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念◆新思想◆新治法◆實際臨床經驗傳承
本書共分七大篇,第一篇探討月經諸病,第二篇女性不孕,第三篇男性不育,第四篇胎前產後,第五篇更年症及其併發症,第六篇婦科雜病,第七篇婦科常見惡性腫瘤。每個篇幅都明確說明中西醫生理、病因、病機、病理、中醫治療思路、病案治療、處方解析,及基本衛教,有條理、有系統、完整性的介紹婦科疾病,雖是婦科,卻涵蓋了感染、神經、免疫、五臟、精神、內分泌、腫瘤、疑難雜症……等跨學科及各層面疾病的整體治療及調理,理論與實務兼備。
★本書為新北市中醫師公會教學用書,適合臨床多年專業醫師的臨床治療研究參考、醫學生或初階醫師的進修教材,及民眾對中醫婦科疾病治療的知識探求。
作者簡介:
鄭淑鎂 中醫師
民國八十一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著作
‧中西醫結合治癌新法
‧危急重症‧難治之病/ 中醫治則與臨床例舉
現任
‧培真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內科學 ( 腫瘤專科) 博士
‧遼寧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監事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台灣分會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診治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專業課程指導講師
‧中醫神經醫學專業課程指導講師
‧中醫腫瘤醫學專業課程指導講師
‧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大學中醫指導教授
章節試閱
女性月經正常運作,是建立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生殖器官整體協同作用的基礎上,需要整體生殖軸的功能正常運作相互協調,生殖軸涵蓋腦下垂體、下視丘、脊椎脊髓神經、自主神經、卵巢、輸卵管、子宮體、子宮內膜。
各種神經、內分泌、免疫的不足或過亢、感染、創傷、精神壓力、藥物干擾,或因全身性疾病、器質性病變、腫瘤……等,都可能會導致月經失常。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或伴隨月經週期出現的症狀為特徵的疾病。包括:月經先期(提早)、月經後期(延後)、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過少;經期延長,經期間出血,崩漏,痛經,閉經,逆經等諸症。經前症候群包括經前精神症狀、水腫、乳痛、體痛、皮膚症狀、胃腸症狀、黏膜症狀、外感、免疫疾病、眩暈、抽搐、喑啞……等。
中醫治療女性月經疾病,除整體考量外感內傷各種致病因素外,其他如臟腑失調、情緒、作息、年齡、飲食、勞倦、孕產……等,導致體質的變異,產生各種寒熱虛實夾雜的證型,如痰飲、血瘀、肝鬱氣滯、脾虛、腎虛、氣血兩虛……等,同時辨證辨病論治,可達到調經與治病兼顧,回復健康。
【痛 經】
定義
婦女在經間及經期前後,小腹墜脹疼痛,或腰部疼痛,輕者僅墜脹悶痛,嚴重者伴隨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冷汗,手足逆冷,甚至暈厥。
病因病機
排卵後黃體素刺激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PGF2a,前列腺素刺激子宮收縮,會產生疼痛。
經痛主要區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繼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繼發性痛經主要是骨盆腔內疾病所引起,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後傾等。
經痛的原因,可能是:
★ 子宮肌痙攣性收縮:如子宮頸狹窄、或子宮後傾,導致組織缺血。
★ 子宮肌不協調收縮:如子宮發育不良、或子宮畸形。
★ 子宮內膜塊狀剝落,排出不暢:引起子宮痙攣性收縮疼痛。
★ 骨盆腔內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肌腺症,骨盆腔發炎、粘連。
★ 其他因素:如惡血留內(產後、小產、墮胎),精神過度緊張、敏感,過勞,貪涼受寒,生活作息不規律,氣血虛弱,慢性疾病⋯⋯等。
中醫認為過度勞損,氣虛血虛,肝鬱氣滯,血瘀,寒凝等,均會導致痛經。
