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你一定「教」得出來!!
國際幼教權威專家獻給父母的資優教養寶典
誰說你的孩子不會是愛因斯坦、莫札特、達文西?
孩子未來的成就,完全看你怎麼教!
「你怎麼這麼笨,以後一定完蛋了!」我們常會聽到父母這麼罵孩子。但是你可知道,你或許錯估了孩子,甚至埋沒了孩子珍貴的天分?其實,孩子聰明與否,能否造就得來,完全看你怎麼教!
本書的作者貝娜德.泰南是英國研究「天才兒童」與「神童」的專家,她從多年來和家長接觸的經驗中,體會到現代父母既希望孩子優秀,卻又總是處於教不得法的困境,如此一來,不僅加重孩子的挫折感,也錯失了發掘孩子「天才」的時機。因此她出版這本書,以自己多年研究「天才兒童」的經驗,告訴父母如何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並且運用書中豐富的親子互動遊戲刺激孩子的感官,讓孩子能夠擁有「天才」的思考方式。
貝娜德.泰南所提出的「天才思考養成法」,不僅在英國、美國、紐澳,甚至在韓國、中國等亞洲其他國家,都引起了相當熱烈的迴響。如今此書終於在台灣出版,對於始終為孩子的資質苦惱,卻又不知從何引導的忙碌父母而言,這本簡易有系統的實用教養書,絕對會讓你發現:讓孩子開竅變聰明,原來這麼輕鬆簡單!
本書並附上24個有趣的互動遊戲及多個檢測清單,讓你輕鬆發掘孩子的專屬天分!
活動一:問題樹:讓任何年齡的孩子都可以逐步駕馭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發展思考和「後設認知」的能力。
活動二:只有兩片窗:讓孩子以各種角度審視問題。
活動三:四個謎:猜謎就像騎車一樣,都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腦力!
活動四:我是出謎者!和孩子分享相反的活動──從「解決問題」變成「製造問題」!
活動五:「解決問題真有趣」1──天才的五個法寶:能力測驗的題型,讓問題更生動有趣!
活動六:「解決問題真有趣」2──天才的五個法寶:打鐵趁熱,讓記憶不會生疏!
活動七:好奇寶寶:讓孩子思考一連串「會怎樣」,進而體驗創意思考。
活動八:是事實,還是吹牛?「開放式」問題和「想像」都是天才的特徵,都能把天賦發揮到極致,值得孩子效法!
活動九:有什麼不可以?活動的規則就是──大鳴大放,盡情解放創意!
活動十:我有好點子!點子如何變成發明?引導孩子歸納出不同的發明英雄「所見略同」之處,那就是「創意模式」。
活動十一:創意車輪:只要依循前人既定的創意模式和從試驗及錯誤中學習,創意最終都將開花結果!
活動十二:認識奇妙的心智:讓孩子探索自己的大腦。
活動十三:左腦加右腦,我的頭腦更好!
活動十四:大腦和電腦:這個活動讓孩子體會思考和學習的時候,大腦運作是什麼模樣。
活動十五:輕鬆學習的妙方:「學習妙方」以文字和圖像的方式呈現,用簡易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牢記在心。
活動十六:拒絕哈欠、啟動思考,大家來「洗腦」!
活動十七:維繫心智健康的妙方:找出維持大腦功能的好方法
活動十八:別人沒有的天賦:讓孩子體會個別天賦的多樣性。
活動十九:規畫學習機會:協助孩子斟酌周圍的機會,並且進一步掌握機會、發展個人天賦和興趣。
活動二十:我不是普通貓:透過活動,讓孩子把知識改頭換面,轉換成容易吸收的形態。
活動二十一:相對論,簡單啦!活動提供幾個策略,讓孩子把抽象的觀念學得更快、更好。
活動二十二:象形文字?簡單!這個活動讓孩子運用四種學習策略,藉此調整心態、學習新知,而且不必出國喔!
活動二十三:我的指紋學習!讓孩子印上獨一無二的指紋,他們絕對high到最高點,永遠記得自己是聰明獨特的學習者。
活動二十四:設定目標,美夢成真!定期和孩子「複習」成功的畫面,並且運用本書的策略助他們一臂之力,讓美夢成真,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夢想!
