徒。教廷在當時由西班牙裔的義大利柏吉亞家族父子治理。教皇生活淫逸之程度,與貴為國王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貪淫好色的宗教暴君不是成天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