《金匱要略》:「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
《諸病源候論》:「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血氣,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傷衝任之脈。」
《景岳全書》:「婦人經行腹痛,證有虛實,然夾虛者多,全實者少。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於即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有滯無滯於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亦有實,此當於形氣秉質兼而辨之,當以意察,言不能悉也。」
《傅青主女科》:「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痛生。」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痛經,應區分虛、實、寒、熱。主要考慮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不榮:氣血虛弱)
★ 痛經在經前及經間、經量多、有瘀塊、經色暗或鮮紅,多屬實。
★ 痛在經後、經量少或經色淡,多屬虛。
★ 疼痛劇烈拒按,多屬實。
★ 隱隱作痛,喜按喜揉者,多屬虛。
★ 得熱痛增,屬熱;得熱痛減,屬寒。
★ 絞痛、冷痛者,多屬寒。
★ 灼熱痛者,多屬熱。
★ 刺痛,或痛甚於脹,血塊排出則痛減,多屬血瘀。
★ 脹甚於痛者屬氣滯。
★ 痛在兩側少腹者須理氣疏肝。
★ 痛在腰際者,須補腎強筋。
辯證治療
● 氣滯血瘀
症狀: 經痛,合併情志抑鬱,易怒焦躁,乳房脹痛,胸脅滿悶,心悸失眠,舌紅舌下瘀,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養血化瘀。
處方:如加味逍遙散加川芎、桃仁、香附。
● 熱瘀
症狀: 經痛,腹痛腰痛,喜溫喜按,形寒肢冷,或平日貪食生冷,或身處寒涼,舌淡,脈細弱。
治則:清熱活血,化瘀止痛。
處方:如芩連四物湯加丹參、沒藥、骨碎補。
● 寒瘀
症狀: 經痛,腹痛腰痛,喜溫喜按,形寒肢冷,或平日貪食生冷,或身處寒涼,舌淡,脈細弱。
治則:溫經散寒。
處方:如四物湯加肉桂、附子、吳茱萸;十全大補湯。
● 濕熱夾瘀
症狀: 經痛,曾腹腔手術,或房事不節,或清潔不當,合併免疫降低或過亢,骨盆腔粘連性腹痛。舌質暗紅苔白膩,脈濡數。
治則:補氣解表,清熱化瘀。
處方: 如柴胡桂枝湯加黃耆、龍膽草、丹參、沒藥,或丹沒四物湯(丹參、沒藥)加黃芩、黃連、黃柏。
● 氣血兩虛
症狀: 經後綿綿作痛,喜溫喜按,舌淡白,脈細弱;或脾胃虛弱,或大病久病之後;合併氣血兩虛症狀。
治則:補氣養血。
處方:如歸脾湯、聖愈湯、八珍湯。
女性月經正常運作,是建立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生殖器官整體協同作用的基礎上,需要整體生殖軸的功能正常運作相互協調,生殖軸涵蓋腦下垂體、下視丘、脊椎脊髓神經、自主神經、卵巢、輸卵管、子宮體、子宮內膜。
各種神經、內分泌、免疫的不足或過亢、感染、創傷、精神壓力、藥物干擾,或因全身性疾病、器質性病變、腫瘤……等,都可能會導致月經失常。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的週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或伴隨月經週期出現的症狀為特徵的疾病。包括:月經先期(提早)、月經後期(延後)、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過少;...
作者序
傳統中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優勢。中醫認為任何症象不是孤立存在,人體功能亦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約制;中醫的辨證論治係橫向思考,是疾病發生和演變過程中,某階段的反應,中醫依據證型表現,可隨時切入各階段治療,進而達到扶正祛邪,調理陰陽,回歸平衡。西方醫學係縱向思考,有具體的病因、病機、發病的特定規律性、一定的轉歸,貫穿整個病程,西醫治療疾病,須明確依病因、病理投藥,如降糖劑、降壓劑、降血脂藥……等。