本書特色
◎ 歐美、紐澳及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天才教養暢銷書。
◎ 強力的天才教養指南,讓亞洲父母也能輕鬆上手。
◎ 啟發孩子的資質與潛能,不再是父母的負擔。
◎ 針對各類型孩子的引導方法,讓孩子不再害怕學習。
◎ 師範大學特教系副教授──潘裕豐 推薦。
◎ 書中包含24個好玩的遊戲,讓孩子在有趣的親子互動中,開發出專屬自我的特殊潛能!
◎ 具有以下需求的父母,最適用本書:
──急於啟發孩子的資質,卻不知從何著手。
──工作忙碌、時間有限,又想要給孩子最優質的學習引導。
──想要輕鬆引導孩子,又能讓孩子快樂學習。
──家裡有失讀症或自閉症的孩子,希望能給予適切的學習引導。
作者簡介:
貝娜德‧泰南(Bernadette Tynan)
出生於英國,她是研究「天才兒童」和「神童」的專家,現為威斯敏斯特和牛津研究中心的資深講師,從事兒童教育工作已逾十五年。貝娜德根據長期的研究,以及多年來和家長接觸的經驗中,體會到現代父母既希望孩子比別人優秀,卻又總是處於教不得法的困境,因此她出版這本書,為父母指出最簡明易行的引導教育方式。
貝娜德的「天才思考養成法」,除了在英國、美國、紐澳,甚至在中國、韓國等亞洲其他國家,都造成了熱烈迴響。她曾受邀到世界許多國家演講,登上電視及國際雜誌的版面,獲得高度肯定。如今她仍持續在研究兒童資質的啟發工作。
她的著作除了<讓孩子像天才一樣的思考>,另與人合著KS3 Star English : Teaching Resources。
章節試閱
導言
敬告普天之下的家長和孩子
要是你能找到一本祕笈,內容可以指導孩子發掘、揭開並發展天賦和創意,那會是什麼光景?沒錯,祕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你手裡。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指紋一樣特別。如何把孩子的天賦和才華發揮到極致,家長應該懂得,這是為人父母的權利,也是本書的目的。孩子們,不管你身在何處、來自何方,都該把握良機,善用並發展天賦和才華。事不宜遲,心動不如立刻行動!這就是本書的立意。
一生受用的常識和技能
不管你的孩子剛上小學,或是將要踏出校園,本書都像座知識的寶庫,引導他們思考、學習,最後邁向成功。本書有學術研究和實際驗證當後盾,提供孩子必備的常識和技能,讓他們不管在哪個年齡層,都能主宰學習。本書幫助孩子發展──
*個別的天賦和才華
*高效能、有彈性的學習策略
*獨立思考的技能
*個別創意
從天才的角度出發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愛因斯坦、達文西和莫札特這麼富有創意、專業表現這麼傑出,而且把個人的才華發揮到極至?我當然想過。我開始研究之初,首先注意到這些天才的特質,發現他們都有很好的機會,能夠創意思考、展現個人特質,這是他們自幼年起的重要特徵。但是時至今日,孩子必須孜孜矻矻吸收基本技能,學習經驗被考試弄得支離破碎。專家為了量化孩子的能力,大量分析考試成績。要是這些歷史上的天才置身今日校園,他們將如何自處?我很好奇。如果時空轉換,讓莫札特呆坐在現代的教室,他面對的環境如此注重基本技能和考試,生活將變得枯燥無趣;他的個別天賦、思考創意備受壓抑,覺得處處掣肘,這時學校當局該怎麼辦?想到這裡,就算天賦才華不如莫札特的平凡孩子,也會心有戚戚焉吧。
新的時代,新的思維
全球知識經濟的來臨,揭櫫了個別想法、創意、獨立思考甚至智慧財產的重要。弔詭的是,教育體制的思維居然停滯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這種矛盾現象引發全球重新思考教育的走向。但是生活步調如此緊湊,家長可能承受多方壓力,沒有多餘心思察覺這種變化。話雖如此,教育界面臨工業革命以來最劇烈的轉變,而你的孩子恰好恭逢其盛。
產生哪些改變?為什麼這樣?昔日教育制度的規畫走向,乃是按照傳統窠臼,訓練孩子吸收事實、知識,然後藉著考試驗收成果。工作呢?可以從一而終。到了今天,考試的形態變化多端,換工作更如家常便飯。我們的孩子投入職場後,將要面對嶄新的市場和科技,還有伴隨而來的新契機。另一方面,通訊科技日新月異,隨時都有新知識問世。具備學習能力,能快速學習、把學習視為終身過程,變成普遍強調的觀念。如果愛因斯坦、莫札特和達文西置身現代,他們又要如何自處?我又好奇了。如果他們真能穿越時空、坐在現代的教室聽課,可能也只好應付日復一日的單調考試。他們偶爾也會望眼欲穿,注視著圍牆外多變的世界,想著:畢業以後要幹嘛?
