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94年11月好讀推薦】以半淫猥半虛幻的私密形式訴說故事,也像是自己生命經驗的分享。慣常使用「我」作為小說視角的作者,這回將主述者改為兒子,透過其子的角度往內挖掘出自己過往的、現實的種種生命歷程。以華麗的想像力鋪陳出乖異的夢境、記憶與魔幻現實交錯的狂想。虛實無從辨識的敘述,讓人不禁在閱讀的過程中,亦產生焦慮和錯亂的感受。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吳宇森電影講座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45 |
![]() |
二手中文書 |
$ 246 |
![]() |
中文書 |
$ 246 |
![]() |
電影 |
$ 252 |
![]() |
導演/電影人 |
$ 252 |
![]() |
導演/電影人 |
$ 252 |
![]() |
藝術設計 |
$ 252 |
![]() |
電影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全書為吳宇森在香港大學所開設的大師班講座成果結輯。
主題包括其個人的成長與學習經歷、在好萊塢的奮鬥歷程、導演方法與電影觀、影像美學與對電影的信念,還有與影評人的對話等;並回應學生們的問題,指導學生作品等,及來自各地的學生們所給予的回應。並附錄一篇精闢的吳宇森電影研究論文,可說是吳宇森的電影生平總覽。
內頁附有吳宇森電影彩色劇照,如《英雄本色》、《縱橫四海》、《變臉》、《不可能的任務2》、《獵風行動》等。
JOHN WOO 吳宇森
吳宇森生於1948年,曾就讀協和小學,畢業於利瑪竇中學。自小對電影甚熱愛,六七年入「大學生活電影會」與早期的電影人共同研討實驗電影。1968至 73年間拍攝了多部實驗電影,亦曾在國泰影業公司當場記、副導。1971至19 72年,轉入邵氏任張徹的副導,1973年自任導演,首部作品為《鐵漢柔情》,其後拍攝多部不同類型的電影,1986年以《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熱潮。 1993年進軍好萊塢,聘請著名影星尚克勞德‧范達美及好萊塢工作人員拍攝影片《終極標靶》。第二齣好萊塢作品是《斷箭》。九六年獲Cineasia頒發終身成就獎,之後拍攝叫好叫座的《變臉》及《不可能的任務2》。
2000年,吳宇森與張家振合組Lion Rock製作公司,導出他第一部好萊塢戰爭片《獵風行動》,及監製周潤發主演的《刀槍不入一僧侶》。最新作品為《記憶裂痕》。
作者簡介:
卓伯棠
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學系系主任。曾就讀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獲學士學位,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製作)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哲學博士。近年從事電影與電視方面研究,在完成《香港新浪潮電影》一書後,正投入香港電視與全球化的相關研究。多年來在海內外有關的學報、專刊與專著發表論文:如Post Script、《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專刊》、《電影藝術》、《聯合文學》與《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
七十年代初於大學念書期間,在台灣與友人創辦《影響》電影雜誌,對八十年代初的台灣新電影影響匪淺。從事電影評論多年,多發表在《影響》、《大特寫》、《電影雙週》、《Cosmopolitan》、《亞洲週刊》、《聯合報》、《廣播電視週刊》與《星島日報》等。
著作有:《香港類型電影》(與羅卡、吳昊合著)、《分解主流電影》與《中國早期商品海報》(又名《都會摩登》)、合編《邵氏影視帝國:文化中國的想像》(麥田2003)等。
曾任香港廣播電視公司(簡稱無線電視台)編導、執導過《國際刑警》、《的士司機》、《第一次》、《四眼神探》、《女人三十》、《霓虹姊妹花》系列,以及影片《煲車》與《賓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