然單純中醫辨證論治,可充分解決當前的症象、糾正體質偏頗、預防疾病的復發,但難以截斷如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主要病因、病理所產生的矛盾。單純仰賴西醫治療,雖能抑制主要病因、病理,卻不能糾正體質偏頗、預防復發。中醫師在面對病人臨床症象表現,究竟是因證致病、或因病致證,亦或病證相因,症、證、病三者如何重新認識,個人認為須同時具備中西醫學的素養,擷取西醫明確的病因、病理、檢驗、科學診斷,並善守中醫的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優勢,重新整理出新的一套中西醫結合之純中醫治療,才能因應當代以西醫為主流的醫療環境,有效治療各種疾病、疑難雜症、危急重症,甚至成為西醫治療遇瓶頸的救援。
大道至簡,大醫亦然,中西醫結合之純中醫治療,是在明瞭疾病導致身體的主要矛盾及病因、病理,擬出有效的治療關鍵方藥,並考慮病人當前所表現的證型,重新賦予新的治則治法與方藥。生理病理醫理雖龐大複雜,但處方應力求化繁為簡、剛柔並進、銳而不傷,為病人創造抗病的有利條件。個人處方看似簡單,無定方、無定法,但中有大原則,每個病案立方,皆重視核心病機,生理、病理、四診、西醫診斷、中醫辨證……多方合參,考慮到各層面、環節,並思考處方架構與劑量能否達到治療效果,盡可能維護病人身體能回復陰平陽秘,虛靜含藏。此中西醫結合思想,能達到治療有效的契機,非一招一式逐末,亦非追逐特殊奇藥或複雜治法,是在本質與規律指導下嚴謹的邏輯推演,期勉我中醫同道,能靜心修習參研,臨陣才能得心應手。
本書共分七大篇,第一篇探討月經諸病,第二篇女性不孕,第三篇男性不育,第四篇胎前產後,第五篇更年期宗河徵,第六篇婦科雜病,第七篇婦科常見惡性腫瘤。每個篇幅都明確說明中西醫生理、病因、病機、病理、中醫治療思路、病案治療、處方解析,及基本衛教,有條理、有系統、完整性的介紹婦科疾病,雖是婦科,卻涵蓋了感染、神經、免疫、五臟、精神、內分泌、腫瘤、疑難雜症……等跨學科及各層面疾病的整體治療及調理,理論與實務兼備。
本書適合臨床多年的專業醫師臨床治療研究參考、醫學生或初階醫師的進修教材,及民眾對中醫治療婦科疾病的知識探求。修習本書,關鍵在於推演中醫治療思路、處方的佈陣架構及劑量進退,須反覆閱讀及臨床揣摩,方能領會其中的嚴謹及靈活,進而得心應手。
承蒙新北市中醫師公會林學術主委坤成醫師的邀約,於2018年開立婦科疾病帶狀課程,2020年奉詹理事長益能醫師之命,成立中醫臨床診治研究委員會,希望能進一步提升會員的中醫臨床治療水平,遂不揣己之鄙陋,將講述內容形成文稿,整理成書,謹在此對詹益能理事長、林坤成學術主委,及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團隊給予的機會與肯定,表達萬分感謝。本書之衛教編輯及審稿,誠摯的感謝臨床診治委員會團隊林坤成、莊梅林、林蓓華、李伊婷、陳禹維、楊政道等各位委員的協助,也感謝簡鸞瑤、曾宣靜、曾詩姍等三位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醫師,提供最專業的意見。
觀己微功,當念師之深恩,思忖一位臨床熟練中醫師的養成,須多年且多人的教導、支持。倘若今日稍有些微心得,都要感謝醫師生涯中成就我的教授、老師、同道,感謝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會所有中西醫老師及好友多年的教導及扶持,感謝上天賦予醫職,父母含辛養育。然最重要的,要感謝恩師李政育教授的提攜教誨,二十年如一日,從懵懂淺視,一路引領我深入中西醫結合、危急重症、跨多學科整合治療,至今日稍具完整的思想體系,但李政育老師醫學領域及其學識格局之高遠,學生實望塵莫及,常自忖戮力畢生或可窺其一二,惟師恩終難回報,謹能以善守初心,持續精進,傳承恩師的醫學理念及精神相酬。
本書尚有個人常用藥物及處方的解說運用,留待日後著書補足,更冀望2020年已授課結束之內分泌帶狀課程、2021年惡性腫瘤帶狀課程,能陸續成書,希望能為中醫盡微薄之心力。後學才疏學淺,見識不足,文章中尚有很多思慮不周之處,懇請海內外博雅大醫,賜予詳覽指正。
中醫師 鄭淑鎂 序於恩慈園
中華民國110年1月6日
傳統中醫的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優勢。中醫認為任何症象不是孤立存在,人體功能亦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約制;中醫的辨證論治係橫向思考,是疾病發生和演變過程中,某階段的反應,中醫依據證型表現,可隨時切入各階段治療,進而達到扶正祛邪,調理陰陽,回歸平衡。西方醫學係縱向思考,有具體的病因、病機、發病的特定規律性、一定的轉歸,貫穿整個病程,西醫治療疾病,須明確依病因、病理投藥,如降糖劑、降壓劑、降血脂藥……等。
然單純中醫辨證論治,可充分解決當前的症象、糾正體質偏頗、預防疾病的復發,但難以...