教育不能只有一種尺寸
講到這裡,我想起以前授課的方式。上個世紀,各種教育理論有如百花綻放。這些理論和現行教育體制相較,居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強調學習知識,而非創造知識。我們藉由考試,證明自己吸取知識的能力,這當然是人生重要的技能。但是置身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表達個人想法、創造知識、快速學習,還有儘可能發展個別天賦和創意,也同樣重要。在現代人看來,結合學習和創意是一大挑戰,但在古早的天才看來,這再平常不過了。天才之所以為天才,祕訣在於兼具學習能力以及創造力。
有鑑於此,我開始研究學習理論,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幫助莘莘學子,讓他們也能依循天才的腳步學習。這段時間,我和各類型的學生、家長還有世界各地的學校合作,發現理論的結構再縝密、立意再好,終究只是理論。在教學現場,找不到放諸四海的方法。如果你思考過這個問題,還有更好的結論嗎?從我們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還有服用的藥物,在在顯示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工業革命後被世人遺忘的事實,那就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習方式也不例外。現行教育體制就像單一尺寸的衣服,一成不變的套在所有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各有特色。談到天才,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他們共通的註冊商標,那就是「個人特徵」(individuality)。莫札特、達文西和愛因斯坦,都依照個人特徵追求理想。他們對自己的天賦深信不疑,並且昂首闊步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我研究越久,越想找出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學習模式,讓孩子能夠把天賦發揮到極致,並且引導他們自行配備這套模式,在二十一世紀找到終生學習的途徑。結果居然徒勞無功!在這個年代,大家的眼光都聚焦在科技發明,卻遺漏了大自然最棒的發明,那就是孩子的天賦和創造力。我們應該提供孩子適性的教育體制,讓孩子能夠像天才一樣自在思考,並且發展個別天賦,「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
以後的章節將提出「指紋學習理論」(Thumb Print Learning),這可不是另一套「單一尺寸」的想法。這種理論提供機會,引導孩子發掘天賦和才華、主導學習方式,為自己的前途負責。這套理論展現思考和學習的技能,讓孩子打造屬於自己的學習系統。每個人的需求各異,因此個別的學習系統就像指紋一樣獨特。
體貼家長的辛勞
你我的時間永遠嫌不夠!本書體貼的考慮到這點難處。對於孩子的天賦、創造力、思考方式以及學習特質,你大概曾經想一探究竟,只不過苦於時間限制或無人諮詢,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本書的編排方式讓你一目了然,快速找到需要的訊息、輕鬆得到參考的建議。
常見的問題
如果你耐心看下去,將發現我真是使出千方百計,試著解答家長最常問的問題。在「你問我答」中,還會列出額外的補充資料。
重點整理
想不想搖身一變,快速變成專家?如果你是教師,親師懇談會即將召開,偏偏又碰到棘手的教育問題,想不想趕快得到解答?別緊張,你要的協助近在眼前!每章結尾都有「重點整理」,總結各項重點,請隨時瀏覽翻閱,找到你的需求,還有運用的場合和時機。
專替孩子設計的活動
有趣的學習最有效率。本書信手拈來,隨處可見趣味盎然、方便簡單的學習活動,引導孩子釋放個別天賦和創意,訓練他們發展思考和學習的技巧。
每個孩子都有天賦
在第一篇中,我要揪出老掉牙的迷思,然後各個擊破。我要證明,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永無止境的。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請參考第二篇。我還要揭露能力測驗的內幕,讓大家曉得測驗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成績了解孩子的天賦。
另外,本書還提供小偏方,讓家長和校方密切合作,一起協助孩子發展天賦,並且找出事實根據,檢驗教材是否適合孩子程度。(也就是讓孩子不要對課程感到無聊!)第三篇和第四篇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協助孩子發展個別天賦。看到這裡,你可能還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大問題:我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學到天才思考的方法?當然可以!第一章將解釋來龍去脈。
第一章
天才:先天還是後天?
