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與石榴》裡面的人、事、物,都成為往事了,往事如煙,但是那些往事,在尉天驄的記憶裡,留下歷歷在目的,卻是深厚的人文社會。──黃春明
比起許多同輩作家,天驄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沒有完全受到西化、現代化的影響,也沒有譁眾取寵被市場化污染,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他的濃冽的鄉土作品,就像他故鄉的驢子一樣,固執地獨自站在那棵棗樹下,默默地咀嚼著遍地皆是的棗子,甜甜的帶著一絲苦澀……
──許國衡
本書為作者之散文集結,全書共分三輯,第一輯「山棗」寫過往之回憶;第二輯「遣懷」則藉不同的地域以抒懷,且憶故人;第三輯「歲月十帖」則以系列散文詩的形式,表達對歷史的感慨,轉而成一種對生命的體認和反省。平實真摯的筆觸,帶領讀者進入過往傳說般兵荒馬亂的歲月,那些夢一般的回憶,不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傷,而是,在歷史的震盪裡、在無言的境遇中,終於看清,哪些才是真正值得人們去珍惜的。那也許不是顯赫一時的名利權勢,而是平日並未察覺到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人與人的際遇與關懷。當我們體認出那些當年拚了性命去爭奪的東西不過是過眼雲煙之時,那些際遇和關懷卻像天邊永不會消失的星光那樣,仍然溫暖了每個人的心。而這無言的追思,就好像是一粒種籽在成長中的孕育過程,是生命更一步的成熟和發現。
作者簡介
尉天驄
江蘇人,民國二十四年生。政大中文系畢。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現已退休,專事寫作。著有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散文集《天窗集》、《眾神》;評論集《文學札記》、《民族與鄉土》、《理想的追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