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天地的紫氣東來-林蘊華
從小,我就愛仰望天空。喜歡享受天剛破曉時那份金色的寧靜,也愛欣賞夜空下,滿月獨掛枝頭的那種意境。而不管是朗朗晴空中的藍天白雲、彩霞滿天的夕陽餘暉,風起雲湧前的成片烏雲,亦或是雷電交加、暴雨疾馳的萬馬奔騰,天空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地遼闊、悠遠與空曠,它包容一切,卻又充滿了神秘莫測的力量,使人心醉神馳,有時又令人膽顫心驚。
而老子,這位中國古代的神秘思想家,在其遺留給後世的五千字《道德經》中所描述大道的體性與妙用,在在處處都流露出其清純如嬰兒般的天性與像虛空般深邃、高遠的智慧,使我對他所形容的清淨無為、隨順自然、寧靜致遠與返璞歸真的生命境界滿懷嚮往之情。
直到有幸接觸到《紫氣東來》這本書,讀到東北老師用智慧觀照的角度所闡釋的《道德經》後,才將老子與我對天空的那份孺慕之情串連起來,恍然明白這種情懷是源自長久以來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想在內在的天空中徹底解放自我,自由翱翔。同時,也逐漸看清真正令我嚮往的,不是各色的天光雲影,也非遙遠的西方淨土,而是那能讓我平穩地立足於腳下,使我回歸生命本源的清淨大道。
原來,外在的天空就像鏡子一般,如實地反映出自心內在的天空。道本無形、無相,無始、無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但卻又蘊涵著不可思議,難以言說的無作妙力。唯有當我們停止向外追尋,什麼也不做,只是輕鬆地向內在的天空全然地敞開自己,心如虛空,寂靜輕靈時,才能與道的特性相應,才能使內在身心世界?的萬事萬物與種種境相自然孕育、開展。然後,經由純然的靜心觀照,才洞察到萬物本是一體,一切幻化等同一心。於是,所有的喧鬧、繁華開始消逝、褪盡,天地再度歸於寂滅,回復到自性原始的狀態。
而人啊! 在人生這場夢中之所以一再地生死輪迴,累劫不能醒來,就是因為有這個太習慣於複雜與喜歡矛盾對立的頭腦,與這顆不甘平凡、寂寞的心,縱容六根追逐六塵,將自己放逐於自性的大道之外,而在色聲光影中迷失了自己。如果想要從夢中醒來,誠如東北老師在書中一再愷切強調的;我們除了向自性臣服,只是簡單、輕鬆、無思無念的純然觀照,由著智慧之光引領我們直達生命的核心之外,又還能做什麼呢 ? 而許多修行人的慧命會中斷,就是於觀照中頭腦介入了。不論是對殊勝的境界與法相產生了執取、戀棧的心態,或是想用對治的方法來去除貪瞋癡的習氣,都會因此失去了觀照的連續性。所以純然觀照的連續性,才是修行者最終能否成就的關鍵。
東北老師對智慧觀照獨到的見解與精闢的解說,都使我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慨。在《紫氣東來》這本書中,他的文字,簡樸自然,卻句句散放出發人深省的智慧之光與強憾的穿透力,使我在閱讀的當下,層層深入內在的身心世界之中,同時又不斷地放鬆、開展,能量因此逐漸增長,身心受到洗滌。有時,他對觀照境界的描述,又如音樂詩篇般地悠揚動人,讓我在聆聽時,心弦隨之共鳴,在不期然中,被引領至一個超越頭腦思維的神秘境地,瞥見到那不可言說、來自道的訊息。我明白了在人生這條路上,實在沒有什麼是我要刻意去拋棄的,也沒有什麼是我一定要去執取的。存在早已將一切安排妥當,昨日種種,只是為了讓今日的我能夠浴火重生所做的事前準備。於是,我淺嚐到了來自生命源頭那甜美的泉水,開始如花般地綻放,釋放出自性本然的芬芳。
如果你內在的眼睛已經張開,如果你已經準備好,那麼閱讀這本書將是一場心靈的饗宴,是來自存在最豐盛的贈禮。今夜,就不妨盡情地暢飲這本書所賜予的甘露吧!也許,明朝醒來,你已置身於那萬徑人蹤滅的智慧頂峰。恍惚中,似乎一切都已清楚明白,卻又什麼都不知道。
頭腦的唯一用途-何興亞 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老子的道德經蘊涵甚深智慧,已陸續被世界各國以不同語文翻譯,並啟發了許多備受尊崇的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實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東北老師以觀照修行的角度解讀道德經,對觀照、寂定、安住無為、放下分別、向內修行、無作妙力等心要,均有精闢闡述,為修行者提供了極為明確的指引。尤其此書中,東北老師詳盡論述頭腦運作所造成的矛盾、痛苦、混亂與虛妄,以及對修持的影響,更是進入真實修行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認知。