哪個話題最神祕?就是「天才」。提起天才,大家腦海裡不約而同浮現兩種畫面:一種是滿頭白髮的老者,埋首研究微積分;另一種是具有「X檔案」特質的神童,能把大人唬得一愣一愣,年齡卻只有三歲!要找這樣的天才,問好萊塢就對了!如果仔細解析天才之謎,最後剩下哪些事實呢?調整一下心情吧!接下來就要展開一趟大腦之旅。只消幾分鐘功夫,你就會變成這方面的專家。
你問我答
問題:「天才」不都是基因決定的嗎?
回答:每次我參加研討會,這個問題肯定讓大家精神一振。未來的成就靠先天還是後天?當今學理證據一致認為,要在兩者之間抉擇做決斷,未免太過輕率,這點必須明確指出。認定先天決定未來,就是斷定智商和能力在出生時就已底定。截至目前為止,科學證據並不支持這種看法,理由如下:
大器晚成?大器早成?
二十世紀之初,心理學還算新興學門,但是學者已經逐漸藉此解析人類的能力。長久以來,哲學家依據邏輯法則,探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卻另闢蹊徑,以測驗的方式量化智力。一旦受測者接受測驗、得到成績,就被大家認定其智力終身不變,其實這種理論是有瑕疵的。在實際情境下,受測者在不同階段的成績都不一樣。改變的不僅是成績而已,受測者在不同的年齡,智力的表現也大異其趣。有些人屬於早熟型,幼年期間就是班上的佼佼者,但是有些人卻是晚熟的大器。回想看看:有些同學每考必當,但是日後成就非凡。我們也都曉得逃過學的年輕企業家,當他們賺進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時(美金喲),以前的同窗還在大學苦哈哈呢。每個人成熟的時間各異,時間未到就要蓋棺論定,只怕不易!
管旁人怎麼說──正視環境的重要
有人說,人類特質完全由基因決定。這不啻把大家全當成與世隔絕的獨居者,該論調最大的缺憾在此。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我們在辦公室受了一天窩囊氣,或是星期五晚上在超市血拚得筋疲力盡,這種宿命論聽起來還是滿有說服力!我們當然攜帶整套求生配備來到世間,但是打從呱呱落地之後,還是要和外界互動。
如果我們出生後就和外界隔絕,那麼腦部的發育又將如何?很顯然的,基於人道考量,科學家不致把嬰兒當實驗品,試試完全隔絕的效果。不過依然有孩子在幾近囚禁的狀態下長大,這種案例時有所聞,聽來真令人難過。這些孩子的腦部發育,包括口語和語言的狀況,都有嚴重的停滯症狀。提供資源讓孩子成長,給予關愛支持並且營造互動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於孩子的自我價值以及情緒發展助益匪淺,更是腦部認知以及智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基因發展有限,大腦發展無限
若以數學或然率來看,環境的影響更不容小覷。我們先天的遺傳基因已經固定,但是後天幾十億腦細胞的聯結潛力,卻是無法估計的。一生當中,教育、知識、學習,還有經驗,在在左右腦細胞形成新的聯結。
經過實驗證實,腦部發展永不止息
好啦,腦細胞的聯結有無限發展空間,但是腦細胞的數量不是打從出生後就固定了嗎?答案是:錯!
腦細胞的數量固定,如果我們不動腦筋,細胞就會逐漸老化,這是傳統認知。在二十世紀末,科學家證實上述陳年論調還有後續發展:原來腦部的神經細胞隨時都在增加,我們應該隨時刺激腦細胞,以免細胞退化。聽起來好像沒啥創見,可是背後的意涵卻很深遠,足以扭轉以前所有的陳腔濫調。先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善用腦袋!
你問我答
問題:你怎麼解釋天才?他們的大腦一定異於常人,對吧?
