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為使本書內容更具警世意義,助人悟道修真,濟公於每回故事之後,加批評語,使人加深印象,得明濟公當時舉止之用意。
俾世人明曉濟公佯狂賣傻之真義,而能了悟本來面目,突破種種形相,找尋真我,始能自悟自成。禪師,亦即傳播禪宗心法,教外別傳之道,故常有呵佛罵祖之舉,非濟公冒瀆我佛、祖師,實乃人人各具佛性,個個圓成,勿假外求,而人佛本有平等之性,故呵佛罵祖,即在喚醒世人自性,有云打是愛,罵是疼,故諸佛不嗔不怪,祖師倒也喜歡無比。凡此,須有大智慧者,方可覺知禪意,不可作俗見解釋。
心喜菩提雖醉,佛心偏醒,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天下幸有「濟公的傳人」矣!如不嫌濟公可憎,本書值得一讀,縱無甘露法雨,天花亂墜,保證翻開貝葉,暑夏定遇老李賣瓜,寒冬必逢濟公賣酒,歇足一嚐,其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矣!是為序。
為使本書內容更具警世意義,助人悟道修真,濟公於每回故事之後,加批評語,使人加深印象,得明濟公當時舉止之用意。
俾世人明曉濟公佯狂賣傻之真義,而能了悟本來面目,突破種種形相,找尋真我,始能自悟自成。禪師,亦即傳播禪宗心法,教外別傳之道,故常有呵佛罵祖之舉,非濟公冒瀆我佛、祖師,實乃人人各具佛性,個個圓成,勿假外求,而人佛本有平等之性,故呵佛罵祖,即在喚醒世人自性,有云打是愛,罵是疼,故諸佛不嗔不怪,祖師倒也喜歡無比。凡此,須有大智慧者,方可覺知禪意,不可作俗見解釋。
心喜菩提雖醉,佛心偏醒,所...
目錄
自序
第 一 回 002
靜中動羅漢投胎
來處去高僧辭世
第 二 回 012
茅屋兩言明佛性
靈光一點逗禪機
第 三 回 022
近戀親守身盡教
遠從師落髮歸宗
第 四 回 032
坐不通勞心苦惱
悟得徹露相佯狂
第 五 回 044
有感通唱歌度世
無執著拂棋西歸
第 六 回 054
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
第 七 回 064
色不迷情心愈定
酒難醉性道偏醒
第 八 回 076
施綾絹乞兒受恩
化鹽菜濟公被逐
第 九 回 086
不甘欺侮入淨慈
喜發慈悲造藏殿
第 十 回 096
顯神通太后施錢
轉輪迴蝦蟆下火
第 十一 回 106
解僧饞貴人施筍
觸鐵牛太守伐松
第 十二 回 118
佛力顛中收萬法
禪心醉裡指無名
第 十三 回 128
松長老欣錫禪杖
濟師父怒打酒罈
第 十四 回 140
榜文叩閽驚天子
酒令參禪動宰官
第 十五 回 156
顯神通替古佛裝金
解冤結遇死人走路
第 十六 回 170
不避嫌裸體治癆蟲
恣無禮大言供醉話
第 十七 回 182
死夫妻訂盟後世
勇將軍轉蠢成靈
第 十八 回 194
徐居士疏求度牒
張提點醉索題詩
第 十九 回 204
救人不徹 歎佛力不如天數
悔予多事 懶飲酒倦於看山
第 二十 回 216
來去明一笑歸真
感應佛千秋顯聖
自序
第 一 回 002
靜中動羅漢投胎
來處去高僧辭世
第 二 回 012
茅屋兩言明佛性
靈光一點逗禪機
第 三 回 022
近戀親守身盡教
遠從師落髮歸宗
第 四 回 032
坐不通勞心苦惱
悟得徹露相佯狂
第 五 回 044
有感通唱歌度世
無執著拂棋西歸
第 六 回 054
掃得開突然便去
放不下依舊再來
第 七 回 064
色不迷情心愈定
酒難醉性道偏醒
第 八 回 076
施綾絹乞兒受恩
化鹽菜濟公被逐
第 九 回 086
不甘欺侮入淨慈
喜發慈悲造藏殿
第 十 回 096
顯神通太后施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