目錄
詹益能理事長 推薦序 ⋯⋯ 4
李政育教授 推薦序 ⋯⋯ 6
作者序 ⋯⋯ 10
Chapter 1 月經諸病中醫治療 ⋯⋯ 17
第一部分 月經不調 ⋯⋯ 19
痛經 ⋯⋯ 19
‧ 病因病機 ⋯⋯ 19
‧ 中醫治療 ⋯⋯ 20
‧ 病案介紹 ⋯⋯ 22
經量不正 ⋯⋯ 27
‧ 月經過少 ⋯⋯ 27
‧ 月經過多(崩) ⋯⋯ 31
‧ 月經淋瀝(漏) ⋯⋯ 37
月經週期不正 ⋯⋯ 41
‧ 月經先期 ⋯⋯ 41
‧ 月經後期 ⋯⋯ 45
‧ 月經先後無定期 ⋯⋯ 49
‧ 排卵出血 ⋯⋯ 52
‧ 閉經 ⋯⋯ 55
‧ 逆經 ⋯⋯ 60
第二部分 經前症候群(PMS) ⋯⋯ 63
中醫治療 ⋯⋯ 67
‧ 一、精神症狀 ⋯⋯ 67
‧ 二、經行浮腫 ⋯⋯ 67
‧ 三、疼痛 ⋯⋯ 68
‧ 四、經行乳房脹痛 ⋯⋯ 70
‧ 五、胃腸症狀 ⋯⋯ 70
‧ 六、皮膚症狀 ⋯⋯ 71
‧ 七、黏膜症狀 ⋯⋯ 71
‧ 八、免疫疾病復發 ⋯⋯ 72
‧ 九、感冒,咳喘,寒熱往來,發熱 ⋯⋯ 73
‧ 十、眩暈,抽搐,喑啞 ⋯⋯ 73
‧ 病案介紹 ⋯⋯ 75
Chapter 2 女性不孕 ⋯⋯ 85
‧ 不孕的原因 ⋯⋯ 86
‧ 女性不孕因素 ⋯⋯ 88
‧ 免疫性不孕 ⋯⋯ 91
‧ 相關荷爾蒙 ⋯⋯ 94
‧ 不孕症相關檢查 ⋯⋯ 98
‧ 不孕症西醫治療 ⋯⋯ 101
‧ 中醫治療思路 ⋯⋯ 102
‧ 病案介紹 ⋯⋯ 116
Chapter 3 男性不育 ⋯⋯ 127
‧ 男性不育因素與中醫治療 ⋯⋯ 130
‧ 病案介紹 ⋯⋯ 135
Chapter 4 胎前產後 ⋯⋯ 139
‧ 妊娠生理 ⋯⋯ 140
‧ 胎前諸病 ⋯⋯ 148
‧ 產後諸病 ⋯⋯ 167
‧ 中醫治療思路 ⋯⋯ 180
‧ 病案介紹 ⋯⋯ 188
Chapter 5 更年期綜合徵 ⋯⋯ 207
‧ 重新認識更年期 ⋯⋯ 208
‧ 更年期中醫治療思路 ⋯⋯ 213
‧ 病案介紹 ⋯⋯ 220
Chapter 6 婦科雜病 ⋯⋯ 241
‧ 流產 ⋯⋯ 242
‧ 卵巢囊腫 ⋯⋯ 250
‧ 子宮外孕 ⋯⋯ 255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257
‧ 子宮平滑肌瘤 ⋯⋯ 262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266
‧ 乳腺增生 ⋯⋯ 274
‧ 乳癰(乳腺炎) ⋯⋯ 277
‧ 陰道炎及盆腔炎 ⋯⋯ 280
Chapter 7 婦科常見惡性腫瘤 ⋯⋯ 285
‧ 乳腺癌 ⋯⋯ 289
‧ 卵巢癌 ⋯⋯ 295
‧ 子宮內膜癌 ⋯⋯ 298
‧ 子宮頸癌 ⋯⋯ 302
‧ 中醫治癌思路 ⋯⋯ 306
中醫治癌:辨證╱辨病╱辨病理 中醫介入時機
癌病虛實寒熱判斷
‧ 臨症論治 ⋯⋯ 315
純中醫治療 西醫介入後的中醫治療
西醫遇瓶頸,中醫介入治療
‧ 病案介紹 ⋯⋯ 319
參考書目 ⋯⋯ 330
詹益能理事長 推薦序 ⋯⋯ 4
李政育教授 推薦序 ⋯⋯ 6
作者序 ⋯⋯ 10
Chapter 1 月經諸病中醫治療 ⋯⋯ 17
第一部分 月經不調 ⋯⋯ 19
痛經 ⋯⋯ 19
‧ 病因病機 ⋯⋯ 19
‧ 中醫治療 ⋯⋯ 20
‧ 病案介紹 ⋯⋯ 22
經量不正 ⋯⋯ 27
‧ 月經過少 ⋯⋯ 27
‧ 月經過多(崩) ⋯⋯ 31
‧ 月經淋瀝(漏) ⋯⋯ 37
月經週期不正 ⋯⋯ 41
‧ 月經先期 ⋯⋯ 41
‧ 月經後期 ⋯⋯ 45
‧ 月經先後無定期 ⋯⋯ 49
‧ 排卵出血 ⋯⋯ 52
‧ 閉經 ⋯⋯ 55
‧ 逆經 ⋯⋯ 60
第二部分 經前症候群(PMS) ⋯⋯ 63
中醫治療 ⋯⋯ 67
‧ 一、精神症狀 ⋯⋯ 67
‧ 二、經行浮腫 ⋯⋯ 67
‧ 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