回答:我從兩個角度答覆:第一,除非天才隕落一段時間,否則沒有人肯定他們的價值。第二,世間鮮有天才的大腦標本,可以讓科學家仔細把玩研究。說到這裡,我們又回到第一個問題:天才必須比科學家早逝,這樣科學家才能分析他們的腦袋。
幸運的是,愛因斯坦居然遺愛人間,把大腦捐給研究單位。回到剛剛的兩個問題:愛因斯坦的大腦讓這方面的進展一日千里。科學家最驚人的發現,就是看出他腦部聯結緊密的程度,超過同年齡的人;換句話說,愛因斯坦的大腦就像裝配良好的線路。
但是,究竟愛因斯坦是天縱英明,還是後天環境互動使然,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無法判斷他呱呱墜地的時候,大腦的結構是什麼模樣。
就大腦研究而言,神經科學算是新興學科。目前神經學家偏好的研究方式,是藉助腦部影像。利用這種科技,我們可以追蹤孩子碰到不同情境時,到底運用大腦哪個區塊。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比較數學能力各異的孩子,看看大腦解題的方式有何異同。這種腦部影像的畫面,你可能早在媒體上見識到了。問題是,腦部影像有什麼用處?能解開哪些大腦之謎?
其實腦部影像和天氣圖有雷同之處:坐在室內分析暴風鋒面,和親身淋個落湯雞,感受絕對不同,這點你我皆知。換言之,不管腦部掃描再怎麼精細,也只能透露大腦外部「硬體」的層面。至於大腦內部「軟體」的堂奧,還是無法一窺究竟。光是觀察外部的影像,不能比較大腦內部的異同。
奇怪的是,科學家還是設計出安全可行的法子,檢驗初生兒的大腦內部,看看是否和愛因斯坦的大腦結構相同。其實根據剛剛提出的理由,光憑大腦的結構無法斷定該初生兒以後就是天才一個。甚至愛因斯坦都不認為自己是天才,這才是最強烈的反證。如果你和孩子看到本書後續的活動,將會發現愛因斯坦對於自己的能力不但有獨到的見解,也曉得他如何發展能力。
說到這裡,我們到底確定了什麼?我們現在一把推開所有誇張的講法,最後剩下一個簡單的事實:天才降臨的時候,和大家一樣都是紅咚咚的小嬰兒,頭上都頂著一個腦袋,身體都需要發育茁壯。接下來,只要是嬰兒就要和環境互動,這就是重點。請接著瞧瞧以下的比較:
長成參天巨木──後天調養和先天條件一樣重要
西元1984年,生物學家樂翁亭(Lewontin)用兩株幼苗證實這個道理。這兩株發育的狀況同樣良好,一株置於營養豐富的環境,另一株則置於營養缺乏的環境。實驗最後發現,前者高大健壯、花朵盛開;後者生長遲緩。最後決定植物生長狀況的是後天環境,而非先天遺傳。如果家長以園丁自許,那麼本書的功能在於提供充足的資訊,讓孩子得到優良充足的「肥料」,最後誘發其天賦開花結果。想要長成大樹,後天調養和先天條件一樣重要。
取法天才的童年
莫札特的父親是奧地利薩爾堡(Salzburg)的宮廷小提琴家和音樂家。莫札特童年時期,父親就讓他研習大鍵琴、小提琴和樂理等課程。這位天才從小就抱得大名,而父親也善用宮廷的人脈,介紹兒子給王公貴族認識。在莫札特看來,要習得和發展高超的音樂技巧,年齡似乎不是限制。他熱愛音樂之初,雙親立刻給予無條件的鼓勵和支持。
達文西從小就對周遭環境展現高度的好奇心,他涉獵的學科很廣,包括數學、科學、音樂,甚至藝術,父母同樣百分之百支持。達文西十幾歲的時候,拜在大名鼎鼎的藝術家維洛及歐(Andrea del Verrocchio)門下當學徒。達文西在親炙大師期間,不但藝術的修養漸漸爐火純青,科學的發明探索也同時進行。他還運用素描技巧,描繪許多革命性的創見,其縝密和清晰程度令人讚嘆。
相反的,愛因斯坦的童年並不特別,和今天教育制度下的孩子同病相憐。愛因斯坦還在襁褓期間,他的家族倒是用心培養他的天賦和能力。他的求學過程和想當然耳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其實愛因斯坦並非一直專注於科學研究,他的興趣十分廣泛多樣。起初他鑽研宗教信仰和倫理學,十二歲時開始拉小提琴,拉琴的興趣一直延續到晚年。十六歲那年,父母讓他提早兩年參加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結果名落孫山。還好他再接再厲,隔年順利進入蘇黎世「聯邦工藝研究所」(Federal Polytechnic Institute)。我要提出的是,愛因斯坦並不是在正統教育期間嶄露頭角。愛因斯坦和達文西、莫札特相較,稱得上大器晚成。愛因斯坦從工藝學校畢業八年其間,曾經嘗試幾種職業,例如教師和專利技師。就在這段期間,他的想法和創意漸臻成熟,並且漸漸被學術界認同,後續發展不再贅述。
你問我答
問題:莫札特、達文西和愛因斯坦的家庭都很富裕嗎?