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斥著上下、大小、長短、難易、美醜、善惡等相對的觀念,因而形成許多無謂的判斷與分別,更進而產生對美善的執著與追求,衍生許多煩惱與痛苦。人們會因為得不到美好事物而產生痛苦,也會因為擁有美好事物又怕失去而憂愁。頭腦會從各種情境與事物中,不斷從事自以為是的選擇,但那選擇的本身就充滿了矛盾和痛苦,因此人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會有痛苦,而其癥結就是頭腦的分別。
世人極為推崇頭腦的聰明智慧,鼓勵大家運用各種方法,強化頭腦的分析、記憶、判斷等機能,並試圖利用聰明智慧改善與美化世界。殊不知這相對的世界,是由相對的頭腦所妄造出來的,而且頭腦越發達,越巧妙,越能夠欺瞞世人。頭腦在本質上是虛妄的、矛盾的、分裂的、混亂的,它不可能真正解決任何問題。其實痛苦與不痛苦只是頭腦一念之間的遊戲,減少頭腦的判斷分別,拋棄頭腦的思辨妄想,就可以沒有煩惱與憂愁了。所以,眾人若能依最單純的方式,返回最樸實處,停止頭腦妄作,痛苦的遊戲自然就會中止,一切問題也會自然消逝。
在修行方面,眾人所以不能成就圓滿大道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有自我,二是有分別,三是有所得,此三者都是後天形成的自我意識,然而其始作俑者就是頭腦。修行的觀照,常常連幾秒鐘都很難持續,這正是因為人的頭腦在作祟。當修行者進入境界時,頭腦一介入,境界就破壞了。而且,頭腦的智慧是對立的智慧、是因緣智慧、是生死法的智慧、是無常的智慧、是虛偽不實的智慧,所以由頭腦設計出來的修行方法,無法引領修行者步上正確道途。來自本性的智慧,則是超越對立的光明智慧,此光明人人具足,但卻因頭腦的造作,遮蓋了自性之光。
只有超越頭腦才能真實進入修行,只有超越虛妄才能得見真實自性。無求、無得、無分別的純淨觀照,雖然沒特意抵制頭腦運作,但頭腦卻於連續的觀照中沒有任何發揮的機會,而被徹底降伏。是以,若欲有真智慧,顯發自性本具的甚深智慧與光明,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持觀照,讓頭腦停止妄作,讓自己的身心空出來,讓無作妙力輕鬆自然地運作。也就是說,修行者能夠有所成就,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頭腦停止後的無作妙力,自然而然所展現的光明。
歸根究底而言,我們所珍視的頭腦與其聰明智慧,不斷地造成分裂與矛盾,其實是禍亂之源,為世界所帶來的好處,遠不及於其害處。綜合衡量現今社會與人類發展的情況,如果說頭腦還有可取之處,那麼它唯一的用途就是瞭解自身的虛妄本質,進而停止造作,讓自性之光得以自然彰顯。
中國人何其有幸,早在距今三千年前就誕生了老子這樣一位大聖人,留給後代像《道德經》這麼珍貴的文化遺產。兩千多年以來的名人以及賢聖沒有不研究《道德經》者,沒有不受到老子智慧的指引者。即便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代,《道德經》仍是免於焚燒之書。即便是當朝皇帝滅道興佛,道藏全部焚毀時,《道德經》也不在其數。更有許多皇帝精讀《道德經》,其中甚有幾位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及明太祖等都曾著書註解《道德經》。宋徽宗還從不同的角度三次解讀《道德經》。
歷史上解讀《道德經》的著作不下千家,其中解釋《道德經》最佳者有白玉禪、龍淵子、張三豐和近代的黃元吉,他們的解釋較接近老子《道德經》的原義。張三豐所註的《道德經》沒有在坊間流傳,只有隱仙派的真正傳人方可得見。隱仙派源自文始,文始即是尹喜。尹喜是第一個以道德經而成就大道的人,亦是第一個解釋道德經的人。他所著的文始經即是第一部解釋道德經的書。
在眾多解釋《道德經》的著作中,均體現了眾多的智慧和獨到之見。如,於《道德經》中可以找到環保思想,找到軍事謀略,找到治國方略,找到處事哲學,找到科學,總之每個人能找到自已要找的,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論讀者是什麼程度,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啟發和智慧。但是人們從《道德經》中所受到的啟發和所學到的智慧,其實並不是《道德經》的本意。
若說老子講環保,老子卻不許向外看。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說自知者才是心中有光明。因此老子又說「聖人為腹,不為目。」或說「虛其心,實其腹。」都是在說不許向外看,只許向內觀察。
