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知己知彼」是散戶走向成功第一步
1993年踏入證券市場,那是一個剛剛經歷過市場主力與內線充斥沉澱後的環境,市場交投清淡,一天的成交量不到百億元,但這卻是台灣證券市場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台灣早先對於外資有嚴格限制,1991年時,剛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台灣時,有諸多規定:比如全體外國專業投資機構投資總額25億美元、總持股比重10%、個股持股比重5%,且個別機構也有投資金額最高限制與最低門檻。而後政府為了振興國內證券市場,加速對外資開放,1993年後逐次大幅放鬆管制,包括取消全體投資總額上限、取消個別機構最低投資門檻、並提高總持股及個股持股比重等。
此後,外資對台股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加上當時國內資訊電子產業經過轉型後蓬勃發展起來,逐次取得國際大廠代工訂單,特別是國內的供應鏈完整,所以成為全球投資科技產業的重要前哨站。
在那個年代,可謂是外資、業內、本土法人、散戶等多方勢力各擅勝場,熱鬧非凡;當時本土法人的影響力,已開始凌駕在業內主力之上。接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每次的重大事件發生,都重創業內主力,以至於對市場影響力日趨式微。
2000年後主力退位、法人崛起,伴隨政府逐次開放股票市場管制,外資持有台股金額也同步增加,然而金融海嘯之後再度重傷國內法人與投資人;雖然2009年之後市場回溫,但是一連串不利於國內投資人的稅改,如健保補充費、股利扣抵率減半等政策,甚至於曾一度課徵的證所稅,對國內投資人極不友善的措施,擊潰投資人信心,讓原本應該投入國內股市的資金外逃,成為目前國內股市陷入低成交量的最重要原因。至此,外資、法人完全主導國內市場,就連證券自營商也落入散戶化,甚至自廢武功,放棄投資本質,淪為搶短的帽客(scalper,以當沖交易為主以賺取微薄利潤者)。
不同的時期主導投資的趨勢也不同,現今屬於法人投資的世代,投資這條路除了顛撲不破的核心價值之外,充分認知法人的投資思維,也是中期波段投資不可或缺的。
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期間,筆者撰寫完成第一本書《基本面選股》,希望能提供初入股海的同好一條可供學習的路。書中整理了15年來在證券研究、投資領域所受的訓練,透過有系統的介紹,提供給想從事股票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同時也是對將15年來的學習與心得做一次總整理。
完稿之際恰逢金融海嘯的發生,已經過思緒整理的我,不假思索迅速依循照書中所提「風險管理」、「危機處理」程序,避過這場股災,並於次年到新公司任職時,為公司創下獲利新高紀錄。
接著2010年完成著作《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結合景氣循環與股市循環的概念,提出如何扮演好跟隨著的角色從中獲利。2014年再將20年來的投資心法撰寫成《獲利的口訣》一書,釐清投資人容易犯的謬誤,從而在似是而非的股海中站穩腳步,往正確的方向前行。
如今法人主導市場的世代降臨,散戶投資人如何能與擁有龐大研究資源和資金的法人競逐市場,「知己知彼」是走向成功重要的一步。筆者的基礎訓練即來自法人機構,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將法人的投資思維精華,透過這本書分享給各位讀者。希望能夠幫助讀者發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能力,在投資資源傾斜的環境下,創造出優於法人的績效。
法人猶如股海中的航空母艦縱橫四海,但是我們若能知己知彼,把握自己靈活的優勢,同樣地可以成為「航母殺手」贏得戰役的勝利。
文│黃嘉斌