回答:每次我在研討會碰到這個問題,答案始終如一。我會告訴聽眾:一個家庭是否富裕,大家的定義並不相同。如果「富裕」表示家庭支持孩子的天賦才華,那麼我是贊同的,這三位天才的家庭的確如此。但是如以經濟角度來衡量,他們三位的家庭都還不到富可敵國的程度。
說到這裡,三位曠世奇才有哪些共通之處呢?
成為天才的要素
*家長對孩子的天賦深具信心,也願意支持;
*多方面的能力;
*有機會發展天賦和才華;
*能力完全不受限制;
*年齡不是問題,能力才是重點;
*碰到識貨的伯樂。
抽離以上任一個條件,天才就要懷才不遇了。萬一達文西的爸媽不支持他的好奇探索、假設學術界不認同愛因斯坦的創見、如果莫札特的父親不鼓勵他的音樂熱情還強迫他另謀發展……這一切可能都讓歷史改觀。不管天才再天才,少了旁人的發掘、認同和讚賞,少了家庭的啟蒙,他們可能就此默默無名。接下來探討另一個問題:如果天才生不逢時也不逢地,會有什麼發展呢?
天才—─天時地利下的產物
萬一愛因斯坦變成愛斯基摩人呢?請天馬行空一番,想像愛因斯坦的老家不在中歐,而在遙遠荒涼的格陵蘭。在十九世紀當個愛斯基摩小孩,天才的能力並不因此斲喪一絲一毫,但是與世隔絕的環境和語言的隔閡,絕對減少成功的機會。
縱觀歷史,天才似乎和男性歐洲人脫不了關係。不管你在新加坡、倫敦或多倫多,只要想到天才,莫札特、達文西和愛因斯坦總會浮現腦海。三位巨頭在世的年代,只要說一口流利的歐洲語言,加上男兒身,會讓他們的觀點廣為流通、才幹被人認同,原本的天縱英明更是如虎添翼。簡言之,少了以上天時、地利的優勢,想要留名青史恐怕難上加難。
只要一想到這裡,心裡不禁遺憾感嘆。世上多少種族、宗教和語言,多少人中龍鳳隱藏其中,只因語言隔閡,天才就不出生了。他們的觀點和才能流逝在滾滾的歷史洪流,永遠沒有發揚光大的一天。
扼殺天才的因素很多,語言隔閡和時機地利只是犖犖大者的兩項而已。甚至不久以前,「性別」也是其中之一。身為女子,除非仰賴繼承的君權或是夫家的光環,才能發揮影響力。要不也得有個眼光前瞻的父親或丈夫,否則想丟下毛線棒登上天才的寶座,簡直難如登天!陋習陳規轉變雖慢,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到了二十世紀,優秀的女性終於盼到出頭天,嘗到大眾的肯定和尊敬,可以和傑出的男性平起平坐了。看看拉瑪(Hedy Lamarr)的遭遇,就曉得女性天才如何被男性的天時、地利埋沒。
生不逢時的女天才
如果看過四○年代的電影,就算不曉得拉瑪是何方神聖,至少也有點印象。拉瑪曾經飾演「參孫和大力拉」(Samson and Delilah)中勾引男人的大力拉,但是電影明星並不是她最耀眼的成就。沒錯,拉瑪有閉月羞花之貌,而且演技精湛,但是她的天賦絕不止於此。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拉瑪設計出一套改變無線電頻率的技術,這樣盟軍的訊息就不會被敵軍攔截破解。她的想法不但創意十足,而且成功可行。回想起來,她當時理當願意報效國家,但是舉國上下都勸她乖乖回到螢幕。依照當時的想法,這才是效忠美國的上策。就這樣,拉瑪的發明淪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九○年代末期,拉瑪溘然長逝,她的發明終究束諸高閣。拉瑪遲暮之年,有人告訴她,美國人已經承認她是天才了。據說她的回答是:「早該如此!」
拉瑪的發明絕妙僅有,但是身為好萊塢的女明星,是福是禍難以分明。如果拉瑪在這個年代出生,肯定另闢蹊徑追求應得的名利。拉瑪,是「眾人皆醉」中的醒者。不過話說回來,至少社會還她公道,這還算幸運的呢!想想看,世間有多少默默無聞的天才?他們最後的遭遇呢?我們當然不知。
二十一世紀──天才復興的世紀?