若說老子講軍事謀略,《道德經》中卻講:「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又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由此兩句可知,老子的要旨不是軍事謀略。
若說《道德經》是談治理國家,老子卻說:「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由此兩句可知,老子不講如何以智治理國家。
若說《道德經》是談人生哲學,但老子卻說:「絕學無憂。」可見老子並不提倡人生哲學。
若說老子《道德經》是在講科學,老子卻說:「智慧出,有大偽。」可見老子並不重視所謂的科學。
若說老子《道德經》是在講道德仁義,但老子卻說:「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老子又說:「大道廢,有仁義。」可見老子所講的道德仁義是以不離大道為前提的。道是一切的本質,德只是道的顯現。因德近於道,將德名為貴,但不可以貴德而失道。所以老子才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由此可知老子不是教仁義道德的。
老子講的道是無為之道,老子講的德是清淨之德。老子講的是一切的源頭,於源頭中並沒有所謂的學術與智慧。人們說的各種智慧都是頭腦的運作,而老子不許動用頭腦。老子講的只是清淨的內在之光,是純然的般若觀照,從經文中就可明顯看到老子的告誡。老子金剛般地站在那如如不動的光明中,不斷地將無主的心拉回來。老子一再地暗示,接近大道唯一的可能是,不可以言說,只允許觀看。
老子所說的道,觀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這是因為老子所說的大道,以聲音來說是最大的聲音,大到聽不見,即所謂大音希聲。老子所說的大道,以形象來說是最大的形象,大到無形。這樣的大道難以描述,所以老子說道隱無名。
老子指示若入此大道,須行無為之行,須明無言之教,是讓修行者學習那個不可以學習的,看到那不可看到的,聽那個不可以聽的,成就那不可以成就的,得到那不可以得到的。非常明顯地,老子所講的已超越人們的頭腦。因此若以頭腦的分別能力來領悟大道的不可分別的妙用,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老子是至高無上的,所以名為太上。老子是統一的、平等的,所以不可能此處講分別,彼處講不分別。老子是無為的,所以不可能行於任何造作之行。老子是清淨的,所以不可能有任何頭腦妄想之處。
以老子所講的大道的無上來看,人我是假的,世界是幻化的,一切現象界都非真實,而老子只是不得不用人的語言勉強傳達此簡易的大道。若欲跟隨老子行大道行,須明了老子所用語言的真實秘義才行。語言是被老子借用的工具,是用來指引行者歸向大道的方便。這種被借用的語言只是一種傳達的手段,只是路途中的標誌,並非是真實的大道,語言只是為了指向大道的方便之舉。大道的追隨者應超越膚淺有限的語言,而領悟老子所傳達的甚深秘義。
為了使大道的追隨者能超越文字的表相,領悟老子所要傳達的甚深秘義,筆者不揣淺陋,茲就個人多年修行體驗,從智慧觀照的角度出發,為文闡釋《道德經》,期盼能與讀者分享,探討老子的深廣智慧。老子所講述的大道無形質,無相貌,獨一無二,渾然自成,亙古以來,周行不殆,無始無終,很難用文字將其具體描述出來。強而言之,則言道為德之體,德則為道之相,此相即是清淨相。
清淨是德之至,無為是道之用。無為即是觀照,觀照是大道的無為妙用。於如是無為的觀照中,可展現出無窮無盡的無作妙力。此無作妙力即是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奇蹟,這種奇蹟就是人人本具的無上智慧,因此觀照智慧中有和平、光明、平等、自在的特性。又因於觀照中無取無捨,無諸分別,只是純淨的無作無為地觀照,所以其心必然清淨。清淨之心,道自來居。因道之所居,而得顯明,清淨是德的最高體現。大道的無作妙力只能於無為觀照中展現,因此才說無為道之用。又因無作妙力可以達成一切,所以無為無不為。
老子的甚深智慧至簡至易,本文呼喚每位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在此振興時刻,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的瑰寶─老子的甚深智慧,以便讓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都有幸目睹中華文化的紫氣東來,以自己的生命,領悟紫氣東來中的奇蹟,感知不可思議的無作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