現在告訴大家一則好消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和以前不同,享有空前絕後的大好時機。他們掌握了全新的通訊科技,只要擁有獨特的觀點或創意,彈指間舉世聞名天下知。網際網路當然不是沒有害處,但是卻有一點最大的好處,那就是縮短世界的距離。身分、國籍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沒有創見。不管你是先生還是小姐、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也不論你來自冰島或委內瑞拉,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高見。
另一方面,現代的通訊科技讓我們暢所欲言,這真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更促成二十一世紀的「天才復興」。這是什麼意思?想像一下:達文西、愛因斯坦和拉瑪都還活著,還是電子郵件的愛用者,這樣一來,他們的創見和發明會促成哪些貢獻?換個角度想想,把這些作古的天才換成現代活蹦亂跳的孩子,通訊科技絕對能夠造就些許天才,這絕非天方夜譚。
過去的天才曾經叱吒風雲,但是到了現代,兒童可以揮灑的天賦、才能和創意又遠遠超乎過去。你的孩子真是恭逢其盛呀!
千里馬要遇見伯樂才算數
如果你讀完本章後半段,心裡可能嘀咕著:「是啊,愛因斯坦的創見本來就是石破天驚之論,大家當然不會懷疑」或是「達文西的作品這麼棒,大家本來就叫他天才」。不過也請記得,少了別具慧眼的伯樂,千里馬也要與草木同朽。大家對天才有許多迷思,最荒謬的就是:天才呱呱墜地之時,大家就認定他是天才。我還沒一頭栽進天才研究的時候,也是這種謬論的死忠支持者。等我檢視更多事實之後,才發現天才的降臨和社會結構也有密切關係,其密切程度遠超過大眾認知。天才的誕生,至少需要兩個要件:第一,具備創見或天賦的才能;第二,能夠發掘天才並對其才華深具信心的伯樂。前述三位曠世奇才早在童年時期,天賦才華就得到肯定讚賞,父母也給予支持協助。就算時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這個道理依舊站得住腳。電影明星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高爾夫選手老虎•伍茲(Tiger Woods)還有大小威廉絲(Venus and Serena Williams,譯注:網球明星)……這些名人怎麼發跡的?他們若不是有開明的爸媽,不然就是碰到貴人。
恭喜啦,你現在也是天才專家!
重點整理
!智商不是出生時就固定不變的。
!遺傳基因有限,大腦發展無限。
!以前大家都認為腦細胞的數量固定不變,這個錯誤的觀念直到二十一世紀初
才被科學家推翻。事實上腦細胞不停的增加,我們必須藉助刺激來活絡細胞。
!腦部發育和外界環境息息相關。這個道理對孩子至為重要,也適用於愛因斯坦和達文西。
!天才發跡的過程大同小異,父母都支持他們個別的天賦和才能。
!愛因斯坦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根據事實發現,天才必須碰到識貨的人,否則一切免談。因此天才的降臨需要
兩個要素:擁有創見的天才,再加上發掘、肯定並相信天才的伯樂。
!全球通訊科技的進步,讓孩子享有空前的機運。現在孩子能夠盡情分享個人
創見,也讓別人發掘他們的創見,真是利多的好消息。二十一世紀是「天 才復興」的世紀,你的孩子恭逢其盛。要讓孩子的天賦廣為人知並且發展順利,請把握現在。
導言敬告普天之下的家長和孩子要是你能找到一本祕笈,內容可以指導孩子發掘、揭開並發展天賦和創意,那會是什麼光景?沒錯,祕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在你手裡。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指紋一樣特別。如何把孩子的天賦和才華發揮到極致,家長應該懂得,這是為人父母的權利,也是本書的目的。孩子們,不管你身在何處、來自何方,都該把握良機,善用並發展天賦和才華。事不宜遲,心動不如立刻行動!這就是本書的立意。一生受用的常識和技能不管你的孩子剛上小學,或是將要踏出校園,本書都像座知識的寶庫,引導他們思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